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食材包括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米、黑豆、糯米、蜂蜜和各种肉类以及海中的各类海鲜等等,没有好的食材,不可能有好的食物。食材在美食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作为美食爱好者,相信你对食材知之甚多吧,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烫面玉米小窝头”,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少许的面粉与玉米粉相搭,加上沸水烫熟,喜欢甜口可再加上适量的糖,可以极大的缩短蒸制时间,吃起来,更有嚼头。

材料:

主料:玉米粉120克,,

辅料:面粉50克,植物油适量,

烫面玉米小窝头的做法步骤:

1. 准备玉米粉和面粉。

2. 充分将两种粉拌匀。

3. 慢慢加入适量沸水。

4. 和成柔软的面团略醒发。

5. 用手取一块面团团光滑。

6. 搓成一头略尖的形状,用拇指在底部边转边按一个深深的洞。

7. 蒸格上刷少许油。

8. 蒸锅中加入适量水,烧至上气,放上摆好窝头的蒸格。

9. 盖上盖子。

10. 大火蒸十五分钟左右关火。略闷几分钟开盖即可。

97msw.coM精选阅读

奶香玉米小窝头


食材明细:

主料::玉米面100克,糯米面100克,白面100克,

辅料::牛奶适量,白糖适量,枸杞适量,

奶香玉米小窝头的做法步骤:

1.玉米面、白面和糯米面放入盆中,加适量白糖。

2.缓慢倒入牛奶,搅成雪花片。

3.揉成光滑的面团,饧15分钟。

4.枸杞冲洗一下,泡一会。

5.饧好的面团再次揉至光滑,分成小剂。

6.左手托着面团,用右手大拇指捏出小窝,做成窝头。

7.做好后,每个窝头上用枸杞点缀。

8.蒸锅内放入适量清水,铺好湿笼布,放入窝头,大火蒸15分钟左右即可。

小贴士:

蒸的时间根据窝头大小调整。

做的小点比较好,孩子喜欢。

豆渣玉米小窝头的做法


粗粮细作,好吃又健康。豆渣也能变身华丽丽。参与活动:#传家乡蒸菜,赢方太蒸箱#

材料:

豆渣150g,玉米面150g,蜂蜜15g,温水120g,

豆渣玉米小窝头的做法的做法步骤:

步骤1,打豆浆滤出的豆渣有了好去处。

步骤2,豆渣150克,玉米面150,蜂蜜10克,水120克混合成面团。(喜欢蓬松些的可以加一克小苏打)我这次因为是豆渣的没放。

步骤3,取一小块儿捏出锥形

步骤4,底部用大拇指钻出窝窝

步骤5,一个成型

步骤6,上蒸笼,水开以后蒸十分钟,时间适你所做窝头大小决定,、大了多蒸几分钟。

步骤7,熟了,粗粮也如此靓丽。

步骤8,孩子都不会嫌弃的豆渣窝窝头

步骤9,又香又甜的粗粮细作

窝窝头(烫面版)


食材明细:

主料::糯米粉100g,白糖30g,玉米面150g,

辅料::清水适量,

窝窝头(烫面版)的做法步骤:

1.玉米粉,普通面粉,白糖。

2.搅拌均匀。

3.倒入开水。

4.搅拌成团即可。

5.揉成团醒10分钟。

6.10分钟后分成10个大小均匀的面团。

7.整形成圆锥形,底下怼出一个洞。

8.整形好放在盘子里待用。

9.锅内放水加热。

10.放上蒸帘。

11.把窝窝头放上盖盖子蒸10分钟。

12.10分钟后打开锅盖 即可。

13.成品图。

小贴士:

老人和小孩子尽量少吃,会增加肠胃负担。

玉米面小窝窝头


山西:不用发面做慈禧太后命名的窝窝头要遵循九外一中的手法玉米面小窝窝头

发过两篇有关馒头的博文,还有几篇关于发面的相关饼类制作,还是有许多朋友在发面方面出现各种问题。好吧,今天,介绍给大家一种不用发面的馒头玉米面小窝窝头。《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提倡人们多吃粗粮,窝窝头绝对是健康饮食中的精品。

窝窝头是玉米面中加入黄豆面等形成杂合面的蒸制品,在明清时叫窝窝,清末民初才开始叫窝窝头。放着现成的和子饭不吃,偏要吃蒸酸菜窝窝头,这是山西民间的一句习惯用语,意思是有好日子不去过,却偏要找着吃苦受穷受累。这句俗语也隐含着另一层意思,在古时的山西,小米、面条加蔬菜做成的和子饭是山西人餐桌上的上等饭食,而用粗粮做成的粗糙松散的窝窝头仅是果腹的食物,其美味是无法和和子饭相媲美。

然而,就是这山西人眼里最不起眼的窝窝头,曾经是大清国慈禧太后的救命粮。相传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占了大沽炮台;7月14日攻占天津,对天津实行军事殖民统治。随后这支兵力达两万人的侵略军,沿运河两岸向北京进逼。1900年8月14日,是北京历史上永远不能忘却的日子。这一天,由世界上八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英、美、德、意、日、法、俄、奥组成的侵华联军占领了北京城。那时,慈禧太后逃往西安,刚入境山西,就饥肠辘辘。此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看见有个叫贯世里的逃难者正在啃窝窝,慈禧就拿了吃起来,倍觉香甜。问何物,答:玉茭子面做的窝窝。慈禧说,此是进山西吃的第一口,就叫窝窝头吧,意思是个领头的食品(张寿臣《窝头论》)。慈禧到乔家大院时,乔致庸以八碗八碟接驾,最后一道主食,为其上了穷苦百姓吃的菜窝窝。《中国历代御膳大观》记载,慈禧回京后要吃窝头,御厨做了一个,老佛爷食不下咽,怒杀厨子。后来老厨师们精心研制,做成口感类似栗子粉的小窝头,慈禧吃得上口,说:总算吃到当时的窝头了。于是栗子面小窝头便成了皇宫御点,进而成为风靡北京城的宫廷小吃。据正宗的仿膳大厨讲,这栗子面小窝头中一丁点栗子都没有,不过是民间想像慈禧奢靡无度而产生的一种谣传。名字的真正起因,是为了适应皇家的精细饮食习惯,而将窝头做成只有栗子大小和口感的缘故。晋馆名品,北京仿膳饭庄、太原全晋会馆都有传承此技。

旧社会,穷苦百姓能吃上一顿窝头也属不易,有这么一幅对联别家过年二上八下,我家贺岁九外一中(《清末民国讽喻联集》),其中的二上八下,指包饺子,九外一中则是捏窝头的动作,是说过年人家吃饺子、自己吃窝头。穷人家平日里吃的多是糠面窝窝、草籽窝窝,还有的要掺杂野菜充饥。解放后经济恢复,窝头逐渐成了山西人的一日三餐主食。文革期间,周恩来三次访问山西昔阳县大寨村,和社员一起吃的就是玉米面窝头。再好的东西,也经不住天天吃,容易吃伤胃口。老百姓想办法变换花样,晋南就有了柿子窝头,从南到北也有了枣窝窝、菜窝窝。

玉米面小窝窝头

原材料:玉米粉150克、黄豆粉100克、白糖30克、温水170克。

玉米面团的和制方法:(也可以把玉米粉、黄豆粉和白糖先混合,再加入温水和面)

1.玉米粉150克和黄豆粉100克放在和面盆里。

2.用筷子把两种面粉搅拌均匀。

3.白糖30克放在小碗里,加入温水170克。

4.用筷子搅拌成白糖水。

5.分次把白糖水倒在面盆里的粗粮粉里。

6.用筷子把粗粮粉和温水搅拌均匀,形成没有干粉的湿性面疙瘩。

7.用手把湿性面疙瘩揉在一起。

8.揉成表面带有裂缝的面团。

玉米面团的揉制方法:(因为粗粮粉膳食纤维多,用手揉面团很难成表面光滑的面团,如果你在其它地方看到直接把粗粮面团揉光滑说法肯定是不对的,揉制粗粮面团要用下面的手法,才能达到表面光滑)

1.表面带有裂缝的面团继续用手揉。

2.面团很难达到光滑没有裂缝。

3.此时,把面团夹在两手掌心中间。

4.一边用两手用力往中间挤压握面团,一边把面团做旋转。

5.一直重复第4步的动作,面团很快就变光滑表面没有裂缝。

6.揉好的面团软硬适中。

面剂子的分割方法

1.揉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用手掌心轻轻压着面团在案板上滚动成椭圆形。

2.用刀把椭圆形面团分割成大小均等的三份。

3.取其中一份,用手掌心轻轻压着面团在案板上滚动成圆柱形长条状面团。

4.用刀把圆柱形长条状面团分切成大小均匀的面剂子。

窝窝头坯子的制作手法

1.准备一盘冷水,右手掌张开,手掌心伸入盘中蘸取少量的冷水。

2.两手掌心相对互搓,使左手掌心被水湿润。

3.取一个面剂子放在左手掌心,用右手的手指把面剂子揉几下,使面剂子表皮湿润。

4.两手掌心相对,把面剂子搓成圆形,放在左手掌心里。

5.右手的食指在冷水里蘸一下。

6.右手的食指戳在圆形剂子的中心。

7.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向手掌心里弯曲,轻轻按在圆形面剂子上,右手食指戳着圆形面剂子在左手心里旋转一下。

8.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张开,圆形面剂子就被搓成表面光滑形状。

9.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继续向手掌心里弯曲,轻轻按在面剂子上,右手食指戳着面剂子在左手心里旋转一下。

10.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张开,面剂子被搓成表面光滑顶端趋于变尖的形状。

11.重复以上手法,一直把面剂子搓成表面光滑,类似金字塔形的馒头坯。

12.馒头坯的下端成中空形,边缘厚薄均匀没有裂缝。

窝窝头坯子的蒸制过程

1.蒸架上铺一层吸油纸或蒸屉布,或者是刷一层食用油。

2.做好的馒头坯子摆放在蒸架上。

3.锅里放入足量冷水。

4.放入蒸架。

5.盖好锅盖,大火蒸制15分钟。

6.至馒头熟打开锅盖即可。

慧心经验与心得

1.和面团时也可以把玉米粉、黄豆粉和白糖先混合,再加入温水和面。

2.因为粗粮粉膳食纤维多,用手揉面团很难成表面光滑的面团,要把面团握在手里挤压揉搓才能达到三光效果。

3.和好的面团要软硬适中,不能太硬,太硬了成品口感粗糙;也不能太软,太软了蒸制时成品容易塌陷,表皮不光滑。

4.制作馒头坯子时,手上要蘸两次水,制作过程面团不粘手,易成形。

5.手法要遵循九外一中的原则。

6.做好的窝窝头形状表皮光滑,成金字塔形。

食材大全《烫面玉米小窝头》一文希望您能收藏!“97美食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食材大全的知识而创建的网站。同时,97msw.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玉米豆渣窝头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