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有厨房就有美食,厨房并不简单是一个炒菜的地方,在这里,各种食材“走”到了一起,而调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厨师的手上,一切原料都被塑造成精美的菜品。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厨房中的6大“保钙”技巧!,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不良饮食及烹饪习惯往往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因此,作为全家生活“总管”的家庭主妇。对此应多加注意,要掌握食物的搭配 、烹饪等方面的知识。烹调方法中,“保钙”的菜肴搭配技巧,是荤素混食、豆谷混食。在烹饪时,要尽量去除影响钙吸收利用的因素,以保存更多的钙。

1.醋是酸味食品,不仅可以去除异味,还能使鱼骨、排骨中的钙溶出。

鱼、排骨中的蛋白质和钙的含量较高,在酸性环境中,钙与蛋白质在一起,最容易被吸收。烹饪时,可用小火长时间焐焖。使鱼、排骨中钙的溶出较完全。烹调荤菜时常用醋,糖醋鱼、糖醋排骨等是最利于钙吸收的菜肴。

2.把豆腐和鱼一起炖。

鱼肉中含有维生素D,可促进豆腐中钙的吸收。使钙的生物利用率大大提高。

3.西红柿炒鸡蛋、雪里蕻炒黄豆等“补钙”作用也不错。

维生素C能促进钙的吸收,而西红柿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与鸡蛋同炒,西红柿中的维生素C可促进钙的吸收。使钙的吸收率提高。雪里蕻也富含维生素C,与黄豆同食。同样可使钙的吸收、利用大大提高。

4.菠菜、苋菜等绿色蔬菜先焯一下。

在消化道中。草酸、植酸等容易与钙结合成一种不溶性的化合物,影响钙的吸收。所以,当食物中的草酸、植酸等过高时,不但影响本身钙的吸收,还影响其他食物中钙的吸收。因此,烹调时应尽量除去这些不利于钙吸收的因素。由于草酸易溶于水,可在烹调前。在沸水中把菠菜、苋菜等焯一下,除去草酸,再和豆腐一起炒,这样就不会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钙了。

5.把大米先在温水中浸泡一下,或多做发酵的面食。

因为大米和白面中含有很多植酸,可以与钙形成不溶性的植酸钙,影响钙的吸收。为此,可将面粉发酵,或把大米先在温水中浸泡一下,可以去除部分植酸。

6.黄豆发芽后食用。

黄豆(大豆)中植酸含量很高,可采用发芽的办法,去掉黄豆中的植酸。同时,黄豆中本不含有的还原性维生素C含量大大增加,可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97Msw.com相关知识

6个“切”的小技巧


1.巧切蛋糕

切生日蛋糕或奶油蛋糕要用钝刀,而且在切之前要把刀放在温水中蘸一下,也可以用黄油擦一下刀口,这样切蛋糕就不会粘在刀上。

2.巧切大面包

要想切好大面包,可以先将刀烧热再切。这样既不会使面包被压而粘在一起,也不会切得松散掉渣,不论厚薄都能切得很好。

3.巧切肥肉

可先将肥肉蘸点凉水,然后放在案板上,一边切一边洒点凉水。这样切肥肉省力,也不会滑动,不易粘案板。巧切羊肉:羊肉中有很多膜,切丝之前先将其剔除,否则炒熟之后肉烂膜硬,吃起来难以下咽。

4.巧切牛肉

牛肉要横切,因为牛肉的筋腱较多,并且顺着肉纤维纹路夹杂其间,如不仔细观察,随手顺着切,许多筋腱便会整条地保留在肉丝内。这样炒出来的牛肉丝,就很难嚼得动。

5.巧切鱼肉

鱼肉要快切。鱼肉质细、纤维短,极易破碎。切时应将鱼皮朝下,刀口斜入,最好顺着鱼刺,切起来要干净利落。这样炒熟后形状完整。

6.巧切猪肝

猪肝要现切现炒。新鲜的猪肝切后放置久了肝汁会流出,不仅会有失养分,而且炒熟后有许多颗粒凝在肝片上,影响外观和质量。所以鲜肝切片后,应迅速用淀粉调匀并尽早下锅。一般以等下锅炒之前切为宜。

厨房技巧全攻略,教你63种厨房小技巧


1.煮牛肉:为了使牛肉炖得快,炖得烂,加一小撮茶叶(约为泡一壶茶的量,用纱布包好)同煮,肉很快烂 且味道鲜美

2.煮骨头汤时加一小匙醋,可使骨头中的磷、钙溶解于汤中,并可保存汤中的维生素

3.煮牛肉和其他韧、硬肉类以及野味禽类时,加点醋可使其软化

4.煮肉汤或排骨汤时,放入几块新鲜桔皮,不仅味道鲜美,还可减少油腻感  

5.煮咸肉:用十几个钻有许多小孔的核桃同煮,可消除臭味

6.将绿豆在铁锅中炒10分钟再煮能很快煮烂,但注意不要炒焦

7.煮蛋时水里加点醋可防蛋壳裂开,事先加点盐也可

8.煮海带时加几滴醋易烂;放几棵波菜也行  

9.煮火腿之前,将火腿皮上涂些白糖,容易煮烂,味道更鲜美

10.煮水饺时,在水里放一颗大葱或在水开后加点盐,再放饺子,饺子味道鲜美不粘连;在和面时,每500克面粉加拌一个鸡蛋,饺子皮挺刮不粘连  

11.煮水饺时,在锅中加少许食盐,锅开时水也不外溢  

12.煮面条时加一小汤匙食油,面条不会沾连,并可防止面汤起泡沫、溢出锅外

13.煮面条时,在锅中加少许食盐,煮出的面条不易烂糊  

14.熬粥或煮豆时不要放碱,否则会破坏米、豆中的营养物质

15.煮猪肚时,千万不能先放盐,等煮熟后吃时再放盐,否则猪肚会缩得象牛筋一样硬

16.炖肉时,在锅里加上几块桔皮,可除异味和油腻并增加汤的鲜味

17.炖鸡:洗净切块,倒入热油锅内翻炒,待水分炒干时,倒入适量香醋,再迅速翻炒,至鸡块发出劈劈啪啪的爆响声时,立即加热水(没过鸡块),再用旺火烧十分钟,即可放入调料,移小火上再炖20分钟,淋上香油即可出锅;应在汤炖好后,温度降至80~90摄氏度时或食用前加盐。因为鸡肉中含水分较高,炖鸡先加盐,鸡肉在盐水中浸泡,组织细胞内水分向外渗透,蛋白质产生凝固作用,使鸡肉明显收缩变紧,影响营养向汤内溶解,且煮熟后的鸡肉趋向硬、老,口感粗糙。

18.炖老鸡:在锅内加二三十颗黄豆同炖,熟得快且味道鲜;或在杀老鸡之前,先灌给鸡一汤匙食醋,然后再杀,用文火煮炖,就会煮得烂熟;或放3~4枚山楂,鸡肉易烂

19.老鸡鸭用猛火煮,肉硬不好吃;如果先用凉水和少许食醋泡上2小时,再用微火炖,肉就会变得香嫩可口

20.煮老鸭:在锅里放几个田螺容易烂熟

21.烧鸭子时,把鸭子尾端两侧的臊豆去掉,味道更美

22.烧豆腐时,加少许豆腐乳或汁,味道芳香  

23.红烧牛肉时,加少许雪里红,肉味鲜美  

24.做红烧肉前,先用少许硼砂把肉腌一下,烧出来的肉肥而不腻,甘香可口  

25.油炸食物时,锅里放少许食盐,油不会外溅  

26.在春卷的拌馅中适量加些面粉,能避免炸制过程中馅内菜汁流出糊锅底的现象

27.炸土豆之前,先把切好的土豆片放在水里煮一会儿,使土豆皮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胶质层,然后再用油炸

28.炸猪排时,在有筋的地方割2~3个切口,炸出来的猪排就不会收缩  

29.将鸡肉先腌一会儿,封上护膜放入冰箱,待炸时再取出,炸出的鸡肉酥脆可口

30.煎荷包蛋时,在蛋黄即将凝固之际浇一点冷开水,会使蛋又黄又嫩

31.煎鸡蛋时,在平底锅放足油,油微热时蛋下锅,鸡蛋慢慢变熟,外观美,不粘锅

32.煎鸡蛋时,在热油中撒点面粉,蛋会煎得黄亮好看,油也不易溅出锅外

浅谈烹饪中的挂糊技巧


挂糊是常用的一种技法,即在经过处理的原料表面挂上一层外衣一样的粉糊。由于油炸时温度比较高,粉糊受热后会立即凝成一层保护层,使原料不直接和高温油接触。这样就可以保持原料内的水分和鲜味,营养成分也不致流失。制出的菜肴就能达到松、嫩、香、脆的目的,增加菜肴形与色的美观。广东人称挂糊叫上浆;四川称为码芡。

1.糊的原料

挂糊的主要原料:鸡蛋(蛋清、蛋黄或全蛋)、淀粉、面粉、米粉、小苏打、发酵粉、面包粉、核桃粉、瓜子仁粉及芝麻等。这些原料的结构及性质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如蛋清、小苏打的主要作用是使原料滑嫩;蛋黄、发酵粉的主要作用是使原料松软;淀粉、面包粉、米粉等主要作用是使原料香脆。当然需经过恰当的烹调手段,才能产生上述效果。

2.糊的分类

1、蛋清糊

也叫蛋白糊,用鸡蛋清和水淀粉调制而成。也有用鸡蛋和面粉、水调制的。还可加入适量的发酵粉助发。制作时蛋清不打发,只要均匀地搅拌在面粉、淀粉中即可,一般适用于软炸,如:软炸鱼条、软炸口蘑等。

2、蛋泡糊

也叫高丽糊或雪衣糊。将鸡蛋清用筷子顺一个方向搅打,打至起泡,筷子在蛋清中直立不倒为止。然后加入干淀粉拌和成糊。用它挂糊制作的菜看,外观形态饱满,口感外松里嫩。一般用于特殊的松炸,如:高丽明虾、银鼠鱼条等。也可用于禽类和水果类,如:高丽鸡腿、炸羊尾、夹沙香蕉等。制作蛋泡糊,除打发技术外,还要注意加淀粉,否则糊易出水,菜难制成。

3、蛋黄糊

用鸡蛋黄加面粉或淀粉、水拌制而成。制作的菜色泽金黄,一般适用于酥炸、炸熘等烹调方法。酥炸后食品外酥里鲜,食用时蘸调味品即可。

4、全蛋糊

用整只鸡蛋与面粉或淀粉、水拌制而成。它制作简单,适用于炸制拔丝菜肴,成品金黄色,外松里嫩。

5、拍粉拖蛋糊

原料在挂糊前先拍上一层干淀粉或干面粉,然后再挂上一层糊。这是为了解决有些原料含水量或含油脂较多不易挂糊而采取的方法,如:软炸栗子、拔丝苹果、锅贴鱼片等。这样可以使原料挂糊均匀饱满,吃口香嫩。

6、拖蛋糊拍面包粉

先让原料均匀的挂上全蛋糊,然后在挂糊的表面上拍上一层面包粉或芝麻、杏仁、松子仁、瓜子仁、花生仁、核桃仁等,如:炸猪排、芝麻鱼排等,炸制出的菜肴特别香脆。

7、水粉糊

就是用淀粉与水拌制而成的,制作简单方便,应用广,多用于干炸、焦、熘、抓炒等烹调方法。制成的菜色金黄、外脆硬、内鲜嫩,如:干炸里脊、抓炒鱼块等。

8、发粉糊

先在面粉和淀粉中加入适量的发酵粉拌匀(面粉与淀粉比例为7:3),然后再加水调制。夏天用冷水,冬天用温水,再用筷子搅到有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小泡时为止。使用前在糊中滴几滴酒,以增加光滑度。适用于炸制拔丝菜,因菜里含水量高,用发粉糊炸后糊壳比较硬,不会导致水分外溢影响菜肴质量,外表饱满丰润光滑,色金黄,外脆里嫩。

9、脆糊

在发糊内加入17%的猪油或色拉油拌制而成,一般适用于酥炸、干炸的菜肴。制菜后具有酥脆、酥香、胀发饱满的特点。

10、高丽糊

又称发蛋糊,是由蛋白加工而成,既可作菜肴主料的挂糊,又可单独作为主料制作风味菜肴。

3.挂糊的作用

1、保持原料的原汁原味,并使菜肴外部香脆、内部鲜嫩。

经加工成为片、丝、丁、条、块状等原料,如果直接放入热油锅内,原料会因骤然受高温迅速失去很多水分而质地变老、鲜味减少。经挂糊处理后的原料,即使在旺火热油中,原料不再直接接触高温,热油也不易浸入它的内部,原料内部的水分和鲜味不易外溢,这样不仅能保持原料鲜嫩,同时,不同的配料及不同的油温,使过油后的原料香脆酥松,或柔嫩滑润。

2、使原料形态饱满。

各种加工成形的原料,在加热中,很容易出现散碎、断裂、卷缩、干瘪等现象。经过挂糊处理后,可避免这些现象的产生,保持了原料原来的形态,而且更加美观,形态完整饱满,色泽美观。

3、保持和增加菜肴的营养成分。

原料在加热过程中,无论是动物性原料还是植物性原料,如直接受热变为间接受热,原料中的营养成分不致受到过多的损失,不仅如此,糊浆本身就是由营养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等组成,从而增加菜肴的营养价值。

4.挂糊的操作关键

1、灵活掌握各种糊的浓度

在挂糊时,应当根据原料性质、烹调的要求,以及原料是否经过冷冻等因素,决定糊的浓度。如较嫩的原料,糊应厚一些,较老的原料,糊应薄一些。这是由于较嫩的原料,所含水分较多,吸水力弱,糊的浓度以稠一点为宜。较老的原料本身所含水分较少,吸水力强,糊的浓度以稀一点为宜。如原料在挂糊后,立即进行烹调,糊的浓度应稠一点,因为糊过稀,原料来不及吸收糊中的水分,就下锅烹调则容易脱落。如果原料挂上糊后,不立即烹调,糊的浓度就应当稀一些,在待用期间,原料吸去一部分水分,蒸发掉一部分水分,浓度就正好了。再如冷冻的原料含水分较多,糊的浓度可稠一些,未经过冷冻的原料含水量少,糊的浓度可以稀一些。

2、恰当掌握好各种糊的调制方法

调制糊时,必须掌握先慢后快,先轻后重的原则。因为在开始搅拌时,糊的淀粉及调味品还没有完全溶解,水和粉尚未调和,浓度不够,粘性不足,所以应该搅拌得慢一些,轻些,以防止糊溢出容器。经过一定时间的搅拌后,糊中的浓度渐渐增大,粘性逐渐加强,搅拌时就可以逐渐加快加重,以使其越搅越浓,越搅越粘,尤其是蛋泡糊更要多搅,重搅,直到可以把筷子戳在糊内直立不倒为止。搅出的糊必须均匀,糊中不能有小粉粒,因为糊内如果存有小颗粒,原料过油时小粉粒就会爆裂脱落,造成脱糊的现象。

3、必须用糊把原料表面全部包裹起来

原料在挂糊时,要把糊全部包裹在原料的表面,不能留有空白点,否则原料在烹调时油就会从没有糊的地方浸入原料使这一部分质地变老,形状萎缩,色泽焦黄,影响菜肴的色香、味、形。

4、根据原料性质和菜肴的要求选用糊

由于原料性质不同,形态不同,烹调方法和菜肴要求也不一样,糊的选用十分重要。如有些原料含水量大,油脂成分多,就必须先拍粉、后拖蛋糊,这样烹调时就不易脱糊,对于讲究造型或刀工的菜肴,大多数用"拍粉糊",如果用其它糊,就会使造型和刀纹达不到要求。

5.挂糊的成品标准

1、厚薄一致

2、表面平滑

和面技巧大总结



和面就是在粉末状的面粉如小麦面粉、玉米粉、荞麦粉等各种杂粮粉中,加入液体如水、牛奶、鸡蛋等,把干面粉与水混合搅拌在一起,使面粉有粘性形成光滑面团。相信,即便是没有玩过面团的人,也听说过面团的“三光”标准——手光、盆光、面光。以前,曾写过 ,这里有详细的视频和步骤解析。下面,结合“三光”面团,具体分析一下和面过程用到的方法技巧。(我不是专业,只是自己在玩面团过程中的一些方法 经验,文中所提到的和面方法与技巧都是自己总结出来的,并非专业术语, 看博客的朋友如是面点专业师,有不妥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我会及时修改,以免给大家造成误导。)

“三步加水法” ,可以使整个和面过程干净利索,达到“面团光、面盆光、手上光”的效果。具体操作是:和面时为避免水分与面粉的比例失调,不能一次将水加足,而是面粉倒在盆里或面板上,中间扒出一个凹槽,将水分次徐徐倒进凹槽里,用筷子慢慢搅动。待水与面粉充分搅拌均匀,水被面粉吸干时,用手反复搓拌面,使面粉成许许多多小面片,俗称“雪花面” 。这样,既不会因面粉来不及吸收水分,而使水流淌得到处都是,也不会粘得满手满盆都是面糊不利操作。然后,再朝“雪花面”上洒水,用手搅拌,使之成为一团团的疙瘩状小面团,称“葡萄面” 。此时面粉尚未吸足水分,硬度较大,可将面团揉合在一起成块,将面盆或面板上粘的面糊用力擦掉,再用手蘸些水洗去手上的面粉洒在“葡萄面”上,就可用双手将葡萄面揉成光滑的面团 。其实,我们家里由于人口少,所用的面粉量也少,“三步加水法”通常只需“雪花面带葡萄面”“揉光滑面团”这两个步骤就可以完成。

揉制光滑面团又可以分为多种方法:手抄拌法、手搅拌法、筷子调和法、铲板搅拌法、筷子搅和面糊法、筷子搅和面浆法。今天主要介绍三种家庭常用的简易和面法。

A.和面方法之一:手抄拌法 (这样的方法适用于和制大批量的份额较大的面团)

1.面粉放在和面盆里,用筷子或手在面粉中间扎个小洞。

2.往小洞里倒入适量的清水。

3.两手掌心相对,手指末端插入面粉与盆壁接触的外围边缘。

4.用手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把面粉挑起。

5.挑起的面粉推向中间小洞的水里。

6.用手在小洞位置抄拌一下,把覆盖在水上的面粉和水抄板均匀,形成雪花状带葡萄形的面絮。

7.在剩余干面粉上扎个小洞,分次倒入适量的清水。

8.重复第3~6步,把所有的干面粉与小洞里的清水搅拌均匀,形成雪花状带葡萄状面絮。

9.用手把雪花状带葡萄状面絮揉合在一起。

10.揉成表面光滑的面团。




B.和面方法之二:手搅拌法(此方法要求手法灵活,动作迅速,不要让水溢出。主要适用于用量较少的各类面团。新手在和面时要注意加水量,否则会在和面过程中抓的满手是湿湿的面团。 )

1.面粉放在和面盆里。

2.把手放在面粉中央,用手把面粉从里向外围扒拉。

3.形成一个边缘厚中间薄的凹槽。

4.往凹槽里倒入适量的清水。

5.右手的五指张开,把凹槽内部边缘的面粉向水中心扒拉。

6.用手把扒拉到水中的干面粉与水搅拌均匀,形成雪花状带葡萄状面絮。

7.在剩余干面粉上分次倒入适量的清水。

8.重复第3~6步,把所有的干面粉与小洞里的清水搅拌均匀,形成雪花状带葡萄状面絮。

9.用手把雪花状带葡萄状面絮揉合在一起。

10.揉成表面光滑的面团。




C.和面方法之三:筷子调和法 (家庭和面用量少更推荐这种方法,用筷子调和可以避免手上沾面粉和水 )

1.面粉倒在干净无水无油的和面盆里。

2.用筷子在面粉中心挖一个小洞。

3.徐徐的将适量的水倒在挖好的小洞里。

4.用筷子从小洞的边缘,把干面粉向小洞的水里扒拉。

5.用筷子将拌入水里的干面粉与水充分的搅拌均匀,形成带有许多干粉的细小面絮。

6.把拌好的面絮放在一边,在另外的干粉处分次徐徐倒入适量的水。

7.用筷子把剩余干面粉与冷清水充分搅拌调和均匀,面盆内形成雪花状带葡萄状面絮。

8.用手把雪花状带葡萄状面絮揉合在一起。

9.揉成表面光滑的面团。


喜欢《厨房中的6大“保钙”技巧!》一文吗?“97美食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厨房百科的知识,同时,97msw.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老杨的厨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