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厨房是国人呆得较多的一个场所,正因为有了厨房才让美食文化发扬光大,在这里,食材得到充分加工,而调料在此不再是无足轻重,在厨师的手上,一切原料都被塑造成精美的菜品。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浅谈烹饪中的挂糊技巧,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挂糊是常用的一种技法,即在经过处理的原料表面挂上一层外衣一样的粉糊。由于油炸时温度比较高,粉糊受热后会立即凝成一层保护层,使原料不直接和高温油接触。这样就可以保持原料内的水分和鲜味,营养成分也不致流失。制出的菜肴就能达到松、嫩、香、脆的目的,增加菜肴形与色的美观。广东人称挂糊叫上浆;四川称为码芡。

1.糊的原料

挂糊的主要原料:鸡蛋(蛋清、蛋黄或全蛋)、淀粉、面粉、米粉、小苏打、发酵粉、面包粉、核桃粉、瓜子仁粉及芝麻等。这些原料的结构及性质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如蛋清、小苏打的主要作用是使原料滑嫩;蛋黄、发酵粉的主要作用是使原料松软;淀粉、面包粉、米粉等主要作用是使原料香脆。当然需经过恰当的烹调手段,才能产生上述效果。

2.糊的分类

1、蛋清糊

也叫蛋白糊,用鸡蛋清和水淀粉调制而成。也有用鸡蛋和面粉、水调制的。还可加入适量的发酵粉助发。制作时蛋清不打发,只要均匀地搅拌在面粉、淀粉中即可,一般适用于软炸,如:软炸鱼条、软炸口蘑等。

2、蛋泡糊

也叫高丽糊或雪衣糊。将鸡蛋清用筷子顺一个方向搅打,打至起泡,筷子在蛋清中直立不倒为止。然后加入干淀粉拌和成糊。用它挂糊制作的菜看,外观形态饱满,口感外松里嫩。一般用于特殊的松炸,如:高丽明虾、银鼠鱼条等。也可用于禽类和水果类,如:高丽鸡腿、炸羊尾、夹沙香蕉等。制作蛋泡糊,除打发技术外,还要注意加淀粉,否则糊易出水,菜难制成。

3、蛋黄糊

用鸡蛋黄加面粉或淀粉、水拌制而成。制作的菜色泽金黄,一般适用于酥炸、炸熘等烹调方法。酥炸后食品外酥里鲜,食用时蘸调味品即可。

4、全蛋糊

用整只鸡蛋与面粉或淀粉、水拌制而成。它制作简单,适用于炸制拔丝菜肴,成品金黄色,外松里嫩。

5、拍粉拖蛋糊

原料在挂糊前先拍上一层干淀粉或干面粉,然后再挂上一层糊。这是为了解决有些原料含水量或含油脂较多不易挂糊而采取的方法,如:软炸栗子、拔丝苹果、锅贴鱼片等。这样可以使原料挂糊均匀饱满,吃口香嫩。

6、拖蛋糊拍面包粉

先让原料均匀的挂上全蛋糊,然后在挂糊的表面上拍上一层面包粉或芝麻、杏仁、松子仁、瓜子仁、花生仁、核桃仁等,如:炸猪排、芝麻鱼排等,炸制出的菜肴特别香脆。

7、水粉糊

就是用淀粉与水拌制而成的,制作简单方便,应用广,多用于干炸、焦、熘、抓炒等烹调方法。制成的菜色金黄、外脆硬、内鲜嫩,如:干炸里脊、抓炒鱼块等。

8、发粉糊

先在面粉和淀粉中加入适量的发酵粉拌匀(面粉与淀粉比例为7:3),然后再加水调制。夏天用冷水,冬天用温水,再用筷子搅到有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小泡时为止。使用前在糊中滴几滴酒,以增加光滑度。适用于炸制拔丝菜,因菜里含水量高,用发粉糊炸后糊壳比较硬,不会导致水分外溢影响菜肴质量,外表饱满丰润光滑,色金黄,外脆里嫩。

9、脆糊

在发糊内加入17%的猪油或色拉油拌制而成,一般适用于酥炸、干炸的菜肴。制菜后具有酥脆、酥香、胀发饱满的特点。

10、高丽糊

又称发蛋糊,是由蛋白加工而成,既可作菜肴主料的挂糊,又可单独作为主料制作风味菜肴。

3.挂糊的作用

1、保持原料的原汁原味,并使菜肴外部香脆、内部鲜嫩。

经加工成为片、丝、丁、条、块状等原料,如果直接放入热油锅内,原料会因骤然受高温迅速失去很多水分而质地变老、鲜味减少。经挂糊处理后的原料,即使在旺火热油中,原料不再直接接触高温,热油也不易浸入它的内部,原料内部的水分和鲜味不易外溢,这样不仅能保持原料鲜嫩,同时,不同的配料及不同的油温,使过油后的原料香脆酥松,或柔嫩滑润。

2、使原料形态饱满。

各种加工成形的原料,在加热中,很容易出现散碎、断裂、卷缩、干瘪等现象。经过挂糊处理后,可避免这些现象的产生,保持了原料原来的形态,而且更加美观,形态完整饱满,色泽美观。

3、保持和增加菜肴的营养成分。

原料在加热过程中,无论是动物性原料还是植物性原料,如直接受热变为间接受热,原料中的营养成分不致受到过多的损失,不仅如此,糊浆本身就是由营养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等组成,从而增加菜肴的营养价值。

4.挂糊的操作关键

1、灵活掌握各种糊的浓度

在挂糊时,应当根据原料性质、烹调的要求,以及原料是否经过冷冻等因素,决定糊的浓度。如较嫩的原料,糊应厚一些,较老的原料,糊应薄一些。这是由于较嫩的原料,所含水分较多,吸水力弱,糊的浓度以稠一点为宜。较老的原料本身所含水分较少,吸水力强,糊的浓度以稀一点为宜。如原料在挂糊后,立即进行烹调,糊的浓度应稠一点,因为糊过稀,原料来不及吸收糊中的水分,就下锅烹调则容易脱落。如果原料挂上糊后,不立即烹调,糊的浓度就应当稀一些,在待用期间,原料吸去一部分水分,蒸发掉一部分水分,浓度就正好了。再如冷冻的原料含水分较多,糊的浓度可稠一些,未经过冷冻的原料含水量少,糊的浓度可以稀一些。

2、恰当掌握好各种糊的调制方法

调制糊时,必须掌握先慢后快,先轻后重的原则。因为在开始搅拌时,糊的淀粉及调味品还没有完全溶解,水和粉尚未调和,浓度不够,粘性不足,所以应该搅拌得慢一些,轻些,以防止糊溢出容器。经过一定时间的搅拌后,糊中的浓度渐渐增大,粘性逐渐加强,搅拌时就可以逐渐加快加重,以使其越搅越浓,越搅越粘,尤其是蛋泡糊更要多搅,重搅,直到可以把筷子戳在糊内直立不倒为止。搅出的糊必须均匀,糊中不能有小粉粒,因为糊内如果存有小颗粒,原料过油时小粉粒就会爆裂脱落,造成脱糊的现象。

3、必须用糊把原料表面全部包裹起来

原料在挂糊时,要把糊全部包裹在原料的表面,不能留有空白点,否则原料在烹调时油就会从没有糊的地方浸入原料使这一部分质地变老,形状萎缩,色泽焦黄,影响菜肴的色香、味、形。

4、根据原料性质和菜肴的要求选用糊

由于原料性质不同,形态不同,烹调方法和菜肴要求也不一样,糊的选用十分重要。如有些原料含水量大,油脂成分多,就必须先拍粉、后拖蛋糊,这样烹调时就不易脱糊,对于讲究造型或刀工的菜肴,大多数用"拍粉糊",如果用其它糊,就会使造型和刀纹达不到要求。

5.挂糊的成品标准

1、厚薄一致

2、表面平滑

97msw.coM精选阅读

烹饪中简单的小技巧助你提高免疫力


烹饪中简单的小技巧助你提高免疫力

怎样才能吃的营养、又能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呢?在此,生活家特别为您搜罗了饮食保健(保健食品)的健康资讯,助您健康(健康食品)。

久存蔬菜(蔬菜食品)——

新鲜的青菜,买来存放家里不吃,便会慢慢损失一些维生素。如菠菜在20摄氏度时放置一天,维生素(维生素食品)C损失达84%。若要保存蔬菜,应在避光,通风,干燥的地方贮存。

丢弃了含维生素最丰富的部分——

例如豆芽,有人在吃时只吃上面的芽而将豆瓣丢掉。事实上,豆瓣中含维生素C比芽的部分多2-3倍。再就是做蔬菜饺子馅时把菜汁挤掉,维生素会损失70%以上。正确的方法是,切好菜后用油拌好,再加盐和调料,这样油(油食品)包菜,馅就不会出汤。

用小火炒菜——

维生素C、B1都怕热,怕煮,据测定,大火快炒的菜,维生素C损失仅17%,若炒后再焖,菜里的维生素C将损失59%。所以炒菜要用旺火,这样炒出来的菜,不仅色美味好,而且菜里的营养损失也少。烧菜时加少许醋,也有利于维生素的保存。还有些蔬菜如黄瓜、西红柿等,最好凉拌吃。

烧好的菜不马上吃——

有人为节省时间,喜欢提前把菜烧好,然后在锅里温着等人来齐再吃或下顿热着吃。其实蔬菜中的维生素B1,在烧好后温热的过程中,可损失25%。

烧好的白菜若温热15分钟可损失维生素C20%,保温30分钟会再损失10%,若长到1小时,就会再损失20%,假若青菜中的维生素C在烹调过程中损失20%,溶解在菜汤中损失25%,如果再在火上温热15分钟会再损失20%,共计65%。那么我们从青菜中得到的维生素C就所剩不多了。

许多人爱吃青菜却不爱喝菜汤,事实上,烧菜时,大部分维生素溶解在菜汤里。以维生素C为例,小白菜炒好后,维生素C会有70%溶解在菜汤里,新鲜豌豆放在水里煮沸3分钟,维生素C有50%溶在汤里。

先切菜再冲洗——

在洗切青菜时,若将菜切了再冲洗,大量维生素就会流失到水中。

偏爱吃炒菜——

有些人为了减肥(减肥食品)不食脂肪而偏爱和肉一起炒的蔬菜。最近据研究人员发现,凡是含水分丰富的蔬菜,其细胞之间充满空气,而肉类的细胞之间却充满了水,所以蔬菜更容易吸收油脂,一碟炒菜所含的油脂往往比一碟炸鱼或炸排骨所含的油脂还多。

吃素不吃荤——

时下素食(素食食品)的人越来越多,这对防止动脉硬化无疑是有益的。但是不注意搭配、一味吃素也并非是福。现代科学发现吃素至少有四大害处:一是缺少必要的胆固醇,而适量的胆固醇具有抗癌作用;二是蛋白质(蛋白质食品)摄入不足,这是引起消化(消化食品)道肿瘤的危险因素;三是核黄素摄入量不足,会导致维生素缺乏;四是严重缺锌,而锌是保证机体免疫功能健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微量元素食品),一般蔬菜中都缺乏锌。

喜欢生吃而不洗净——

蔬菜的污染多为农药或霉菌。进食蔬菜发生农药中毒的事时有发生。蔬菜亦是霉菌的寄生体,霉菌大都不溶于水,甚至有的在沸水中安然无恙。它能进入蔬菜的表面几毫米深。因此食蔬菜必须用清水多洗多泡,去皮,多丢掉一些老黄腐叶,切勿吝惜,特别是生吃更应该如此,不然,会给你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烹饪技巧:烹饪窍门 煮菜放盐的学问


本文导读:炒菜什么时候放盐?炒菜先放盐还是后放盐?炖汤什么时候放盐?这些都是必须了解的吃盐学问。

1.烹调前先放盐的菜肴

蒸制块肉时,因物体厚大,且蒸的过程中不能再放调味品,故蒸前要将盐、调味品一次放足。

烧整条鱼、炸鱼块时,在烹制前先用适量的盐稍为腌渍再烹制,有助于咸味渗入肉体。

有些爆、炒、炸的菜肴,挂糊上浆之前先在原料中加盐拌匀上劲,可使糊浆与原料粘密而紧不致产生脱袍现像。

2.烹制将毕时放盐

烹制爆肉片、回锅肉、炒白菜、炒蒜薹、炒芹菜时,在旺火、热锅油温高时将菜下锅,并以菜下锅就有 啪 的响声为好,全部煸炒透时适量放盐,炒出来的菜肴嫩而不老,养分损失较少。

3.食前才放盐的菜

凉拌菜如凉拌莴苣、黄瓜,放盐过量,会使其汁液外溢,失去脆感,如能食前片刻放盐,略加腌制沥干水分,放入调味品,食之更脆爽可口。

4.烹烂后放盐的菜

肉汤、骨头汤、腿爪汤、鸡汤、鸭汤等荤汤在熟烂后放盐调味,可使肉中蛋白质、脂肪较充分地溶在汤中,使汤更鲜美。炖豆腐时也当熟后放盐,与荤汤同理。

5.在刚烹制时就放盐

做红烧肉、红烧鱼块时,肉经煸、鱼经煎后,即应放入盐及调味品,然后旺火烧开,小火煨炖。

肉类烹饪小技巧


1.做滑炒肉片或辣子肉丁,按50克肉5克淀粉的比例上浆,成菜鲜嫩味美。

2.煮牛肉为了使牛肉炖得快,炖得烂,加一小撮茶叶约为泡一壶茶的量,用纱布包好同煮,肉很快就烂且味道鲜美。

3.煮骨头汤时加一小匙醋,可使骨头中的磷、钙溶解于汤中,并可保存汤中的维生素。

4.煮牛肉和其他韧、硬肉类以及野味禽类时,加点醋可使其软化。

5.煮肉汤或排骨汤时,放入几块新鲜桔皮,不仅味道鲜美,还可减少油腻感。

6.煮咸肉:用十几个钻有许多小孔的核桃同煮,可消除臭味。

7.煮火腿之前,将火腿皮上涂些白糖,容易煮烂,味道更鲜美。

8.猪肚煮熟后,切成长块,放在碗内加一些鲜汤再蒸一会儿,猪肚便会加厚一倍。

9.煮猪肚时,千万不能先放盐,等煮熟后吃时再放盐,否则猪肚会缩得象牛筋一样硬。

10.炖肉时,在锅里加上几块桔皮,可除异味和油腻并增加汤的鲜味。

11.红烧牛肉时,加少许雪里红,肉味鲜美。

12.做红烧肉前,先用少许硼砂把肉腌一下,烧出来的肉肥而不腻,甘香可口。

13.炒肉片:肉切成薄片加酱油、黄油、淀粉,打入一个鸡蛋,拌匀,炒散;等肉片变色后,再加佐料稍炒几下,肉片味美、鲜嫩。

14.炒牛肉丝:切好,用盐、糖、酒、生粉(或鸡蛋)拌一下,加上生油泡腌,30分钟后再炒,鲜嫩可口。

15.炒肉菜时放盐过早熟得慢,宜在将熟时加盐,在出锅前再加上几滴醋,鲜嫩可口。

16.肉丝切好后放在小苏打溶液里浸一下再炒,特别疏松可口不论做什么糖醋菜肴,只要按2份糖1份醋的比例调配,便可做到甜酸适度。

17.做肉饼和肉丸子时,一公斤肉馅放2小匙盐。

18.做丸子按50克肉10克淀粉的比例调制,成菜软嫩。

厨房中的6大“保钙”技巧!


不良饮食及烹饪习惯往往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因此,作为全家生活“总管”的家庭主妇。对此应多加注意,要掌握食物的搭配 、烹饪等方面的知识。烹调方法中,“保钙”的菜肴搭配技巧,是荤素混食、豆谷混食。在烹饪时,要尽量去除影响钙吸收利用的因素,以保存更多的钙。

1.醋是酸味食品,不仅可以去除异味,还能使鱼骨、排骨中的钙溶出。

鱼、排骨中的蛋白质和钙的含量较高,在酸性环境中,钙与蛋白质在一起,最容易被吸收。烹饪时,可用小火长时间焐焖。使鱼、排骨中钙的溶出较完全。烹调荤菜时常用醋,糖醋鱼、糖醋排骨等是最利于钙吸收的菜肴。

2.把豆腐和鱼一起炖。

鱼肉中含有维生素D,可促进豆腐中钙的吸收。使钙的生物利用率大大提高。

3.西红柿炒鸡蛋、雪里蕻炒黄豆等“补钙”作用也不错。

维生素C能促进钙的吸收,而西红柿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与鸡蛋同炒,西红柿中的维生素C可促进钙的吸收。使钙的吸收率提高。雪里蕻也富含维生素C,与黄豆同食。同样可使钙的吸收、利用大大提高。

4.菠菜、苋菜等绿色蔬菜先焯一下。

在消化道中。草酸、植酸等容易与钙结合成一种不溶性的化合物,影响钙的吸收。所以,当食物中的草酸、植酸等过高时,不但影响本身钙的吸收,还影响其他食物中钙的吸收。因此,烹调时应尽量除去这些不利于钙吸收的因素。由于草酸易溶于水,可在烹调前。在沸水中把菠菜、苋菜等焯一下,除去草酸,再和豆腐一起炒,这样就不会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钙了。

5.把大米先在温水中浸泡一下,或多做发酵的面食。

因为大米和白面中含有很多植酸,可以与钙形成不溶性的植酸钙,影响钙的吸收。为此,可将面粉发酵,或把大米先在温水中浸泡一下,可以去除部分植酸。

6.黄豆发芽后食用。

黄豆(大豆)中植酸含量很高,可采用发芽的办法,去掉黄豆中的植酸。同时,黄豆中本不含有的还原性维生素C含量大大增加,可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喜欢《浅谈烹饪中的挂糊技巧》一文吗?“97美食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厨房百科的知识,同时,97msw.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食材烹饪技巧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