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美食的制造离不开厨房,它里面的学问不少。在这里,食材得到充分加工,而调料在此不再是无足轻重,而美食的工程师--厨师则让一切原料有了生命力。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从小培养低盐习惯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从小培养低盐习惯

在东北与华北地区,人均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普遍超过15克,超过20~30克者不在少数,而成人的食盐生理需要量只有6克。笔者从事营养工作多年,极少发现能将每日摄盐量降至10克以下的成人,这说明人的高盐习惯一经养成,吃低盐膳食就口淡无味,味同嚼蜡,很难纠正了。

饮食习惯是自小养成的,家庭是培养习惯的最主要场所。研究表明,味觉的适应能力在孩子断奶加辅食时就开始形成,4岁以前是关健时期,过了7岁,味觉成熟,其适应性就基本定型,并将延续终生。所以,人的低盐习惯,应该从小培养,而不要待到长大成人时,吃惯了高盐膳食后才纠正。

小于1岁的儿童,每天的吃盐量不应超过1克,1~6岁不应超过2克,7~13岁不应超过5克。在家庭餐桌上,多数家庭都是一家老小吃同样的饭菜,家庭主妇是按自己的口味调配用盐量的,所以,孩子的摄盐量必然要超过需要量,也必然会养成高盐的饮食习惯。

控制儿童摄盐量的现实方法是实行“一菜两制”,即两次加盐法。具体操作是:在炒菜和炖菜时,菜出锅前,加少量盐,先把给儿童吃的菜盛出,然后再加一次盐是成人的。

另外,母亲忌用咸鸭蛋为小儿下饭,一只咸鸭蛋含盐3克,对孩子口味的影响,不可小觑。

97msW.com相关推荐

低盐饮食降压比吃药好


厨房是制作美食的地方,正因为有了厨房才让美食文化发扬光大,在这里,各种食材“走”到了一起,而调料则赋予食材新的生命力,美食最终的生命力则来自于厨师的赋能。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低盐饮食降压比吃药好”,希望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低盐饮食降压比吃药好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降低每天的盐摄取量,能减少控制高血压用药的需求。研究人员说,高血压有抗性的患者是指那些服用超过三颗药物来尝试控制血压,但血压仍很高的人,这些患者受到低盐饮食的益处最大。

在这项研究中,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2名年龄为55岁、平均服用3.4颗药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让这些患者吃一周的高盐饮食后,休息两周让体内清除完全,然后再吃低盐饮食。

他们的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MI)接近33,被认为是肥胖。在研究开始时,虽然服用药物,但平均血压仍为146/84(理想的血压在 120/80以下,如果血压超过140/90,则被认为是高血压)。当参与者吃高盐饮食时,他们每天摄取大约7000毫克的钠;当参与者吃低盐饮食时,每天摄取大约2000至3000毫克的钠,这低于美国饮食指南对一般人的建议量,即每天少于2300毫克或大约一茶匙的盐。据美国心脏协会表示,高血压患者建议摄取1500毫克的钠,一般美国人每天摄取3436毫克。

研究结果显示,与高盐饮食相比,吃低盐饮食一周后,参与者的收缩压平均下降了22.7mmHG(较高的数字),舒张压下降9.1mmHG(较低的数字)。而在另一项研究中,英国研究人员发现,适度减少盐的摄取能降低亚洲人、黑人以及白人的血压。

这项研究测试了减少盐分对30岁至75岁、有轻微高血压但没有服用血压药物的169名男女的影响。他们的盐摄取量从每天平均9.7克降到6.5 克。这样的量转换为大约是3800毫克到2400毫克的钠摄取量(盐跟钠不同,盐里约含有40%的钠,其余是氯化物)。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开始时,参与者的平均血压为147/91,在吃过低盐饮食后,血压下降到平均约141/88。

研究人员说,减少用盐除了能降低血压之外,还有其他的益处。比如:在吃低盐饮食时,尿液中的钙较少,从长远来看,减少尿液中钙的流失预期能减少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而且尿液中的白蛋白也较少,白蛋白过高代表肾脏受损,显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研究人员指出,减少盐摄取对所有人都有益,即使你的血压非常低,也不易患骨质疏松症。虽然只有12名患者参加这项对抗高血压的研究,但对血压的降低效果是明显的。而血压下降的程度与增加两颗降血压药物的效果是一样的。不仅不同的族群能从降低盐分中受益,减少盐分也不只是对血压有效,比如还具有保护肾脏和心脏的潜在功效。 ■译/曹淑芬

美科学家称:低盐饮食影响部分人心脏健康


有厨房就有美食,正是厨房赋予了美食源源不绝的生命力,在这里,不同的食材交汇在一起,而调料则让食材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厨师则让一切原始的混沌的原因被制造为一盘盘菜肴。也许下面的“美科学家称:低盐饮食影响部分人心脏健康”正合你意!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美科学家称:低盐饮食影响部分人心脏健康

美国科学家称,低盐饮食并非人人适宜,对有些人而言,含盐过低的饮食对心脏造成的负面影响比高盐饮食还要大。

《普通内科学杂志》刊登的这项新研究并未证实,低盐饮食本身有害心脏,但是吃盐最少的人群,心脏病死亡率最高。

流行病学与人口健康学教授希勒尔。W.科恩博士表示,新研究发现,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低盐饮食绝对安全。

美国科学家研究于1988~1994年间完成的涉及8700名美国人的联邦健康调查结果。参试者年龄为30岁以上,没有人的选择特别低盐的饮食。2000年,研究人员对这些参试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再次研究,结果发现,与25%吃盐最多的人相比,25%吃盐最少的人心脏病死亡危险高80%。

美国科学家表示,对大多数身体健康的人(尤其是血压正常的人)而言,没有必要选择含盐量极低的饮食。血压正常的患者也可以继续吃盐,但是应该以适当为度。整体饮食状况至关重要。

纠正错误的喝汤习惯


有厨房的地方就有美食的出现,厨房百科意味着这里面学问不少,在这里,食材得到充分加工,而调料放大了食材的美味,美食最终的生命力则来自于厨师的赋能。以下是97美食网(97msw.com)小编精心整理的“纠正错误的喝汤习惯”,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纠正错误的喝汤习惯

营养饮食,才有健康身体。汤水汤渣一起喝营养丰富是正确的营养饮食。养成健康喝汤习惯不要破坏营养丰富的食物,就应该有正确的营养饮食。

纠正错误的喝汤习惯

很多人在喝汤的时候,只喜欢浓淡相宜的汤水,而摒弃了汤渣。其实,虽然汤的营养价值很高,但仍有大部分的营养“滞留”在了汤渣里。

这是因为,即使煲汤时间很长,肉类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如蛋白质、铁质、骨中的钙质都很难溶解在水中。

“渣”中营养比汤丰富得多

实验发现,用鱼、鸡、牛肉等含不同高蛋白质原料的食品煮6小时后,汤虽然看上去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渣”中。汤里的铁质不足原料中的1/6,一碗骨头汤的钙质仅有几毫克。而且吃渣的过程中可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利于促进胃肠蠕动,加速新陈代谢。

沉淀的果汁:不新鲜还是更营养?

汤中加蔬菜应随放随吃

而搭配肉类一起熬汤的蔬菜比如白萝卜等,虽然其水溶性维生素可以有一部分溶解到汤中,但因为加热时间长,大部分已经被破坏掉。

所以,汤中加蔬菜应随放随吃,以免维生素C被破坏。

温馨提示:

需要注意的是,熬汤时间并不是越久越好,一般来说1—1.5个小时就足够了。可适量放入味精、香油等调味品,但不宜多,以免影响汤本来的鲜味。

饮食习惯新误区


有厨房的地方就有美食的出现,正是厨房赋予了美食源源不绝的生命力,在这里,来自五湖四海的食材汇聚在一起,而调料的使用不是任性而为,厨师像魔术师,让一切原料幻化为精美的菜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饮食习惯新误区”,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饮食习惯新误区

饮食习惯新误区

一、喜喝时新茶

饮用新茶弊大于益。因新茶特别是存放不到一个月的新茶,含有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和醇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易引起腹胀、腹痛,对于慢性胃炎患者来说,犹如雪上加霜,势必会加重病情。

二、用过热的油锅炒菜

烧得过热的油锅中,易生成一种硬脂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害。人若常吃热油锅炒出的菜,易患低酸性胃炎和胃溃疡,如不及时治疗,还可以诱发胃癌。

三、长期进食植物油

经测定,花生、玉米油中易混杂强致癌物质黄曲霉素,棉籽油如未经处理则可能含有能使人中毒的棉酚,菜油中的芥酸不利于高血压、心脏病人的健康,故植物油不能多吃常用。正确的用油比例应是1份植物油搭配0.3份动物油。

四、虾米直接煮汤喝

虾米或虾皮在加工过程中容易染上一些致癌物,直接煮汤喝,不利于人体健康。专家建议,可将虾米煮数分钟后再换水煮汤,或在汤中加1-2片维生素C,就能阻断致癌物的体内合成。

五、过多食用豆制品

实验证明,过量摄入黄豆蛋白质可抵制正常铁吸收量的90%,从而出现缺铁性贫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头晕、倦怠等贫血症状。此外,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氨酸,大量摄入豆制品,蛋氨酸在酶作用下转变为同型半胱氨酸而损伤动脉血管的内壁细胞,促使血管硬化。

六、多添佐料调味

胡椒、桂皮、丁香、小茴香、生姜等天然调味品有一定的诱变性和毒性,多吃可导致人体细胞畸变,形成癌症;并会产生口干、咽喉痛、精神不振、失眠等副作用,还会诱发高血压、胃肠炎等多种病变。

七、用砂糖拌凉菜

砂糖拌凉菜对人体有害是因螨虫作怪。有种喜甜的粉螨虫常生活在砂糖、绵白糖等甜食里。如果被污染的糖未经加热处理,螨虫就会随食物进入人体并寄生在胃肠道。螨虫释放的毒素能刺激肠壁发生痉挛,而出现腹痛。

饭后的几种坏习惯


美食来自于厨房,正是在厨房,美食的文化基因得到了进化,在这里,食材得到充分加工,而调料在此也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厨师则让一切原始的混沌的原因被制造为一盘盘菜肴。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饭后的几种坏习惯,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饭后的几种坏习惯

饭后 你有这样的坏习惯吗?

原来,我们饭后的很多习惯,都存在着威胁健康的隐患,赶快看看你有这样的坏习惯吧!

饭后百步走

饭后“百步走”,非但不能活到“九十九”,还会因为运动量的增加,影响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尤其是老年人,心脏功能减退、血管硬化,餐后散步多会出现血压下降等现象。

正确做法:饭后应该静坐休息半小时,等胃内食物初步吸收后再行运动。饭后散步一定要等到饭后1个小时以后进行。

饭后吃水果

把水果当成饭后甜品,水果的有机酸会与其他食物中的矿物质结合,影响身体消化吸收。食物进入胃以后,需要经过1~2个小时的消化,如果饭后立即吃水果,就会被先前吃进的食物阻挡,致使水果不能正常地消化。

正确做法:吃水果的正确时间是饭前1个小时和饭后2个小时左右(柿子等不宜在饭前吃的水果除外)。另外,不要在晚上临睡觉前吃水果,不然充盈的胃肠会使你的睡眠受到影响。

饭后饮浓茶

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饭后喝茶,就会使胃中没有来得及消化的蛋白质同鞣酸结合在一起形成不易消化的沉淀物,影响蛋白质的吸收。茶叶不会妨碍铁元素的吸收,长期如此甚至能够引发缺铁性贫血。其实不仅饭后,饭前也不宜喝茶,除了冲淡胃酸之外,鞣酸亦同样与食物中的铁质及蛋白质一样起凝固作用。

正确做法:饭后至少隔两三个小时后才喝茶。

饭后吸烟

饭后吸烟的危害比平时大10倍!这是由于进食后的消化道血液循环增多,致使烟中有害成分大量吸收,损害肝脏、大脑及心脏血管,引起这些方面的疾病。

正确做法:其实吸烟有百害无一利,无论饭前饭后都不应该吸烟。

饭后洗澡

民间有句俗话叫“饱洗澡饿剃头”,这也是一种不正确的生活习惯。饭后洗澡,体表血流量就会增加,胃肠道的血流量便会相应减少,从而使肠胃的消化功能减弱,引起消化不良。

正确做法:洗澡,特别是在大型的洗浴中心泡澡应该在饭后1个小时以后,这样可以加速血液循环,达到快速吸收,也可以促进消化。

饭后放松裤带

很多人吃饭过量后感觉撑得慌,常常放松皮带扣,这样虽然肚子舒服了,但是会造成腹腔内压的下降,逼迫胃部下垂。长此以往,就会真的患上胃下垂。

正确做法:吃饭要细嚼慢咽,感觉有七成饱就停一停,因为有些人的饱腹感出现的比较缓慢,而且有些食物,特别是快餐食物在胃内会膨胀,饱腹感出现较慢,这时候放松裤带会造成进食过量。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关于饭后养生的谚语深入人心。然而,有专家指出,饭后散步和饭后吃水果等一直被人们奉行的养生方法实际上也有不科学的地方。

夏天必须纠正的坏习惯


厨房是人们施展“十八般”厨艺的地方,厨房让美食文化不断演进,在这里,食材找到了知音,而调料给予了食材不同凡响的境界,厨师就像魔法师,他让一切丑丑的,散在一堆的东西变成了精美的菜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天必须纠正的坏习惯》,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夏天必须纠正的坏习惯

夏天须纠正的坏习惯

前言:在炎热的夏天最适宜就是吃水果,夏天的水果款式多,而且清甜美味,有些也有消暑解渴的功效。因此不少人都喜欢在夏天多吃水果。不过吃水果需要注意一些习惯,因为水果内的果糖较高,多吃也可能会致肥。

夏天是水果盛产期,一般人对水果没有戒心,会大吃特吃。事实上,水果中的糖也会让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升高。聪明的选择应该是多吃蔬菜,让水果的分量少一些。

夏天必须纠正的坏习惯

坏习惯1:饭后冷饮或冰品。因为天热,往往饭后就喝冷饮或吃冰品。但是,一支雪糕280卡热量,一罐冰咖啡115卡热量。当我们这样做时,并不觉得在喝热量。然而,接下来的麻烦大了。因为身体要消耗掉100卡热量,可要靠爬楼梯27分钟或走路1小时。你有没有这样做呢?聪明的选择应该是喝白开水或矿泉水,也许一开始觉得没味道不好喝,但养成清淡的口味,再喝含糖饮料反而不习惯。

坏习惯2:多吃水果。夏天是水果盛产期,一般人对水果没有戒心,会大吃特吃。事实上,水果中的糖也会让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升高。聪明的选择应该是多吃蔬菜,让水果的分量少一些。

坏习惯3:把鲜奶当水喝。夏天天气热,鲜奶有营养,很多人会把鲜奶当水喝。但是已有研究指出,高蛋白质会阻碍钙的吸收。聪明的选择应该是牛奶一天只能喝二到三杯。

坏习惯4:喝甜品。很多人因为吃不下饭,就会喝绿豆汤等甜品。但这些食物和米饭一样属糖类,如果吃太多一样会发胖。聪明的选择应该是取代,而不是多加,即喝甜品要减少饭量。如果把甜品当作饭吃,可以把糖少放一点,另外加点低脂牛奶,切一些水果,就达到和正餐类似的营养。

健康饮食九个好习惯


厨房是批量制造美食的地方,厨房让美食文化不断演进,在这里,来源不同的食材走到一起,而调料则让食材味道锦上添花,厨师让所有的一切原料有了新的使命。也许下面的“健康饮食九个好习惯”正合你意!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健康饮食九个好习惯

饮食六宜

1、宜淡饮食五味不可偏亢,多吃淡味,于健康大有好处。2、宜软。坚硬的食物最难消化,而半熟的肉更伤胃,极易患病,所以煮饮烹食须熟烂后再食。3、宜早。人体经一夜睡眠,肠胃空虚,清晨进些饮食,精神才能振作,所以早餐宜早。4、宜缓。吃饭狼吞虎咽,会增加胃的负担,细嚼慢咽才有利于消化。5、宜少。饮食过量也会损伤胃肠等消化器官。6、宜暖。胃喜暖而恶寒,所以饮食宜温,生冷宜少,有利于胃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细嚼慢咽

咀嚼能反射性地引起胃液、唾液和胰液的分泌,为食物消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细嚼还可使食物磨碎成小块,并与唾液充分混合,以便吞咽。吃饭定时定量,能使胃肠道有规律地蠕动和休息,从而增加食物消化吸收率,减少胃肠疾病的发生。

少吃多餐

少量进食,血液中的糖浓度就低,胆固醇的水平就降低,身体分泌的胰岛素就少,体内脂肪也会减少。节制饮食不仅能减轻胃肠负担,而且肌体植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受到一种良性刺激,可以调动人体本身的调节功能,使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趋向于平衡,内循环均衡稳定,免疫力增强,有利于提高人的抗病能力。

站着吃饭

医学家对用餐姿势进行研究后发现,站立位最科学,下蹲位最不科学。这是因为吃饭时,恰恰是胃最需要新鲜血液的时候。下蹲使腿部和腹部受压,血液受阻,回心血量减少,进而影响胃的血液供应,某些胃病就与下蹲式就餐姿势有关。

吃饭说话

传统习惯认为,吃饭时不宜说说笑笑,否则对消化吸收不利。而现在一些保健专家则认为,吃一顿午饭用30分钟左右为宜,在此时间里边吃边说,不仅可以使一起进餐者互相交流感情,解除烦恼,还能使肠胃正常地消化食物。其原因是,愉快的心情不仅能增进食欲,还可兴奋中枢神经,从而促进消化液大量分泌,使胃肠处于最佳消化状态。

不同时间吃不同食物

科学家将食物分为日间食物与夜间食物两大类。日间食物最适合在上午6点至下午3点半之间食用。日间食物主要有牛肉、羊肉、西红柿、胡萝卜、柑橘类、青豌豆等,含有氧气,并且富含太阳能。夜间食物有苹果、香蕉、梨、土豆、黄瓜、干果、乳制品、鱼、蛋等,富含二氧化碳等能量。这些食物最好安排在下午 3点半以后再吃,不仅有助于减肥,对健康也有一定好处。

进食讲顺序

就餐最好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汤→蔬菜→米饭→肉类→半小时后再吃水果。食用藻类、鱿鱼、龙虾等富含蛋白质与矿物质的海味,切忌同食水果,特别是柿子、石榴、柠檬、葡萄、杨梅、酸柚等。须将食用水果的时间延后2~3小时。因为这些水果中鞣酸较多,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而且易与海味中的钙、铁等结合,不仅不易消化,还可能刺激胃肠,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追求营养品质

在菜市场购买食物和蔬菜时,尽可能不要选择那些显得非常鲜艳和个头过大的食物。同时,不宜食入高度加工和精致处理过的食物,如氢化过的油脂、包装精致的食品、通心面、意大利面、果酱、饼干和罐装果汁、酒、汽水等。这些食物只会占据胃的空间而营养却很少。

勤换花样少生癌

饮食单一、长期偏食、挑食才是诱发癌症的罪魁祸首。研究发现,长期以玉米、山芋、豆类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为主食的人,食道、胃等上消化道细胞容易被食物磨损,易促使癌症提早发病。如果长时间以肉类等含脂肪过多的食品为主食,脂肪容易在大肠、胰脏等器官周围聚集,影响细胞分解,致使上皮细胞增生,时间一长同样诱发癌变。有鉴于此,经常改变口味,变换食谱,使餐桌多变翻新,是简便的防癌方法。

七个错误喝汤习惯


厨房是做饭的地方,当然要更注意一些跟厨房有关的知识。在制作美食的时候,也千万不要忘记了注意安全,小心烫伤。下面是97美食网(97msw.com)小编收集整理的"七个错误喝汤习惯",希望您喜欢!

七个错误喝汤习惯

七个错误喝汤习惯

你的身体这么虚弱,我给你熬点汤补补吧,很多人都认为喝汤能大补身体,确实,汤的营养很丰富,能补充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但是,在喝汤的同时,你也许还不知道,还有七个错误喝汤习惯。其实喝汤也有技巧,警惕七个错误喝汤方法,掌握正确的喝汤方法,让汤的营养尽被身体吸收!

七个错误喝汤方法,喝汤也有技巧。警惕七个错误喝汤习惯,让汤的营养尽被身体吸收:

1、喝汤速度快

如果喝汤速度很快,等到意识吃饱的时候,说不定已经吃过量了,这样就会吃的过多,容易导致肥胖。喝汤应该慢慢品味,不但可以充分享受汤的味道,也给食物的消化吸收留有充裕的时间,并且提前产生饱腹感,不容易发胖。需要减肥的美女要注意了,一定要切记这个错误的喝汤习惯,改掉它,说不定你的减肥效果会更佳。

2、晚餐喝汤,是喝汤的最佳时刻

汤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如果晚餐喝汤,距离睡觉时间近,非常容易导致发胖。而午餐时喝汤,吸收的热量最少。因此,为了防止发胖,不妨选择中午喝汤,这样不仅补充营养,还能保持身材,何乐而不为呢?

3、汤的精华在汤,纯喝汤就好

很多人认为炖排骨汤、鸡汤,所有的营养都在汤内,所以就只喝汤,不吃肉。其实,这样是不对的,不管是煮鸡汤、牛肉汤还是其他各种各样的汤类,就算是熬煮很长时间,汤很浓郁,汤的蛋白质也只有约6%~15%,85%以上的蛋白质营养仍是在肉的本身,所以仅喝汤不吃肉会有很大的损失。这是七个错误喝汤习惯之一。

4、用汤泡饭吃

很多人喜欢这种吃饭,尤其是孩子。汤泡饭,可以使米饭变软易吞咽,往往懒得咀嚼就快速吞咽,增加胃的消化负担,这样长期下来可能会引发胃病。因此,汤泡饭是吃不得的,它不利于身体健康。

5、用餐最后才喝汤

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就是先用餐,最后才喝汤,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喝汤习惯。而西方的出餐顺序一般是先喝汤,再用餐,这才是健康的喝汤习惯。因为先用餐的话,就可能是已经吃饱了,吃饱之后再喝汤,就容易导致营养过剩,造成肥胖,而且汤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先喝汤比最后喝汤,健康效果更佳,并且有助于减肥。

6、爱喝汤,每顿能喝好几碗

喝汤也是有忌讳的,不能什么汤都喝,不能什么汤都多喝。如果汤的种类是高热量、高盐份、高普林,就不能多喝,尤其是患有痛风、肾脏病及高血压的人,应避开喝这些汤。一般人吃饭时可缓慢少量喝汤,以胃部舒适为原则。

7、喝汤要喝滚烫的汤

人的口腔正常温度在37摄氏度左右,而人体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能忍受的温度,也只是60摄氏度左右,超过此温度容易造成黏膜损伤,而且还应注意的是,爱喝热汤会增加罹患食道癌风险。所以喝汤应该等汤稍凉再喝,这样可以保证身体不会受到疾病的威胁。

厨房之中巧用盐


厨房之中巧用盐

1、煮有裂缝的鸡蛋,蛋白很容易从裂缝中漏出,如把破蛋直接放在盐水中煮,蛋白就不会外流。

2、蔬菜叶子上常残留一些小虫,洗起来很麻烦,如把菜先放入盐水中浸泡一下再洗,就容易多了。

3、杀鸭时,在烫鸭毛的热水中加一些盐,可以防止汤破鸭皮。

4、凡苦瓜,萝卜等带有苦味和涩味的蔬菜,切好后加一些盐渍一下,滤去汁后再烧,可以减少苦涩味。新鲜鱼放在盐水里洗一洗,可除去泥腥味,使味道更鲜,冰箱冻久的鱼,用盐把鱼里面擦一遍,待出水后再用锅煎,鲜味如常。

5、煎鱼前或炸炒其它食物时,先在锅里加点盐,可使油不飞溅。

6、做馒头时放入一点盐,蒸出来的馒头松软,蜂窝多。

7、要使食醋久藏不起膜,可在醋中放点盐。

最易致癌的用油习惯


厨房是生产美食的大工厂,厨房是美食文化的承载之地,在这里,食材如何选择,而调料的使用也非常有讲究,美食最终的生命力则来自于厨师的赋能。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最易致癌的用油习惯"这样的内容,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最易致癌的用油习惯

世界美食网消息:“油”是人们每日必吃的食物,因此它的用法是否科学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如果使用不当,日积月累甚至可能引发癌症。日前,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教授针对人们在饮食生活中对食用油方面容易造成的一些误区提出了建议。

误区1:高温炒菜很多人炒菜时喜欢用高温爆炒,习惯于等到锅里的油冒烟了才炒菜,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高温油不但会破坏食物的营养成分,还会产生一些过氧化物和致癌物质。建议先把锅烧热,再倒油,这时就可以炒菜了,不用等到油冒烟。

误区2:不吃动物油如果没有油,就会造成体内维生素及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影响人体的健康。一味强调只吃植物油,不吃动物油,也是不行的。在一定的剂量下,动物油(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是有益的。[97美食网]

误区3:长期只吃单一品种的油现在,一般家庭还很难做到炒什么菜用什么油,但我们建议最好还是几种油交替搭配食用,或一段时间用一种油,下一段时间换另一种油,因为很少有一种油可以解决所有油脂需要的问题。

误区4:血脂不正常的人群或体重不正常的人群,用油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对于血脂不正常的人群或体重不正常的特殊人群来说,我们更强调的是选择植物油中的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在用油的量上,也要有所控制。血脂、体重正常的人总用油量应控制在每天不超过25克,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基本上各占一半。而老年人、血脂异常的人群、肥胖的人群、肥胖相关疾病的人群或者有肥胖家史的人群,他们每天每人的用油量要更低,甚至要降到20克。

感谢您阅读“97美食网”的《从小培养低盐习惯》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厨房百科的知识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97msw.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低脂豆腐蛋糕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