返回

吃到向往的美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如果要问一个人生活的意义的话,很多人都会说是因为美食,每天的味道,都让我们的生活充汇合了神奇,所以喜欢美食是有深层原因的。如何看待美食文化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烹饪高招三则”,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有些菜肴不宜放葱 以葱调味,要视菜肴的具体情况以及葱的品种合理用葱。下面这些菜肴就不太适合放葱:

葱与豆腐同食易形成草酸钙,阻止人体对钙的吸收。

葱与狗肉、公鸡肉同食,易上火而伤身。鼻炎患者尤其应当忌葱与狗肉同食。

葱与蜂蜜不宜同食。如果同食,蜂蜜中的有机酸和酶类,遇上葱中的含硫氨基酸等,会发生不利于人体的生化反应,或产生有毒物质,刺激胃肠道,容易导致腹泻。

葱不宜放盐腌制生食。因为,葱放盐腌制生食可使水溶性营养成分外渗散失,就会降低其营养价值。

辣椒太辣放点食醋

辣椒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能增强人的体力,缓解因工作、生活压力造成的疲劳,还有助于开胃、增加食欲和促进消化。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忍受那种辣味。如果想要消减辣椒的辣味,可以在菜肴中添加点食醋。

因为辣椒中的辣味主要是由于辣椒碱产生的,而醋中的主要成分醋酸可以中和掉辣椒中的部分或全部辣椒碱,从而消减辣味。而且,放醋还有利于保护辣椒中的维生素C,更利于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但辣椒不宜炒制过久,以免营养过分流失。

螃蟹大火蒸30分钟

螃蟹一般以动物尸体或腐殖质为食,因而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类细菌和污泥。螃蟹往往带有肺吸虫的囊蚴和副溶血性弧菌,如不高温消毒,肺吸虫进入人体后可造成肺脏损伤。如果副溶血性弧菌大量侵入人体,会发生感染性中毒,出现肠道发炎、水肿及充血等症状。

螃蟹仅靠浸渍黄酒、白酒等,是无法达到彻底杀菌消毒效果的。如要放心食用,最好经大火高温20~30分钟蒸熟蒸透。

97msw.cOm延伸阅读

烹饪用水三忌


1、炒菜忌用硬水 水有软、硬之分,若水中的钙、镁离子浓度(以氧化钙计)大于160%,则属于硬水;小于80%则属于软水。用硬水烹制某些菜肴会使有些菜肴变成“木片”,令人难以下咽。据说有位好客的厨师,为喜食豌豆的客人烹制豌豆菜肴,上席后,菜中豌豆外结硬皮,咬不开,嚼不烂,成了“橡皮豌豆”。原来这是硬水作怪:豌豆等蔬菜富含有机酸物质,能与硬水中的钙、镁离子化合成难溶于水的坚硬的有机酸盐,使成菜风味大减。

2、炖肉忌用冷水

炖肉宜用热水,而熬骨头汤则宜用冷水。原来,肉味鲜美是因为肉中富含谷氨酸、肌苷等“增鲜物质”。若用热水炖肉,可使肉块表面的蛋白质迅速凝固,肉内的增鲜物质就不易渗入汤中,使炖好的肉特别鲜美。而熬骨头汤,就是为了喝汤,用冷水、小火慢熬,可延长蛋白质的凝固时间,使骨肉中的增鲜物质充分渗到汤中,汤才鲜美。

3、煮饭忌用生冷自来水

我国越来越多的居民饮用加氯消毒的自来水。若直接用这种冷水煮饭,水中的氯会大量破坏谷物中的维生素B1等营养成分。据有关部门测定,维生素B1损失的程度与烧饭的时间和温度成正比,一般情况下损失30%左右。若用烧开的自来水煮饭,则可大大减少维生素B1等营养成分的损失。因为烧开的自来水中,氯多已随水蒸气挥发掉了。

主妇烹饪用水三大忌讳


1、炒菜忌用硬水

水有软、硬之分,若水中的钙、镁离子浓度(以氧化钙计)大于160%,则属于硬水;小于80%则属于软水。用硬水烹制某些菜肴会使有些菜肴变成“木片”,令人难以下咽。据说有位好客的厨师,为喜食豌豆的客人烹制豌豆菜肴,上席后,菜中豌豆外结硬皮,咬不开,嚼不烂,成了“橡皮豌豆”。原来这是硬水作怪:豌豆等蔬菜富含有机酸物质,能与硬水中的钙、镁离子化合成难溶于水的坚硬的有机酸盐,使成菜风味大减。

2、炖肉忌用冷水

炖肉宜用热水,而熬骨头汤则宜用冷水。原来,肉味鲜美是因为肉中富含谷氨酸、肌苷等“增鲜物质”。若用热水炖肉,可使肉块表面的蛋白质迅速凝固,肉内的增鲜物质就不易渗入汤中,使炖好的肉特别鲜美。而熬骨头汤,就是为了喝汤,用冷水、小火慢熬,可延长蛋白质的凝固时间,使骨肉中的增鲜物质充分渗到汤中,汤才鲜美。

3、煮饭忌用生冷自来水

我国越来越多的居民饮用加氯消毒的自来水,若直接用这种冷水煮饭,水中的氯会大量破坏谷物中的维生素B1等营养成分。据有关部门测定,维生素B1损失的程度与烧饭的时间和温度成正比,一般情况下损失30%左右。若用烧开的自来水煮饭,则可大大减少维生素B1等营养成分的损失。因为烧开的自来水中,氯多已随水蒸气挥发掉了。

烹饪南瓜饼的三个技巧


南瓜饼是很多人都爱吃的美食,尤其是在西方的万圣节前后,南瓜饼的销售异常火爆。自制的南瓜饼也是我们居家的美味甜点之一。南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不但营养丰富,而且热量低,还具有抗癌的作用,其中的果胶可以清除体内的重金属和部分农药,常吃南瓜也有助于防治糖尿病。

南瓜饼的做法一:

把南瓜去皮去子,直接上笼蒸.蒸烂,取出,捣烂.最好是能把,南瓜里的水控控干!

然后就加糯米粉.至于加多少嘛,我也没计算.反正就是加到面团不沾手,盆光,面光.取一小块,像包汤团差不多,加入豆沙,稍稍压扁,裹上芝麻.入锅煎!(应该是炸出来的,但是自己家里嘛,一切以生活为主,我就用煎的了!呵呵,省油!)

简单吧!如果嗜甜,可以在和面的时候加糖,或蜂蜜.喜欢奶香味的,也可以加点牛奶.反正,自己怎么喜欢就怎么弄吧!

南瓜饼的做法二:

原料:南瓜250克,糯米粉250克,奶粉25克,白砂糖40克,豆沙馅50g。

制作:

①将南瓜去皮洗净切片,上笼蒸酥,乘热加糯米粉、奶粉、白砂糖、猪油,拌匀,揉和成南瓜饼皮坯。

②豆沙搓成圆的馅心。取南瓜饼坯搓包上馅,压成圆饼。

③锅内注入清油,待油温升至120℃时,把南瓜饼放在漏勺内入油中用小火浸炸,至南瓜饼膨胀,捞出待油温再升至160℃时下饼炸至发脆时即好。

南瓜饼的做法三:

原料:南瓜、牛奶、豆沙、糯米粉、干果

做法:

1、将南瓜去皮,切成块状,煮熟并捣成泥,注意不要放太多的水。

2、加入糯米粉和少量牛奶,和成团状,揉得干一点比较好,面团里也可加少量食用油,会使成品外观比较有光泽。

3、其实大家也看出来了,南瓜饼上面两步的做法跟做小南瓜是一样的,只是这一步加工不同:将南瓜面团直接按扁后油煎,就成了南瓜饼。

4、用牙签或其他类似工具在南瓜饼上压出花纹,也可在南瓜饼的顶端饰以枸杞或葡萄干。

点评:因为南瓜饼是油煎的,所以吃起来又香又甜,并且很有嚼头,很适合在喝午茶的时候来上一两块。相比之下小南瓜则会显得清淡些。

烹饪用语


烹饪名词解释。

勾芡 在烹饪过程中向锅中加入淀粉水溶液,使菜肴汤汁具有一定浓稠度的工艺。又称“着腻”、“着芡”、“扰芡”。

温油 俗称三至四成,温度一般在70 ℃~100 ℃;热油俗称五至六成,温度一般在110 ℃~170 ℃;旺油俗称七至八成,温度一般在180 ℃~220 ℃。

滑锅 将锅烧热,淋少许油把锅滑遍,再倒出油的一种方法。

炝锅 又称“炸锅”,是指将姜、葱、辣椒末或其他带有香味的调料放入烧热的底油锅中煸炒出香味,再及时下菜料的一种方法。

高汤 又称“清汤”、“上汤”、“顶汤”,是指用猪骨、鸡骨、鸭架、碎肉头等原料熬制好的毛汤,加入和成稀糊状的、未加盐的鸡茸或肉茸处理,使之清澈如水、味浓而鲜的一种汤料。

奶汤 又称“白汤”,原料加清水煨制而成的色泽乳白的汤。

群边 把经过加工的菜心等,摆放在菜肴的周围,使菜肴美观大方,也称围边。

锅垫 扒菜时使用的一种工具,用青竹编制,圆形,直径50 cm左右,上有许多八角小孔洞,又称锅箅。

迭 用鸡蛋或蛋清加入粉芡搅成糊,将主料放入糊中抄抓均匀,使糊抱紧主料,便于保持原料的嫩性和形状。

哈透 将比较嫩的原料上笼作短时间的加热叫哈。哈透用的时间要长一些,要求原料既紧住而又不能出水。

一品 选料精,形状大,美观大方。菜取一品,表示恭敬之意,如一品肉、一品桃等。

油激 将油烧至八九成熟时,把原料放入立即捞出,称为激一下。干炸菜肴二次下锅,把热油拨到原料上也都称为激一下。

撵汁 把菜合入盘内,汁滗入锅里,勾入流水芡,至汁收浓,再浇到菜肴上。

热锅凉油 先把锅烧热,下入大油,油热倒出,再添凉油进行煸炒,目的是保持原料脆、嫩和色泽。

里七外十一 是摆放的一种形式,即中间1个,内围6个,外圈11个,如真煎丸子、煎鸡饼等。

烹饪巧用水 烹饪营养有讲究


做菜讲究火候,煮饭也讲究用水。

1、化冻用冷水,冻肉、冻虾等用热水化冻会失去鲜味。

2、直接用冷水做清炖鱼或鱼汤无腥味,但必须一次放足,如果中途加水,会减少原来的鲜味。

3、蒸鱼或蒸肉时,待蒸锅的水开了以后再上屉,能使鱼或肉外部突然遇到高温蒸汽而立即收缩,内部鲜汁不外流,熟后味道鲜美,有光泽。

4、熬猪油时,先在锅内放入少量水,再将切好的猪油放入,这样熬出来的油,颜色晶亮而无杂质。

5、煮肉或煮骨头汤时应用凉水,并逐渐加温,煮沸后用文火慢炖。如发现水太少,应加开水,切不可中途加冷水,以免汤的温度突变引起蛋白质和脂肪迅速凝固变性,影响营养和味道。

6、煮肉汤时,应先将水烧开再放肉;最好先用冷水泡一会儿,再用文火慢慢煮。

7、热水煮肉肉味美,冷水煮肉汤味香。

8、煮牛肉用开水,能使肉保持大量营养成分,味道特别香。

9、鲜肉煲汤,应等汤开后下肉;用腌肉煲汤,应冷水下料。

10、炒肉丝、肉块加少许水翻炒,可以控制和弥补爆炒肉时水分损失,比不加水的鲜嫩。

11、蒸鸡蛋羹时要用温开水搅,蛋羹鲜嫩。

12、煎荷包蛋时,在蛋黄即将凝固之际,可浇上一汤匙冷开水,会使蛋熟后又黄又嫩,色味俱佳。

13、煎鸡蛋时,洒几滴热水在蛋周围和面上,可使蛋完整鲜嫩。

14、炒鸡蛋时,一个蛋加一汤匙温水搅匀,就不会炒“老”,且炒出的蛋量多,松软可口。

15、先将蛋放在冷水里浸湿,再放进热水里煮,蛋壳便不会破裂并且容易剥皮。

16、做菜汤时,应将水烧开再放菜,最好加入适量的淀粉。

17、炒、煮蔬菜时,不要加冷水,否则会使菜变老变硬;加开水炒出来的菜又脆又嫩。

18、炒藕丝时,边炒边略加清水,不但好炒,且藕丝又白又嫩,还能防止藕变黑;再加点葱末、姜末和醋更佳。

19、用沸水煮新笋不仅容易熟,而且松脆可口;要使笋煮后不缩小,可加几片薄荷叶或几粒食盐。

20、豆腐下锅前,在开水里浸泡一刻钟,可清除泔水味。

21、将绿豆洗净与凉水一并下锅,等煮开后向锅中加少许凉水,一般加3次凉水,即可把绿豆煮熟。

22、煮饭用开水,既可缩短时间,又可减少营养损失,因为维生素B1的损失程度与煮饭时间成正比。

23、蒸馒头用冷水,放入馒头后再加热升温,可使馒头均匀受热,并能弥补面团发酵不佳的缺点,使蒸出的馒头松软可口。

24、煮干面条时,不必等水大开后下锅,并应随时加凉水让面条均匀受热,这样容易煮透且汤清;鲜面条则应待锅中水大开时才下锅,煮时点两次凉水即可。

烹饪小妙招


烹饪小妙招,做菜时稍微放些盐,有调节色、香、味的作用。

做肉菜时为了颜色好看,经常先要炒点糖色,比如红烧肉、红烧排骨等。这是因为糖经过加热发生焦糖化反应,产生了漂亮的深红色。肉类含有的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和糖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反应,这些反应会给菜肴带来诱人的香气。糖的甜味和盐的咸味结合,还可以促进菜肴的鲜味,让炖肉更加香醇浓鲜,并起到解腻的作用;糖醋类菜肴中糖和醋混合,可产生一种类似水果的酸甜味,十分开胃可口。

做菜放糖的顺序和时间也很有讲究。炒菜应该先放糖后加盐。虽然糖和盐都有“脱水”作用,但糖的作用比食盐小得多,所以糖可以先放。但是,放糖也不可过早,否则会出现黏锅糊底现象,颜色也变得灰暗。有经验的厨师在烹制烧焖类的菜肴时,都是两次放糖。第一次加少许糖,让调味品充分渗入原料;第二次加糖使卤汁稠浓,色泽美观。

但是不是所有的菜都适合加糖,对于自身风味清淡的蔬菜如西兰花、荷兰豆等,糖的厚重味道会掩盖这些菜的清香,用少量的油盐清炒更好。

红烧菜烹饪要诀


一、选料加工 红烧菜对原料品种适应性较强,但原料质地对成菜影响较大,所以,选好料仍是做好菜的前提。如红烧肉宜用五花肘肉,红烧肘子宜用前肘,红烧鸡宜用隔年大公鸡,红烧鱼宜 选用1000克左右的鲤鱼等。原料应保持新鲜、无变质、无异味。加工时应根据原料特点,可以整只,也可切片,切块,切段,但一般不宜切得过小、过薄,否则因长时间加热,原料易碎。而且要整齐划一,大小一致,厚薄均匀,便于烹调入味。

二、肉要煸透,鱼要煎香

所谓煸透,就是指将锅内所有的肉块煸炒变色,肥肉冒油,见有亮光。一般市场上买的肉,最好先用水焯一下,再煸炒。焯的意义在于去除肉中的残血和腥味,煸炒时不要放太多油,煸炒完后,要出些炒出的猪油,才能做到肥而不腻。如果做红烧鱼,一定要新鲜鱼,等煎至两面金黄,表面有一层薄薄的硬皮时方可出锅待烧。

三、先上色,后加水,一步到位

当原料煸炒或煎好后,另起净锅,锅内放油,烧热应先倒入绍酒、老抽等作料。等酱油的颜色附着在原料上后,再加鲜汤或水。如果不等原料上色就放水,调料被水稀释,成菜就会灰白无光。

汤水一次放足,中途不要续水,一定记住还要盖上锅盖。烧肉最好淹过原料,烧鱼可以少一些。一般说下汤以原料的2倍左右为宜,当烧至占原料的1/4时起锅。收汁不要过紧,过紧汤汁浓稠,会失去红烧菜的特色。勾芡也不要过浓,勾少许水淀粉,使汁明芡亮,主料突出。

而且,两头用旺火,中间用中小火,下主料用急火烧开,撇净浮沫,调好口味,中火慢慢焖煮,烧至原料酥烂,使味汁渗入原料内部,最后用急火收浓汤汁即成。

四、调色调味

红烧菜的初步上色,是与烹调加工同时达到的。红烧鱼过油时即炸成浅红色,在正式烹调时上色需借助糖色、酱油、料酒、葡萄酒等提色。但注意不要上色过重,以免影响色泽。红烧菜口味以咸鲜为主,略带甜味,主要是用酱油调味,糖的用量要适度,宜少不宜多。我一般做红烧菜已经不用放糖上色的办法了,主要是靠老抽着色,如果您喜欢吃甜口味的,可以用糖着色。

五、文火肉,急火鱼

当原料接近酥烂时,要立即转入大火收浓汤汁。此时,应及时调整菜肴口味,确保菜肴成熟时口味准确,色泽红亮,汤汁浓稠。

此外,还有红烧秘笈:菜出锅前再放盐,保持肉质鲜嫩;红烧非海鲜类的肉菜,一定放多一点蒜和少一点大料。

家常烹饪小技巧


家常健康烹饪技巧——炒菜时油温应控制在多少?是不是真的“油多不坏菜”?“烟熏火燎”到底对人身有什么影响?看似简单的家常厨房问题,其实却关乎家人的饮食安全、健康和营养。 1、烧肉不宜过早放盐: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易使肉中的蛋白质发生凝固,使肉块缩小,肉变质硬,且不易烧烂。

2、油锅不宜烧得过旺:经常食用烧得过旺的油炸菜,容易产生低酸胃或胃溃疡,如不及时治疗还会发生癌变。

3、肉、骨烧煮忌加冷水:肉、骨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烧煮中突然加冷水,汤汁温度聚然下降,蛋白质与脂肪即会迅速凝固,肉、骨的空隙也会聚然收缩而不会变烂。而且肉、骨本身的鲜味也会受到影响。

4、未煮透的黄豆不宜吃:黄豆中含有一种会妨碍人体中胰蛋白酶活动的物质。人们吃了未煮透的黄豆,对黄豆蛋白质难以消化和吸收,甚至会发生腹泻。而食用煮烂烧透的黄豆,则不会出问题。

5、烧鸡蛋不宜放味精:鸡蛋本身含有与味精相同的成分谷氨酸。因此,炒鸡蛋时没有必要再放味精,味精会破坏鸡蛋的天然鲜味,当然更是一种浪费。

6、酸碱食物不宜放味精:酸性食物放味精同时高温加热,味精(谷氨酸)会因失去水分而变成焦谷氨酸二钠,虽然无毒,却没有一点鲜味了。在碱性食物中,当溶液处于碱性条件下,味精(谷氨酸钠)会转变成谷氨酸二钠,是无鲜味的。

7、反复炸的过油不宜食用:反复炸过的油其热能的利用率,只有一般油脂三分之一左右。而食油中的不饱和脂肪经过加热,还会产生各种有害的聚合物,此物质可使人体生长停滞,肝脏肿大。另外,此种油中的维生素及脂肪酸均遭破坏。

8、冻肉不宜在高温下解冻:将冻肉放在火炉旁、沸水中解冻,由于肉组织中的水分不能迅速被细胞吸收而流出,就不能恢复其原来的质量,遇高温,冻猪肉的表面还会结成硬膜,影响了肉内部温度的扩散,给细菌造成了繁殖的机会,肉也容易变坏。冻肉最好在常温下自然解冻。

9、吃茄子不宜去掉皮:维生素P是对人体很有用的一种维生素,在我国所有蔬菜中,茄子中所含有的维生素P最高。而茄子中维生素P最集中的地方是在其紫色表皮与肉质连结处,因此,食用茄子应连皮吃,而不宜去皮。

10、铝铁炊具不宜混合:铝制品比铁制品软,如炒菜的锅是铁的,铲子是铝的,较软的铝铲就会很快被磨损而进入炒菜中,人食下过多的铝的以身体是很不利的。

烹饪土豆有窍门


土豆是家常菜,是我国人民喜爱的大众化蔬菜,用它能做出许多菜肴,在烹调土豆时应注意什么呢?

1、做土豆菜削皮时,只应该削掉薄薄的一层,因为土豆皮下面的汁液有丰富的蛋白质。去了皮的土豆如不马上烧煮,应浸在凉水里,以免发黑,但不能浸泡太久,以免使其中的营养成份流失;

2、土豆要用文火煮烧,才能均匀地熟烂,若急火煮烧,会使外层熟烂甚至开裂,里面却是生的;

3、存放久的土豆表面往往有蓝青色的斑点,配菜时不美观。如在煮土豆的水里放些醋(每千克土豆放一汤匙),斑点就会消失;

4、粉质土豆一煮就烂,即使带皮煮也难保持完整。如果用于冷拌或做土豆丁,可以在煮土豆的水里加些腌菜的盐水或醋,土豆煮后就能保持完整;

5、去皮的土豆应存放在冷水中,再向水中加少许醋,可使土豆不变色;

6、把新土豆放入热水中浸泡一下,再入冷水中,则很容易削去外皮。 可用来烹煮。

西红柿烹饪小窍门


西红柿一直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在西红柿的食疗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的情况下,西红柿的烹饪技巧也应该掌握一下。 1、西红柿去蒂

由于西红柿上绿色的蒂有草腥味、又硬,是不能吃的部位,所以使用前要先切除。

这时可将整颗西红柿放在砧板上,用菜刀刀尖插入蒂的地方,转一圈,然后再挖起。不过因为西红柿会滑动,所以用手拿着切很危险,因此可将菜刀面向蒂的中心,斜斜地沿着蒂的边缘划一圈刻痕,就能切得很漂亮了。

而要使用西红柿时,也可将西红柿对切,并在蒂的地方划V字形就能将蒂切除。再补充一点,西红柿的蒂如果看起来很鲜绿、没有枯萎的话,就表示这是颗新鲜的西红柿。

2、西红柿去籽

挖掉西红柿籽后再做菜,菜就不会变得水水的

若能在加热西红柿食用之前先将种子挖除,口感就会变得比较好,也不会让菜变得水水的。

要去籽时,首先要将去完蒂的西红柿对切,用汤匙或手指将中间的籽挖除,之后切口朝下稍微静置一会儿,再用厨房纸巾擦拭,就能将水分去除了。另外,若能先用热水把西红柿剥皮之后再去籽,味道就会更浓郁,也能让整道菜的美味更加提升。

3、西红柿去皮

用热水氽烫过,就能轻松剥除西红柿皮

用菜刀剥西红柿皮是件困难的事,所以我们通常会用氽烫的方式来剥皮。用氽烫的方式来剥皮不会留下缺口,所以不论是用来做色拉、热炒或炖煮,都能满足挑剔的口感。剥西红柿皮的方法大致如下:

先在锅内装入能淹过西红柿高度的水,将水煮沸;西红柿去蒂后,将原本有蒂的部位朝下放进水里。约经过5~10秒钟后,用漏勺将西红柿捞起泡冷水,当表皮破裂时就能将皮剥起来了。已经成熟的西红柿可快速烫一下即可,青涩的西红柿则要烫久一点。另外,剥完皮的西红柿不要泡水,只需将水分擦干即可。

不过,如果只要剥一颗西红柿的话,就不需要用水煮,直接用火烤就可以了。只要去蒂之后用叉子叉着,直接在火上烤,烤到整颗西红柿的皮都裂开之后,即可泡水剥除。

炒茄子的烹饪技巧


许多人认为,茄子炒后必然变黑,其实不然。只要烹调的方法得当,茄子烹调之后仍然可以保持淡黄或淡绿的颜色,口感也格外柔嫩滋润。

茄子为什么会变黑呢?原来,茄子中存在一类叫“酚氧化酶”的物质,它见到氧气之后,就会和茄子中丰富的“酚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些有色的物质。反应时间越长,颜色越深,从红变褐,从褐到黑。这种酶虽然讨厌,却也有弱点:一怕高温,二怕酸,三怕维生素C,四是没有氧气就无法“干坏事”。

掌握这个规律,就可以轻松制服它。 炒茄子时,最好适当多放油,加些花椒或蒜片炸香,放入茄子不断翻动,在快熟时再放盐和蒜调味,再加入少量白醋或番茄丁。这样炒出的茄子不变黑,味道又浓香可口。这是因为,油多的时候,茄子一下锅就被油包裹住,首先就隔绝了空气。

油温本来就高,油传热又比水快,于是茄子的温度很快升高,超过70摄氏度,酶就大部分失去了活性。再加上番茄中的维生素C和醋里的酸,它就彻底没有“作乱”的机会了。这样炒茄子,即使不削皮也照样保持比较好看的颜色。 做烧茄子时,因为先要把茄块放在油锅里炸透,所以酶已经被充分地杀灭,捞出来放其他调料后,也不会再有变黑的事情发生了。

但是,多数人家烧茄子为什么还是会变黑呢?首先是油放得太少,不能充分地隔绝空气,酶又不能彻底被烫失活,留下了后患。其次,盐和酱油又放得太早,腌出不少水分来,有利于酶和酚类充分接近。再有,水的温度升高很慢,所以茄子表面温度也低,又为酶的“苟延残喘”制造了机会。

若是添些凉水,就更加糟糕,等到把茄子煮熟,早已是漆黑一锅了! 不过,好看的茄子难免油脂过多,如果要吃热量很低的茄子菜,最好采用蒸或烤的方式,如蒸茄子、拌茄泥等。

分享烹饪的小窍门


常常因为一些烹饪过程中的小问题耗时费力,而做出的菜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美味可口,这里介绍一些烹饪小窍门,跟主妇朋友们一起分享。 窍门1 羊肉去膻味

方法一:将萝卜块和羊肉一起下锅,半小时后取出萝卜块,放几块桔子皮更佳。

方法二:每1000g羊肉放绿豆5g,煮沸10分钟后,将水和绿豆一起倒出。

方法三:将两三个带壳的核桃洗净打孔放入。

方法四:1000g羊肉加剖开的甘蔗200g.

方法五:水烧开后加羊肉1000g、醋50g,煮沸后捞出,再重新加水加调料。

窍门2 炖牛肉烂得快

加一小撮茶叶(约为泡1壶茶的量,用纱布包好)同煮,可以使牛肉炖得快而烂且味道鲜美。

窍门3 熬骨头汤保鲜少油腻

方法一:加1小匙醋,可使骨头中的磷、钙溶解于汤中,并可保存汤中的维生素。

方法二:熬排骨汤时,放入几块新鲜桔皮,不仅味道鲜美,还可减少油腻感。

窍门4 煮水饺不粘连

方法一:在锅中加少许盐可防止水开时外溢。

方法二:在水里放1棵大葱后再放饺子,饺子味道鲜美、不粘连。

窍门5 煮新笋熟得快

方法一:用开水熟得快,且松脆可口。

方法二:加几片薄荷叶或盐可防止笋熟后体积缩小。

窍门6 防煮猪肚变硬

方法一:煮熟后再放盐,否则,猪肚会缩得像牛筋一般硬。

方法二:煮熟后,将猪肚切成长块,放在碗里加一些鲜汤再蒸一会儿,猪肚便会加厚1倍。

窍门7 炖老鸡前用醋泡

方法一:在宰杀鸡之前,先给鸡灌1汤匙食醋,然后再杀,用文火炖,就会煮得烂熟。

方法二:在锅内加20~30颗黄豆同炖,熟得快且味道鲜。

方法三:放3~4枚山楂,鸡肉易烂。

方法四:把鸡先用凉水或少许食醋泡2小时,再用微火炖,肉就会变得香嫩可口。

窍门8 煎鸡蛋油微热时下锅

方法一:在蛋黄即将凝固时浇一点冷开水,煎出的蛋又黄又嫩。

方法二:在平底锅放足油,油微热时蛋下锅,鸡蛋慢慢变熟,外观美,不粘锅。

方法三:在热油中洒点面粉,蛋会煎得黄亮好看,油也不易溅出锅外。

窍门9 炒鸡蛋加少量砂糖

方法一:加入几滴醋,炒出的蛋松软可口。

方法二:加入少量砂糖,会使蛋白质凝固时间延长,同时砂糖还具有保水性,这样炒出的蛋蓬松柔软。

窍门10 炸猪排前割几个切口

在有筋的地方割2~3个切口,炸出的猪排不会收缩。

感谢您阅读“97美食网”的《烹饪高招三则》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健康食疗的知识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97msw.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烹饪食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