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吃到向往的美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很多人究其一生,都在找寻美食,心情的好坏,随着吃的味道而跌宕起伏,想要心情好起来,不妨考虑多吃吃。你是否也是这样认为的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万圣节南瓜灯的由来 万圣节为什么要雕制南瓜灯,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万圣节前夜起源于与邪恶幽灵相关的庆祝活动,所以骑着扫帚的女巫、幽灵、小妖精和骷髅都是万圣节的标志物。蝙蝠、猫头鹰和其他夜间活动的动物也是万圣节的普遍标志。起初,这些动物让人觉得非常可怕,因为人们认为这些动物能和死者的幽灵进行交流。

万圣节(HALLOWEEN)为每年的11月1日,源自古代凯尔特民族(Celtic)的新年节庆,该民族主要分布在北欧,延伸到苏格兰南部,后来又随历史大发现迁徙到非洲和美洲。他们的子孙后代,他们的古城遗冢,遍布在今天的爱尔兰﹑不列颠﹑法国﹑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捷克﹑意大利﹑巴尔干和土耳其。此时也是祭祀亡魂的时刻,在避免恶灵干扰的同时,也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灵以祈平安渡过严冬,是西方传统节日。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糖果。主要流行于英语世界,如不列颠群岛和北美,其次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现在,一些亚洲国家的年轻一辈,也开始倾向于过“洋节”,到了万圣节前夕,一些大型外资超市都会摆出专柜卖万圣节的玩具,小商贩也会出售一些跟万圣节相关的玩偶或模型,吸引了年轻人的眼光。

凯尔特人的萨温节 在古凯尔特人的信仰里,新的一年于11月1日开始,或称萨温节(Samhain)。正如比较短的白天象征新一年的开始,日落亦象征新一天的开始;所以每年收割的节日于10月31日晚上开始。

南瓜是万圣节的标志性象征。南瓜是橘黄色的,所以橘黄色也成了传统的万圣节颜色。用南瓜雕制南瓜灯也是一个万圣节传统,其历史也可追溯到爱尔兰。

故事是说一个名叫 JACK 的小孩,爱恶作剧。JACK死后,因为做了坏事不能上天堂,所以下了地狱。

但在地狱里他冥顽不化,竟把恶魔骗上了树,随即在树桩上刻了个十字,恐吓恶魔令他不敢下来。然后,JACK 就与恶魔约法三章,让恶魔答应施法让 JACK 永远不会犯罪为条件让他下树。

地狱长知道后很生气,把JACK赶了出去,他只有提着一个萝卜灯在人间游荡,遇到人类就躲进去。

渐渐的,JACK 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原谅,小孩们在万圣节也纷纷效仿。古老的萝卜灯演变到今天,则是南瓜做的Jack-O-Lantern 了。

据说爱尔兰人到了美国不久,即发现南瓜不论从来源和雕刻来说都比萝卜胜一筹,于是南瓜就成了万圣节的宠物。

南瓜也是万圣节的标志性象征。南瓜是橘黄色的,所以橘黄色也成了传统的万圣节颜色。用南瓜雕制南瓜灯也是一个万圣节传统,其历史也可追溯到爱尔兰。传说有一个名叫杰克的人非常吝啬,因而死后不能进入天堂,而且因为他取笑魔鬼也不能进入地狱,所以,他只能提着灯笼四处游荡,直到审判日那天。于是,杰克和南瓜灯便成了被诅咒的游魂的象征。人们为了在万圣节前夜吓走这些游魂,便用芜菁、甜菜或马铃薯雕刻成可怕的面孔来代表提着灯笼的杰克,这就是南瓜灯(Jack-o’-lantern)的由来。爱尔兰人迁到美国后,便开始用南瓜来进行雕刻,因为在美国秋天的时候南瓜比芜菁更充足。现在,如果在万圣节的晚上人们在窗户上挂上南瓜灯就表明那些穿着万圣节服装的人可以来敲门捣鬼要糖果。

97msW.com相关推荐

万圣节大餐吃什么 南瓜美味又健康


万圣夜英文称之“Halloween”,为“All Hallow Eve”的缩写,是指万圣节(All Hallow’sDay)的前夜,类似于圣诞夜被称为“ChristmasEve”。“Hallow”来源于中古英语halwen,与holy词源很接近,在苏格兰和加拿大的某些区域,万圣节仍然被称为“All HallowMas”,意思是在纪念所有的圣人(Hallow)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仪式(Mass)。

那么万圣节吃什么食物呢?作为以南瓜为主题的节日,毫无疑问,万圣节的主要食物正是南瓜。

薏米南瓜粥

原料:南瓜40克、大米40克、薏仁15克、枸杞5克。

调料:清水、冰糖。

做法:

1.大米、薏米提前浸泡5小时备用。南瓜去皮切小丁。

2.锅中水烧开,放进大米和薏仁,大火煮沸,再改小火慢煮1小时。

3.然后放进南瓜丁,煮熟至粥稍有黄色,放糖关火。

南瓜鲜虾沙拉杯

原料:南瓜100克、虾2只、时令水果80克。

调料:沙拉酱。

做法:

1.将南瓜洗净去皮上锅蒸熟改刀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虾去头、壳,入锅焯熟。

2. 时令水果切同样大小的块, 与南瓜、虾装杯,加沙拉酱调匀即成。

蓝莓南瓜

原料:南瓜200克、蓝莓酱50克。

调料:薄荷叶、蜂蜜。

做法:

1.南瓜去皮切块上锅蒸熟后压成泥,放进蜂蜜调匀,装进盘中压实,再倒扣出来切成菱形块码盘。

2.上浇蓝莓酱,最后再点缀薄荷叶。

南瓜米粉蒸肉

米粉肉很多人都爱吃,其实也可以和很多别的东西一起蒸,比如南瓜,而且把南瓜和肉卷成卷然后再裹上米粉蒸,吃过之后就知道一口里面南瓜和肉兼备的感觉和一口南瓜一口肉决然是不一样的。

百合蒸南瓜

秋天很容易就犯了咳嗽,这道菜里面有平喘镇咳的百合,而南瓜补中益气帮助消化,加了蜂蜜一起蒸,就是道有益健康的甜品。

风干火腿南瓜汤

加入了鲜奶油和鸡汤,所以味道又浓又鲜,熬南瓜汤一定要用老南瓜,又面又甜的味道会让汤的味道很有风情,而风干火腿的咸中带鲜,继而入口的温润甘甜恰到好处地加强了汤的味道。

南瓜沙拉

让南瓜沙拉好吃的秘笈是混入一些花生碎和奶酪碎,让绵绵蜜蜜的南瓜泥有了咀嚼的必要以及奇妙的奶香。

南瓜豆豉鸡

简单好做的蒸菜,南瓜蒸完面面的,好看又好吃,而且温热养胃。豆豉鸡鲜咸嫩滑,真正的甜咸兼备。

南瓜火腿比萨

最爱吃加了土豆或者甘薯的比萨,那种甜甜黏黏的口感,换了南瓜也有一样的效果,更多了些水果般的水气效果,当主食很不错。

南瓜美食色泽金黄 万圣节美味南瓜如何料理


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个“Halloween”,辞典解释为“The eve of AllSaints’Day”,中文译作:“万圣节之夜”。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

南瓜是万圣节的主角,而在中国秋意渐深,天干物燥,南瓜不仅美味,还是补中益气缓解秋燥的一味良药。下面一款款南瓜美食色泽金黄、口感软糯。是不是正和你意呢?

香甜南瓜派

南瓜派是万圣夜的节庆食品,就像中国人年三十吃的饺子。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冬南瓜大量上市,南瓜营养丰富,香甜可口,这道应景的吃食一起学起来!

所需材料:低筋面粉80克、砂糖25克(10克用于派皮,15克用于馅料)、黄油40克、鸡蛋1个(其中一半蛋黄加入派皮,剩余的蛋黄蛋白放入馅料)、牛奶135ML(15ML用于派皮、120ML用于馅料),煮熟的南瓜泥100克、糖15克。

制作过程

1.派皮的制作:将低筋面粉、砂糖混合,加入融化的黄油,混合后用手搓成均匀的粉末状。将一半的蛋黄与牛奶混合均匀,加入搓好的面粉中,将其揉成光滑的面团。包好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1—2个小时。

2.馅料的制作:在煮熟的南瓜泥中加入鸡蛋、牛奶和糖,放入料理机中打成顺滑的南瓜浆备用。

3.派的烤制:冷藏好的派皮擀成薄片放入派盘中铺平,在底部用叉子扎上小孔,可防止在烤制过程中底部鼓起,制作好的派皮放置10分钟。烤箱180℃预热,将馅料倒入派皮中放入烤箱烤制,约30分钟,待馅料凝固,南瓜派就烤好了。

4.吃的时候可用水果等进行装饰。

趣味南瓜馒头

南瓜馒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主食,给南瓜馒头造个型,捏成南瓜的形状,或者用巧克力给馒头画上可爱的小鬼脸,也算得上是一道中西结合的万圣节趣味小食。

所需材料:蒸熟的南瓜泥300克、面粉300克、酵母3克,黑巧克力适量、裱花袋一个、牙签制作过程

1.蒸熟的南瓜泥放凉,加入酵母搅拌均匀,待酵母融化后加入面粉。

2.将南瓜泥和面粉混合均匀,揉成光滑的面团。

3.可利用面包机的发酵功能,进行发酵,或者放在温暖的环境进行发酵,待面团发酵至两倍大小,用手戳面团时不反弹,面就发好了。

4.发好的面团揉匀,排除多余的气体,分成均匀的小份,再揉成馒头的形状,制作南瓜形状的面团,轻轻按压成扁圆形,再用牙签画出南瓜的纹路,造型完成后放置20分钟。

5.冷水上锅,中火至水开,再蒸20分钟就可以了。取出馒头后,自然放凉,用裱花袋装好巧克力放在蒸馒头的水中,将巧克力融化,裱花袋开小口,给馒头画上不同的小鬼脸,等巧克力冷却凝固就完成了。

可爱南瓜汤圆

准备:去皮蒸熟的南瓜、水糯米粉、清水、 黑芝麻、白砂糖、蜂蜜、油

做法:

1、黑芝麻锅中炒熟

2、然后用料理机干磨成粉。

3、黑芝麻粉,蜂蜜,糖,油混合

4、搅拌均匀做馅

5、蒸熟的南瓜泥与糯米粉混合,揉均匀。

6、将面团分成同样等份的小面团。

7、按扁,包芝麻馅,顶部轻按一个小坑。

8、用牙签印出南瓜的纹路

9、家里不有菠菜了,我用了香菜榨汁和成绿色面团. 做南瓜蒂。

10、搓成小圆柱按在顶部的小坑里,即当南瓜蒂。沾点水在南瓜蒂底部,容易粘合。

12、锅中烧开水,小可爱们一个一个丢下锅,轻轻丢哦~哈哈~咱们都温柔点儿,南瓜蒂一面朝上

13、沸水煮至漂浮即可。

万圣节一般吃什么食物?


11月1日除了万圣节之外,还是古罗马一个重要的节日,叫波摩娜节.波摩娜是“果树之神”,掌管所有果树的生与死、丰收与欠收.罗马占领凯尔特之后,也把波摩娜节和新年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万圣节吃苹果的习俗。在这个节日分享几款Halloween 菜式和甜点,让大家了解一下,万圣节一般都吃些什么。

南瓜馅饼

每年10月31日是西方国家传统节日万圣节,南瓜在万圣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万圣节是祈福平安的日子,同时也是庆祝秋天丰收的节日。这时候美国人和西方很多国家会庆祝万圣节吃南瓜饼及各种南瓜美食。南瓜仿佛已经成为秋季的代表美食,也是秋天丰收的象征。

“万圣到,吃南瓜。”南瓜也是万圣夜的节庆食品,特别是在美国。南瓜派是美国南方的深秋到初冬的传统家常点心,平常就有在吃,特别在万圣夜的前后,成为一种应景的食物。另外烘干的南瓜子也是常被当做万圣夜的食品。

南瓜饼做法是将南瓜切块去瓤,蒸熟后去皮捣成泥,加蜂蜜(蜂蜜食品)、面粉、糯米粉,和成软软的南瓜面团后下锅炸熟。

女巫状的香料生姜饼

万圣节的传统食物是苹果汁、爆玉米花、南瓜馅饼和女巫状的香料生姜饼。下面教你万圣节甜点之女巫手指饼干的做法:

杏仁适量、无盐黄油100克、细砂糖60克、香草粉1/4小勺、全蛋液30克、低筋粉220克、泡打粉1/2小勺。黄油室温软化,加入砂糖和蛋液,用搅拌机打发。低筋粉、泡打粉、香草粉混合,筛入奶油中,用橡皮刮刀稍微拌和,用手抓成均匀的面团。将面团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冷藏1小时待凝固。将凝固的面团分割成小块,用手搓成一端粗一端稍细的条,直径比手指稍微细一点,因为烤制时会膨胀。取一粒杏仁,按进较细的一端,做成“指甲”,再用手捏出手指的形状,用小刀在手指饼上切几条皱纹,就可以进行烤制了。

太妃糖苹果

由于万圣夜临近苹果的丰收期,太妃糖苹果(toffeeapples)成为应节食品。制法是把苹果插上竹签,然后手持竹签把苹果放在太妃糖浆中转动,有时会再粘上果仁。从前,各家各户会准备太妃糖苹果送给小孩,但当传闻有人把大头针和刀片放入苹果中,送太妃糖苹果的习惯逐渐消失。虽然大部分个案只是恶作剧,而真实个案中小孩也只是受轻伤,但是不少家长仍然以为在苹果中放刀片是十分普遍的。

热苹果西打

和苹果有关的还有一个热苹果西打,西打cider就是苹果汁或苹果酒,这种饮料是用苹果酒加热再加入肉桂、丁香、糖熬煮而成,酒精在加热时已经挥发得差不多了。这种饮料在欧美的冬天都很盛行,一路喝过圣诞节到春天,热红酒也常常在这个时候喝,做法颇为类似,就是把苹果酒换成红酒。

爆米花

万圣节吃什么?众所周知,南瓜食品是万圣节的必备,但你知道,爆米花也是万圣节不可缺少的食物吗?

爆玉米花很简单,是一道快手零食,交给你这个做法,你可以随时有零食吃,买来爆米花玉米,花生油(黄油也行)加白糖,炒一下就得了。买来小玉米粒。锅里到花生油,凉油放5大勺糖,放入玉米。慢慢翻炒,用小火,等玉米均匀炒热后,盖上盖子,将火加大一点点,盖上盖子。盖上盖子之后,摇动锅,使底面的玉米受热均匀,这时玉米开始爆开,快要结束时,停火,出锅。装盘晾凉,装到密封盒里,随吃随取。

爆玉米花也营养。玉米富含胡萝卜素和纤维素。爆玉米花的营养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爆玉米花不健康,问题不在于玉米本身,而在于添加的盐、脂肪和糖上。

粟米糖

粟米糖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糖果,主要是在秋季的万圣节流行。粟米糖是Wunderlee糖果公司在19世纪80年代创建。糖果是模仿玉米粒;三种颜色。每片约3倍的一个玉米粒。糖果是主由糖,玉米糖浆,人工色素和粘合剂。传统粟米糖片是三种颜色:黄色广泛年底,锥形橙色中心,白鳍尖。

各种各样的糖果

万圣夜晚上小孩子和青少年都会化妆成鬼怪沿街要糖果,因此各种糖果也算是应景食品的一种,这时候商店里卖的糖果较受欢迎的是各种鬼怪造型的糖、和以万圣夜常见的橘色、棕色或黑色为包装的糖。

万圣节来临 传统美食制作食谱


万圣节西方是祭祀亡魂的时刻,在避免恶灵干扰的同时,也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灵以祈平安渡过严冬。万圣节传统美食是南瓜、糖果等,2015年万圣节已经来到,让我们来看看那些hold不住的万圣节美食吧!

万圣节有几样吃的东西是必备的:南瓜派、苹果、糖果,有的地方还会准备上等的牛羊肉。

万圣节南瓜派的做法

原料

一包奶油芝士(约230克),常温下软化

两大杯罐装南瓜,压碎(如果没有罐装的南瓜也无所谓,大家尽可以买新鲜的南瓜回来煮熟、压碎)

一大杯糖

1/4 茶勺盐

一个鸡蛋、加两个蛋黄,轻轻打散

1 cup half-and-half

一大杯牛奶和奶油的混合物,各一半(half-and-half 是对这种混合物的简称)

1/4 杯融化的黄油

1茶勺香草香精

1/2 茶勺肉桂粉

1/4 teaspoon ground ginger, optional

1/4 茶勺姜粉,备用

1个做好的饼皮(超市可买)

鲜奶油,点缀用

制作步骤

1. 预热烤箱至350华氏度(约摄氏180度)

2. 将买来的现成饼皮放到一个约9寸的烤盘中,将边缘和底部都压紧。在边缘上切压出漂亮的褶皱。把饼皮冻回冰箱约1个钟头左右、使其紧实。1小时后,用一张铝箔纸(锡箔纸亦可)将饼皮包裹起来,在铝箔纸上放上重物(厨房用语称为pie weights,也可用豆子代替。作用就是使派的饼皮烤出来更成型)放入烤箱。先烤十分钟、再把重物和铝箔纸去掉、烤10分钟,或烤到饼皮变干、上色。

3. 烤了饼皮,就来做馅儿吧!在一个大碗里先打散奶油芝士、跟着加入南瓜泥,继续搅拌融合。加入糖和盐搅拌,再加入鸡蛋、蛋黄、奶油牛奶和融化的黄油,一起搅拌均匀。最后再加入香草、肉桂、姜粉一起混合。

4. 将馅料倒入预先烤制的饼皮里,一起烘焙50分钟。或者你可以试试看派的中心是不是都成型了,来判断是否烤好。烤好之后将派放在铁架上冷却至室温。分块切好、每块浇上奶油!

太妃糖苹果的做法

先制作传统的太妃糖浆,然后将苹果去核后穿在竹签上,最后在苹果表面沾满糖浆即可。太妃糖浆的制作方法如下:

原料:淡奶油375G,香草荚1/4个(或香草精1/4ts),糖370G,麦芽糖113G。

做法:1.淡奶油和香草荚(香草精)混合。大火煮沸。

2、煮沸后熄火,加糖搅匀后加麦芽糖搅匀。

3、重新开大火,边搅拌边加热,至呈焦糖色浓稠状。

4、倒膜内,室温凝固2小时左右,分割成自己喜欢的形状(适当就好,太久会硬,不容易分割) 。

美味糖果的做法:

松子糖

材料:淡奶油300克,水麦芽48克,糖120克(原方子是150克,我减了些,觉得正好),松子适量

其实是分两次做的,怕浪费东西,第一次只用了100克的淡奶油,做的是原味的,第二次的加了熟的松子仁

做法:淡奶油加糖加水麦芽,电磁炉上小火熬煮,第一炉用了温度计,大约是130度的时候关火,倒入不沾模具,凉后切块

第二次煮的时候自己觉得找到了感觉,没再量温度,关火的时候加的松子仁。

葵花籽酥糖

材料:葵花籽或花220克,黑芝50克,麦芽糖80克,糖60克,水25克,奶油20克,盐适量

做法

1.葵花籽或花生220克.黑芝麻50克.分别炒香或烤香后用一热水碗隔着保温.

2.麦芽糖80克和糖60克,水25克放锅中小火煮到糖浆用筷子滴到水中能马上硬脆时关火.

3.快速拌入坚果类.加入已溶化奶油20克左右一点点的盐.

4.拌匀关火倒入已放保鲜膜的不锈钢盆上压实.等稍凉切块.

棉花糖

材料:100g细砂糖;葡萄糖浆;水75ml;吉利丁2;蛋白3个;玉米糖 少许(玉米粉烘一分钟加糖-分量使用一比一)

做法

1、细砂糖,葡萄糖浆加水煮至110c。

2、把吉利丁加入,拌匀,慢慢倒入蛋白中打至发,放入挤花袋。

3、在盘上撒玉米糖,挤出形状后再撒上玉米糖。放在温室中即可。

棉花糖水果球

材料:棉花糖适量,各种水果干适量

做法:棉花糖中火微波20秒左右到完全熔化,迅速倒入水果干翻拌,然后手上抹上糕粉或者抹点油捏成团,也可以倒入保鲜袋里,擀成方块,最后用刀切。

小诀窍

水果干你可以换成花生等其他坚果就是美味的花生糖!

大米花糖

棉花糖80g,大米花100g,黄油15g,葡萄干10g,凉开水2汤匙(30ml)

做法

1、棉花糖放入适用于微波炉的大碗中,加入凉开水,将大碗移入微波炉中,以600瓦(或中火)火力加热3分钟,至棉花糖全部融化成糖液。

2、取出大碗,趁热将黄油放入碗中,搅拌至黄油全部融化,之后放入大米花和葡萄干,再次搅拌,使米花粒、葡萄干和糖液混合均匀成米花混合物。

3、取适量米花混合物,以保鲜膜包裹后再用手团成圆球形,然后去掉保鲜膜,待凉后则变成脆甜的米花球。

小诀窍

1、大米花或者玉米花都可以用来制作米花球。

2、也可以直接倒在保鲜膜或者烘焙纸上压成方形或其他形状。

3、米花球中也可以放入核桃、杏仁、果脯等其他自己喜欢的坚果或干果。

万圣节搞怪美味 如何做出“惊人”的美食


每当万圣节到来,孩子们都会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着“杰克灯”走家窜户,向大人们索要节日的礼物。

这里小编收集了一些配合万圣节推出的有趣的小点心,它们在搞怪和吓人上下足了功夫,同时又美味无比,肯定可以给节日增添不少浓郁的气氛。

【万圣节之怪兽眼珠蛋】

主料:白煮蛋1颗、培根1片、桂圆1颗

辅料:番茄酱适量

步骤:

1.在水煮蛋的蛋白部分选合适的位置戳个圆孔(擅用手头工具,裱花嘴、吸管啊、饼干模啊神马的)

2.在小孔内放上桂圆,做出黑眼珠

3.熟培根切小条(煮蛋的同时一起蒸熟的),包裹煮蛋一周。配上番茄酱,完成!一颗眼珠瞪着你害怕嘛?!

小贴士:

1.用其它红色的酱料也行,比如甜辣酱等。

2.黑色眼珠的食材、包裹的培根,可以发挥想像自行更换,我试过用M豆、蓝莓、三文鱼、辣白菜,效果也不错。

【万圣节之女巫手指】

主料:黄油100g、糖粉60g、蛋液40ml、带麦麸的全麦粉20g、低筋面粉200g、蛋清少许、大杏仁适量

辅料:糖粉1大勺、抹茶粉1小勺、水少许

步骤:

1.饼干没什么好说的,最普通的步骤,黄油+糖粉打发之后加入蛋液打发,然后拌入粉类到成团。面团比较硬,不会很湿润粘手,如果你的面团很湿,可以酌量加一点低筋面粉。加入带麦麸的全麦粉,是想要女巫手指有一种苍老的感觉,如果没有,可以省略,做出来的手指就比较雪白粉嫩一点。

2.切一小片面团,揉成顶部不太尖锐的圆锥体

3.用二指禅轻搓两下,让中间鼓出一个“指节”来

4.用小刀印上指纹的痕迹

5.想要做断指效果的,在这一步的时候从指头根部揪掉一块面团。揪得越错落不齐越好

6.挑选与手指相配的大杏仁做指甲

7.用小毛刷蘸蛋清,在杏仁和指尖上都刷上一层

8.压平整形。杏仁要陷入饼干内,造型才比较逼真

9.烤箱预热190°,放入中层烤15-20分钟,到上色。

10.不想给女巫做美甲的,到这一步就可以结束。想要继续吓人的接着来。糖粉和抹茶粉调匀

11.几滴几滴的加入水,慢慢搅匀成图中的状态。因为用量非常少,所以水一定要几滴几滴的加入,我是用滴管滴的。万一过稀了,可以加入少许糖粉补救,直到形成自己想要的浓度。

12.取小毛刷(我用的是画笔)给女巫做美甲。刷得厚一些比较吓人,而且光泽更好。

13.涂好了一根。怎么样,还是有美甲服务的女巫更惊悚吧?

14.做手指的时候可以做出粗细长短的不同,这样就可以真正组成一只手。

15.等等,说好的断指呢?嘿嘿。。。剁手党们,你们知道该怎么做了吧?再买就剁手!好的,剁这只手。。。

16.糖霜完全晾干大概需要1天的时间,晾干之后变成图中的深绿色。抹茶暴露在空气中会逐渐褪色,所以尽量不要放到日光直射的地方,可以保存得久一些。

17.成品欣赏下。原味手指和绿甲手指

18.秀一下女巫盘,happy halloween!

小贴士:糖霜要完全晾干之后才能包装哦!

【万圣节蛋糕】

蛋糕体材料:黄油80g、细砂糖80g、全蛋液80g、香草精1勺、奶油奶酪(切丁)40g、奶油奶酪(隔热水软化)40g、原味优格10g、低粉50g、红曲粉5g、泡打粉1/2小勺、红色色素2滴、南瓜泥50g、低粉60g、南瓜粉5g

巧克力酱材料:苦甜巧克力20g、清水40ml、细砂糖12g、淡奶油20ml

巧克力镜面材料:巧克力酱80g、苦甜巧克力80g、淡奶油65ml、软化黄油16g

装饰:松露巧克力少许、融化白巧克力适量、蓝色蛋白糖霜少许、红色色素/黑色色素各少许、镜面果胶适量、红色色素1滴、融化白巧克力适量、黑色蛋白糖霜少许

步骤:

1.黄油室温软化,加入糖搅打均匀。

2.分次加入全蛋液搅打均匀,加入香草精拌匀。

3.分成2等份,取一份滴入红色色素,加入软化的奶油奶酪和原味优格拌匀。

4.低粉、红曲粉、泡打粉混合后筛入拌匀,装入裱花袋备用。

5.另一份黄油糊加入南瓜泥混合拌匀。

6.低粉、南瓜粉、泡打粉混合后筛入拌匀,装入裱花袋中。

7.挤少量入模具,放几粒切丁的奶油奶酪,交替挤入模具至7分满。烤箱预热180度烤25分钟左右。

8.取出后放网架上晾凉。

9.用融化白巧克力制作骷髅和小鬼装饰,凝固后使用。

10.松露巧克力搓揉成越0.5克/个。

11.用牙签插入,裹上一层融化白巧克力。

12.凝固后用蓝色蛋白糖霜、黑色色素和红色色素装饰。

13.巧克力酱所有材料混合煮沸。晾凉后使用。

14.苦甜巧克力切碎,慢慢倒入煮沸的淡奶油混合均匀。

15.加入软化黄油顺时针搅拌均匀。

16.倒入晾凉的巧克力酱顺时针搅拌均匀。

17.降温至35-40℃时淋在蛋糕表面。

18.镜面稍凝固后,淋上加入色素的果胶,装饰眼球、骷髅、小鬼即可

小贴士:配方液体含量比较大,搅拌时会出现水油分离现象,筛入粉类就好了,无需在意。将南瓜去皮蒸熟过筛后使用,如果水分含量高可以上火稍超干些。切丁的奶油奶酪冷藏后使用。

【万圣节之恐怖南瓜灯】

主料:南瓜一个

辅料:小刻刀一个、勺子一个

步骤:

1.挑个模样英俊的南瓜难道不是首要吗?

2.咱先开个漂,头盖骨上划一刀,用勺子把南瓜心都给掏干净

3.您心中的南瓜灯是啥样就给画啥样呗,要帅的,您就照着金城武的脸画,要美的就来个林志玲。但是呢,蜀黍功力不够,就凑合画了普通南瓜灯的鬼样。

4.完了就用小刻刀开始爪。先把轮廓给勾一下,然后把该镂空的地方镂空,把该造型的地方造型。但是要注意用刀,南瓜皮比较硬也比较脆,刻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细心,也要注意安全,保护好手指别被划伤。

5.由于第一次做,并不熟练,这个南瓜蜀黍刻了一个多钟头吧。完成效果就这样。瞅着还算过的去,嘿嘿。

美食知识问答:感恩节吃火鸡的由来 为什么感恩节吃火鸡?


感恩节即将到来,香喷喷的烤火鸡是美国和加拿大人必备的感恩节美食。你知道国外为什么感恩节必需要吃火鸡吗?这是有一定的宗教色彩的,下面把感恩节吃火鸡的由来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感恩节专题推荐:感恩节吃什么

感恩节烤火鸡来历:

每年十月第二个星期一是加拿大的感恩节。这个节日是美国和加拿大特有的(美国感恩节在11月), 在加拿大是1957年才开始实行,本意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而已,现在已经感受不到什么宗教色彩,已成为所有加拿大人举家团聚的节日。那个团团圆圆的大聚餐一般是在感恩节前周日的晚上。不用说,餐桌上的主角就是一只硕大的烤火鸡。

火鸡是美洲特产,在欧洲人到美洲之前就已经被印地安人驯化。火鸡的英文是“Turkey(土耳其)”,因为欧洲人觉得它身黑头红(黑色羽毛的火鸡),很像土耳其服装。

烤火鸡变成美国人重要的节日大菜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了。不过,据说当年来到美国的欧洲移民本来是想在过节时烤鹅来吃的,只可惜北美大陆上鹅的数量不多,很难找到,而火鸡却漫山遍野到处都是,于是就把烤鹅改成烤火鸡了。这种风俗延续了下来,圣诞节和感恩节大餐都要吃烤火鸡。

你知道火鸡是什么吗?

火鸡体形大、生长迅速、抗病性强、瘦肉率高,被誉为“造肉机器”。火鸡肉不仅肉质细嫩、清淡,而且蛋白质含量丰富,胆固醇低、脂肪少,富含多种氨基酸,特别是蛋氨酸和赖氨酸都高于其它肉禽,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也含量丰富,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衰老等神奇功效。

你知道火鸡怎么吃吗?

传统的感恩节火鸡多数是焖烤。把火鸡肚子里塞上各种调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后用烧烤袋包好,整只烤好出炉。

塞在火鸡内部的填充佐料是用撕成碎片的玉米面包、白面包和芹菜等等做成的,除此之外还有用火鸡内脏煮成的浓稠淋汁,以及用每年九月和十月时盛产的小红莓做成调味酱汁。其他配菜还包括烤土豆泥、红薯泥、青豆和比司吉等等。最后的甜点当然有应景的南瓜派,也可以准备核桃派或苹果派。

为什么感恩节要吃火鸡?

感恩节的食品极富传统色彩。每逢感恩节,美国和加拿大人必有肥嫩的火鸡可吃。火鸡是感恩节的传统主菜。为什么感恩节要吃火鸡?这就要从感恩节的由来说起了。

1620年,英国一批主张改革的清教徒,因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而退出国教,自立新教,此举激起了英国当政者的仇恨。这些清教徒们不堪承受统治者的迫害和歧视,先逃到荷兰,9月初,乘船远渡重洋,准备流亡美国。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漂泊了65天,于11月终于到达了美国东海岸,在罗得岛州的普罗维斯敦港登陆。

当时,此处还是一片荒凉未开垦的处女地,火鸡和其他野生动物随处可见。时值寒冬,来到陌生的地方,缺衣少食,恶劣的环境正在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当地的印第安人为他们带去了食物、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并帮助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园。

这些英国人在安顿好新家以后,为感谢在危难之时帮助、支援过他们的印第安人,同时也感谢上帝对他们的“恩赐”,是年11月第四星期四,将猎获的火鸡制成美味佳肴,盛情款待印第安人,并与他们进行联欢,庆祝活动持续了三天。此后,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都要举行这样的庆祝活动,除招待印第安人食烤火鸡外,并在一起瘵办射箭、跑步、摔跤等体育竞赛,夜晚还围着篝火尽情歌舞,共享欢乐。

如果我们不能肯定火鸡曾出现在头一个感恩节盛宴上的话,那火鸡又怎样成了如今感恩节的主要“吉祥物”呢?

感恩节吃火鸡有什么好处?

火鸡是美洲特产,在营养价值上有“一高二低”的优点。一高是蛋白质含量高,二低是脂肪低,胆固醇低,并含有丰富的铁,锌,磷,钾及维生素B。火鸡肉和其他肉类产品比较起所含蛋白含量甚高,但是热量和胆固醇是最少的;火鸡肉所含的脂肪是不饱和脂肪酸,不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量的增加;其次,火鸡胸肉的铁含量也相当高,对于生理期、妊娠期和受伤需调养的人而言,火鸡肉是供应铁质最佳的来源之一。火鸡肉在营养学上的另外特色还包括其富含色氨酸和赖氨酸,可协助人体减压力、消除紧张和焦躁不安等症。

每到感恩节,人们都能打上香香的盹儿,这些都归功于火鸡,它被认为是色氨酸的最好来源。但是这也只是现代民间传说而已。当你的胃基本处于空腹状态而非饱腹,有相当的碳水化合物而非大量蛋白质时,色氨酸就会开始工作了。深夜在若干全麦面包上放上一两片薄薄的火鸡切片,也许你会在厨房就开始你的睡眠之旅。下面给大家讲解感恩节烤火鸡的做法:

原料:火鸡1只、米饭、腊肉、木耳、黄花、胡萝卜、蒜末、盐1-2把、胡椒粉、白糖、黄酒、焗鸡粉、蜂蜜、老抽、黄油、焗鸡粉、橄榄油。

做法:

1、将火鸡洗净沥干水后,给火鸡全身抹上盐、胡椒粉、白糖、黄酒、焗鸡粉,放在冰箱冷藏室贮藏24小时。

2、烤之前,烧一大壶滚烫的开水,烫腌火鸡,所有的外皮部分全要烫到,使起皮肤拉紧。把用腊肉、木耳、黄花、胡萝卜、蒜末炒香的米饭添到火鸡肚子里,缝合好。

3、给火鸡全身内外搽上盐、焗鸡粉和生抽,尤其是胸部和大腿,要好好按摸,翅膀和腿分别用锡纸包好固定。

为什么感恩节要吃火鸡

4、放入预热200度的烤箱,火鸡包两层锡纸,先烤1个小时;降温到170度再烤3个小时。

5、取出撕开锡纸,刷蜂蜜、老抽、黄油、焗鸡粉、橄榄油混合的调料,进烤箱170度烤15分钟,再取出再刷调料,重复此过程3~4次,直到烤出满意的金黄色就可以了。

6、吃的时候,切成肉片,沾上甜面酱、麻油、花生酱、泰式甜辣酱、车厘子酱混合的酱汁一起吃,口感超棒。

成品图:

拗九节是敬老节 福州传统拗九节的由来


正月廿九,福州十邑地区的本土节日—拗九节。这一天,福州人都会煮一碗拗九粥孝敬老人,以求老人长寿平安。这一天,从家中到街上,到处都氤氲着粥的甜香,传递着浓得化不开的孝道亲情。不管你身在何方,明天记得吃碗拗九粥。

关于“拗九”有以下四个传说:

传说一

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生前悍恶,害别人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小鬼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 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 这是什么?” 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 “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 。以后又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 不管是正月廿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 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传说二

另说源出送穷,明代学者谢肇制说:“高阳氏子,衣敝食糜,正月晦日死,世作糜,弃破及街巷口,除贫鬼。”清代学者多赞成此说,林祖焘〖闽中岁时杂咏〗诗:“相传拗九届芳辰,各煮饴糜杂枣榛。扫尽尘封投尽秽,送他穷鬼迓钱神。”

传说三

据传,古印度僧人目连之父常年经商,家中骡马成群,财宝无数。其母青提则反之,她最恨出家人。目连一心向往佛、法、僧。长大后,一次他外出经商,临行时对其母说:“孩儿出外求财,母亲在家要积德积善,对出家人要如同对孩儿一样。”其母应允。谁料目连走后,其母依然如故,凶悍地把登门化缘的僧尼全都赶走,吝啬到一顿饭也不肯布施。半年后目连返家,听说其母对出家人极不友好,遂向其母查问原因,其母一听大怒,斥道:“你竟不信你母亲?我要是对出家人不好,七日之内不得好死,死了坠入阿鼻地狱!”七天后其母果然暴死。目连大恸葬母,随后他抛弃了荣华富贵,归依释迦牟尼,修成了阿罗汉,成了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经打听知道其母死后果真坠入阿鼻地狱。他在地狱找到已变成饿鬼、正受苦刑的母亲,悲哀异常,当即用钵盛饭喂其母。可饭未入口即化成火炭。目连悲号涕泣。如来佛见目连至孝,便对他说:“你虽修成了罗汉,但靠你一人的力量救不了你母亲,须广造盂兰盆会,使天下饿鬼全能吃饱,你母亲才能得救。”于是目连请十方僧众广设盂兰盆会,超度众饿鬼,其母方得脱离地狱。

传说四

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啬贪婪,儿子却极有道心且孝顺。其母趁儿子外出时,天天宰杀牲畜,大肆烹嚼,无念子心,更从不修善。母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受尽苦刑的惩处。目连为了救母亲而出家修行,得了神通,到地狱中见到了受苦的母亲。目连心中不忍,但以他母亲生前的罪孽,终不能走出饿鬼道,给她吃的东西没到她口中,便化成火炭。 目连无计可施,十分悲哀,又祈求于佛。佛陀教目连于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吃饱。目连乃依佛嘱,于是有了七月十五设盂兰供养十方僧众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目连母亲得以吃饱转入人世,生变为狗。目连又育了七天七夜的经,使他母亲脱离狗身,进入天堂。 这样一个佛教故事能从西晋流传至今,而且是口口相传,关键在于故事劝人向善,劝子行孝,更有“天下无不是者父母”的隐喻。

在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古街区内,以经营风味佳肴、传统闽菜著称的“安泰楼酒家”,又在店门口设置了“拗九节”送粥点,向市民免费派发釆用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红糖与糯米烹煮速度和服务的“拗九粥”。

“拗九节”免费派送“拗九粥”,成为了“安泰楼酒家”这家老字号的传统活动。“拗九节”前,它还特地邀请福州民俗专家为食客讲解“拗九节”的来历。它的经营者说,希望藉此让这个的福州传统节日传承下去。

“拗九节”,是福州特有的汉族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孝顺节”、“送穷节”。这天清早,福州人用糯米、红糖,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特别是已出嫁的女儿,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祝福平安、健康。

这种习俗依然在福州盛行。一位喝上了“拗九粥”的老母亲说,“拗九河污粥”里不只是红糖、花生、红枣、桂圆等,更有着儿女的一份孝心,甜到了心头。

“拗九节”演绎成为尊老敬老、崇尚孝顺的社会风尚,在福州发扬光大。“拗九节”里,福州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就在陈氏祠堂里摆起了盛大的千人“孝顺宴”:祠堂里里外外摆满了一百九十五张桌子,近二千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安坐席上,一边悠闲聊天吃着美食,一边欣赏着戏台上闽剧的精彩表演;而村里年轻人忙里忙外,端菜送茶。这一拗九敬老节的宴席风俗,在当地已经沿袭二十多年。

制作方法

以荸荠、花生、红枣、桂圆为主,可加入莲子、白果等,与白米渗糯米加红糖同煮至熟或烯烂 成粥即可食用。(花生、莲子可先浸泡或先煮到半熟后再同米煮。)

一般来说煮“拗九粥”有讲究,要经过四道工序,需要备齐糯米、红枣、葡萄干、桂圆干、莲子、花生、荸荠、红糖板等8种材料。这样煮的粥色、香、营养一应俱全。

第一道工序:浸泡

将糯米浸泡30分钟,莲子、花生各用清水浸泡1小时。浸泡过的糯米不仅煮得透也香;而莲子、花生由于比较硬,必须浸泡1小时后,煮起来才容易烂。莲子中间要没“心”,煮的粥才不会有苦味;花生浸泡后应把上层皮脱去,粥吃起来口感才不会涩。

第二道工序:蒸煮

将浸泡过的糯米用手捞起,重新淘洗后放置小蒸笼里,用旺火蒸10分钟后(如果用高压锅也可,高压时间一样)起锅,加上适量的水,并将事先准备好的红枣、葡萄干、桂圆干、莲子、花生、荸荠一同放入,用饭勺均匀搅拌,再用旺火煮五分钟。

第三道工序:加糖

待糯米开始呈现出黏性时,放入一定数量的红糖板(红糖板放多少因人而异),此时应使用慢火煮3分钟(如果火太旺,糯米因黏性大容易烧焦)。

第四道工序:搅拌

红糖板在糯米饭中全部溶解后,用饭勺轻轻搅拌,糯米饭颜色变红,即可关火。这过程只需再用1分钟时间。这样,一碗浓情孝顺粥就煮成了。

中元节的由来与习俗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中元节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佛教徒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叫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盂兰盆会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间,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庙,有条件的,如广济寺、法源寺、拈花寺、广化寺、嘉兴寺、长椿寺等都举办规模不同的盂兰盆会和中元法会。民国以来,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音乐堂等处历年此时都有"追悼阵亡将士法会"。用番(喇嘛)、道(道士)、禅(和尚)三台经,供着一个"海陆空军阵亡将士"的牌位,进行公祭。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

与农历四月初五清明节、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并称中国传统三大鬼节。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中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盆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且佛教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习俗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现在,中元节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大部分地区都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开始举行祭祖仪式。祭祖仪式也已经简化了,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愚人节的由来与习俗


每年4月1日是愚人节。这不是一个国家性的节日,但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人们都会在这一天互相开玩笑,搞恶作剧,被愚弄的人往往被称作“四月的傻瓜”。

对于愚人节的起源众说纷纭,比较普遍的说法是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公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是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聪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且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4月傻瓜”或者“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起初,任何美国人都可以炮制骇人听闻的消息,而且不负丝毫的道德和法律责任,政府和司法部门也不会追究。相反,谁编造的谎言最离奇、最能骗取人们相信,谁还会荣膺桂冠。这种做法给社会带来不少混乱,因而引起人们的不满。现在,人们在节日期间的愚弄欺骗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离谱,而是以轻松欢乐为目的。

据说,愚人节起源于一个很有名的希腊神话传说。

农业女神得墨忒尔,在希腊是个妇孺皆知的神祗。她具有无边的法力,可以使土地肥沃,五谷丰登,也可以令田园荒芜,万物凋零。在希腊众神中,她也是最受尊崇的女神之一。万神之王宙斯是她的弟弟,也是她的丈夫。仅仅这个身份,就足以使众神在她的脚下俯首帖耳了。但是,这位权势无比的女神的生活并非十全十美。宙斯凭借着神王的地位,到处拈花惹草,闹出了许多风流韵事,给得墨忒尔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唯一能够让她享受生活乐趣的,还是她和宙斯生的女儿佩尔塞福涅,一个聪慧、美丽、天真、活泼的姑娘,和她在一起,任何人都不会悲伤和忧愁。

这一天,冥王哈得斯驾车巡视西西里岛,恰好被在云端中走过的爱与美女神阿芙罗狄忒看到了,同时让她看到的,还有正在田野里散步的佩尔塞福涅,以及她的伙伴女战神雅典娜,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一看到这几个人,阿芙罗狄忒就气不打一处来。这几个男女,从来不议论爱情,也不谈婚论嫁,眼睛里可还有她爱神的地位吗?雅典娜和阿尔忒弥斯是出名的贞洁女神,又都以武艺高强,神通广大,闻名神界天国,还是不惹为好。但对佩尔塞福涅这小丫头,可就不必客气了。于是,头上晃动着神圣光环的阿芙洛蒂德唤过自己的儿子小爱神厄罗斯,对他说:"看看吧,这几个人是怎洋对待爱情的?如果人和神都学他们的样,我们还怎样统治这个世界?来,给哈得斯射上一箭,让他疯狂地爱上佩尔塞福涅!"

厄罗斯是个百发百中的神射手。他弯弓劲射,一技无形的情欲之箭,正扎进哈得斯的心窝。然后,他便跟随着阿芙洛蒂德,扬长而去,静等着看好戏了。果然,哈得斯中箭后,对佩尔塞福涅产生了刻骨铭心的爱。但他明白得很,这个远近闻名的美人儿,绝不会情愿放弃阳光明媚的大地和天空,跟他到阴暗的冥府中去。因此,他找到自己的兄弟众神之王宙斯,请求他作主将女儿嫁到冥府。"这个么……我作不了主",众神的主宰沉思着说,"你也知道,得墨忒尔难缠得很。不过,你要是有本事把佩尔塞福涅抢走,我倒不反对。"得到了神王的默许和暗示,哈得斯满心欢喜,他立刻返回冥土,做好抢亲的准备。

一天,佩尔塞福涅在田野里正欲弯腰采摘一朵野花时,大地突然裂开了一条宽宽的地缝。随后,一辆闪闪发光的金车,冲上了地面,驾车的就是威风凛凛的冥王。他不由分说,一把抱起佩尔塞福涅,放到他身边的座位上,一声吆喝,马车便以迅不可及的速度沉入地下。裂开的大地倏然合上了,依然是阳光灿烂,绿草如茵,除了天空中还回荡着佩尔塞福涅的呼救声外,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得墨忒尔在很遥远的地方,听到了女儿撕心裂肺般的呼救声。但当她以最快的速度飞回来时,女儿已经不见了。她只知道女儿被"强盗"劫走了,但是,这个强盗是谁,却一点蛛丝马迹也寻不出来。那些知道佩尔塞福涅下落的神灵们,全都缄口不言。他们知道这件事的背景,宙斯和哈得斯都不是好惹的,谁也不想引火烧身。有几个神祗被逼问急了,也是东西南北瞎扯一通。女神按照他们的指点,没头苍蝇般乱闯乱撞,不用说,这些都成了徒劳无功的跋涉。

然而,对女儿的爱,促使得墨忒尔永无休止地找下去。无论哪个神说了什么,她都确信不疑。虽然后来的事实证明,那些都是彻头彻尾的谎言。无奈之下,她在深不可测的埃特纳火山口点燃了两支松木火把,把整个世界照得一片通明。从那时起,无论黎明女神还是黑夜女神,都未见她坐下来休息片刻。就这样,得墨忒尔走遍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她的女儿就像被风卷走了,被太阳晒化了,或者变成了水汽和浮云似的,仍然踪影全无。众神对她也逐渐由同情转为厌恶。因为这个"女疯子"为寻找女儿,搅得世界上没有片刻安宁。他们越加拿她开起心来,忽而指向东南,忽而指向西北,无非是想把她支走,过几天太平日子。

最后,得墨忒尔只得拖着疲倦的身子,返回了西西里岛,佩尔塞福涅失踪的地方。奔波了这许多天,连罪魁祸首是谁都不知道,女神的气恼可想而知。于是,她便把一肚子的怨气,都撒到了西西里农人身上。她杀死了岛上所有的耕牛,命令土地坚如钢铁,封住地里的种子,让所有的植物都枯黄凋零。把这个地域辽阔的大岛弄得赤地千里,饿殍遍地。宙斯见她闹得太不像话,就"好心"地劝她再到别处看看,别拿无辜的农民出气。得墨忒尔不知其中有诈,再一次踏上了东西逛的征途。这一下了可不得了,不知多少地方,由于女神的愤怒,变得颗粒无收,到处都弥漫着饥馑和灾荒的绝望气氛。

当她明白自己又上了丈夫一个大当时,才静下心来,想一想到底该怎洋办,无意中她抬起头来,看到了驾着金车,在茫茫太空巡行的太阳神赫利俄斯。猛然想到,只有他高高在上,普照一切,明察秋毫,天底下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逃过他的双眼。这才手执火把,飞到赫利俄斯面前,请他指点迷津。

伟大的太阳神怜悯女神的遭遇,又无需畏惧冥王的权势。而且,他也不愿意得墨忒尔再这样大闹下去,让众神看笑话,让老百姓受难,便把哈得斯抢亲的情况,仔细描述了一番。得墨忒尔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此时此刻,佩尔塞福涅在哈得斯的威逼利诱下,已然成了尊贵的冥后,无法再到地上和母亲团聚了。何况,得墨忒尔再神通广大,也没本事把女儿从哈得斯手中硬夺过来。

得墨忒尔知道自己受了众神的欺骗、愚弄,愤懑和气恼又加深了一层。她干脆下了一道命令,让全世界的植物一起凋零,所有的庄稼全部枯死,大地上不允许出现一丝绿色。自己则躲到一个偏僻的地方,不再露面。这一来,天上地下全部乱了套。老百姓没有粮食吃,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饿死。成群结队的亡魂拥入冥府,吵吵闹闹,把哈得斯弄得心烦意乱,狼狈不堪。众神也因为得不到人间的祭祀和礼物,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宙斯没办法,只好让佩尔塞福涅每年有1/3时间住在冥府,2/3时间则返回人世,侍奉她的母亲。以后,每当佩尔塞福涅留居冥土时,得墨忒尔便愁眉不展,大地也是一片萧条。而女儿一旦和她团聚,女神便喜笑颜开,世界也重现草木复苏,群芳争艳的勃勃生机。

很明显,在这个故事里,得墨忒尔是一个十足的傻瓜。她不知道爱神的把戏,不知道丈夫和哈得斯的同谋,事件发生后,又被众神支得团团转,屡屡受骗上当,被人戏弄。此后,人们便设立了愚人节,用善意的谎言,告诫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不要由于轻信,干出贻笑大方的蠢事。

其他的传说

除上述这个故事外,关于愚人节的起源,还有另外一种传说。在中世纪时,多数基督教国家都使用儒略历,把3月25日到4月1日作为新年节日来庆祝。按习俗4月1日这天,人们要互赠礼物致贺。公元1752年,格里高利历开始颁行,新年移到了1月1日。但人们旧俗难改,仍愿意在4月1日向别人送贺礼,这个"新年",本身就是虚假的了。后来,有些爱恶作剧的人,干脆把礼物也变成虚假的。说是送一盒点心,里边可能是块石头。声言前去拜访,却让主人干等半天。受骗的人不甘心,也照方抓药,进行报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愚人节。

各国愚人节风俗

美国

如今,每逢愚人节,不管对方是否相识,美国人都会开些小玩笑。在愚人节比较常见的把戏是指着别人的鞋子说:“你鞋带没系。”学生可能会骗同学说学校放假了。不管是什么样的招数,只要那个无辜的受害者中技了,恶作剧的人就会尖叫:“愚人!”

苏格兰

在苏格兰, 例如, 愚人节实际上有 2 天的庆祝时间。第二天专门对人体身后的区域胡闹。这一天被称作Taily节。“踢我”迹象的来源可以追溯至此。

墨西哥

墨西哥的“愚人节”发生在 12 月 28 日。以前, 这一天是用来纪念被希律王(约公元前73至公元前4年)屠杀的无辜的孩子。后来演变成为包含恶作剧和诡计的纪念日。

法国

4月1日在法国的传统,包括愚人节(字面意思是“四月的鱼“),试图附加而不被发现的背上一纸鱼受害者。始建于其他国家aussi cette普遍的,意大利等(如长期“四月的鱼“,美国东部时间用于重新封装aussi到任意笑话白天做“)。

西班牙

恩Inglés的为母语的国家,类似的恶作剧12月28日实行,对无辜者的圣节大屠杀。这一习俗也存在于比利时的某些区域,包括安特卫普省。佛兰芒语对于他们的传统是父母的子女或只锁定在让他们的老师,如果他们承诺将在当天晚上或治疗的第二天。

伊朗

在伊朗,人们玩04月3日的波斯历新年(Norouz)第13天的相互开玩笑了。这一天被称为“Sizdah bedar“(户外十三)。据认为,人们应该走出去,在这个日子,以逃避13号(数字)坏运气,因为运气好,运气不好,或13。

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4月1日存在的传统,但大家都认为,如果有人中午12点后拉(中日),那么这个人的伎俩其实是拉认为是傻瓜一个愚人节的伎俩(这个警告可能也存在于其他国家)。

丹麦

在丹麦,5月1日被称为“少校,吉“的含义很简单:“五月至猫“,是相同的愚人节,虽然丹麦人也庆祝愚人节(“aprilsnar“)。

元宵节为什么又叫做上元节


民间传说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道教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为什么叫做元宵节呢?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还有出门赏月、猜灯谜、舞龙、舞狮子、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特别是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最为普遍, “元宵”最早叫“ 浮圆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南方叫“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美满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馅有豆沙、白糖、山楂、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枣泥等,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骰子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沾水在粉成面的米粉里像雪球般滚动成了元宵。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

为什么叫上元节呢?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它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 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一说,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为什么称春灯节呢?起源自汉武帝於农历正月十五日於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由於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由於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或说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近人又将正月十五称为中国情人节(不认为七夕是中国人的情人节)。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尤其是那些大家闺秀,成年累月深锁在深宅大字的绣楼里,一年到头也难得出来几次。惟有正月十五,才可正正当当地打开禁锢、走出香阁,汇入那摩肩接踵的人潮中,借赏灯猜谜之机,寻觅意中郎、幽会情中人。在诗词内有过许多美妙动情和感人至深的描写。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的词“募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且和你离芳街,步星桥,略寻徒倚,递歌声梅落侬李,响铜壶玉漏频滴。”“归来重把阑干倚,慢慢的唱和新诗赠月姊,直等那斗转参横始掩扉。”这些都是发生在元宵节的情节。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时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京剧大师荀慧生的《元宵谜》也是讲述男女爱情的,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为什么又叫“灯节”


编者按:今天是正月十三,按照古人过元宵节的习俗,今晚就要开始“上灯”了。在中国古代,元宵节也叫灯节。那么,元宵节晚上为什么要燃灯?元宵节燃灯的风俗始于何时?古人在元宵节如何观灯?元宵节猜灯谜又是何时出现的呢?

元宵节晚上为什么要燃灯?

《七修类稿》:“上元张灯,诸书皆以为沿汉祀太乙。”

元宵节有“元夕”、“元夜”、“上元”、“灯节”等多种称呼,每到元宵节古人都要燃灯。所谓燃灯,又叫放灯、上灯、亮灯,这种风俗是怎么来的?要弄清这一问题,得先了解一下元宵节的起源。

从年代上来说,元宵节的起源主要有“汉朝说”、“魏晋说”、“唐朝说”等版本。其中起源于汉朝的说法又分“汉文帝说”与“汉武帝说”两种。

最早起源的说法与西汉开国之臣周勃有关。当年,周勃与陈平谋划,诛灭了专权的吕氏家族,拥立代王刘恒(汉文帝)。因为周勃在正月十五戡平“诸吕之乱”,汉文帝遂定此日为元宵节。此后,每年元月十五日晚,汉文帝都要出游,与民同乐。

第二种说法与正月祭祀太(泰)一神有关。《史记·乐书》记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太一神即天神,是秦汉人心中的至尊之神。汉武帝对祭祀太一神十分虔诚,他采纳方士缪忌的奏请,在甘泉宫中设“泰一神祀”,并定下祭祀活动从正月十五黄昏开始,宫中遍燃灯烛,献祀太一,乃至通宵达旦。此夜取消夜禁,即所谓“放夜”,京城居民可以通宵活动。

持“魏晋说”观点的人则认为,元宵节的来源与中国本土教“道教”有关。汉末道教中的支派“五斗米道”,创天、地、水(人)“三官”,魏晋道家以“三官”与时日节候相配,定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中国传统的三元节庆,由此产生。

那么,元宵节为何一定要燃灯?学术界的观点也不尽相同,笔者归纳起来有“祀神说”、“媚官说”、“念佛说”三种。

“祀神说”因汉武帝祭祀太一神而来。元宵之夜来临时,汉武帝会令人点燃灯火,故元宵节又称“燃灯节”或“灯节”。“媚官说”则由道教的三官神灵引起。据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类》“三官”条:“世有三元三官,天地水府之说……其用司于三界,而以三时首月候之,故曰三元。”正月十五是三官下降之日,三官各有所好,天官好乐,地官好人,水官好灯,于是有上元节纵乐点灯之俗。而“念佛说”则为不少佛徒相信。据《涅檠记》,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信徒将他的舍利子置于金座上,大众飞撒花瓣,奏乐,绕城燃灯十三里。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每逢元宵夜皆点花灯纪念佛祖。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僧史略·汉法本传》释称:“西域十二月三十日是中国正月之望,谓之大神农变月。汉明帝令燃灯,以表佛法大明也。”宋高承《事物纪原》也持相同的说法。

上述哪种说法更接近事实真相?笔者认为“祀神说”是元宵节燃灯之滥觞,《七修类稿·辩证类》“元宵灯”条便称:“上元张灯,诸书皆以为沿汉祀太乙,自昏到明,今其遗事。”而“媚官说”只是一种民间观点,“念佛说”也谈不上是元宵节燃灯之俗的起源。佛徒为佛祖燃灯与中国元宵节燃灯,不过是一种风俗巧合或者说中外文化融合的结果,但这在事实上推广了元宵节燃灯之风。

“正月十三上灯”之俗出现于何时?

《大唐新语》:“贵臣戚属及下俚工贾,无不夜游。”

南北朝时,元宵节燃灯已成气候,

而真正让元宵节燃灯之俗发扬光大的则是隋唐。隋朝时,正月十五元宵节已盛况空前。《隋书·柳彧传》记载:“每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当时的长安城居民都会出来观灯看戏,街头表演也丰富有趣,“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伎,诡状异形。”

唐朝元宵节比隋朝更热闹。唐刘肃《大唐新语》记载:“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臣戚属及下俚工贾,无不夜游。”诗人苏味道曾在《正月十五夜》诗中感慨道:“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为了让民众开心过好元宵节,朝廷除了取消夜禁,还会给官员放假。如李隆基当皇帝之前,燃灯只有正月十五一天,李隆基当皇帝之后,增加到了三天,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另据《新唐书·严挺之传》:“睿宗好音律,每听忘倦。先天二年正月望夜,胡人婆陀请然(燃)百千灯,因弛门禁,又追赐元年酺,帝御延喜、安福门纵观,昼夜不息,阅月未止。”

此后的宋朝元宵节节庆活动又增加到五天,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都有燃灯活动。明朝元宵节燃灯时间更长。据《七修类稿》记载,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元宵放灯,多至十余日”。后来统一确定为五天,但时间从正月十三开始,至今南京仍保留“正月十三上灯”之俗。

明成祖朱棣对元宵节尤其青睐,不仅给官员“赐节假七日”,赏灯也要从正月十一开始至正月二十二结束,现在有的地方仍有“正月十一夜点灯,至二十二夜始熄”的习俗。

猜灯谜是何时出现的?

《清嘉录》:“灯一面覆壁,三面贴题,任人商揣,谓之打灯谜。”

谜语一直是中华传统的益智游戏,到了宋朝,元宵节已有了“益智节”的含义,标志之一就是“灯谜”的出现。灯谜是贴在元宵节花灯上供游人猜的谜语,又称“庾辞”、“隐语”,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讔》称:“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

南宋时,“灯谜”作为谜语中的一种类型,已成为元宵节必不可少的助兴项目。据吴自牧《梦粱录》,南宋时制谜和猜谜与说书、下棋一样,可以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商谜者,先用鼓儿贺之,然后聚人猜诗谜、字谜、戾谜、社谜,本是隐语。有道谜,来客念思司语讥谜,又名打谜。”周密《武林旧事》“灯品”也有类似记载:“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元宵节猜灯谜成熟于明清时期。清顾禄《清嘉录》中记录有当年苏州元宵节猜灯谜的情景:“好事者巧作隐语,拈诸灯。灯一面覆壁,三面贴题,任人商揣,谓之打灯谜。谜头皆经传、诗文、诸子百家、传奇小说及谚语、什物、羽鳞、虫介、花草、蔬药,随意出之。”猜中者有奖,奖品有巾扇、香囊、果品、食物等,谓之“谜赠”。猜灯谜在明清小说中也多有描写,如《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的情节:“忽然人报,娘娘(元春)差人送出一个灯谜儿,命你们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作一个进去。”

女性为什么更热衷在元宵节观灯?

《广东新语》:“广州灯夕,士女多向东行祈子,以百宝灯供神。”

元宵节观灯是古代男女都乐于参加的活动,其中尤以女性最为活跃和喜欢。在古代,不论是未婚女性还是已婚女性,都不会错过元宵观灯的机会。究其缘由,除了娱乐目的之外,还有很多民俗学上的因素。

中国人善于利用和开发节日功能,元宵节也不例外,人口增殖愿望就被赋予到节日活动中。“灯”谐音“丁”,丁即男子,所谓“添丁增口”就是基于此义。承担人口增殖主要压力的女性喜欢观灯,初衷之一自然是出于表达求子愿望的考虑,即所谓“祈灯”。为此,有些地方的女性干脆在元宵之夜直接“摸丁”。明沈榜《宛署杂志·民风一》记载,明朝时,京城妇女喜欢“暗中举手摸城门钉,一摸中者,以为吉兆。”这种摸门钉风俗一直到民国时都存在。

广东人元宵节观灯活动颇有南方色彩。据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事语》“拾灯”条:“广州灯夕,士女多向东行祈子,以百宝灯供神。夜则祈灯取采头,凡三筹皆胜者为神许,许则持灯而返,逾岁酬灯。生子者盛为酒馔庆社庙,谓之灯头,群称其祖父曰灯公。”广东还流行“拾灯”风俗。如清朝陆丰地区,在元宵节的晚上,人们从上游往江里放水灯,妇女们则在下流争着拾:“得白者喜为男兆,得红者谓为女兆。”因为妇女祈子愿望强烈,随之出现了元宵节“送灯”现象。送灯即“送子”,即使没有人送,在元宵灯会上也要买上一只带回家,图个吉祥。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节的习俗主要是喝腊八粥,那么腊八节这一天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 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传说三: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四: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五: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六: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煮腊八粥的食材

腊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物产而有不同。有配合初八日,以八样东西混合煮食。其中米、胡萝卜、青菜,为不可少的三宝。此外,还有花生(或黄豆)、莲子、白果、豆腐或油豆腐、芋头等食材。若要再增加食材,可放四川木耳、红枣、素豆饼,不可放素火腿、香菇。

腊八粥食材的比例通常为:

蓬来米占百分之四十,糯米占百分之二十,青菜占百分之十,胡萝卜、花生(黄豆)各占百分之五,豆腐(油豆腐)、油条占百分之五,白果、莲子、芋头三者占百分之五,另外的百分之十衡量情形,可以不要。

所谓“五味调和,百味香”。煮粥之前,要把油加热,再放米炒过,随后将炒过的米放进热水锅里煮,就可将花生等材料放进去。整锅腊八粥有黄亮的油条、白色的豆腐、红色的胡萝卜、黑色的木耳、青色的青江菜,色彩鲜明。

煮粥之前,有几样东西要先处理。第一、花生,前一晚先泡水:第二、皇帝豆不容易煮烂,可油炸一下再煮,或是用果汁机打碎,再放油炒过,很快就会熟。第三、莲子、白果要煮烂。第四、芋头要炸过。第五、青菜只要放叶子,不要放茎梗,且不能放太多。而油条也不能太碎。

稀饭不能太稠,要能有一点点稀稀的粥汁。起锅前,要熄火二至三分钟闷一下,再开小火滚一下,让所有食材再融和、熟透一下。可放胡椒粉提味。

吃腊八粥的意义,除了有纪念佛陀夜睹明星成道开悟的意义,还有:温暖、圆满、和谐、吉祥、健康、合作、营养、淡泊、方便、感恩、欢喜(以粥代茶)、结缘等意义。天津民俗在腊八前一晚,善男信女捻豆做粥,每捻一豆,曰结缘豆。因此做一诗:“喜到初八腊月天,门前舍豆俗相沿,信士弟子熬粥夜,善念佛声生结善缘。”

现在的腊八粥的配料是依个人口味而定的,一般的有大米、花生、绿豆、红豆、莲子等。 其他还有自选辅料的扁豆、红枣、桂圆、山药、百合,枸杞子、薏米、小米、其他豆类、红枣等。此粥可加糖成甜品,或者加盐。

喜欢《万圣节南瓜灯的由来 万圣节为什么要雕制南瓜灯》一文吗?“97美食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健康食疗的知识,同时,97msw.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万紫千红南瓜盅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