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玉满船(蚝皇扒鲍贝)、年年有余(豉油胆蒸老虎斑) 喜气洋洋(大漠风沙鸡)”,相信你看过这类似的菜谱,菜谱名字的背后,可以评判厨师能力的强弱。其实每道菜对应的是不同的烹饪方法,你会多少菜品的烹饪方法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家庭川菜常用调料详解(二)"这样的内容,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在《家庭川菜常用调料详解(一)》中我们详解了盐、淀粉、鸡精、糖类、油类、酱油等,酸甜苦辣咸,酸字当头,那么咱接着详解厨房常用调料,从醋开始!

醋(vinegar):用以增加酸味。根据原料不同分为米醋、果醋、酒精醋等。

米醋:用米制造的,含少量醋酸,一般做酸味菜肴时加入,调色、调味。

陈醋(maturevinegar):山西特产,酿成后存放较久的醋,醋味醇厚。

白醋:由大麦、水制而成。无色,可制作需要保持色泽的菜肴,还可用于消毒杀菌。

柠檬汁:可以使用新鲜柠檬榨汁,也可购买成品,有柠檬的清香味。

酒类:

料酒(cookingwine):专门用于烹饪调味的酒,用以去腥提香,通常是用黄酒加如香料制成。

白酒:用以去腥提香,可以在腌制肉类或制作卤肉时使用,制作泡菜时加入一些白酒可以杀菌添香。

另外烹饪时有时会使用到红酒、啤酒等。

酱类:

甜面酱:是以面粉、水、食盐为原料制成的一种酱。除了可以直接蘸食之外,还可以当调味料使,如:京酱肉丝,酱爆鸡丁等。在做炸酱面时,和黄酱一起使用,味道更好。

豆瓣酱:以蚕豆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以咸鲜味为主,郫县豆瓣酱是制作川菜的重要原料之一。

豆豉:是用黄豆或黑豆泡透蒸(煮)熟,发酵制成的食品,有特殊风味,用以制作“豉汁排骨”“豆豉炒苦瓜”等。广东阳江豆豉、四川永川豆豉等为知名产品。豆豉香辣酱是在豆瓣酱中添加了豆豉等。

番茄酱:是鲜番茄的酱状浓缩制品,用以烹制菜肴,没加调味剂,一般不直接入口。

番茄沙司:是番茄酱加糖、食盐在色拉油里炒熟,蕃茄沙司有各种口味的。

芝麻酱:简称麻酱,是一种把芝麻磨成粉末并调制的酱料。可以直接食用或者作为凉拌调料,是北京涮羊肉调料的重要成分。

沙拉酱:市场有千岛汁、蛋黄酱、油醋汁等口味,可根据口味购买,可以拌食沙拉、制作三明治等。

香料类:

干辣椒:用以增加辣味和香味,用于炒菜或炖肉等,是制作川菜时的重要调料。

花椒:用以增加麻味和香味,用于炒菜或炖肉等,是制作川菜时的重要调料。

八角(大料):用以去腥添香,用于炒菜或炖肉等。

胡椒:用以去腥添香,分为黑胡椒和白胡椒。秋末至次春果实呈暗绿色时采收,晒干,为黑胡椒;果实变红时采收,用水浸渍数日,擦去果肉,晒干,为白胡椒。有粉状和原粒两种出售,原粒胡椒使用胡椒研磨器磨碎后使用香味比粉状浓郁。用于炒菜或炖肉、烤肉等。

香叶:为干燥后的月桂树叶,用以去腥添香,用于炖肉等。

桂皮:为干燥后的月桂树皮,用以去腥添香,用于炖肉等。

小茴香:用以去腥添香,用于炖肉等。

孜然:孜然又名安息茴香,祛除腥膻异味的作用很强,还能解除肉类的油腻,常用在烧烤牛羊肉中。孜然也是配制咖喱粉的主要原料之一。

腌制类:

豆腐乳:又称腐乳,是用大豆、黄酒、高粱酒、红曲等原料混合制成的。各地豆腐乳的味道不同,用以佐餐、烹饪。

剁辣椒:湖南特产,由新鲜辣椒腌制而成。是制作“剁椒鱼头”等的重要材料。

泡椒:四川特产,由新鲜辣椒腌制而成。是制作“鱼香肉丝”“泡椒牛蛙”等菜的重要材料。

97msW.com相关推荐

炒菜用什么调料好?炒菜常用的调料有哪些


美味的菜肴离不开各种调料,众所周知,盐最好要晚放,然而糖、醋、料酒等调料应该什么时候放入,才能做到美味与营养兼得呢?

炒菜常用的调料有哪些:

香油,食用油、色拉油、食盐,味精,鸡精,料酒,酱油,醋,花椒,大料(八角),胡椒粉、辣椒粉、桂圆、枸杞、桂皮,葱姜蒜,干辣椒,白糖,淀粉,五香粉。

1、食糖:

在烹调中添加食糖,可提高菜肴甜味,抑制酸味,缓和辣味。如果以糖着色,待油锅热后放糖炒至紫红色时放入主料一起翻炒;如果只是以糖为调料,在炒菜过程中放入即可;而在烹调糖醋鲤鱼、糖醋藕片等菜时,应先放糖,后放盐。

2、料酒:

料酒主要用于去除鱼、肉类的腥膻味,增加菜肴的香气。料酒应该是在整个烧菜过程中锅内温度最高时加入,腥味物质能被乙醇溶解并一起挥发掉;而新鲜度较差的鱼、肉,应在烹调前先用料酒浸一下,让乙醇浸入到鱼、肉纤维组织中去,以除去异味。

提醒:中国的料酒分黄酒和白酒两大类,通常炒青菜、绿色类用白酒,肉类用黄酒。可以很好地带出食物的鲜味、去腥等。西式料酒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以及烈酒等,通常白肉放白酒,红肉放红酒。如鱼肉,用白葡萄酒烹煮。

3、醋:

醋不仅能祛膻、除腥、解腻、增香,软化蔬菜纤维,还能避免高温对原料中维生素的破坏。做菜放醋的最佳时间在两头,有些菜肴,如炒豆芽,原料入锅后马上加醋,既可保护原料中的维生素,同时又能软化蔬菜中的纤维;而有些菜肴,如糖醋排骨、葱爆羊肉,原料入锅后加一次醋,其作用是祛膻、除腥,菜肴临出锅前再加一次,以解腻、增香、调味。

提醒:醋中所含的醋酸是种弱酸,且浓度很低,用来凉拌蔬菜时不会破坏胡萝卜和芹菜的营养成分,所以可以放心食用。胡萝卜、芹菜营养价值丰富,胡萝卜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摄入后可以变成维生素A,而维生素A是维持眼睛和皮肤健康的关键,并可促进钙的吸收,防止缺钙。芹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群及植物纤维素。夏季天气炎热,体力消耗大,人容易食欲不振,凉拌菜时加点醋,既清脆爽口,增进食欲,还能补充消耗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除了胡萝卜、芹菜外,任何可以凉拌的蔬菜都是可以用醋调味的。

但是,炒胡萝卜或芹菜时放醋,情况就不一样了。菜加热后会加速醋酸与菜的化学反应,醋酸会大大破坏胡萝卜素含量,而芹菜属于绿色蔬菜,加热烹制过程中,营养物质和叶绿素在醋酸的作用下会被破坏,使绿色蔬菜迅速变成黄褐色,既破坏了菜肴的美感,又使菜肴营养价值降低。因此,炒胡萝卜、芹菜等蔬菜时最好不要加醋。

4、酱油:

酱油可增加食物的香味,并使其色泽更加亮丽,从而增进食欲。烹调时提倡后放酱油,这样酱油中的氨基酸和营养成分能够有效保留。

提醒:炒蔬菜时一定要先关火,再加入酱油。否则酱油的营养会被破坏、失去鲜味,其中所含糖分还会因高温变化而产生酸味。

5、味精:

味精能给植物性食物以鲜味,给肉食品以香味。当受热到120℃以上时,味精会变成焦化谷氨酸钠,不仅没有鲜味,还有毒性。味精在70℃90℃时使用效果最好,因此一定要在菜起锅之后放。

提醒:

1、拌凉菜不宜放味精。

味精在温度为80℃-100℃时才能充分发挥提鲜的作用。而凉菜的温度偏低,味精难以发挥作用,甚至还会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无味且扫兴。如果做凉菜时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热水把味精溶解后再拌入凉菜之中。

2、用咸不用甜。

在适当的钠离子浓度下,味精的鲜味才能更突出。所以,味精的鲜味在咸味菜肴中才能有鲜美表现,但如果在甜味菜中放入味精,不但不能增鲜,反而会抑制甜鲜的本味,并产生一股异味。所以,鸡茸玉米羹、香甜芋茸等菜肴中不能加味精。

3、调馅料不宜加味精。

许多人在调饺子馅、春卷馅时,都会放点味精,这样很不安全。味精拌入馅料后,会一起经过蒸、煮、炸等高温过程。但是,温度只要超过100℃,味精就会发生变性。不但会失去鲜味,还会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钠,危害人体健康。除了不能拌馅,在制作热菜时,也是要在菜肴即将离火时才能加入味精。

4、炒肉菜不用加味精。

肉类中本来就含有谷氨酸,与菜肴中的盐相遇加热后,自然就会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除了肉类,其他带鲜味的食物也没必要加入味精,如鸡蛋、蘑菇、茭白、海鲜等。

食品雕刻常用原料


食品雕刻的常用原料有两大类,一类是质地细密、坚实脆嫩、色泽纯正的根、茎、叶、瓜、果等蔬菜;另一类是既能食用,又能供观赏的熟食食品,如蛋类制品。但最为常用的还是前一类。现将常用的蔬菜品种的特性及用途介绍如下:

1、青萝卜:体形较大、质地脆嫩,适合刻制各种花卉,尽禽走兽,风景建筑等,是比较理想的雕刻原料。秋、冬、春三季均可使用。

2、胡萝卜、水萝卜、莴笋:这三种蔬菜体形较小,颜色各异,适合刻制各种小型的花、鸟、鱼、虫等。

3、红菜头:又称血疙瘩,由于色泽鲜红、体形近似圆形,因此适合雕刻各种花卉。

4、马铃薯、红薯:质地细腻、可以刻制花卉和人物。

5、白菜、圆葱:这两个品种的蔬菜用途较为狭窄,只能刻一些特定的花卉,如菊花、荷花等。

6、冬瓜、西瓜、南瓜、茭瓜、玉瓜、黄瓜:因为这些瓜其内部是带瓤的,可利用其外表的颜色、形态、刻制各种浮雕图案。如去其内瓤,还可作为盛器使用,如瓜盅和镂空刻制瓜灯,黄瓜等小型原料可以用来雕刻昆虫,可可以加工后起来装饰、点缀的作用。

7、红辣椒、青椒、香菜、芹菜、茄子、红樱桃,葱白、赤小豆:这些品种主要用来作雕刻作品的装饰。

日式沙拉调料


食材明细:

切碎洋葱80克,花生油125毫升,米酒醋80毫升,水2汤匙,新鲜生姜末2汤匙,碎芹菜末2汤匙,番茄酱2汤匙,酱油4茶匙,白糖2茶匙,柠檬汁2茶匙,大蒜末1/2茶匙,盐1/2茶匙,黑胡椒粉1/4茶匙

日式沙拉调料的做法步骤:

1、把碎洋葱、花生油、米醋、水、生姜、芹菜、番茄沙司、酱油、糖、柠檬汁、大蒜、盐和胡椒放入搅拌机容器里。

2、用高速档搅拌大约30秒钟,或直到所有的成分搅成平滑菜泥状,即好。

豆面(图详解)


食材:豆面、普通面粉、温水、西红柿、鸡蛋、黑木耳

配料:葱、蒜、香菜、黑芝麻、辣椒酱、盐、糖、食用油

做法:

1、取豆面和普通面粉各半。

2、分次倒入温水,用筷子将面粉搅成面絮状。

3、然后用手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保鲜膜或锅盖饧15―20分钟左右。

4、取挤压工具,将部分面团放入其中。

5、锅中放入水,煮开后旋转工具手柄,将通过漏孔压入锅中。

6、依次压完所有的面团。

7、大火烧开,煮熟为止。

8、将捞出,过冷水备用。

9、炒锅加热,倒入适量食用油,放入葱花蒜粒炒香,倒入蛋液翻炒。

10、倒入切好的西红柿丁,大火翻炒。

11、再下入提前焯好的黑木耳翻炒均匀,加入盐糖调味,盖上锅盖小火焖5分钟左右。

12、将卤料浇在上,加适量香菜、黑芝麻和辣椒酱即可食用。

【川菜】红烧肥肠


食材明细:

主料:新鲜肥肠5斤

辅料:大蒜两头,姜一块,大料5个,三奈半把,老扣一小把,小茴香一小把,花生油适量,原汁酱油一勺,老抽一勺,冰糖约30克,盐适量,鸡精少许,白醋2-3两,葱两根,郫县豆瓣一勺,粮食白酒一勺,味精适量

【川菜】红烧肥肠的做法步骤:

1,去掉大肠上的脂肪,先用两遍盐反复搓洗大肠,清洗干净后,再用一遍白醋揉搓一遍,去除大肠异味,然后用清水将大肠清洗干净备用。烧一锅开水,将大肠焯一焯水,然后用清水冲凉后,将大肠切成2-3公分左右的段备用。

2,姜切大小合适的片或丝。大蒜去皮,洗净待用。葱洗净,切寸段。

3,锅洗净,烧热后,放入适量花生油或菜籽油,烧至八成热。

4,先放入姜片爆锅,然后加入一大勺郫县豆瓣,炒出红油。喜欢汤色红一点辣一点可以酌情多放一点豆瓣,只是注意不要过咸,以免影响后面的调味。

5,倒入切好的肥肠段,不停翻炒。

6,将肥肠翻炒一会儿。

7,加入原汁酱油(生抽、味极鲜也可以)和老抽,放入花椒及各种香料、大蒜翻炒均匀。再加入适量清水和一块冰糖。水以刚淹住肥肠为标准。做肥肠的时候忙着炖一锅豌豆汤,就忘了拍后面几张照片了,见谅哈!

8,将肥肠与汤一起放入高压锅,上汽后,中火压25分钟左右关火。气阀落下后,揭盖,开小火,根据咸淡适当加盐,放入鸡精味精及葱段,和匀即可。

9,成品。

10,成品

常用名词及术语解释


渣饼:又叫豆渣饼。将小米、绿豆或黄豆去皮泡粉,用小磨拐成稠糊,用小勺挖糊,在铁鏊上煎成核桃形的小饼,两面都煎成黄色时铲下来,在清油中炸成柿黄色,即为渣饼。

渣泥:将煎好的疙渣剁碎,加入冬菇、冬笋、火腿等配头,炒成泥食用。

疙渣:绿豆泡软后磨成糊状,过罗去皮后,将面糊摊成圆片,折成约7厘米长、5厘米宽的饼。

花下藕:本省7月份荷花盛开的时候,莲池下结的嫩藕。

鲜核桃:本省7月份结的核桃,去皮后的鲜核桃仁,可以凉拌和炒菜用。

蝴蝶萝卜:将红、白萝卜竖着劈开,刻成蝴蝶形的长条,然后用偷刀切成片,即为蝴蝶萝卜,可做糖醋萝卜或做烤鸭码(即配头)。

菊花葱:将葱白切成7厘米长的段,左手持葱段的一头,另一头露出,右手持小刀竖着将葱露出部分刻(本地说“砍”)4~7刀,深度约6厘米,放清水中泡一泡,葱即卷成菊花状。

萝卜芽:头年的萝卜,经过冬储到来年春节后发的嫩芽。

本糟:即本地区做成料酒的酒糟,再下入一些花椒及盐,用料酒泡住。经过夏天日晒成为浅棕黄色。

南糟:一般指的是白糟,产于杭州、绍兴,用小麦和江米发酵制成。

毛豆子:是指灌满浆而不成熟的毛豆子,碧绿且嫩。

大配头:指的是5厘米长、1.5厘米宽、1.5毫米厚的长方形薄片。如原料不够长度,按其本身长度或片或原个用都可。也有些配料需要切成段或切成丝的。总而言之,大配头要美观大方,根据菜肴和盛器酌情而定。大配头多用于扒、烧、清汤类的菜肴。

小配头:小配头可分为丝、片、丁等,丝不过3厘米,片不过1.5厘米,丁不过1厘米。如玉兰片、葱、姜、蒜、木耳等,经过刀功处理切成小雪花片、象眼片、马牙段、大小骰子丁或加工成花、米、茸等。

花椒油:锅内加入大油或清油,油热八九成时下入花椒,炸出味时捞出,即为葱椒。

葱椒:葱椒是将花椒用绍酒、盐水泡软后,和葱、姜一起剁碎再砸成泥,即为葱椒,放小坛内备用。

道士帽:又叫“跟头蒜苗”。将蒜苗裁去蒜叶部分,先用立刀解入蒜苗1/2处,再用平刀向前伸进7毫米长处,用立刀切断。用同样的办法,两次套切成两头尖、中间连,像两个道士帽对着一样,故称“道士帽蒜苗”。因站立不住,老打跟头,也有称“跟头蒜苗”的。

水粉芡:也叫湿板芡,用作叠菜用,一部分放在水芡钵里,放少量水。

头汤:也叫原汁汤。将骨头、鸡子、鸭子、猪肉等,放入清水锅里煮,待肉煮八九成熟,拆骨肉能剔掉时,把油撇出,盛出晾凉,即为头汤。

白汤:也叫奶汤等。猪骨头和鸡、肘子一起放在清水锅里,盖上盖,用武火煮制,至汤汁乳白色即成。

毛汤:拆过肉的猪骨,再放入水锅内煮制。此汤可边煮边用,边用边添清水和鸡骨、碎料等。

清汤:头汤用鸡帚(鸡脯肉剁成泥)清一下,增加鲜味去掉杂质,可清澈见底。

套汤:清好的汤临时加厚,用鸡帚再套清一下。

追汤:将清汤再加入鸡、鸭用小微火煮制,以追补其营养鲜味。

偷刀:是看不见、切不透。如“蜜炙方肋”,看表面是一大块,实际里面用偷刀解成了小方块。还有切成夹子形,称为切一刀、偷一刀。

扩鸡:为了便于受热和美观,把经过初步加工的鸡子,剁去鸡嘴和爪子的1/3及膀尖。有的菜肴在扩时需要把眼刺破、头破开、爪骨剔开、元骨砸断。

扩鱼:为了便于受热和美观,把经过初步加工后的鱼,剁去胸鳍、脊鳍的1/3,尾鳍的里边修裁整齐。

马牙段:把葱从中间冲开,切2厘米长的段。

骰子丁:呈四方形,有1厘米见方,也有1.5厘米见方的。

象眼块:两头尖、中间宽,一般是4厘米长、中间宽1.5厘米、厚1.5厘米,斜度2.5厘米。其大小可根据主料、盛器的大小酌情而定。

菱形块:和象眼块相仿,但没象眼块那么规则。

骨牌块:呈长方形。一般的5厘米长、2.5厘米宽、7毫米厚,小的长2.5厘米。其大小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滚刀块:采用原料滚动、斜立刀的方法,将原料切成基本相同的块,如烧茄子等。

绿豆丁:一种类似绿豆子的小方丁,约5-7毫米见方。

劈柴块:不规则的原料经过加工成为基本一致的块,一般长5厘米,宽、厚各1厘米。用别或先删后切的刀法均可。

雪花片:形似雪花的薄片,一般1.5毫米厚,长、宽各1.5厘米。

柳叶片:形似柳叶,大部分用笋尖、茭白尖制作,一般长5厘米、厚1.5毫米,一头尖,一头宽。

松里:熟原料的面不动,里边的大块肉撕成小批,放平。如锅烧鸭、清蒸整面鸭等。

卧刀片:又称坡刀片。操作方法是左手按原料,右手执刀,刀背向外,刀背略高于刀刃,使刀身呈坡斜状,成品呈斜茬片状,如片腰片、片海参、片肚片等,都采用卧刀片的方法。

删:为使原料内部松开,破而不碎,滑拍一下为删。如炸都胗等。

解:即不能切透,一般是深入原料的2/3或3/4,如解腰花等,但在操作中,采用的刀法各不相同。

拉玛丝:即比较粗的丝,长5厘米,厚、宽各7毫米。

麻一下:即把主料放入作料内浸渍,多用于干炸菜肴,烹制前临时浸渍一下,使原料入味,时间比较短。

养住:将发好和未发的原料通过不同的方法,保养起来,延长其使用时间。

提一下:放入碱加速原料的发制速度。有的上下加热,使其发暄,也称为提。有的原料为了使其肥、暄嫩、光滑,除去异味,放入适量的碱提一下,再把碱味去掉。

泖:即把经过初步加工的原料或半成品,放在开汤里或开水里浴一下,这个浴的过程叫泖。如:冬天吃拌拆骨肉,为使其入味、不冰牙,就需要泖一下。

氽:有多种用法,一是保养水作,使其延长使用时间。如氽作,把锅放火上添入清水,放入笋片等原料,水开倒入盆内。二是用于汤菜,如氽里脊丝等。把锅放火上添入清水烧六七成热时,放入里脊丝,肉变色发白捞出,对入清汤、作料即可食用。

杀:为除去原料的异味和浮油、水分,在开水或开汤中加入盐水、料酒,再把原料放入,沸起撇沫后捞出。

浸:把原料放在开水里,使其断血凝固,可避免营养外溢。

掸:为了保持原料的脆、嫩、色泽,放在开水锅里迅速搅开,立即捞出来。如掸莲菜、芹菜等。

蘸:将原料放入热水或开汤中,立即取出。如菜心在热水或开汤锅里蘸一下,能缩身发软,保持色泽。

烘汁:熘菜的一种操作,经过烘汁的菜肴,起明发亮,端到桌上还冒小汽泡。具体作法是:在熘菜的汁中加入热油,用大武火,一手晃锅,一手拿勺把汁推动,使油溶化入芡汁内,暄起冒泡,称为烘汁。

追:把生肉放在凉水内,使血水溢出,渗入水分,使其发嫩,色泽干净漂亮。如爆里脊片,切好后要放水里追一下。

群边:把经过加工的菜心等,摆放在菜肴的周围,使菜肴美观大方,也称围边。

锅垫:扒菜时使用的一种工具,用青竹编制,圆形,直径50厘米左右,上有许多八角小孔洞,又称锅箅。

叠:用鸡蛋或蛋清加入粉芡搅成糊,将主料放入糊中抄抓均匀,使糊抱紧主料,便于保持原料的嫩性和形状。

哈透:将比较嫩的原料上笼作短时间的加热叫哈。哈透用的时间要长一些,要求原料既紧住而又不能出水。

一品:选料精,形状大,美观大方。菜取一品,表示恭敬之意,如一品肉、一品桃等。

油激:将油烧至八九成热时,把原料放入立即捞出,称为激一下。干炸菜肴二次下锅,把热油泼到原料上也都称为激一下。

撵汁:把菜合入盘内,汁滗入锅里,勾入流水芡,至汁收浓,再浇到菜肴上。

热锅凉油:先把锅烧热,下入大油,油热倒出,再添凉油进行煸炒,目的是保持原料脆、嫩和色泽。

里七外十一:的摆放的一种形式,即中间1个,内围6个,外圈11个,如真煎丸子、煎鸡饼等。

顿火:原料在炸或煮的过程中,为了防止食品外老内生或硬心,在一定程度时将锅从火上端下停一会,再端到火上继续加热。

顺入:即摆好的碗,蒸熟后,按原样放入头海碗内或锅垫上。

收汁:菜肴在煸炒中的汤汁经过加热,由多到少,由稀到稠,可增加菜的浓度和香味、光泽。

汁:也称收汁。就时菜肴基本做成,为使其入味,改用小火加热,将汁基本收尽,以增加菜肴光泽。

三搭头:指铺锅垫的形状,两边低、中间高。先横着在中间摆一行,再在上面横着摆两行,搭在中间一行上。

马鞍桥:装盘的一种形式,平放两行,中间架起摆一行。

爆汁:汁不多,但能抱住菜,菜吃完,盘里不剩汁。

酥糊:即用鸡蛋、粉芡、面粉、植物油调制而成的粘糊。用于焦烧、锅烧等类菜肴。

皮糊:即用鸡蛋、粉芡、原油调制成的糊。用于炒、炸等类菜肴。

暄糊:即用蛋清对入适量面粉,敲打而成的糊(打成的糊插筷不倒,形似泡沫),如炸高丽肉等。

鸡糊:即把鸡脯肉去皮、去筋,剁砸成泥,放在盆内,对入蛋清、粉芡搅上劲,再边对葱姜水及盐面边搅打,直到打成糊状,再对入适量大油,搅匀即成。

鱼、虾糊:与鸡糊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只是用料不同,把皮、刺要去净,用水量酌情掌握。

大葱:指4厘米至5厘米的段,轻拍一下即可使用,属大配头。

大姜:指原块姜或一破两半,轻拍一下,属大配头。

姜汁:把姜洗净去皮,捣成泥,挤出汁,再捣一下,使用时放在一起,用水成。

葱姜水:把葱姜去皮洗净,用刀拍一下,用清水泡住,使葱、姜味浸入水中。

大油:指猪腹部贴着肋骨的板状油炼制成的油,纯净洁白,没有异味。有的称此油为熟猪油。

川菜的灵魂


食材明细:

鸡脚一袋4个,芹菜若干,鸡翅5个,郫县豆瓣酱1袋,蒜瓣

川菜的灵魂的做法步骤:

1.鸡脚和鸡翅先用水焯一下,洗去浮沫,并把鸡脚的指甲剪掉;

2.锅里放少许油,放入几颗大蒜瓣,小火煎香,把鸡脚和鸡翅倒进去,翻炒一会;

3.加料酒,加一大勺郫县豆瓣酱,翻炒几下,香味就出来了,加热水刚没过鸡翅;

4.中火烧煮至快收汁时,把芹菜段倒入,翻炒几下,就可以出锅了。

小贴士:

我觉得做起来很简单,不用加其它的调料了,但味道已经很好了。看来这郫县豆瓣酱真是个好东西啊,怪不得名声那么大。而且一加了它,这菜就像贴上了“川菜”的标签,连我这样从来没烧过川菜的菜鸟,也能端出像模像样的一盘川菜了。

喜欢《家庭川菜常用调料详解(二)》一文吗?“97美食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健康食疗的知识,同时,97msw.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川菜大全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