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民族,各地的食材丰富多样,吃到最正宗的美味,那么首先必须产地正宗才行。美食文化的“舟”承载于食标的的“水”上,哪些食材让你印象深刻?为此,小编特意呈上“西红柿剔尖”,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食材明细:

主料::白面适量,温水适量,

辅料::西红柿适量,鸡蛋一个,

配料::色拉油适量,盐适量,老抽适量,

西红柿剔尖的做法步骤:

1.原料:白面、温水。适量

2.把适量的水倒入面中,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搅。

3.盖上盖子把和好的面饧上20多分钟。

4.这是夏天做的西红柿酱,比起现在的新鲜西红柿更有西红柿的味道。

5.趁着饧面的功夫,我们来做西红柿鸡蛋酱汁,这是用来调面吃的。很香!

6.先把鸡蛋炒熟,黄澄澄,金灿灿的,真美!

7.色拉油烧热后,放花椒,再放切好的葱、姜、蒜,然后放西红柿酱,放一点盐,到一点老抽(这样西红柿的颜色会更好看),让小火煮一会儿,最后把刚才炒好的鸡蛋放上,就成功了。

8.盛盘,美吧!

9.这时候再把面用筷子和一下,这样面会更劲道,更爽滑。

10.这是剔面用的工具,山西人都知道,都会用(应该是的)。

11.准备一些白菜丝,又有营养,又好看。

12.把面剔上,最后放白菜丝。

13.出锅。

14.浇上西红柿鸡蛋酱汁,姑娘说,妈妈,白的、绿的、红的、黄的、真好看!

小贴士:

做西红柿酱汁时,盐要少放些,这样西红柿不会太酸!

97msw.Com扩展阅读

剔八姑


山西:唐贞观年间唐王李世民之堂妹八姑创造的介休经典面食剔八姑(剔拨姑)

大家都看到今天的题目了吧,八姑可不是我家亲戚,也不是传说中的仙人道婆,而是山西的一道特色美食剔八姑,也叫剔拨姑,是山西省晋中地区介休市的经典面食。关于拔姑在介休民间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经当地百姓百姓口口相传。

在唐朝贞观年间,八百里秦川大旱三年,颗粒无收,急的当时的皇上李世民也无计可施。多亏丞相魏征闻听山西定阳古郡绵山上有一位得道高僧田善友,救苦救难,慈悲为本。于是,李世民下旨,令人们面向绵山求神祈雨,果然大雨倾盆救活了庄稼,济助了万民。唐王李世民为报田善友救民之恩,,于是特带领满朝文武,到绵山朝圣。他有一个妹妹名唤世姑,也随同一起前往。岂料世姑到达绵山之后即拜五龙圣母为师,不愿再返长安。

世姑一边诵经修行,一边上山采药为乡民医病。一日,她为一老婆婆一边配药治病,一边做饭。但她自幼生长在皇宫,何曾做过饭呢?和面时,面干了加水,水多了添面,终究和成了稀糊糊面,实在无法下锅。于是顺手拿了一只筷子往锅里拔面,可怎么拔也拔不断面,结果拔成了长面。老婆婆吃饭时,顺口问了一声:孩子,这叫什么?可是世姑因为心慌,怕露出破绽,将这字误听成了你字,此时,她已身入空门,不愿再说真名,只好将乳名说了出来叫八姑。从此,小城就有了八姑这种面食。

拔姑经过介休人的改良和发明,又衍生出了刀拔姑和碗八姑,还有盆拔姑,刀拔姑是把和好的面放在刀上,把面按得厚薄均匀,用筷子拔到粗细匀称,拔到锅里煮熟即成。碗拔姑顾名思义当然是把面放到碗里,用筷子拔,还有一种叫盆盆鸧的,是用炒菜的铁蚀一铲一铲鸧的,类似于很多地方叫剔尖的面食。


拔姑最关键的制作技巧就在于和面,当年那八姑和面是瞎猫碰着了死耗子,歪打正着的,可今天真要和好拔姑面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面和水的比例一般为面粉:水==5:3,面和得不能太硬,硬了没法拔,也不能和得太稀,太稀了拔不成型。拔姑面和的时候,要在面粉里加入适量的温开水搅拌着和,把面和好后再用剩余的水不断地拃面揣面,直到水面软硬适中,再用湿布盖上醒面,约醒上半小时后才可拔面。然后把醒好的面放在刀上,也可以是碗里或盘子里,左手端好盛面的盘子或碗,也可以是刀和面盆,右手用削尖的筷子或专用的筷子,沿碗沿向沸锅中拔出,煮熟捞出即可。

剔八姑

原材料:高粱面50克、白面150克、温水120克。

高粱面的蒸制过程

1.高粱面50可放在小碗中。

2.淋入几滴温水。

3.用筷子把温水与高粱面粉拌匀,使高粱面粉吸收水分变得湿润。

4.锅里放入适量清水,支好蒸架放上小碗。

5.盖好锅盖,开火蒸制5分钟,至高粱面熟。

6.取出小碗稍微晾一会,用手把蒸制过程结成块的高粱粉捏松散。(这一步忘记拍照片了)

二合面团的和制过程

1.和面盆里放入150克小麦粉,蒸熟的高粱粉取出倒在小麦粉里。

2.用筷子把小麦粉与高粱粉搅拌均匀。

3.分次倒入适量的温水。

4.用筷子把温水与面粉搅拌均匀,形成湿润的葡萄状的雪花面絮。

5.用手把面絮揉在一起,形成光滑面团。

6.准备一个小碗,倒入少量的冷水,右手四指微曲,在小碗里蘸一下使四指的指背沾有水分。

7.依旧四指微曲,在面团上反复揣压面团。

8.使面团吸收水分变得软硬适中,柔软有弹性,面盆上盖一块湿布,放在一边饧制30分钟。

刀拨剔拨股的剔制过程

1.饧好的面团用手揉成椭圆形。

2.左手握住刀柄,使刀刃向外,把面团放在刀面上。

3.右手掌心蘸取少量冷水,在面团上拍打。

4.使面团表面湿润光滑,把面团拍扁布满整个刀背。

5.锅里放水烧开,右手握一根竹筷,把竹筷的尖端部分在开水锅里蘸一下。

6.用筷子的尖端部分压住刀背上靠近刀头的一点面,由上而下用力快速的把面拨入锅中。

7.再把筷子的尖端部分压住刀背上靠近刀头的一点面,由上而下用力快速的把面拨入锅中。

8.拨制过程如果遇到面条粘筷子的情况,不要着急。

9.把筷子插入开水锅里蘸一下。

10.取出筷子,面条就脱落到水里,再用筷子拨面的时候,面条就不会粘筷子了。

11.依照以上方法,一直拨到面团在刀背上剩下一半时,筷子尖端压住面条。

12.快速拨出时,面条不容易立即拨入锅中,右手握着筷子向前推动把面条推入锅中。

13.如果拨到面团在刀背上剩下一半时,也可以用手把面团重新揉制放到案板上拍扁,面团布满整个刀背再按以上方法拨面条。

14.直到把整个面团都拨成面条,拨入锅中。

15.用擦子擦如一些蔬菜丝,如胡萝卜丝、土豆丝、白萝卜丝、西葫芦丝等,也可以放入一些白菜丝或绿叶蔬菜,面条入锅后加入一些蔬菜和面条一起煮熟,这是山西人吃面的特点。

16.煮到锅里的面条和蔬菜丝熟。

17.用漏勺沥水捞出。

18.放在碗中即可。

浇上山西人经典的面食调和西红柿鸡蛋酱

用筷子搅拌均匀,拔姑这种面食很挎调和,吃着有滋有味,比手擀面好吃百倍,这就是剔八姑的魅力~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流传的山西四大面食之一的剔尖和剔拨姑并不是同一种面食,剔尖是由剔拨姑演变而来的,制作方法上有类似之处。而变尖、拨鱼、转盘剔尖等,是由剔尖发展演变而来的,都是山西人讲究的面食,山西面食自古出在民间妇女之手,所以,要想真正了解山西面食文化,必须深入农村地区,才能体会到面食的内涵与真正的技巧。

剔骨凤爪


鸡爪的雅称叫凤爪。营养价值颇高,富含钙质和胶原蛋白,常吃不但能软化血管,同时具有美容功效。此菜虽然好吃,但做起来有点难度,一是要把握好煮爪的火候,才会嫩脆;二是要将鸡爪骨全部剔除掉的操作。当然,剔骨也是一种技巧。剔骨后可卤制、可凉拌等,全凭个人喜爱。

美味美容嫩脆爽口的剔骨凤爪

食材:肉鸡的鸡爪约500克,香槽卤300ml,红油番茄沙司,大蒜料酒姜葱盐白芝麻味精适量

做法:这里先详细记录剔除鸡爪耻骨的操作。依此操作剔骨比较干净,鸡爪皮组织比较完整、美观。

准备工作

1、剪耻尖。剪去或掐掉耻尖。

2、划一刀。将鸡爪的鸡掌朝下放在菜板上,一手按住,另一手用小刀尖在鸡小腿的内侧和鸡耻骨上方从骨端或耻头到踝关节各划一刀,要划透过皮肉组织至骨。

3、剥端皮。剥离鸡爪骨端头(鸡腿则剥离腿骨上端)附近的皮肉。

4、扩刀缝。扩张刀口,即用姆指和食指先捏住鸡爪末端骨头,沿刀口缝用力向踝关节方向划动,使刀口缝附近的皮肉脱骨。

5、捋耻骨。全部脱骨,即用姆指食指和中指先捏住耻爪骨端,然后用力向踝关节方向捋动,使耻骨与皮肉组织完全分离。最后向反关节方向掰动耻爪骨,使耻骨脱离踝关节而取下耻爪骨。中耻骨筋较粗,可用剪刀剪断取下耻骨。

剔骨凤爪的做法

1、将鸡爪黄茧黄皮去掉,洗净

2、加入料酒清水,泡三四小时,去腥増白

3、将鸡爪在开水中汆一下,去腥去异味

4、准备调料,姜切片葱切段

5、坐锅点大火,加入清水和鸡爪调料

6、烧开后,大火继续烧6分钟,后转小火微沸再烧6分钟,期间不要搅动,防将鸡皮损破

7、捞起,立即用流动水冲凉,这是嫩脆的关键

8、冲凉后捞起

9、脱骨,先将耻尖剪去

10、用刀尖在小腿骨内侧和鸡爪骨上面划一刀,深度至骨

11、先分离小腿骨上端的皮组织,然后用食指姆指和中指捏住腿骨,向踝关节捋动,使腿皮组织与腿骨分离

12、耻骨脱骨。先分离耻爪末端骨上的皮组织,然后用姆指食指捏住骨端,沿刀缝用力向踝关节划动,此为扩大刀缝。最后(见下图)用食指姆指和中指捏住趾骨端骨头,用力向踝关节方向捋动,使皮组织与耻骨分离。再向反关节方掰动或旋拧,将耻爪骨取下

13、剔骨后鸡爪背朝上及腿骨、耻骨的样子

14、剔骨后掌朝上和腿骨、耻骨的样子

15、全部剔骨,爪掌心朝上的样子

16、全部剔骨,背朝上的样子

17、准备凉拌调料:番茄沙司、红油,蒜切碎

18、凉拌:将已剔骨鸡爪切成长条,放入大碗中,加入已准备好的调料拌均

19、装盘,最后撒一点白芝麻。图为凉拌的剔骨凤爪成品

20、卤,将切好的鸡爪放入器皿,加入香槽卤,浸泡1小时以上

21、已卤好的剔骨凤爪成品

22、香甜辣卤:将切好的鸡爪放入器皿,加入红油、番茄酱、香槽卤、盐、味精等,浸泡1小时以上

23、已卤好的香辣酸甜剔骨凤爪成品

24、甜辣蘸食的剔骨凤爪成品

嫩脆爽口剔骨凤爪

剔骨肉(1)


食材明细:

主料::猪大骨棒750g,大葱适量,姜适量,大料适量,花椒适量,料酒2勺,

辅料::大蒜2瓣,香菜1棵,香油1勺,辣椒油1勺,酱油1勺,米醋1勺,

剔骨肉的做法步骤:

1.锅中烧开水,放入大骨棒,煮大约10分钟,飞去血水

2.飞过水的大骨棒捞出放入煮锅中,加葱、姜、大料、花椒、料酒

3.锅中倒入开水,没过大骨棒

4.盖上盖子,煮40分钟

5.煮好的大骨棒捞出,拆出骨头上的肉装盘

6.香菜、大蒜切末

7.倒入辣椒油、香油、酱油、醋,搅拌均匀,酱汁就做好了

8.拆好的肉蘸着酱汁吃,原汁原味,好吃

小贴士:

煮大骨棒时不要放盐,放盐后肉不易煮烂。煮骨头剩的汤可以煮汤或做菜,不要浪费?

剔骨肉炒面


食材明细:

主料::面条200克,酱骨1块,

辅料::油适量,葱少许,姜少许,酱油20克,

剔骨肉炒面的做法步骤:

1.酱骨是熟的,直接取下肉来,撕成条状,

2.葱切片,姜切末,

3.锅里放入适量的清水,把面条煮熟捞出,过一下凉水,将面条彻底凉透,捞出控水备用,

4.炒锅里放入适量的油,油热后放入葱姜爆香,

5.再倒入酱油爆香,

6.倒入剔骨肉炒香,

7.最后将面条放入锅中翻炒均匀就可以出锅了。

小贴士:

1. 做炒面要将面条过水凉透,沥干水分,这样炒的时候才不会粘锅。
2. 酱油一定要爆香炒面的味道才好,另外炒面不需要放盐,味道用酱油来调。

白菜芯炒剔骨肉


冬日白菜美如笋俗话说:冬日白菜美如笋,可见白菜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白菜既有美好的寓意百财,也是一个百搭的菜品,可以搭配最普通的萝卜土豆,也可以高大上搭配海鲜,每一种搭配都给人新鲜的感觉,不管你厨艺高还是低,都可以做出一道美味的家常菜。

白菜是我国的原产蔬菜,栽培历史可谓悠久。三千多年前的《诗经谷风》中有采葑采菲,无以下体的记载,其中葑包括蔓青、芥菜、菘菜等七种植物,这菘菜即为白菜之类。到了唐朝时已选育出白菘,至元代,真正的大白菜出现了。元人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上第一次将菘直接叫做白菜并绘制成图。

白菜味淡且自含清香,所以便于烹制,无论是做汤、清炒、炖熬都十分可口。诗人袁枚在《随园食单》里中曾载:此菜以北方来者为佳,或用醋搂,或加虾米煨之,一熟便吃,迟则色、味俱变。另一种普遍做法则是腌制,往往是把整棵大白菜去根后竖切,一破四,用一只小号的腌菜坛子,放上粗盐,将白菜放入其中,食时就粥或佐以烧酒都可。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就说过:大白菜者,乃盐腌白菜也。凡送粥之家,必以此为副。菜之美恶,可卜其家之盛衰。

而其菜中之王的誉名,据说还是齐白石老先生提出的。齐老有一幅写意大白菜图,其提句:牡丹为花中之王,荔枝为百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蔬之王,何也?于是菜中之王的美名就不胫而走,流传至今。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翡翠玉白菜则可算是世上最金贵的大白菜了。(百度整理)

白菜芯炒剔骨肉

食材:猪棒骨、白菜芯、红辣椒、生姜、大蒜仔、豆瓣酱;

白菜芯炒剔骨肉的做法

1、猪棒骨斩大块,清水泡一会,滤去血水;冷水下锅,放料酒、香叶、八角、桂皮等香料,大火烧开后,捞出,在流动的温水冲去浮沫;

2、焯好水的猪棒骨放入电饭煲,加足量水,放蒜瓣、葱结,水烧开后再煮半小时左右;捞出猪棒骨,微热后,将肉剔出来,大块的肉手撕成小条;剔骨肉用少量盐、生抽提前腌制入味;

3、白菜芯手撕成小块,洗净,沥干水份;红辣椒洗净切斜条;大蒜仔、生姜分别切碎末;

4、坐锅热油,入豆瓣酱,煸出红油;加入蒜末、姜末、红辣椒,煸出香辣味,倒入白菜芯,加少量盐,大火快炒至六七成熟,加入剔骨肉,淋少许生抽、老抽,炒至白菜芯断生,撒一点白糖提鲜,即可起锅装盘。

美食小提示

1、白菜芯、剔骨肉都要手撕为好;剔骨肉最好带点筋骨、脆骨,口感更好;

2、剔骨肉、白菜芯吃盐的程度不同,所以剔骨肉提前加少量盐腌制入味;

3、白菜芯也可以换成芹菜、红萝卜等茎叶菜,来炒剔骨肉;

4、炖煮猪棒骨的汤可以留用高汤或下面条。

白菜不仅清淡爽口、滋味鲜美、营养丰富,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古代医书记载,白菜汁甘温无毒,利胃肠,除胸烦,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并说冬汁尤佳。同时,白菜与其它食物适当搭配,有其独特的食疗功效。

感谢您阅读“97美食网”的《西红柿剔尖》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食材大全的知识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97msw.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西红柿菜谱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