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每个中国人没有不喜欢美食的,生活的味道其实大部分来自于美食的味道,美食赋予了我们快乐的源泉,希望你也能通过美食让心情好起来。你是否也是这样认为的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成都小吃—冰粉,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为了消暑解热,吃货们发明了一系列的美食,抛开雪糕、汽水这些舶来品,向各位推荐来自天府之国的独创小吃——冰粉

材料:

1袋冰粉粉,1碗红糖水,适量花生碎,适量芝麻,

成都小吃—冰粉的做法步骤:

1,不低于85度开水冲泡冰粉粉,搅拌冷却凝固成型,放入冰箱冷藏2-3个小时

2,三两左右红糖加半斤水熬15分钟,晾凉后放冰箱冷藏3小时或更久

3,取出冷藏好的冰粉,淋上一层红糖水,撒上花生碎和芝麻,一碗冰凉香甜,嫩滑爽口的冰粉就做好了

97msw.cOm延伸阅读

红糖冰粉怎么做好吃 红糖冰粉


红糖冰粉

冰粉在我们这边是叫做凉粉的,记得小时候夏天街上到处有这种东东卖的,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了,取代的到处是冰棒,冷饮的身影。挺怀念记忆中的那冰凉的味道,嘿嘿,果然在万

食材配方

主料:

冰粉籽

凉开水

石灰粉

红糖

做法 共9个步骤

1.准备好材料,放凉的开水,纱布袋

2.在小碗里面装入150g的凉开水,加入1小勺石灰粉,搅匀后静置

3.将冰粉籽装进纱布袋里面

4.然后放在1100g的凉开水里面开始揉搓

5.揉的过程中,会出来很多黏黏的液体,搓到很多细密的泡泡的时候,就可以,差不多5分钟的时间吧

6.然后将静置好的石灰水(上面的清水)倒入里面,顺一个方向搅拌几圈就可以了

7.放冰箱里面冷藏1个多小时,就会凝固了

8.在一个小碗里调好红糖汁,甜度根据自己的口味来添加

9.然后淋入到凉粉里就可以开吃了

冰皮月饼-冰皮粉版


冰冰凉凉的冰皮月饼

材料:

250克冰皮粉,150克热水,

冰皮月饼-冰皮粉版的做法步骤:

1,把月饼粉倒入热水中。边加粉可以边用筷子搅拌混合一下。

2,不烫手时戴上手套,将面团揉均匀,多揉面团才会变Q弹,要是没揉够就会粘牙,一定要多揉会。

3,4.揉好的面团400克,分出三个50克的面团。

4,月饼馅称重,分为25克一个。

5,月饼馅揉圆备用。

6,将果味粉分别加入三个50克的月饼皮面团中。

7,将果味粉揉进面团里,变成彩色的面团。

8,.将剩下的那团大的白色月饼皮,分成23克一个的小面团。

9,月饼花片装入月饼桶中。

10,对准卡口,旋转卡紧花片。

11,白色的月饼皮按扁成中间厚,四周薄的面片。

12,月饼馅放入面片中。

13,利用虎口慢慢往上收拢收口。

14,捏紧揉圆。

15,.取一点有颜色的面团,压入花片的花纹里,我没有对模具撒粉或涂油。

16,将包好的月饼团放入月饼桶中。

17,压出月饼形状,饼皮月饼就做好了。

18,最后剩的彩色面团可以包馅,用白色面团装饰,这个配方总共做出了14个饼皮月饼。饼皮月饼冷藏后食用更佳哦。

老成都豇豆拌面


在成都吃面,评判一个面馆好吃不好吃主要有三款面,其中豇豆面就能支撑起一个面馆子的荣耀

材料:

100g老坛豇豆,30g肉末,

老成都豇豆拌面的做法步骤:

1,***老坛豇豆抓出来,切成颗粒***

2,油锅热开,先炒肉末,

3,再放豇豆粒,混合好之后

4,放少量清水刚刚没过豇豆,加一点点白砂糖,再烧沸,就可以关火

5,面条能丰富点营养更好

6,拿个干净的盘子,加入0.5g盐、一点酱油、油辣椒、熟油,捞起来的面条搅拌好,铺上蒜末、豇豆肉末、葱花、小米椒就可以吃啦。

7,铺上蒜末、豇豆臊子、小米椒、葱花,就可以了。

老成都端午的美食密码


吃粽子、尝樱桃、喝雄黄酒、艾叶泡澡、挂灵符,这些端午风俗虽已流传千年,但他们的来历却鲜有人知。其实,早在4000余年前的夏朝,就有了端午节吃小米辟邪的传统;喝雄黄酒最初是为了避蛇,直到唐代才成为端午节的固定习俗……连日来,华西都市报记者特意采访了多位对端午节颇有研究的民俗专家,为您展开一幅旧时成都过端午节的温馨风俗画。

在民俗学家刘孝昌看来,传统的端午节是老成都的美食与人情美的大熔炉。端午的美食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老成都温暖而又风情的倒影。

民俗学家刘孝昌:粽子香串起邻里情

在老成都,粽子不仅仅是端午的美食,更是串起成都人过端午的红线。早在端午正日子的头两天,就要开始泡糯米。

刘孝昌说,在端午的头一天,家里的妇女们就开始忙着采粽叶。老成都府南河的两岸,长满了一丛丛的竹子,望江楼公园下去一点更是满目皆绿。一般而言,包粽子可以用芦竹叶,芦竹叶常见,但有苦味,讲究一点的人家喜欢用斑竹叶,叶子大,有清香味。春季正是竹子拔节生长的季节,竹叶剪完一批,第二天又发新叶,公园里、河边上全是女人们忙碌的身影。妈妈、姐姐、婆婆、阿姨一起出动,将竹叶采摘下来,洗净阴干,就可以作为粽叶备用了。

包粽子是家里女人们的事情,男人一般而言是不插手的。一家妇女坐在一起,一边拉家常,一边包,三角粽、四角粽不一而足。老成都的主流粽子分三种口味,白粽子最为常见。

殷实一点的人家,则喜欢包椒盐粽子。粽子里包上成都特产的老腊肉,春天刚成熟的青豌豆,再撒几颗花椒,一点盐,隔一条街都能闻到蒸粽子的清香和肉香。随着香气的四溢,街头巷尾更是响起了“张哥、李哥屋里在蒸粽子哇,闻起好香哦”的招呼声。

刘孝昌介绍,成都人在端午这一天还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节日大餐—端午宴。这一餐一般是放在中午吃,菜品颇有讲究,雷打不动的几样都和“黄”有关,烧黄鳝,黄瓜肉片,韭黄酸汤等等。抓黄鳝,摘黄瓜这可是男人们的事情,早在半个月以前就要开始准备。端午正逢插秧,长在水田中的黄鳝肉质扎实鲜美。将黄鳝切成鳝段,加上独蒜爆炒,再加入郫县豆瓣调味,这道端午宴的主菜便可出锅上桌了。黄鳝滋阴,春夏之交正是食黄鳝的好时候。

端午宴不仅仅享用美食,更是人情来往的好时候。端午正逢女婿回门,一大早,各家的女婿们就推着鸡公车,车上堆放的礼物堆积成山,老婆抱着孩子跟在后面,一家人喜气洋洋。热热闹闹的端午宴吃罢,丈母娘还要回赠给女婿一把黑色勾勾伞,伞柄弯曲如钩,意味着把女婿的心勾住,伞大如盖,罩着伞下让人挂心的小外孙。

华西都市报记者 袁慧君 谢燃岸 实习生 贾换换

民俗学家袁廷栋:四川人爱吃红苋菜

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粽子变成了主角,百姓家里都会备好各种风味的粽子。其实,端午节出现最早的食品并非粽子,据《史记·武帝本纪》记载,“汉(指西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枭”是一种鸟,可能因为很难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延续下来。

“吃粽子习俗的来源其实有很多种说法,纪念屈原一说是较为普遍的版本。”成都著名文化学者、民俗学家袁廷栋介绍说,在战国时期,楚国忠臣屈原直言进谏,却受到众人排挤,后被罢官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国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屈原闻讯,痛苦万分,便在长沙附近汨罗江怀石自尽,这一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五。百姓非常怀念屈原,于是常用竹筒盛米投入江中,祭奠屈原。一天晚上,有人梦见屈原,问他是否吃到送给他的米饭?

除了吃粽子外,袁廷栋还提到了四川地区特有的端午习俗—吃红苋菜。苋菜盛产于夏季,红苋菜多生长在云南、四川等地。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六苋,并利大小肠。”农历五月初五正是初夏时节,天气渐热,细菌滋生,蚊虫出没。而在古人看来,红苋菜不仅能够通润肠道,排出体内毒素,还能趋吉避凶,祈求康健。

历史学家谭继和:端午来源7种说法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7种说法。”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谭继和介绍,最早的传说源于夏朝。夏代以正月为岁首,即为寅月,寅卯辰巳午,午月即为5月。午月第一个五,即为端五。“农耕社会的人认为,端午之时为阳气最盛,天气最好,5月后气温升高、病毒滋生、野兽活跃、天灾泛滥,必须在端午之时趋吉避凶,祈求平安与丰收。这一天,古人以吃小米祭祖敬宗。”另一种说法是,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听信谗言,将忠臣伍子胥赐死。伍子胥死后,头颅悬挂于胥门,寓意为吴国再做一次守卫。而百姓为了纪念伍子胥,不让河中鱼虾惊扰他的身躯,便在端午节抛下粽子供鱼虾食用。“当然,屈原投江自尽一说流传更广,也更为世人所接受。”谭继和说,“不管是哪种传说,其实都是中华5000年价值理念的传承,而各种传统节日只是文化传播的一种载体。”除了吃粽子外,喝雄黄酒也是端午节的食俗之一。“根据象形文字,‘它’是‘蛇’的本字。”谭继和说,古代人的问候语为“无它乎?”意思是问候对方家里是否有蛇出没。在农耕社会,蛇是人们生活的最大威胁之一。

华西都市报记者 肖茹丹

美食家麦建玲:怀念温江的烤粽子

进入5月,跟天气一起变热的,还有大家对端午节日的期待。四川省美食家协会副会长麦建玲介绍说,虽然现在流传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但实际上,在屈原之前的春秋时期,端午、粽子、划龙舟就已经存在了。当时吴越民族地区一是以龙为图腾的崇拜;二来,那时的粽子,其实是祭祀之物。包好的粽子祀奉河神与居中其中的龙,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一方百姓生活平安。

麦建玲感叹现在过节的气氛没那么浓厚了。她说,小时候自己会在奶奶的指导下,把五彩的丝线裁好,缠成一个个小巧的粽子,串成一串挂着作为装饰品,也会把彩色布头的边角余料裁成各种形状,缝成一个小荷包,里面装上艾草叶,挂在脖子上或者腰上,既是装饰,也有驱蚊虫的作用。

至于粽子,则是端午节的重头戏之一。麦建玲回忆:“我以前在温江吃过烤的咸粽子,最外层烤到有点硬,一口下去外脆内糯,还带点米粒的焦香味,焦香焦香的,口感之巴适。还有些人喜欢把粽子煮熟以后,再下到油锅中煎一下,也是外焦内嫩的口感。”

麦建玲最喜欢什么都不加的白粽子,“根据自己的口味,可以淋上红糖,加些豌豆面,或者芝麻酱,或者蘸点蜂蜜、玫瑰渍。看似无味的白粽子其实也能满足不同的喜好,带来丰富的口感味觉。”她说,每到端午节前,邛崃、温江、崇州等地,家家户户的巧手主妇们,即开始着手准备原料,收集粽叶,包起小巧玲珑的粽子出来。

王茜

汤粉


河粉全称沙河粉,是广东省广州地区一种大众化的汉族传统名吃之一,以大米为主料,加水调制成糊状,上笼蒸制成片状,冷却后划成条状而成,炒河粉是常见的一种吃法,其实用清水和豆芽煮成汤河粉,少许酱油佐料,清淡的同时增添酱香,且低脂无油

材料:

300克河粉,适量豆芽,适量酱油,适量食盐,适量清水,

汤粉的做法步骤:

1,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加盖煮开

2,水开后把洗好的豆芽和河粉放入锅中,加盖煮熟

3,煮熟后捞出,根据个人的口味放上适量的酱油和盐,清淡低脂,汤鲜可口

陕西小吃——炒麻什


麻什是形状如大拇指指甲盖大小的面疙瘩,中间略薄,边缘翘起。是西北地区特有小吃,流行于陕西,山西,甘肃一带。陕西人也称作麻食、猫耳朵。

材料:

300克中筋面粉,140克水,2个鸡蛋,适量木耳,适量干香菇,适量芹菜,1个青椒,1个土豆,1个胡萝卜,两个西红柿,

陕西小吃——炒麻什的做法步骤:

1,1.木耳,干香菇提前凉水泡发,忘记拍图,用切碎的图代替吧

2,2.泡发木耳香菇的过程中,和面,面倒入盆中,加入适量水,搅拌成絮状,揉成光滑面团,盖保鲜膜醒发半个小时。面比面条的硬一些,比饺子面软一些。

3,3.醒面过程中准备蔬菜,我是喜欢各种颜色搭配,色香味俱全,胡萝卜土豆芹菜洗净切丁

4,4.青椒,西红柿,木耳,香菇切丁,鸡蛋炒熟

5,5.醒发好的面揉成团

6,6.擀成大约7毫米的圆饼

7,7.切成7毫米宽的长条,撒些干粉,防止粘连

8,8.切成7毫米左右的小块,撒粉,防粘

9,9.将小面块放在有纹路的工具上向前撮,(我用的是电饭锅的铲子,还可以用卷寿司的竹帘,陕西人是放到草帽边上撮的)

10,10.撮好后的麻食,撮的过程中锅中烧水

11,11.将麻什放入开水中,煮到全部飘起即可

12,12.捞出过凉水。

13,13.锅中热油,放入葱姜蒜爆香,然后加入胡萝卜丁,芹菜丁及土豆丁

14,14.加入木耳和香菇,翻炒至半熟

15,15.然后倒入西红柿和青椒及鸡蛋,食物的投放顺序按易熟程度投放

16,待炒至西红柿出汁,其他菜九分熟的时候倒入麻什,翻炒

17,17.麻什入味后盛出

老武汉小吃之面窝


面窝,老武汉人喜欢的特色小吃。也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的早点之一。现在,种种原因,好多年没吃了。退休后,隔段时间也会做上一次解解馋。

材料:

500g糙米,150g黄豆,

老武汉小吃之面窝的做法步骤:

1,准备好大米,洗净、浸泡6小时。

2,准备好干黄豆,洗净浸泡至完全涨发。

3,大米和黄豆分数次倒入搅拌机。

4,搅打成黄豆米糊。

5,生姜香葱洗净切碎粒。

6,生姜碎倒入米浆中,加入食盐。

7,加入香葱,拌匀。

8,锅中倒入食油,烧至五成热。

9,面窝勺放入油中一起升温,勺中油倒净,撒入黑白芝麻。

10,淋入一勺黄豆米浆。

11,放入热油中,炸制。

12,面窝成型,逐渐酥黄且自动脱离面窝勺。

13,逐一炸完全部米浆。趁热食用口感最佳。

传统小吃--猫耳朵怎么做好吃 传统小吃--猫耳朵


传统小吃--猫耳朵

猫耳朵是一种传统的小吃,制作起来也很简单,很方便。造型很可爱,小巧。家里有孩子的话,可以让小朋友一起做,体会动手制作美食的乐趣!

食材配方

主料:

面粉

鸡蛋

西红柿

鸡精

葱花

豆油

做法 共11个步骤

1.把面粉用温水和成面团。

2.把和好的面团擀成饼。

3.再将饼切成面条形。

4.把面条揪段,分一个一个小剂子,在面粉里滚圆。

5.取一个小剂子,大拇指按住,由左到右划过。

6.就成了一个猫耳朵。

7.依次做好其他的。

8.鸡蛋在油锅中炒散。

9.加入西红柿和葱花,盐和鸡精翻炒。

10.加水烧开,做成汤。

11.起一锅水烧开,将做好的猫耳朵,倒入煮熟,浇上汤汁,撒点葱花即可。

粉蒸鲫鱼


食材明细:

鲫鱼500克,糯米粉60克,豆瓣30克,鸡油25克,盐3克,酱油20克,料酒30克,大葱15克,味精1克,植物油30克,香油10克,江米酒25克,香菜15克

粉蒸鲫鱼的做法步骤:

1. 将活鲫鱼宰杀后,去鳞及内脏;

2. 洗净放入精盐、料酒、味精腌10分钟;

3. 鸡油切成豌豆大的粒;

4. 豆瓣剁细,与葱末、酱油、江米酒、腌鲫鱼一同拌匀,然后放入糯米粉、植物油、香油拌匀;

5. 将拌好的原料装入碗中,上笼用大火蒸20分钟取出,翻扣在盘中;

6. 将香菜去老叶,洗净,切成小段,撒在鱼身上即可。

小贴士:

鲫鱼:鲫鱼不宜和大蒜、砂糖、芥菜、沙参、蜂蜜、猪肝、鸡肉、野鸡肉、鹿肉,以及中药麦冬、厚朴一同食用。吃鱼前后忌喝茶。

老友粉利


老友粉与柳州的螺蛳粉、桂林的桂林米粉,同为广西“三大米粉”。这种粉以独特的方式,将广西人钟爱的酸笋、豆豉、辣椒巧妙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人人喜爱的独特风味。酸爽香辣的老友粉,伴着豆豉香,夏天吃着开胃,冬天吃着驱寒。它还是政府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哦。

材料:

3根粉利,2片酸笋,2个番茄,

老友粉利的做法步骤:

1,准备好材料,蒜拍碎,姜切好,番茄切丁(如果不喜欢吃番茄皮,先用热水烫过番茄,将皮去掉),酸笋切细条,粉利切片。烧适量热水备用。

2,炒锅小火热油,爆香葱蒜、豆豉,随后下辣酱,翻炒出香味

3,加入番茄,大火翻炒均匀,加入适量水,烧开

4,烧开后将粉利倒入锅中,翻动均匀,让粉利没入水中。加入2茶匙盐、半汤匙醋、1汤匙酱油,翻动均匀

5,大火收汁,水变少时要注意翻动以免底部烧焦,此时可尝味稍作调整。汁水收到适量时即可盛出。

清蒸南极冰鱼


周末做一道家人喜欢的清蒸南极冰鱼,这个鱼没有杂刺,鱼肉紧实,做清蒸也是味道很棒的,用了古龙天成酱油味道绝对杠杠滴。。

材料:

6条南极冰鱼,香菜,

清蒸南极冰鱼的做法步骤:

1,南极冰鱼洗净用料酒,葱,姜一起腌渍。

2,盘子里放入葱姜铺底。

3,把鱼放在葱姜上面。

4,锅里烧开水,把鱼放到笼屉上。

5,大火蒸15分钟即可。

6,倒入古龙天成黄豆酱油,醋,盐搅拌匀倒入到鱼上面。

7,把葱和香菜放到育德上面,泼上热油即可上桌。

8,开吃喽。。

冰鲜鱼如何选


在选购冰鲜鱼时,应该先观察其眼睛和鳃,然后检查其全身和鳞片,并同时用一块洁净的吸水纸慢吸鳞片上的黏液来观察和嗅闻,鉴别黏液的质量。必要时用竹签刺入鱼肉中,拔出后立即嗅其气味。 看眼球:新鲜鱼眼球饱满突出,角膜透明清亮,有弹性;次鲜鱼眼球不突出,眼角膜起皱,稍变混浊,有时眼内溢血发红;腐败鱼眼球塌陷或干瘪,角膜皱缩或有破裂。

看鱼鳃:新鲜鱼鳃丝清晰呈鲜红色,黏液透明,具有海水鱼的咸腥味或淡水鱼的土腥味,无异臭味;次鲜鱼鳃色变暗呈灰红或灰紫色,黏液轻度腥臭;腐败鱼鳃呈褐色或灰白色,有污秽的黏液,带有不愉快的腐臭气味。

看体表:新鲜鱼有透明的黏液,鳞片有光泽且与鱼体贴附紧密,不易脱落(鲳、大黄鱼、小黄鱼除外);次鲜鱼黏液多不透明,鳞片光泽度差且较易脱落,黏液黏腻而混浊;腐败鱼体表暗淡无光,表面附有污秽黏液,鳞片与鱼皮脱离殆尽,具有腐臭味。

按肌肉:新鲜鱼肌肉坚实有弹性,指压后凹陷立即消失,无异味,肌肉切面有光泽;次鲜鱼肌肉稍呈松散,指压后凹陷消失得较慢,稍有腥臭味,肌肉切面有光泽;腐败鱼肌肉松散,易与鱼骨分离,指压时形成的凹陷不能恢复或手指可将鱼肉刺穿。

喜欢《成都小吃—冰粉》一文吗?“97美食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健康食疗的知识,同时,97msw.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冰粉食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