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美食来自于厨房,厨房里的学问非常非常的多,在这里,各种食材“走”到了一起,而调料则放大了食材的味道 ,美食的生命力则是厨师给赋予的。为此,小编特意呈上“低盐饮食越低越好?”,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低盐饮食越低越好?

食盐有“百味之母”的美称,不仅是日常饮食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也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中39%是钠,61%是氯化物。食盐在人体内可分解成钠离子和氯离子,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钠离子能维持人体全身血液容量和细胞渗透压,维持神经与肌肉的正常兴奋和应激性,激活人体肌肉收缩等多种功能;氯离子则可帮助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生产胃酸和激活淀粉酶,这些对于生命活动是极为重要的。生活中许多人都知道高盐饮食对健康不利,片面地认为吃盐越少越好,甚至不吃盐,其实这是个误区。

众所周知,高盐可使血压升高,低盐可使血压降低,北方人比南方人吃盐多,所以北方人的血压普遍比南方人高。医生也常劝患有高血压的病人“别吃得太咸”,饮食要清淡些,以利于控制血压。其实,并非所有吃盐多的入都会发生高血压。研究表明,大约有1/5的人对盐敏感。这些人食盐过多时会发生高血压,如已有高血压则会使血压更高。美国专家对190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了长达4年的观察,定期对他们尿中食盐的含量进行分析,发现尿中食盐含量最低的病人比含量正常的人心肌梗死发病率高4倍。所以,即使是高血压患者,也不是盐吃得越少越好。目前医学尚不能分辨出对盐敏感的人群,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食盐量应控制在5克左右。

低盐饮食并不是说吃盐越少越好,更不是不吃盐。若过度限盐会有一定的副作用。钠盐摄入不足,会使机体细胞内外渗透压失去平衡,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内,从而产生程度不等的脑水肿,轻者出现意识障碍,包括嗜睡、乏力、神志恍惚,严重者可发生昏迷。若长期过度限制盐的摄入,会导致血清钠含量过低,从而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出现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医学上称为“低钠综合征”。急剧限盐能使体液容量下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可导致部分病人的血压反而升高。

医学实践告诉我们,低盐饮食对高血压病患者是非常有益的,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低盐饮食。一个人是否需要低盐饮食,应视自己的健康状态而定。有肾脏疾病和慢性胃病者,应限制食盐的摄入量,以少吃盐为宜。除此之外,对于一般血压不高的人,不必刻意限制食盐的摄入量。

97mSw.com相关阅读

从小培养低盐习惯


美食的制造离不开厨房,它里面的学问不少。在这里,食材得到充分加工,而调料在此不再是无足轻重,而美食的工程师--厨师则让一切原料有了生命力。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从小培养低盐习惯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从小培养低盐习惯

在东北与华北地区,人均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普遍超过15克,超过20~30克者不在少数,而成人的食盐生理需要量只有6克。笔者从事营养工作多年,极少发现能将每日摄盐量降至10克以下的成人,这说明人的高盐习惯一经养成,吃低盐膳食就口淡无味,味同嚼蜡,很难纠正了。

饮食习惯是自小养成的,家庭是培养习惯的最主要场所。研究表明,味觉的适应能力在孩子断奶加辅食时就开始形成,4岁以前是关健时期,过了7岁,味觉成熟,其适应性就基本定型,并将延续终生。所以,人的低盐习惯,应该从小培养,而不要待到长大成人时,吃惯了高盐膳食后才纠正。

小于1岁的儿童,每天的吃盐量不应超过1克,1~6岁不应超过2克,7~13岁不应超过5克。在家庭餐桌上,多数家庭都是一家老小吃同样的饭菜,家庭主妇是按自己的口味调配用盐量的,所以,孩子的摄盐量必然要超过需要量,也必然会养成高盐的饮食习惯。

控制儿童摄盐量的现实方法是实行“一菜两制”,即两次加盐法。具体操作是:在炒菜和炖菜时,菜出锅前,加少量盐,先把给儿童吃的菜盛出,然后再加一次盐是成人的。

另外,母亲忌用咸鸭蛋为小儿下饭,一只咸鸭蛋含盐3克,对孩子口味的影响,不可小觑。

低脂饮食让你越来越胖


美味的生产基地是厨房,厨房让美食文化不断演进,在这里,食材如何选择,而调料扮演了食材无法企及的作用,而美食的工程师--厨师则让一切原料有了生命力。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低脂饮食让你越来越胖,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低脂饮食让你越来越胖

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于是各种健康资讯、健康观念被人们口耳相传并实践于生活中,但医学研究证实,一些已经快成为习惯的观念其实是错误的。我们把这些误区陈列如下,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健康指导。

饮食误区误区一:低脂肪饮食减轻体重

美国人大多都吃低脂肪食品,但他们中的许多人仍越来越胖。这足以说明上述观点是错误的。美国通过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调查发现,在过去14年里,尽管已通过各种手段将食物中的脂肪降低了7%,但体重超重的人数却增长了9%。即使你以低脂肪食品代替高脂肪食品,你的体重仍有可能增加。

因为尽管你吃的是低脂肪食品,但你却极有可能摄入了更多的卡路里,也就是说,食品的脂肪含量减少了,但你吃的却比以前多了。举例来说,半杯香草冰淇淋和半杯低脂香草冰淇淋之间仅相差40卡路里。但你极有可能会在“低脂”的迷惑下让自己无所顾忌地吃上满满一杯,这样,你摄入的卡路里总量就比半杯普通的香草冰淇淋还多。女性每天所需的卡路里总量介于1600至2000卡路里之间。用你的重量乘以12就是你每天所需的卡路里大概值。

误区二:每天8杯水悠着点喝

大多数人认为,每天喝8杯水(2000cc)有益健康。但近年来,国外一些医学研究部门提出不同意见。有不少专家指出:不一定每天必须喝足8杯水,因喝太多水也会给身体带来麻烦。

喝水和摄取热量一样,应该是需要多少,就补充多少。目前并没有什么科学证据足以说明,多喝水就能多排毒。相反,一个人水喝得太多,极容易使体内电解质失去平衡(钠、钾离子大量流失)、水溶性维生素(如B族及C)更容易流失。那么,正常人每天喝多少水量才算是适当的呢?科学研究发现,一般而言,人体每天从尿液、汗液或皮肤蒸发等流失的水分,大约是1800至2000cc,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说,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补充2000cc左右的水分。但这2000cc水分不一定都由喝水获得,而应该把食物里的水分一并算进去,这才是正确的保健方法。

其实,我们每天吃的各种食物内含很多水分。例如,大部分蔬菜、水果90%以上是水,而像鸡蛋、鱼类中也有大约75%的水分。粗略估计,我们吃一餐饭,至少可以由食物或汤里摄取到300至400cc的水。因此,扣除三餐中由食物摄取的1000至1200cc水分,我们每天只要再喝1000至1200cc开水,平均上午2杯、下午2杯,也就足够了。专家认为,喝水的总原则是:一天不能少于500cc,但也不要超过3000cc。

养生误区误区一:睡觉是美肤的通用法宝

中医讲的五劳伤身是指: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视伤血,久行伤筋。长时间的卧床不起容易让人气血不足,因为气血是相互作用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止,气不行则生血淤。血淤造成的不通就会引起身体的疼痛。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些人一觉起来身体仿佛背了一座山,毫无轻松愉悦之感,除了原有痼疾,睡过头了可能也是一个原因。

其实,“睡觉是美肤的通用法宝”这句话确实没错,它的真正含义指的是“当睡则睡”,不要熬夜,尤其是晚上10:00到凌晨2:00这一段不容错过。

误区二:饭后马上刷牙

口腔学专家最新研究认为,饭后立即刷牙有害牙齿健康。在牙冠的表面有一层珐琅质,刚吃过饭,尤其是食用了酸性食物,会使珐琅质变松软。这个时候刷牙容易造成珐琅质的损害。时间一长,牙齿的珐琅质就逐渐减少,容易使人患上牙齿本质过敏症,吃东西时牙齿就会出现酸、痛的症状。因此,口腔学专家提醒,进食后最好用清水漱口,待1至2个小时后再刷牙。

误区三:天然的就是好的

现代社会,污染太多,天然的食品和美容护肤品由于未受污染,所以对人体健康有利。最典型的就是芦荟,既是健康食品,又是美容佳品。芦荟对人体确实有不少神奇美妙的作用,但是,芦荟有500多个品种,可以入药的只有十几种,可以食用的只有几个品种。专家提醒说,芦荟含有的芦荟大黄素有“泻下通便”之效,易导致腹泻。不同品种的芦荟,药性、药效有很大差别,不同体质的人使用芦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健身误区误区一:大剂量运动快速减肥

大负荷强度运动虽然也有“运动”一词,但是却不是减肥的好方法。运动减肥是有其要求的:强度小,时间长,运动过后仍然可以呼吸自如,谈笑风生,疲劳感恢复很快才行。而有些人急于减肥,一次恨不得以跑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上几千米,没有休克就很幸运了。脂肪燃烧需要时间,大剂量运动没有提供好的消耗脂肪的条件,只会使肌肉增粗,心脏负荷过重,产生长时间的不适感。对于没有运动处方的普通人群,还很可能会弄伤自己,得不偿失。

误区二:减肚只需腹肌运动

拼命练习腹部来减将军肚,效果未必好。能量消耗的概念是整体的而非局部,比如运动减肥时,虽然脸部没有进行任何锻炼,但它却会瘦下来。只有运动消耗的热量大于摄入的热量,才会导致全身脂肪的减少,而不会只减某个部位;过度的腹部锻炼容易导致肌肉疲劳,且易造成该部位损伤。想要减肚腩,除了腹部运动,还需要坚持做全身的有氧运动,并配合一个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食谱。

说到底,不管何种运动都有局限性,无法对全身进行有效锻炼。更何况,当人喜欢某种运动后,身体就会在几周后适应这种形式,这段时间锻炼效果最好,一旦过了“运动周期”,健身效果就会减弱。健身和吃东西一样,要经常变换口味,这样不但能起到好效果,而且不觉枯燥,更不会丧失积极性。

面包越硬 所含热量越低


厨房是人们施展“十八般”厨艺的地方,它里面的学问不少。在这里,食材实现了自己的“食”生价值,而调料在此不再是无足轻重,厨师则让一切原始的混沌的原因被制造为一盘盘菜肴。小编特意给大家整理了“面包越硬 所含热量越低”,希望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面包越硬 所含热量越低

虽说面包是舶来品,但随着西饼屋的流行,如今,中国人的早餐甚至正餐都充斥着它的影子。一走进面包房,整个人会被甜甜的味道笼罩,看着开放式厨房内的现场烘烤,无论从视觉、味觉、嗅觉来说,都堪称一种享受。

硬质面包热量低

欧洲人把面包当主食,偏爱充满咬劲的“硬面包”,亚洲人则偏爱口感松软的面包。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从热量上来说,脆皮面包热量最低,因为这类面包不甜,含糖、盐和油脂都很少,法式主食面包和俄式“大列巴”就属于这一类。而“吐司面包”、“奶油面包”和大部分花色点心面包都属于软质面包,含糖约15%,油脂约10%,含热量较高。

含热量最高的是丹麦面包,它又称起酥起层面包,如同萝卜酥一样,外皮是酥状的。一般要加入20%—30%的黄油或“起酥油”,才能形成特殊的层状结构,常见的如牛角面包、葡萄干包、巧克力酥包等。因为含饱和脂肪和热量实在太多,每周最好别超过一个。

全麦面包算是面包中的“健康明星”。然而,范志红提醒,有些面包看起来颜色发褐,不是很软,肉眼甚至能看到麦麸的小粒,其实本质上仍然是白面包。“有的商家会用精白粉做面包,只是外面装扮一下而已。比如加入少量焦糖色素染成褐色,只添加10%—20%的全麦面粉,或者在面包皮上加燕麦片。这时,注意看一下配料表就能识破商家的小伎俩,如果排在第一位的是面包粉,第二三位才是全麦粉,那肯定不是真正的全麦面包。”

面包别放冰箱冷藏室

新鲜的面包买回家后放在哪儿?很多人的答案是冰箱冷藏室。其实,面包冷藏后容易变干、变硬、掉渣儿,营养和口感还不如常温下保持的好。一项研究表明,21℃—35℃是最适合面包的保存温度。范志红表示,买回的面包最好2天内吃掉,常温下只需把袋口封严即可。如果要存放一周以上,应当包严实放到冷冻室内,拿出来之后用微波炉化冻到室温,吃起来口感很新鲜。

有人提倡这样一种方法:将新鲜的面包装入食品塑料袋,并往袋中放入一两根芹菜,然后扎紧袋口,可使面包保持新鲜的滋味。范志红对此解释到,面包容易变干,而放些蔬菜进去,人为地制造一些水分,能够恰好地调整包装袋内的湿度,但这样面包应尽快食用。另外,范志红表示,过了保质期的面包也不意味着就要扔掉,如果不在乎干硬口感,只要面包没有霉味,表面没有明显的霉斑,就还能吃。

面包出炉两小时后再吃

面包中,淀粉糖约占60%,植物蛋白质超过10%,另外还含有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早餐时,不妨选择谷物面包和全麦面包,再搭配一杯牛奶,有条件再加点蔬菜水果,营养摄入更全面。

有些人习惯将面包烤着吃,能让它的香气散发,表面酥脆。范志红提醒,烤馒头片和面包片时,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只需一两分钟,到微微发黄的程度就行了,千万不要一直烤到颜色发褐变黑。

人们挑选面包时还有两个误区:刚出炉的面包才够新鲜。其实,任何经过发酵的东西都不能立刻吃,刚出炉的面包还在发酵,马上吃容易引起胃病,至少放上两钟头才能吃。还有人喜欢吃大而松软的面包,觉得口感好。其实面包发酵也有一个度,体积过大不见得营养就多。

老人饮食并非越清淡越好


厨房是制作美食的地方,厨房百科意味着这里面学问不少,在这里,食材得到充分加工,而调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美食的生命力则是厨师给赋予的。下面是小编为您精选的“老人饮食并非越清淡越好”,希望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老人饮食并非越清淡越好

有许多老人的饮食信奉越清淡越好,甚至说吃素能长寿。他们的根据是素食可以减少胃肠负担,容易消化,还可以防止心脏病的发生。但事实证明,人吃过分清淡食物会降低体质,疾病反而更容易侵袭人体。即使患有心脏病的老人,也不可强求饮食必定要清淡。

在素食中,除了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外,其他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均很少,而且营养价值较低,不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而诸如鸡、鸭、鱼、肉之类的荤食,却能够成为营养的重要来源,为人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提供大量的优质蛋白和必需的脂肪酸。

其实,人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不在于吃荤还是吃素,而在于吃什么和吃多少,也就是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是不是全、是不是适量。从食物中所摄取的成分及其份量,正是人体生理及生活运作中需要的,为正确的营养摄取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例如在海产品中,大多含有非常丰富的优质蛋白,还有能够降低血脂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人体容易缺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一定程度内多加进食海产品,是大有益处的。

荤素相间的饮食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促使组织细胞的结构完全,以提高抗病能力,并延缓衰老及增进健康长寿。老年人可以大米、面粉或杂粮为主食,每日喝豆浆或牛奶。菜肴以瘦肉(每1-2日50克左右)、蛋禽、鲜鱼虾等荤食以及各种蔬菜为主。

低脂饮食可能让你越来越胖


厨房是制作美食的地方,正是在厨房,美食的文化基因得到了进化,在这里,食材的原味得到了释放,而调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美食就在厨师的手中由“丑小鸭”变成“小天鹅”。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低脂饮食可能让你越来越胖,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低脂饮食可能让你越来越胖

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于是各种健康资讯、健康观念被人们口耳相传并实践于生活中,但医学研究证实,一些已经快成为习惯的观念其实是错误的。我们把这些误区陈列如下,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健康指导。饮食误区误区一:低脂肪饮食减轻体重

美国人大多都吃低脂肪食品,但他们中的许多人仍越来越胖。这足以说明上述观点是错误的。美国通过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调查发现,在过去14年里,尽管已通过各种手段将食物中的脂肪降低了7%,但体重超重的人数却增长了 9%。即使你以低脂肪食品代替高脂肪食品,你的体重仍有可能增加。

因为尽管你吃的是低脂肪食品,但你却极有可能摄入了更多的卡路里,也就是说,食品的脂肪含量减少了,但你吃的却比以前多了。举例来说,半杯香草冰淇淋和半杯低脂香草冰淇淋之间仅相差40卡路里。但你极有可能会在“低脂”的迷惑下让自己无所顾忌地吃上满满一杯,这样,你摄入的卡路里总量就比半杯普通的香草冰淇淋还多。女性每天所需的卡路里总量介于1600至2000卡路里之间。用你的重量乘以12就是你每天所需的卡路里大概值。

误区二:每天8杯水悠着点喝

大多数人认为,每天喝8杯水(2000cc)有益健康。但近年来,国外一些医学研究部门提出不同意见。有不少专家指出:不一定每天必须喝足8杯水,因喝太多水也会给身体带来麻烦。

喝水和摄取热量一样,应该是需要多少,就补充多少。目前并没有什么科学证据足以说明,多喝水就能多排毒。相反,一个人水喝得太多,极容易使体内电解质失去平衡(钠、钾离子大量流失)、水溶性维生素(如B族及C)更容易流失。那么,正常人每天喝多少水量才算是适当的呢?科学研究发现,一般而言,人体每天从尿液、汗液或皮肤蒸发等流失的水分,大约是1800至2000cc,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说,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补充2000cc左右的水分。但这2000cc水分不一定都由喝水获得,而应该把食物里的水分一并算进去,这才是正确的保健方法。

其实,我们每天吃的各种食物内含很多水分。例如,大部分蔬菜、水果90%以上是水,而像鸡蛋、鱼类中也有大约75%的水分。粗略估计,我们吃一餐饭,至少可以由食物或汤里摄取到300至400cc的水。因此,扣除三餐中由食物摄取的1000至1200cc水分,我们每天只要再喝1000至1200cc开水,平均上午2杯、下午2杯,也就足够了。专家认为,喝水的总原则是:一天不能少于500cc,但也不要超过3000cc。

养生误区误区一:睡觉是美肤的通用法宝

中医讲的五劳伤身是指: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视伤血,久行伤筋。长时间的卧床不起容易让人气血不足,因为气血是相互作用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止,气不行则生血淤。血淤造成的不通就会引起身体的疼痛。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些人一觉起来身体仿佛背了一座山,毫无轻松愉悦之感,除了原有痼疾,睡过头了可能也是一个原因。

其实,“睡觉是美肤的通用法宝”这句话确实没错,它的真正含义指的是“当睡则睡”,不要熬夜,尤其是晚上10:00到凌晨2:00这一段不容错过。

误区二:饭后马上刷牙

口腔学专家最新研究认为,饭后立即刷牙有害牙齿健康。在牙冠的表面有一层珐琅质,刚吃过饭,尤其是食用了酸性食物,会使珐琅质变松软。这个时候刷牙容易造成珐琅质的损害。时间一长,牙齿的珐琅质就逐渐减少,容易使人患上牙齿本质过敏症,吃东西时牙齿就会出现酸、痛的症状。因此,口腔学专家提醒,进食后最好用清水漱口,待1至2个小时后再刷牙。

误区三:天然的就是好的

现代社会,污染太多,天然的食品和美容护肤品由于未受污染,所以对人体健康有利。最典型的就是芦荟,既是健康食品,又是美容佳品。芦荟对人体确实有不少神奇美妙的作用,但是,芦荟有500多个品种,可以入药的只有十几种,可以食用的只有几个品种。专家提醒说,芦荟含有的芦荟大黄素有“泻下通便”之效,易导致腹泻。不同品种的芦荟,药性、药效有很大差别,不同体质的人使用芦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健身误区误区一:大剂量运动快速减肥

大负荷强度运动虽然也有“运动”一词,但是却不是减肥的好方法。运动减肥是有其要求的:强度小,时间长,运动过后仍然可以呼吸自如,谈笑风生,疲劳感恢复很快才行。而有些人急于减肥,一次恨不得以跑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上几千米,没有休克就很幸运了。脂肪燃烧需要时间,大剂量运动没有提供好的消耗脂肪的条件,只会使肌肉增粗,心脏负荷过重,产生长时间的不适感。对于没有运动处方的普通人群,还很可能会弄伤自己,得不偿失。

误区二:减肚只需腹肌运动

拼命练习腹部来减将军肚,效果未必好。能量消耗的概念是整体的而非局部,比如运动减肥时,虽然脸部没有进行任何锻炼,但它却会瘦下来。只有运动消耗的热量大于摄入的热量,才会导致全身脂肪的减少,而不会只减某个部位;过度的腹部锻炼容易导致肌肉疲劳,且易造成该部位损伤。想要减肚腩,除了腹部运动,还需要坚持做全身的有氧运动,并配合一个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食谱。

说到底,不管何种运动都有局限性,无法对全身进行有效锻炼。更何况,当人喜欢某种运动后,身体就会在几周后适应这种形式,这段时间锻炼效果最好,一旦过了“运动周期”,健身效果就会减弱。健身和吃东西一样,要经常变换口味,这样不但能起到好效果,而且不觉枯燥,更不会丧失积极性。

“低碳饮食”时尚又健康?


厨房是国人呆得较多的一个场所,正是在厨房,美食的文化基因得到了进化,在这里,食材找到了知音,而调料则让食材味道锦上添花,厨师让所有的一切原料有了新的使命。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低碳饮食”时尚又健康?”,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低碳饮食”时尚又健康?

七月流火,热浪滚滚,越来越多的人变得味蕾挑剔、食欲不振。与此同时,一种以避开淀粉、糖等碳水化合物类食物摄入,改吃海鲜、瘦肉和清淡饮食的“低碳饮食”一族,正悄然汇集成为愈来愈庞大的城市新族群,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低碳饮食”计划。

不知不觉中,许多都市人成了“低碳饮食”的饯行者。记者了解到,低碳饮食在国外持续了30多年;而我们身边的“低碳饮食”拥趸,大都以控制体重为目的,他们除此之外还制定有健身计划。

每天在跑步机上慢跑半小时,一日三餐,吃牛奶、蔬菜、鱼和极少的肉类,但是不沾米饭、面条、面包、蛋糕和甜食等高碳水化合物……这是业余舞蹈学员牛牛的 “低碳水化合物瘦身法”。从今年夏天以来,牛牛每天坚持“低碳饮食”和身体锻炼,两个月下来,她的腰部曲线迅速凸显,脸部看上去更加紧致、瘦削。而且,牛牛面色红润,泛着光泽,完全没有瘦身所带来的精神倦怠。

天气越来越热,类似牛牛这样的“低碳饮食”一族越来越多。时尚人士周小姐告诉记者,“由于只吃高蛋白质,糖分及油摄取很少,当身体缺乏足够的糖分时,就会转而使用体内所储存的脂肪作为能源,消耗燃烧脂肪。‘低碳饮食’能吃低脂的蛋白质(如瘦肉、海鲜)与蔬菜,不仅可满足口福,又能有效减去体重,比起以往不吃晚餐、或只能吃蔬菜的饮食管理,坚持起来也容易得多。”

什么是低碳饮食?

low-carb,就是低碳水化合物的意思,1972年,面对体重普遍超标的美国人,美国医学专家阿特金斯医生提出了这一全新的饮食方式。

这种低碳营养瘦身理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减少和限制对糖和淀粉的摄入,也就是不吃或少吃糖,米饭和面食等;二是同时增补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素。因为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速度比较快,使人容易产生饥饿感而增加食量,过量的碳水化合物能在人体内转化为脂肪贮存,结果导致体重增加。碳水化合物主要可分为简单及复合两种。复合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淀粉质食物中,例如谷物、马铃薯、麦、豆和部分蔬菜。简单碳水化合物比复合碳水化合物更易被身体吸收,主要存在于蔗糖、蜜糖、糖果以及水果和奶制品等当中。

“低碳饮食” 提供多元选择

方先生(曾经是内科医生,现从事药业工作,低碳饮食两年多)

我从两年前开始控制主食,到现在几乎不沾主食与各种糖类,体重由原来的87公斤,减到现在的65公斤。

我的具体做法是,可以适量吃一些兔肉、鸡肉、鸭肉、鱼肉,最好不吃肉皮;为了保持身体热能,我以白水煮鸡蛋和脱脂牛奶代替主食,避开米饭、面、饼、饺子、包子等。我早餐吃得多,甚至会吃含可可多的巧克力。

“低碳饮食”集蛋白质、膳食纤维等为一体,它好在不是单独吃一样东西,选择多样,只要吃时注意品种和烹调方法就行了,而且比较容易坚持,对身体的伤害不大。

黄小姐(26岁,从事行政工作,体验低碳饮食3年多)

我属于那种喝凉水都要长的易胖体质,在大学时代,我是个胖子,最重到过78公斤,这真的很难为情。3年前,我坚持低碳饮食,体重在一月以后明显下降。3 个月后,大家说我“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我的做法是以香蕉、山药代替主食,这样也增加了膳食纤维,利于减肥。我多吃海鲜、鱼类、兔肉。晚餐以水果黄瓜代替,过了晚上9点,就不要再吃任何东西。还有一个诀窍,我每天喝3次脱脂牛奶,喝大量蔬菜汤,补充维生素。

长期低碳 容易营养不良

胡雯(省营养学会副秘书长、华西医院营养科主任)

程幼夫(省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人的大脑细胞的能量源主要来自于碳水化合物,如果完全不沾主食、糖类,淀粉类食物(像米饭、面包、土豆之类),是绝对不行的,当身体得到的营养不均衡时,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等诸多问题。

不少女孩子每天以蔬菜水果为主食,很少吃谷物等主食,加上剧烈运动,迫使体重急速下降,结果身体苗条了,但出现头晕目眩、脱发、皮肤干燥等,与审美观背道而驰的症状也接踵而至。日本专家的统计资料显示,与“减肥热”相伴而来的是脱发者不断增多,其中不少是20多岁的年轻女性。

老年人饮食并非越清淡越好


厨房是人们施展“十八般”厨艺的地方,美食文化的载体就是厨房,在这里,各种食材“走”到了一起,而调料在厨房也不输“人后”,正是厨师让一切原料形成了可见的美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饮食并非越清淡越好》,欢迎阅读,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

老年人饮食并非越清淡越好

老年人饮食并非越清淡越好

有许多老人的饮食信奉越清淡越好,甚至说吃素能长寿。他们的根据是素食可以减少胃肠负担,容易消化,还可以防止心脏病的发生。但事实证明,人吃过分清淡食物会降低体质,疾病反而更容易侵袭人体。即使患有心脏病的老人,也不可强求饮食必定要清淡。

在素食中,除了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外,其他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均很少,而且营养价值较低,不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而诸如鸡、鸭、鱼、肉之类的荤食,却能够成为营养的重要来源,为人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提供大量的优质蛋白和必需的脂肪酸。

其实,人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不在于吃荤还是吃素,而在于吃什么和吃多少,也就是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是不是全、是不是适量。从食物中所摄取的成分及其份量,正是人体生理及生活运作中需要的,为正确的营养摄取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例如在海产品中,大多含有非常丰富的优质蛋白,还有能够降低血脂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人体容易缺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一定程度内多加进食海产品,是大有益处的。

荤素相间的饮食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促使组织细胞的结构完全,以提高抗病能力,并延缓衰老及增进健康长寿。老年人可以大米、面粉或杂粮为主食,每日喝豆浆或牛奶。菜肴以瘦肉(每1-2日50克左右)、蛋禽、鲜鱼虾等荤食以及各种蔬菜为主。

感谢您阅读“97美食网”的《低盐饮食越低越好?》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厨房百科的知识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97msw.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低脂豆腐蛋糕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