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吃饱吃好是中国人的生活追求之一,很多人究其一生,都在找寻美食,美食让我们的感官充分体验了美妙的刺激,故而美食的意义非同一般。你在网络上收集美食资料吗?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小年有糖瓜祭灶习俗 糖瓜其实就是麦芽糖,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本报讯(记者 张昭)“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今天是农历腊月廿三,也是我国北方民间俗称的“小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营养科医生边姗姗介绍,糖瓜其实就是麦芽糖,麦芽糖主要存在于发芽的谷粒中,有健脾胃、滋阴清火、润肺止咳的功效。不过由于热量不低,不建议大家多吃。

旧时,我国北方家家户户的厨房灶头常设有灶王神龛供人供奉。传说灶王爷在腊月廿三这一天会上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人一年来所做的好事与坏事。人们为了祈福求顺,常常会在灶王像两边贴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之类的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民间也由此诞生在腊月廿三当晚祭灶的习俗。

“人们向灶君供上糖瓜等食物,是希望灶君在玉帝面前多多美言,不提过失。”边姗姗说,糖瓜是一种以小麦、大米为原料,经过生芽、发酵、炒糖、拉制、冷却等传统工艺制成的传统甜食。糖瓜其实就是麦芽糖,麦芽糖主要存在于发芽的谷粒中,有健脾胃、滋阴清火、润肺止咳的功效。从营养角度来说,麦芽糖属于糖类中的双糖,在体内被水解为两分子葡萄糖,不但为人们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还会为身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发挥不同的作用。传统工艺制作的糖瓜,吃起来脆甜香酥,风味独特,相比市售的糖果,其原料更加天然,不含食品添加剂,甜度也不如糖果高。所以糖瓜相比富含添加剂的糖果来说,更为健康营养。

不过要注意的是,麦芽糖虽然不如葡萄糖甜,可升糖指数却比葡萄糖高很多,对于普通人群,过年期间吃上几块糖瓜无妨,但糖尿病患者和血糖偏高人群最好不要吃。同时,糖瓜的黏性很大,牙齿有松动的人群切勿咬食,以免造成伤害。糖瓜虽然很美味,其热量却是不低,因此也不建议市民多吃。

97msW.com相关推荐

小年习俗:祭灶为什么要吃糖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叫做小年。

俗语说:二十三,糖瓜粘,灶王老爷要上天。

在中国神话中,灶王老爷是中国众多居家庇佑神灵中最重要的一位,守护着健康以及家庭幸福。

据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在中国新年的前7天,灶王老爷会重返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去年一整年每家每户的活动情况。

玉皇大帝会根据灶王老爷的报告奖励或者惩罚这些家庭。

以前过小年的时候就经常听家里的长辈说,吃灶糖是为了甜灶王爷的嘴,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小年,这一天的俗习是“送灶爷”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所以家家户户会敬献糖瓜(也有用芝麻糖的),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给家里一个更红火的光景。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着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

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小年美食:

小年吃麻糖

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小年吃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又酥又香的大块糖。”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在农历的腊月二十三、二十四号这天,祭拜灶神,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麦芽糖红果酱


进入10月份,红果就大量上市了。从小就喜欢吃酸的东西,红果是最实惠又最容易得到的酸性水果之一。每年都会买大量的红果,制作红果酪、红果酱。 前些日子看到一个用麦芽糖制作的红果酱,感觉挺不错的。大家都知道,麦芽糖味甘,性微温;有健脾胃、润肺止咳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虚倦怠、虚寒腹痛、肺虚、久咳久喘等症。因此我按照此配方,效果非常的不错呢。

材料:

500克红果,50克麦芽糖,50克冰糖,

麦芽糖红果酱的做法步骤:

1,将红果去核

2,用清水洗净

3,放入可以微波加热的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清水

4,然后放入微波炉内高火叮10分钟

5,期间可以翻拌几次,使其受热均匀。

6,将加热后的红果放入料理机内

7,打成红果蓉

8,将红果泥放入炒锅中

9,加入麦芽糖

10,再放入冰糖

11,小火慢慢的翻炒,保证其不糊锅

12,等冰糖全部融化后即可出锅。

13,将容器消毒干净

14,装入容器即可食用啦。

15,麦芽糖制作的红果酱,甜度不是很高,味道很不错哟。

蔓越梅花生牛轧糖(麦芽糖版)


特别喜欢熬糖版的牛轧糖,好吃不腻

材料:

180克麦芽糖,63克砂糖,30克水,1颗(35克)蛋白,30克黄油,100克奶粉,170克花生,80克蔓越梅,

蔓越梅花生牛轧糖(麦芽糖版)的做法步骤:

1,花生入烤箱170度烤10分钟,凉透去皮,跟蔓越梅搅拌均匀,黄油坐热水内,让其融化

2,清水加55克砂糖跟盐小火加热至砂糖融化

3,加入麦芽糖,小火加热,边加热边搅拌

4,熬至麦芽糖很浓稠,刮刀拿起呈滴旗状态

5,滴一滴糖浆在水里,能够马上凝固成硬的糖块,用手掰一下,就能清脆的断裂成两半,这样的糖浆就是熬好的

6,蛋白加8克砂糖打发至硬性发泡,打蛋器提起有个直立的小三角

7,加入熬好的糖浆,边加入边打发,糖浆到倒在一旁,避免离打蛋器太近,免得打蛋器卷起糖浆飞溅

8,加入融化的黄油,打发均匀

9,加入奶粉搅拌均匀

10,加入蔓越梅花生,搅拌均匀

11,之后倒在油布上,再用手用力压,之后再对折几下将果干翻拌均匀

12,利用烤盘的直角整理好形状,用擀面杖将表面压平正,冰箱冷冻一会,将麦芽糖冻硬即可

13,切成同等大小的长条,冻硬的麦芽糖更好切

14,再切成同等大小的块

15,裹上一层糯米馅,装袋包装好即可

16,成品图

17,成品图

18,成品图

各地习俗大不同 祭灶习俗大盘点


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 过小年祭灶的食品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却是一致的”。)(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在山东部分地区小年为腊月二十二。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祭灶的习俗在全国各地都存在,当然一些少数民族如西藏、新疆、青海等地的少数民族,是不祭灶的,但会以另外的方式进行。

在过去,祭灶是马虎不得的,万一灶神到玉皇大帝那你家告黑状,那一年的运气就惨了。所以,家家都很重视,希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以各种方式贿赂灶神,给他饯行西去。

一般来说,各地以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为多,也有少数地方是二十五。

如北京:二十三日“祀灶”《北京岁华记》;广东番禺:二十三日“小除”,祭灶以花豆洒屋(同治《番禺县志》);广西新宁:二十四日,夜备香烛送灶神,俗谓之小年(光绪《新宁县志》);江苏泗阳:二十三祭灶,也有二十四(民国《泗阳县志》)

到底哪一天过祭灶,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说是“金三银四”,也有“官三民四”或“兵三民四”的说法。 二十五也有的,但在我的老家苏北泗阳(全国大多数地方都这样),如果说某家二十五过祭灶是骂人的——“金三银四,王八蛋二十五”。

在东南沿海有的地方真就是二十五过祭灶,如福建便有二十五过祭灶的风水,即所谓“官三民四家五”。福建的龙泉:祀灶,腊月二十五日薄暮“祀灶”,是日午时以先神(乾隆《龙泉县志》)。二十五过祭灶的,一般是水之人家。

祭灶所用祭品,花样很多,但离不了甜品,一般是糖饼、糕点。

江苏南京:二十四日用灶糖“祀灶” 。《金陵赋》注:吾乡腊月二十三日“祀灶”。以饧胶牙为黄白金式,命日‘灶糖”,荐诸槃中,放爆仗,具刍豆,谓之‘送灶”;至‘除夕”则谓之“接灶”)(正德《江宁县志》)。

河北一些地方:“祭灶”,十二月二十三日,为祭灶日,相传是晚灶君上天朝玉皇,报告人家一年之善恶,以凭赏罚。故各家于是晚供灶君以糖饼、糖瓜(民国《万全县志》)。

内蒙古归绥:二十三日,“祭灶”,以糖饧弥神口,焚之,愿其上天言好事也。(民国《归绥县志》)

黑龙江呼兰:二十三日,俗曰“小年”,以皂(灶)糖“祀皂(灶)”。 (民国《呼兰县志》)

天津:二十三或二十四,送备糕饴“祀灶”(乾隆《天津县志》)。

四川成都:二十四日,扫舍宇,沿街鬻灶神、灶马及灶糖“祀灶神”,有于前一夕者。前后数日内,人家以米粉和糖,木盒范成饼,用小铁锥击之,曰:“打米酥”,比户皆然,声震闾巷。此风相沿最久(嘉庆《华阳县志》).

陕西咸阳:二十三,或二十四晚,以圆饼、饴糖献厨内,梦纸印灶神像,谓之送灶(民国《重修咸阳县志》).

有的地方除了用糖饼,还用糖枣一类的实物,或将祭品做成瓜状,这在北方为多。《日下旧闻考》便记载,以糖剂饼、黍糕、枣,栗、胡桃、炒豆,祀灶君,以槽草秣灶君马。

山东章丘:二十三日,夜以糖瓜、糖枣之属祀灶,曰“醉司命”,俗呼为“小年下”。(道光《章丘县志》)

陕西蒲城:二十四日“祭灶”,制糖如瓜状献之(光绪《蒲城县新志》)。

有用橘、甘蔗一类的果品,这在南方常见,可能是就地利用了,当地的灶神也入乡随俗,对果品有兴趣了。

云南霑益州:二十四日,夜以花果、糖饼“祀灶”。(光绪《霑益州志》)

上海:二十四日送灶。用酒、果、粉圆,又谓灶神朝天言人过失,用饴胶牙(俗为“元宝形”,名“廿四糖”)(同治《上海县志》)

广东佛山:二十三日“小除”祀灶,以金橘、糖豆为献(乾隆《佛山忠义乡志》)。

广东归善:十二月 ‘祀灶”。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俗言兵三民四,祀用红菜菔及果品。以甘蔗二茎置灶间,云是灶神天梯,“元旦”始去之(乾隆《归善县志》)。

海南琼台:腊月二十四日,以竹枝扫层尘,换炉灰。夜具酒果,送灶君朝帝。(正德《琼州志》

还有的地方会用蔬菜、花果什么的。

浙江杭州:二十四日‘祀灶”,不以穷富皆备蔬食、花饧、米饵及烧替代。 (《武林旧事》参《梦梁录》。)此日,市间及街房叫卖五色米食、花果、胶牙饧、箕豆,叫声鼎沸(《梦梁录》)

有的地方会杀公鸡或猪,用之肉以祭灶。

陕西富平:二十四日,以鸡“祀灶”,曰灶朝天(乾隆《富平县志》)。

陕西汉中南郑:二十三日“祀灶”,祭以饼、饴、雄鸡,妇女尤虔,以灶神将更代报一家善恶于上苍也。事虽无稽,亦足以警过。(民国《续修南郑县志》)

宁夏:二十三日,以鸡、酒、饼、饴之属祀灶神,曰“送灶”;鸡陈而不杀,至除夕始荐郭,曰“接灶”(嘉庆《宁夏府志》)。

甘肃庆阳镇原:二十三日,封豚豕“祀灶”,贫者用鸡。至夕,陈饧糖、草豆之属,名曰“送神归天”(民国《重修镇原县志》)。

对于用什么颜色有公鸡,也有讲究的,有的用红公鸡,有的用白天鸡。

陕西醴泉:二十三日祀灶,糖谓“灶糖”,饼谓“灶饼”,俱陈灶前,或杀一雄鸡色红者,谓神所嗜也。祀毕,以纸印灶神马图梦之,谓之“送灶”(民国《续修醴泉县志稿》)。

河南辉县:二十三日祭灶神,供以白雄鸡、饴糖。(1959年《辉县志》)

湖南龙山:二十四日曰“小年”,亦曰“小除日”。“祀灶神”,扫除庭宇,杀猪鸡祀先祖,曰“祭小年”(光绪《龙山县志》)。

有的地方少不了豆腐。

江西袁州:腊月二十四日为小年,扫屋尘,用米实、饴糖、豆腐“祭灶”,俗云糖粘神口,虑其奏人过失(乾隆《袁州府志》)。

湖北汉口:二十四日为“小除”,俗云“过小年”,洁除诸屋。“祀灶神”,俗云送灶神上天,用果糍、豆腐,以糖为饼,或云食糖则口甜夕或云粘住灶神嘴,勿令说人间是非,皆足以资笑柄。(民国《汉口小志》)

除了给灶神行贿,灶神的坐骑也不能亏待的,不能灶神上西天时,见玉皇大帝时,如果迟到了,也会怪罪主人的——

《日下旧闻考》:以槽草秣灶君马。

河南尉氏:二十三日“祀灶”,设饴糖、祭品于旁,具豆草饲灶神所乘马。二十四日为舍宇。(光绪《尉氏县志》)

河北万全:又备草料、凉水,意在秣灶君骑马。(民国《万全县志》)。

湖北长阳:二十四日,用饴糖成个,曰“灶糖”,盛以盘,杂粮、茶叶另一盘,为“马料”。将锅灶打扫洁净,排列各盘锅中,以杯盛油。彻夜长燃,烧香纸、鞭爆“祭灶神”,谓之“过小年”(同治《长阳县志》)。

腊月里祭灶忙 祭灶的习俗有哪些


历腊月二十三日为汉族传统节日祭灶节,民间又称“交年”、“小年下”、“小年”。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均行“祭灶神”的仪式。祭灶神为商周时代五祀之一,初为夏祭,后改为腊祭。古称“炎帝于火而死为灶”。古祭灶日期,有“官祭三,民祭四,王八祭五,鳖祭六”之说。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

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民间则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民间还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动。“跳灶王”是民间由古代“驱傩”发展而来的一种活动形式,主要是乞丐们的活动,由腊月一日至二十四日是“跳灶王”的日子。进入腊月后,乞丐们三五成群,扮成灶公灶婆拿竹枝闹于门庭,乞钱,谓之“跳灶王”,也含有驱邪之意。这一活动主要在我国的东南方进行。

冀中地区的祭灶活动:当地人祭灶,又称“送灶王爷上天”。一般为,腊月二十三日,晚饭后,家庭主妇先给灶王爷上香,摆供品,如花糕、糖瓜等,备红枣及杂粮,为谒见玉帝礼品,另供草料和清水,为灶君喂马饮马之用。夜深人静,把灶君像轻轻取下,和黄表纸与纸钱在大门口烧之,主妇带全家再次祷告,“上天言好事,回宫见吉祥”。请灶君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然后,全家分食花糕和红枣等。

习俗

祭灶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扫尘

1.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2.到了腊月,家家户户都准备过年了。在北京,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

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扫房之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活灵活现的门神,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婚嫁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小年夜祭灶节 小年夜菜谱推荐


小年夜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过小年的时候年糕和鸡肉、海鲜是不可少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几道小年的美味是菜谱,一起来看看小年夜菜谱怎么做吧。

美味酱牛肉

材料:牛板腱2斤(看起来很大,做好了会缩水很多的

调料:十三香4大匙、草果1个、豆蔻2个、草寇2个、陈皮一大片、白糖3大匙、生抽6~8大匙、盐酌量

做法:1、牛肉洗净入开水锅汆一下,以固定形状。如果锅足够大,最好不要切。

2、取炖锅,将汆好的牛肉、所有调料加入,放水(如有牛肉清汤最佳)没过肉块。水要一次放足,中途切勿加水。

3、以最小火炖煮,大约1小时去翻一次面,中间可以试味,汤在开始的时候比炒菜的咸度略高,不可太咸,因在炖煮过程中会越来越咸。以筷子可以轻易戳入肉块的最中心,又稍有阻力的感觉时为准,大约需要3小时。

4、原锅不动,放置一夜,让牛肉浸泡在肉汤中入味。次日连汤带肉装入冰箱冷藏,随吃随切。

韩式辣炒年糕。

准备过程:

1、将买来的年糕先用清水泡一会,然后小心的将粘在一起的年糕分成一片片的。

2、洋葱洗净后切丝。

3、胡萝卜洗净去皮后切丝。

4、圆白菜洗净后切丝。

5、韩式辣椒酱备用。

6、蒜瓣切片(家里没葱了用的蒜炝锅,有葱的用从代替)。

做法:

1、开火烧一锅水,并在水里加一小勺盐和一点点油防止待会煮年糕时年糕粘连。

2、水开后放年糕。

3、待年糕浮上水面后,关火。

4、将年糕捞出后沥水。

5、平底锅内放适量的花生油,油热后放蒜瓣爆香。

6、闻到蒜香后放去切好的胡萝卜丝煸炒。

7、待胡萝卜变软后放切好的洋葱和圆白菜。

8、放一大匙韩式辣椒酱拌匀。

9、取两大勺刚才煮年糕的水浇到炒锅里面。

10、放刚才煮好沥水后的年糕进来。

11、此时稍微尝一下汤汁的咸淡,酌情加适量的生抽调味。

12、中火将汤汁收至浓稠即可出锅。

玫瑰百合炒虾仁

准备材料:虾仁,玫瑰花,鲜百合,姜,料酒

做法:1、虾仁剥好,加料酒,淀粉,少量盐腌十分钟。

2、玫瑰花瓣在盐水里泡一会,消毒。

3、锅内放油烧热,倒入虾仁,翻炒片刻后加百合,加盐炒几下,起锅前放入玫瑰花瓣即可。

4、炒虾仁火不能大。

五谷丰登

原料:鸡脯肉、腰果、黄瓜、红萝卜、木耳、葱、姜、鸡蛋

调料:精盐、味精、料酒、粉芡、香油、色拉油

制作过程:

1、将鸡脯肉切成丁,用鸡蛋、粉芡腌一下;

2、各种配料切成三分见方的块,腰果用油炸到酥脆待用;

3、锅放火上,放入花生油待油热时放入鸡丁滑熟、沥油,锅内留少许油,放入葱、姜炒香,下配料、鸡丁、调料、腰果翻炒,最后勾芡放一点香油,出锅装盘即可食用。

特点:荤素搭配,口味适中,色泽美观,营养丰富。

温馨提示:

1、鸡丁过油时油温要适中,时间不能过长;

芫荽羊肉饺子

原料:芫荽、羊肉、面团。料酒、葱姜末、盐、生抽、胡椒粉、鸡精、橄榄油。

操作:1、面粉里放入少许精盐拌匀(放少许盐使面团筋道,不易煮破。这是第一个小窍门),用面粉量45%左右的水,将其揉成光滑的面团,放入容器中醒面。

2、将羊肉剁馅儿,放入花椒水搅拌均匀,腌制15分钟后,再加入料酒、葱姜末、盐,生抽、胡椒粉、鸡精、橄榄油调味儿,搁一旁腌制备用;羊肉馅儿适当拌咸一点,加入蔬菜时就不再放盐了。

3、将洗净的芫荽控干水分,切成碎末,放入少许食用油,拌均匀,这样可以避免芫荽调味儿时渗出水分。

4、开始准备包饺子前,混合羊肉馅儿和芫荽碎末,将它们拌均匀,不要再加盐了。

5、面团揉好后,在醒面的过程中,隔半小时要揉一次面,中间需要揉两次。这样可以使面团更筋道,饺子更不会煮破;这是第二个小窍门。

6、取出一小块面团,搓成条状,揪出大小均等的剂子,我包的挤饺子哈。

7、大火将锅里的水烧开(水里放入一小勺盐,这是又一个小窍门),下入适量饺子,边下边轻轻搅动,以免粘锅底;下完饺子盖上锅盖,等水再次开锅,开盖,往锅里加入适量冷水;再开锅一次,再加入适量冷水;再开锅即可将饺子出锅。

8、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盖盖煮馅儿,开盖煮皮”;统共煮三开,点两到三次水(饺子大点三次,饺子小点两次);第一次开锅,饺子就应该全部浮到水面。

柠檬薄荷虾

原料:虾500克、柠檬1个、薄荷5克、盐适量。

特色:肉质Q弹鲜美无比的柠檬薄荷虾。

操作:

1、准备的材料。

2、将虾剪去胡须和虾脚,柠檬用盐搓洗一下备用。

3、烧开一锅水,放入薄荷叶。

4、放入准备好的虾和少许的盐。

5、虾煮熟后捞出,放入准备好的冰水中。

6、挤入半个柠檬汁,放入半个柠檬片,最好放入冰箱冷藏1、2小时食用更佳。

贴士:

1、柠檬最好用盐搓洗一下,这样就可以将柠檬皮上的腊去除。

2、柠檬汁很有丰富的Vc,如何保持营养不流失,应该在最后冰水中加入柠檬片,保留了口味以及营养。

过年吃什么:饺子年糕讨吉利 糖瓜茶汤年味足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作为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历时近一个月,期间食俗众多,都寄予着国人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望。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过年的食品了。

主食篇:饺子吉利

年糕甜蜜

饺子是北方人过年的重要主食,除夕夜家家户户要围在一起包饺子。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大吉大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为了增加节日气氛和乐趣,除夕夜的饺子里会有很多“花样”:放糖的,寓意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放花生的(即长生果),寓意吃了人可长寿;放钱币的,寓意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此外,正月初五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称之为“捏小人嘴”,其意是一年之内不犯“小人”顺顺当当。

年糕谐音“年高”,

是家家必备的春节应景食品。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过年吃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甜蜜蜜,事业步步高升,升官发财交好运。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元代初期已经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北方的元宵制作奇特简单,馅是蘸进粉中的,优点是没裂缝,个头大,缺点是馅粗粉糙,板滞质硬。南方的汤圆甜咸兼备,菜肉各全,馅料精致滑香,糯米粉柔滑细润。此外,江苏、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汤圆的习俗。

肉菜篇:年年有鱼

鱼是年夜饭必备的一道菜品。“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但鱼切忌一次吃光,表示“富贵有鱼(余)”。

在准备荤菜的同时,老北京人家还要打“豆儿酱”——一种由肉皮、豆腐干、黄豆、青豆、水芥等做成的凉菜,色如琥珀,类似于“肉冻儿”。此外还有“芥末墩儿”,这是用来佐酒和开胃的凉菜。因节日中人们食用油腻食品多,易于生火、生痰,这些凉菜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各地的年夜饭也有很多地方特色,餐桌上往往有一种或几种必上的美味佳肴,蕴含吉祥喜庆。哈尔滨一带的一般人家,年夜饭要炒8个、10个、12个或16个菜不等,江西南昌地区一般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浙江有些地方的年夜饭要做出“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彩。湖北东部地区有三蒸、三糕、三丸之俗,“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为鱼糕、肉糕、羊糕,“三丸”为鱼丸、肉丸、藕丸。

点心篇:糖瓜脆

糖葫芦开胃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旧时人们腊月二十三要祭灶,并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献给灶王,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而孩子们盼望的,不过是祭灶之后的糖瓜。“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杂拌儿”,是老北京过年守岁时必吃的小食品。旧京时的“杂拌儿”,由多种干鲜果品掺在一起拌和而成,宋代时已有内装细果的“果子盒”。明人刘若愚的《酌中志》书中说:北京正月新年有内盛“柿饼、荔枝、桂圆、栗子、熟枣”的“百事大吉盒儿”。传说慈禧太后吃后很高兴,随口给起了个“杂拌儿”的名字,从宫内传到民间,成了北京一种独特风味的食品。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点———蜜供、萨其马等,也是北京人过年家里必备的食物。

冰糖葫芦是老北京庙会最受欢迎的节令食品。它是将野果用竹签串成串后蘸上麦芽糖稀,糖稀遇风迅速变硬。冰糖葫芦最早见于宋朝,大清年间盛行,茶楼、戏院、大街小巷到处可见,老少皆宜,有开胃、养颜、增智、消除疲劳、清热等作用。此外,奶油炸糕、豌豆黄、驴打滚、艾窝窝、灌肠等,是老北京庙会上受欢迎的小吃。

饮品篇:茶汤桃汤伴新年

民间在腊八节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喝腊八粥在我国已有千年历史,是古代腊祭的遗存,为庆祝丰收,不忘勤俭节约美德。到了清代,这一风俗盛行,宫廷中,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北方的腊八粥,大米、红豆、枣三样不可或缺,其他如黑米、葡萄干、小米等,可自选。

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就开启了过年饮酒的先河。《诗经》“国风”中记载: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古代春节祈寿风俗流行,“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这是对年长者的祝福。汉代过年时,家人放过爆竹后欢聚一堂饮椒柏酒,让年龄最小的先饮,并敬祝家长。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民间春节还有饮“桃汤”习俗,以辟邪祝福。

此外,茶汤、面茶、豆汁等,也是老北京人喜爱的春节食品。茶汤因将碗翻扣过来而茶汤不洒,故有此“扣碗茶汤”之称。面茶很讲究吃法,吃时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老北京人独爱豆汁的那股轻微酸臭味,喝豆汁喜欢配切得极细的酱菜,吃炸得焦黄酥透的焦圈,风味独到。

南北祭灶过小年不是同一天 过小年吃什么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

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更悠久的。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为什么南方与北方小年不是同一天?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更悠久的。

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汇报一下工作情况。为了节省开支,建立和谐社会,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

既然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都在这一天拜神,那么工作人员(如差役下人之类)就只能推后一天再拜。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到了民国,民间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说法,就是科级以上干部二十三日祭灶,一般群众推迟到二十四。

祭灶的时候要摆三幅碗筷,为什么?灶王爷有个大老婆,另外又搞腐败包了个二奶。后来,据说是因为社会进步了,人人平等了,大家也就都随了皇帝,沾沾“贵气”,改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祭灶了。

【祭灶的由来】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要吃麻糖

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又酥又香的大块糖。”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家家户户吃饺子

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城里和农村,家家吃饺子、喝酒,庆贺如同大年(春节)。在关东的农村,过小年这天,还有一项特别的祭礼活动,送灶王爷升天。旧时,不论贫富,只要是顶门成家过日子,就要在锅台上边的墙上,供奉灶王爷的尊像,在像的两边贴幅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按。”每家都把灶王爷奉为神明,由它来主宰一家兴衰祸福,由于四季常住灶间,察看一家人的活动,自然成为“一家之主”。

天子也祭灶神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开始祭灶活动,成为天子的五祭之一。汉代以前的文字记载称其为灶神。唐以后又称其为灶君。至于灶王、灶王爷的说法是唐朝以后民间的说法。使他的职称与称呼合为一体,成为另人敬畏、惹人喜爱,有让人怕的神。

小年祭灶吃什么好?推荐八种传统美食


2018年小年是哪一天?2018小年是2月8日。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在饮食方面有很多的讲究,那么你知道小年吃什么好呢?下面就简单的介绍几种美食。

小年必吃八种传统美食

1.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2.面食

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又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此制做起来比较麻烦,发面后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后再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后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后才下蒸锅,此蒸出来的面食又称之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费工夫。

3.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4.糖瓜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5.饺子

小年吃什么食物呢?饺子必不可少。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6.杀年猪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过了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7.粘糕

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赶制椰糕用来食用并祈福,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8.麻糖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祭灶啦!教你如何做灶糖


灶糖是古老的汉族传统名点,既是春节年节食品又是祭祀用品。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小年,这一天的习俗是“送爷”,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所以家家户户会敬献糖瓜(也有人叫灶糖),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给家里一个更红火的光景。

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稍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然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农村习俗,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神的日子,取成块的麦芽糖放置于铁锅中,加热使之变软,掺入芝麻粒,用擀面杖制作成约3mm厚的薄片,用刀分隔,待温度退却后食用,味道香醇,酥而不腻。现在已很难见到。

祭灶糖的来历,相传灶神每年小年的时候,都会去上天庭一趟,向玉帝告状,人们这个时候就给灶神吃这种糖,粘上灶神的嘴,不让他说坏话。久而久之,就养成一个习俗。现在每到小年的时候人们还总是在锅灶上放一根祭灶糖,让灶神吃。

那么灶糖的做法是什么呢?灶糖怎么做呢?下面就由小编告诉你吧。

祭灶糖的做法

材料:黄米谷子,蜂蜜(其实老一辈的做法没什么配料)

做法:1. 把几斤黄米谷子泡透了,注意保温保湿,遮光放好了,让它发芽;

2. 四五天后,谷子长出了半寸长的白芽;把发芽的谷子连水磨碎了,这些连汁带水的碎谷子,就是制作灶糖的“酶”。

3. 把二十几斤小黄米煮成饭,晾一会儿,等不太烫手后,放入制作了的那种酶,拌和均匀了放起来,经过一段类似“发酵”的时间,黄米饭里的淀粉便转化为饴糖,即灶糖了;

4. 把稀稀的糖取出,在热锅里煎熬成半干浆糊状,取出后,晾一会儿不烫手了,就把它搓成条状;

5. 把半干的灶糖放到屋外冻一夜,因为天气严寒,灶糖就凝固了,咬起来嘎巴脆。

祭灶饮食风俗 祭灶饺子怎么做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供品除糖瓜之类外,也有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面条。

芹菜牛肉馅

馅料:牛肉250克、芹菜200克、胡萝卜50克、鸡蛋1个

调味:葱、姜、蒜、料酒、盐、色拉油、鸡精华(黑胡椒可加可不加)

1.将牛肉剁成末备用

2.将芹菜焯水后切末,将胡萝卜切末,将葱姜蒜切末,备用

3.准备一大碗,将芹菜胡萝卜牛肉葱姜蒜末倒入,打入一个鸡蛋,加入盐2克,料酒2克,色拉油20克,鸡精1克,黑胡椒1克。

4.用筷子朝一个方向搅拌3分钟即可。

鸡肉冬笋馅

馅料:鸡脯肉750克,净冬笋100克,葱花50克

调味:香油、姜末、精盐、味精、高汤适量。

1.将鸡脯肉洗净剁成细泥

2.冬笋切成细丁放在油锅内煸炒片刻

3.将鸡泥放入一盆中,加葱、姜末、料酒、高汤、精盐、味精搅匀后,放入冬笋末,再搅几下即成。

龙井茶香牛肉水饺

材料:

主料:牛肉,水饺粉,水

调料:龙井茶2大勺,花椒1大勺,生姜1小块儿,大葱3根,酱油,盐,鸡精

做法

1、龙井茶和花椒一起放进小碗,用滚水冲开,加盖焖到凉,过滤出汁水备用;

2、取牛精瘦肉,细细斩成肉馅;

3、用花椒茶叶水打水馅:少量多次,边加入边顺同一方向搅拌,直到肉馅上劲,即肉馅粘稠,感觉搅拌起来需要吃点儿力为止;不一定全部加上,不够也可以再加点儿水;

4、生姜切成末;大葱切成末;

5、肉馅中加入生姜末和葱末,顺打水馅的方向搅拌均匀;

6、加入适量酱油、香油、盐和鸡精,顺原来的方向,搅拌均匀;

7、水饺粉和水按2:1的比例和成面团,并饧、揉均匀;下剂,擀皮;

8、包成自己喜欢的形状,我包了鸡冠形;三点水法煮熟饺子。

上桌,别管“灶王爷”了,配醋蒜泥或腊八蒜,开搓吧——

贴士:

1、要想吃出淡淡的龙井茶香味儿,就不要加太多的香料,否则香料的味道会掩盖了茶的香味儿;

2、水馅儿要打充分,让饺子“灌汤”,咬上一口,饺子里才会有浓浓的汤汁;

3、无论是打水馅,还是添加辅料、调料,都要顺同一方向搅拌,“方向错了”馅儿会散,就不能抱团了。

祭灶的风俗传统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夜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故有“二十三,祭灶官”之语,和“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三去,初一五更来”的对联。这天或提前,家家户户都婆.到街头买回用玉米或小米专制的“祭灶糖”,于晚上敬献祭灶,意为糊灶王爷嘴,免得上天瞎汇报。同时燃鞭放炮送灶神。祭灶用罢的祭灶糖,一般都与炒玉茭搅在一起握成团子,分发给家里的小孩或大人吃。按传统观念,祭灶日为新年的前奏。延续流传口诀是:二十一,送闺女;二十二,送小四;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灰刺(即打扫卫生);二十五,和煤土;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去赶集(也有叫小圪挤,即碾上碾米面的);二十八,握圪瘩(蒸年馍);二十九,打壶酒;三十,墙上贴上胖孩 ; 初一,撅的屁股作揖。

春节的序曲是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在古代其地位仅次于中秋节,古时在外做官、经商或读书者,都要在祭灶日前赶回家团圆,吃自家做的祭灶糖果,以求灶神祈福、来年全家平安。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祭灶日有详尽描述:“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诗写得真实细致饶有情趣,足见古代民风对祭灶的重视、食品的丰盈。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民间则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喜欢《小年有糖瓜祭灶习俗 糖瓜其实就是麦芽糖》一文吗?“97美食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健康食疗的知识,同时,97msw.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麦芽糖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