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有厨房就有美食,它里面的学问不少。在这里,食材有了不同的去向,而调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厨师则让所有的一切从无序凝聚到有形--美食。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素食不等于健康食品”,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素食不等于健康食品

吃素原本是一种宗教上的饮食方式,但随着现代都市病如肥胖、冠心病、糖尿病等有所增加,而且人们发现这些疾病与饮食有关,所以吃素变成了一种流行,吃素食的人也很多。虽然吃素有很多好处,如素食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减少患便秘、直肠癌、胆结石、痔疮的机会,但吃素方式不正确、烹调不科学时,吃素就不利于健康,甚至还会引起某些疾病。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素食和动物性食物都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成份,但素食在营养成份方面有一些缺陷,例如素食中所含的蛋白质属于不完全蛋白质,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所有氨基酸,营养价值就差一些。

为了避免这一缺陷,吃素者应注意食物搭配。如果是完全的素食者,可以通过多吃豆类制品,尤其是黄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以提高素食的营养价值。如果不是完全的素食者,可以通过豆制品与牛奶、瘦肉结合来补充营养。

同时吃素的人还要特别注意补充维生素B12、铁、钙。缺乏维生素B12会引起贫血,缺乏铁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而缺钙会影响骨骼、牙齿健康。

97Msw.com相关知识

乳饮料不等于牛奶


有厨房就有美食,厨房并不简单是一个炒菜的地方,在这里,不同的食材交汇在一起,而调料则赋予食材新的生命力,厨师则让一切原始的混沌的原因被制造为一盘盘菜肴。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乳饮料不等于牛奶,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乳饮料不等于牛奶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开始认识和注意到儿童从早期就开始喝奶的重要性,而儿童乳类饮品市场已经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名目繁多的乳类产品让众多的父母无所适从。但是面对当前琳琅满目的众多含乳饮品,家长和儿童到底该如何认识和对待呢?

乳饮料不可以完全取代牛奶

对于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来说,乳饮料可能口味很多,孩子在味觉上的确可以满足。

但是,《市场报》记者在国家有关食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了解到,含乳饮料和纯牛奶的主要营养成分在于蛋白质含量差异极大。有关营养学专家提醒家长,虽然乳饮料中也含有一定的人体所需营养成分,但由于含量远远不及纯正鲜牛奶,就孩子的身体所需来看,家长最好不要把含乳饮料当成牛奶让孩子长期饮用。

另外,目前市场上一些不合格的牛奶饮料不标注蛋白质含量,标签也不完整,消费者根本无法区分是乳饮料还是乳酸饮料,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孩子饮奶上的误区。

如何区分牛奶与乳饮料

有关营养专家的研究表明,乳饮料是以鲜乳或乳制品为原料,加入水、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在营养成分上与纯牛奶相比,是有一定差异的,更多的营养需要牛奶来补足。

专家提醒家长,含乳饮料允许加水制成,从配料表上可以看出,这种牛奶饮品的配料除了鲜牛奶以外,一般还有水、甜味剂和果味剂等,因为国家要求将配料当中的每种成分从高到低排列出来,所以“水”要排在第一位。按照国家要求的标准,含乳饮料里牛奶的含量不得低于30%,也就是说水的含量不得高于70%。因为含乳饮料是经过发酵和非发酵两种方式制造而成的,所以其营养参数与纯牛奶是存在差异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宋昆冈先生介绍,液体乳,也就是主要指牛奶,有消毒乳、灭菌乳、花色乳之分,但乳饮料则不能归于液体乳。对消费者而言,液体乳和乳饮料的最大区别是营养成分不同。如果把乳饮料当奶喝,那能摄取的营养可就存在一定差异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些含乳饮料的包装上,往往用大号字写着“活性奶”、“鲜牛奶”等模糊名称,仔细看时,才会发现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含乳饮料”,而个别产品连这个也没有,只在配料表上多了一项“水”,需要仔细分辨清楚。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牛奶和乳饮料还是有差别的,家长在给孩子买乳制品的时候,应该充分认识到营养补充的均衡性问题。

牛奶对儿童成长的益处

据测定,每500ml牛奶能满足人体每天所需动物蛋白的50%、所需钙的60%、所需能量的16%。因此,牛奶是最接近人体天然需要的食品。

据专家介绍,牛奶可以阻止人体吸收食物中有毒的金属铅和镉,同时牛奶中的铁、铜和维生素A对孩子的皮肤有着积极的养护作用。更重要的是,牛奶中富含的容易被人体吸收的钙能增强骨骼的生长,特别对防止出现佝偻病有着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长期饮用牛奶对孩子的智力发育也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还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所含有的镁能使心脏和神经系统耐疲劳,所有这些无疑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有着积极意义。

专家建议,家长在给孩子选购乳制品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选择适合的纯牛奶,而尽量减少对乳饮料的选择和饮用,以保证身体素质的提高。

糖尿病饮食控制不等于节食


97美食网就是专门为各个地方的美食、厨房百科而专门创建的平台。本网站有很多的有关于美食的知识和菜谱。您还在担心找不到详细又易学的菜谱吗?还在担心找不到优质的厨房百科知识吗?“97美食网”小编特向您推荐"糖尿病饮食控制不等于节食",希望您看完这篇文章能够了解更多有关于厨房百科的知识。

糖尿病饮食控制不等于节食

核心提示:很多糖友简单的认为:饮食控制就是少吃东西。其实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

 

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措施,无论是一型还是二型糖尿病患者,即使是已经用药或胰岛素的患者,也都要积极进行饮食控制。但是,很多糖友简单的认为:饮食控制就是少吃东西。其实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

1、各餐比例固定:

糖尿病患者的三餐及加餐的饮食要搭配均匀,餐餐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并且比例固定。这样可减缓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胰岛素的释放。

2、营养比例固定: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该根据病情和全天热能消耗情况来确定每日摄入的食物总热量。然后再按照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0%,脂肪占总能量的25%~35%,蛋白质占总能量10%~20%的比例进行分配。同时,在适宜糖尿病患者的食物中,力求食物多样,这样能避免某些营养素的缺乏。

3、进餐时间固定:

临床上为了减轻胰岛的负担,使之合理分泌胰岛素,糖尿病人一日至少应进食三餐,而且要结合临床用药情况定时定量。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或易出现低血糖以及病情控制不好的病人还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但时间必须相对固定,否则会造成血糖的紊乱。

4、主食固定:

在确定了每日总热量和三大营养素比例后,要计算出主食的总量,一般控制在200~300克,约折合粮食250~300克,主食的选择要粗细粮搭配,并且多选择血糖指数低的食物。保证每日摄入粗粮的数量,有助于稳定餐后血糖,如果今天全吃粗粮,明天全吃细粮,这样由于血糖指数不同,同样会导致餐后血糖的不稳定,不利于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和糖尿病的治疗。

果蔬干的营养不等于果蔬


果蔬干的营养不等于果蔬

听说果蔬干能代替水果,还有减肥作用,因而很受女孩的欢迎。那是否真如此呢?

苹果干

果蔬干即用各种蔬菜或水果制成的干果,对上述说法,营养师并不认同。因为像香蕉干等香脆的水果食品都是用低温油炸方式加工的。香蕉片、红薯干、芒果干等脱水蔬果干制作过程需要经过油炸,不但热量高,一些不耐高温的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也被破坏得所剩无几。此外,水果制成干后,水分少了相对而言糖分就更高了,这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更是不合适。加上在加工制作过程之中,还可能额外添加盐或者糖,这都给身体增加了额外负担。

以香蕉干为例,一小包70克,差不多就是300多大卡热量,经过油炸之后能量相当于100克的熟米饭,差不多是两碗米饭的量。所以,对于那些要瘦身的女孩来说,用这样的水果干当正餐是适得其反,而且里面所含的高糖、高盐、高油成分也不利于健康。

脱水水果干只能当做小零食,不能替代水果当成维生素来源。要补充维生素还是要多吃水果,也可以喝鲜榨果汁。

"健康"食品照样不健康


在厨房肯定有很多的注意事项,有很多的厨房小窍门跟小百科。就让97美食网的小编来为您带来与厨房百科相关的知识,为您解答疑惑。97美食网小编特为您推荐""健康"食品照样不健康",请您翻阅!

"健康"食品照样不健康

健康食品照样不健康?

凡在包装上写着低脂高纤维多谷物天然等字样的食品,你在扔进购物车之前最好认真看看配料表。会发现许多食品其实是打着健康的幌子,由充满想象力的营销手法包装出来的。

能量条或营养棒

这是一种听起来很理想的代餐食品:只要嚼两根,你就不用吃饭了,还能保持营养均衡,精力充沛,甚至减轻体重。实际上,这些食品都是热量炮弹,它们只是添加了一些维生素、蛋白质和纤维质的糖棒。你只要看一下它们的成分标签,就会发现排在前一二位(也即比重最大的)的总是糖。

代替品:想减肥的话,吃蔬菜水果;想增加肌肉的话,吃酸奶;如果你要参加户外远足,需要一些补充能量又不易坏的零食,坚果和水果干是最好的选择。

多谷物食品

多种子面包、纤维饼干、多谷物早餐脆片等,是最让人疑惑的食物。每当我们看到多谷物纤维这些字样,就会觉得,它们应该跟全麦食品一样,是很健康的吧?事实并非如此。谷物种类多,并不代表它们不精,而只有常吃粗制谷物(比如全麦食品)的人,才能降低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的患病几率。如果你在包装上看到营养强化面粉字样,那么对不起,它仍旧是一种精面粉。

代替品:成分标签只有全麦或全麦粉的食物,比如快熟燕麦片、全麦面包、黑面包等。撒了些麦麸皮的面包、加了纤维片或多谷粉的麦片饮料?它们不过是披着健康外衣的精制食品而已。

运动饮料

哈佛公共健康学院的流行病与营养家沃特·威勒的建议:维生素或矿物质饮料是否对健康有益,得看你缺不缺它。对于许多人来说,喝下健康饮料反而会导致维生素和矿物质吸收不均衡,或是过量摄入。根据最近的《美国爱荷华州女性健康报告》,几种常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甚至跟死亡率的升高有关。

代替品:普通饮用水。烧开或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就是最健康的饮料。如果想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首选水果、蔬菜、坚果和全谷类食品。

低脂花生酱

坚果里的油脂,其实是食品界中最健康的油脂之一,比如花生油,其中含有大量的亚油酸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排出体外,防止冠心病和动脉硬化。花生油中还含有一种生物活性很强的天然多酚类物质白藜芦醇,它是一种有效的抗衰老物质,也是肿瘤疾病的天然化学预防剂,同时能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因此,给花生酱减脂纯属多余,反而把它本身的好处去掉了一部分。而且,根据美国公益科学中心的营养学主任伯尼·赖伯曼的说法:低脂花生酱跟全脂花生酱所含的热量差不多,而糖分却比后者还要高。

代替品:买普通花生酱吧,每天吃半两至一两的坚果对降低心脏病和癌症风险很有好处。近期的一份哈佛大学的研究甚至发现,每天吃坚果的人平均体重比不吃的人更低。

非油炸薯片

非油炸、烘烤而成、低脂,这些让人信服的字眼和零食结合在一起,不是个天才的发明吗?但是比较一下它们的成分标签你会发现,精面粉、淀粉等仍然是主要成分,油脂的含量也没有减少太多,而添加剂更是一写一长串。也就是说,尽管换了一种做法,但薯片就是薯片,卡路里的家乡,缺乏营养的食粮,添加剂的天堂。

代替品:冻干水果片是个不错的新发明,它们一般是通过真空速冻的处理法进行干燥的,不需要进行油炸或烘焙,也没有添加多余的糖分;全谷物脆片和墨西哥玉米片比非油炸薯片要好。前者的油脂含量并不高,而且富含纤维;后者尽管也经油炸,但起码保存了整粒玉米的大部分营养,而非精制过的马铃薯粉。

多吃浆果不易老糊涂

月4日美国《神经学》期刊称,经常摄入一些类黄酮,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有助于预防脑部疾病(如帕金森综合征、老年痴呆症等)、某些癌症及心脏病等一系列疾病。

过去,科学家在茶和红酒中也发现类黄酮,这种抗氧化剂可以帮助中和游离基,而脑细胞对游离基尤其敏感。最近结束的这个大规模调研由哈佛和UEA的科学家领导,约有13万人参加。研究人员在20年的后续跟踪中,发现了800多例帕金森症。通过对参与者的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分析,再排除年龄干扰后,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吃了最多类黄酮的男性志愿者比起吃了最少的人患帕金森的概率低了40%。

但是,相似关联却没有在女性中出现。

哈佛公共健康学院的科学家说研究结果暗示了花青素可能有神经性防护作用,并从样本中归纳出,每个星期食用一次或者多次浆果的男人患帕金森病的概率比起不吃水果的人会少24%。花青素正是一种类黄酮,广泛出现在浆果(蓝莓、黑莓)、苹果、黑醋栗等水果或茄子等蔬菜中,过去已有研究指出花青素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现在,它们头上的光环更大了。

素食对心脏健康较好?


素食对心脏健康较好?

素食饮食是一种不食肉、家禽、海鲜等动物产品的饮食方式,现代社会中,素食者越来越多,素食人群也趋年轻化。素食主义不再是一种宗教和教条,素食者也没有道德优越感,选择素食只是选择了一种有益于自身健康、尊重其他生命、爱护环境、合乎自然规律的饮食习惯,素食已经逐渐成为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

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关于素食饮食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早在2013年研究者在英国进行的一项大型研究显示,与肉食者相比,素食者罹患心脏病的风险低大约三成。

然而《印度时报》4月份报道,吃素可能对大脑不利,那些不吃肉的人患脑萎缩的概率是吃肉的人的6倍。研究者分析原因,吃素的人最有可能出现维生素B12摄入不足,因为维生素的最佳来源是肉类,肝、牛奶和鱼类中维生素B12含量丰富。维生素B12缺乏还可能导致贫血和神经系统炎症,而能够给素食者提供营养的理想食品并不多。

素食者被认为比荤食者更健康,但有篇最新研究质疑这种假设,研究发现,相较于倾向吃无肉饮食的人来说,吃肉者在10年内的心脏病比例并未显著增加。

新泽西纽瓦克医学院的内科住院医师Hyunseok Kim博士表示,他不会说素食无法避免心血管风险,然而,对心脏的益处可能不像某些人相信得那么多。

Kim博士表示,素食者确实肥胖、高血压、以及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较低,这些都是心脏病的风险因子,但这可能是因为素食者常常比较年轻且是女性,所以他们心脏病的风险本来就比较低。

2015美国饮食指南中指出,吃越多水果及蔬菜与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有关,多吃全谷类也被认为可降低风险。

营养专家表示,他们鼓励人们采用更接近素食的饮食计划。

Kim博士表示,这篇是横向的、某个时间点的研究,所以会有盲点,而且这是由参与者自述其饮食习惯。

弹性素食有益健康


弹性素食有益健康

吃素,你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说起素食,你马上会有乏味和单调的联想产生吗?弹性素食(flexitarian)刚好能帮你破除对素食的不良印象。所谓弹性素食指的是一种新的素食方式,flexitarian一词由flexible(灵活的)和vegetarian(素食者)拼合而成,正说明它是一种更灵活的吃素的方式。弹性素食最初受到众多热衷瑜伽的素食者的推崇,因为他们发现适度、有弹性地食用动物性食物,比纯素食对健康、瘦身、塑形等更为有益。

周一无肉日,你也试试看?据美国《时代》杂志报道,弹性素食生活方式早已存在。其中,前披头士成员保罗· 麦卡特尼发起的周一无肉日运动最有名,很多名人都已加入。旧金山成为美国第一个响应周一无肉日活动的城市。该市议会通过一项决议,鼓励学校、餐馆以及居民们共同参与这项活动。《独立报》报道说,弹性素食不仅能保持身材姣好,身体健康,还能减低全球肉类品消费,更加环保,因此得到很多人支持。

为什么不能纯素?很多医生和营养学家都不建议纯素的饮食习惯,尤其是对于女性。这是因为纯素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澳大利亚悉尼加文医药研究所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比起吃肉的人来说,素食者的骨头稍稍脆弱些。研究针对2700名澳大利亚和越南人所进行的骨与饮食关联性的调查显示,素食者的骨头密度比食肉者低5%。这个情况以绝不食用任何动物类制品的全素食者最为严重,他们的骨密度低了6%。

素食潮兴起,素食让人活得更健康


有厨房就有美食,正是厨房赋予了美食源源不绝的生命力,在这里,食材实现了自己的“食”生价值,而调料给予了食材不同凡响的境界,厨师则让所有的一切从无序凝聚到有形--美食。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素食潮兴起,素食让人活得更健康”,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素食潮兴起,素食让人活得更健康

时至今日,人们逐渐认识到,“素食”可以让人活得更健康。

“将禽类、肉类,甚至乳类食品拒之门外”、“尽可能多地摄入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当“素食风”袭来时,全球为之动容:在中国,北京大学成立了素食协会;在美国,人们更以“吃素”作为生活品质的象征,55%的美国人外出用餐时,会点全素菜肴;世界权威营养学家、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爱因斯坦”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柯林·坎贝尔博士,近日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时,也大谈了他的“素食经”。素食究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多大改变?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会不会在这一“潮流”的影响下颠覆?

素食改变美国家庭

家住美国犹他州盐湖城的温勃先生现年64岁。几年前,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肉食主义者”。而他的家人,则先他一步吃起了素。“我一度很困惑——难道要我就此放弃吃了几十年的煎牛排?”温勃先生告诉记者,他曾经试图让自己吃素,但没过几天就放弃了。“每天靠水果和蔬菜充饥的感觉实在太难受了,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

直到有一天,温勃31岁的儿子详细地为他讲解了牲畜饲养中的问题后,温勃的态度才逐渐转变。“儿子告诉我,现在的多项研究都表明,动物饲料里大多添加了激素、抗生素,甚至农药,再加上这几年严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想到这些,我就不敢碰那些东西了。”不过,温勃坦率地表明,他并非严格的素食主义者,馋了的时候偶尔还会吃鱼和奶制品。

对于自己饮食方式的改变,温勃非常满意。“我并没有出现其他美国老人常见的体重问题,精力也很旺盛。当然,我保持健康的秘诀还有——坚持跑马拉松。”

出于健康考虑,像温勃这样的人在美国正逐年增加。毋庸置疑,素食主义已逐渐成为美国饮食的主流,与此同时,肉类食品的比重越来越小。据美国素食资源协会200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美国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中,约470万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这些人从不吃肉类、海鲜类食品;另外,还有1300多万人仅仅不碰那些肉类食品。而日前联合国食品和农业组织公布的报告则显示,美国20%的大学生追随素食主义,其中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严格的素食主义者;另有55%的美国人外出用餐时会点全素菜肴。

美国营养学家的“素食经”

在饮食习惯与健康的关系上,世界权威营养学家坎贝尔博士曾进行过长期研究,而他本人也是个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但坎贝尔博士更愿意用“植物性食物”来描述自己的饮食习惯。在他看来,有些素食者吃的东西除了蔬菜、水果、豆类这些植物性食物外,还包括蛋、奶制品等;而植物性食物主要包括蔬菜、谷类、豆类、水果等,不包括鸡蛋和奶制品。

4月7日,在北京第三极书店签售会上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坎贝尔博士再次阐述了自己的经历和有关植物性食物的观点。“我是在牧场长大的,从小就和牛打交道——喝牛奶、吃牛肉,当时觉得这些食物简直美味极了。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三四十年后会对饮食持有现在的态度。”在从事了几十年营养学调查研究后,坎贝尔有了充足的数据证明: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导致各种慢性病的发生,如肥胖、冠心病、肿瘤等;而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最有利健康,也最能有效控制和预防慢性病。“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几乎全盘否定了那些根植于我童年的饮食理论。”

坎贝尔博士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

发现一:植物性食物组成的膳食对改善、预防一系列慢性病有好处。

发现二: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甚至可以不借助药物逆转慢性疾病进程。

发现三:营养和基因的关系。易感基因可以通过营养摄入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如果饮食搭配恰当,即使有易感基因也可能不表达;如果搭配不合理,易感基因会较快表达出来。

发现四: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能抵御一些有害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如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人和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人,对吸烟危害的耐受力不一样,前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这种危害。

采访中,他告诉记者,他并没有所谓的“饮食金字塔”。在他看来,多吃粮食、豆类、蔬菜和水果,少吃鸡、鸭、鱼、肉、蛋、奶,就能远离疾病。“中医讲究的是食疗,可见,食物的确能治病。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药食同源’的观点扩大。”

素食不会冲击中国饮食习惯

实际上,几千年前的中国人就开始“吃素”了。古人早有“五谷为主,五畜适量,不宜失豆,五蔬色杂,瓜果辅之”的说法,其中的“素食”不仅仅源于敬畏鬼神,也不单单是佛教礼仪,它更多代表的是对健康理念的推崇。信奉这种膳食结构的宫廷王室、达官贵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昭告:像我们一样用餐吧,这才是身份的象征,才是真正健康的生活方式!

而今,“素食”却逐渐被中国人淡忘了。4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遗憾地说,“现在很多人认为,大鱼大肉、山珍海味才是‘富裕’、‘进步’的代名词,并开始大快朵颐地享受着‘幸福’生活。”更有人认为,只有多摄入肉食,才能像西方人一样人高马大。殊不知,这无形中让糖尿病、冠心病等“找上门来”。“而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则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

但我国膳食变化的趋势是多油、多盐,用这样的烹饪方法做出来的“素食”,就算再“素”,恐怕也会变味。对此,陈君石院士认为:“多油、多盐是和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齐头并进的恶习,必须摒弃。即便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也要以控制总热量为前提,绝不要以为,只要吃了素,多点油盐没关系。”比如在美国,素食者在借鉴中餐食谱时,会将炸素春卷改为烤(或蒸)素春卷。

陈君石院士同时强调,吃素也得强调搭配合理,“有些人光吃粮食和蔬菜,这就不行,豆制品必须搭进来,这样摄取的蛋白质才不比吃肉获得的蛋白质差,营养才更全面。”

在美国农业部为素食者提供的营养指南中,专家们也建议素食者的食物要多样化,特别是注意摄取含植物蛋白高的食物,还要多吃富含铁、钙、锌和维生素B12的食物。

“素食风”正在席卷全球

在北京几家著名的素食馆,总能看见络绎不绝的食客进进出出,其中有居士僧侣、公司白领,也有政府官员、高校师生。目前,高校学生成了现代素食推广的先锋。从2000年5月北京大学素食协会的成立,到此后复旦大学素食协会、中山大学素食协会的群起呼应,势头越来越猛。说起当初推广素食的初衷,北大素食文化协会前会长张丽萍说,素食是让人心里没有负担的饮食,现在年轻人喜欢素食,大多不是因为宗教,而是觉得这是很好的饮食方式。

美国的素食市场同样增长迅速,2005年的销售额比2000年增长了64%。人们普遍认为,新的食品加工技术使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的素食吃起来更鲜美,如素汉堡、素香肠、素比萨饼等。据美国市场研究人员预测,到2010年,素食的销售额将达到10.7亿美元。

在德国,名叫“雷夫莫斯”的素食店已经拥有了2500家连锁店,每天生意都很好;在英国,13—34岁的公民中,1/10是素食者。

“如果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方式能够成为一种潮流,我会感到很欣慰。因为要远离诸如心脑血管、癌症等慢性疾病,这是唯一可走的路,也是人类追求健康的必然趋势。”陈君石院士坚定地说。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也有着同样的观点。“这是一种进步,它不仅体现在对健康的追求上,还会让环境保护、动物福利等理念深入人心。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是造物主的恩赐,千万别把它简单地视作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否则,破坏了‘天人合一’,人类只能陷入越来越孤独的境地。”

不过,夏教授也指出,想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还需要很长的过程。其中,来自其他行业,如肉食加工业等的阻力显而易见。就像坎贝尔教授当年在美国推行“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观念时,美国政府曾以影响其他行业发展为由,对其进行了重重阻挠。

“那就要看这本账怎么算了。”陈君石院士对此倒没有表现出太大担心,他说:“同国民健康、国家生计比,相关行业的萎缩实在太渺小了。而且,我国国情与美国不一样。在美国,行业协会对政府的影响很大,我国却不会。2004年出台的《2002年中国国民营养和健康调查》就提出,慢性病的大幅度增加与日益增多的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有关,这为推行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超级食品”有益健康


好的美食产自于厨房,正是在厨房,美食的文化基因得到了进化,在这里,食材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而调料则赋予食材新的生命力,厨师则是厨房的大脑,他指挥一切原料变成有形的菜品。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超级食品”有益健康,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超级食品”有益健康

什么是超级食物?它们不仅要有卓越的营养价值,还要有出色的味道口感和平易近人的价格。此外,它们还要能给你额外的惊喜。英国《每日邮报》近日的报道说,以下10种食物,绝对是你在购买时最物有所值的。

杏仁

根据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在食用等量杏仁的情况下,女性比男性能获得更强的饱腹感,所以,杏仁天生就是女性减肥的好帮手。同时,长期食用杏仁可减少罹患心脏病的风险,效果类似于他汀类药物。

提示:具有以上保健功能的为甜杏仁,甜杏仁和苦杏仁虽然外形看起来类似,但味道和保健功能并不相同。

芦笋

芦笋含有一种天然果聚糖类碳水化合物,为大肠内益生菌的“生长因子”。每天吃一顿芦笋,就可提供每日叶酸推荐摄取量的60%,有助于减少患心脏病的风险。

提示:修剪芦笋嫩茎底端残留物,垂直储存于含少量水的容器中即可保持新鲜,就像插花一样。

花菜

花菜不仅具有明显的抗癌活性,还能帮助保护前列腺。此外,花菜中的水溶性维生素H可有效控制头皮屑。因此,花菜应成为男性餐桌上的常客。

提示:睡前咀嚼生花菜,有助于防止磨牙。

鸡蛋

《美国营养学杂志》刊登文章称,鸡蛋有很强的抗饿能力,早上吃一个鸡蛋可让人在一天中摄入的热量比不吃鸡蛋的人少。

提示:其他任何食物蛋白均无法与优质鸡蛋蛋白相比,其营养价值仅次于母乳。

无花果

无花果比其他任何鲜果或干果提供更多的膳食纤维,每3个无花果就含有约5-6克膳食纤维。这种纤维通过减缓食品中糖的消化和吸收,可以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无花果中有大量的果胶和维生素,能起到净化肠道的作用。此外,无花果还有保护皮肤的功效。

提示:干无花果最好放冰箱冷藏,以减少糖化。

猕猴桃

每天吃猕猴桃可防止DNA损伤,减少癌症发生。猕猴桃中发现的各种天然物质可有效杀死口腔癌细胞。此外猕猴桃是叶黄素及玉米黄质的一个很好来源,多吃可预防白内障和其他形式黄斑变性的发生。

提示:果皮是营养和纤维的优质来源,用毛刷将猕猴桃表皮上的毛刷掉,也可以吃。

蘑菇

蘑菇含有大量的抗癌矿物质——硒。在研究中发现,白色草菇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

提示:蘑菇就像海绵,可以吸水。因此不要长时间浸泡,最好在流水下用湿布或软刷轻轻擦洗。

土豆

土豆里面的营养可是实实在在的。不仅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跟其他主食比起来,还不易导致血糖升高,因此非常适合糖尿病人。

提示:人体所需50%以上的营养成分在土豆中都可以发现,所以,从现在开始,每天至少吃一个小土豆。

草莓

草莓可阻断体内炎症,促进相关酶活性,因此对各种炎症都有缓解作用。

提示:洗前不要去蒂,否则会吸收水分影响口感,也容易让细菌趁机进入草莓内部。

核桃

核桃中富含维生素E,有助于防治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核桃还含有大量的抗氧化褪黑激素,可促进睡眠。美国研究发现,食用核桃可3倍增加血液中的褪黑激素浓度。

提示:摇动核桃,若咯吱响或觉得轻,就可能已枯萎。如果冷藏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带壳核桃可保留更长时间。

看似健康的垃圾食品


厨房是国人呆得较多的一个场所,做饭并不是厨房的功能全部所在,在这里,食材找到了知音,而调料则赋予食材新的生命力,而美食的工程师--厨师则让一切原料有了生命力。以下是97美食网(97msw.com)小编细心准备的《看似健康的垃圾食品》,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看似健康的垃圾食品

看似健康的垃圾食品

在生活中,你可能不知道一些标着营养食品或向来被认为营养健康的食品,其实并没有什么营养。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些善于伪装的“垃圾食品”吧。

绿茶饮料

绿茶包含抗氧化剂和其他有益健康的成分,可以预防癌症、心脏病、衰老和其他与老化相关的疾病。但是现在很多生产商加入糖和其他添加剂制成绿茶饮品,打着健康饮品的幌子到处兜售。其实,“绿茶”瓶子上的任何一种成分,如糖精、防腐剂等,都让它在健康方面离我们更远。

加工酸奶

酸奶是由鲜牛奶发酵而成的,富含蛋白质、钙和维生素。尤其对那些因乳糖不耐受而无法享用牛奶的人来说,酸奶可以是个很好的选择。但现在有很多酸奶已经被制成了充满糖分和各种加工水果的“甜点”,而商家正是利用这些“包装”将它伪装成健康食品。因此,在购买时最好选择普通的酸奶,必要时自己加入一些水果。

早餐燕麦片

小麦、大麦、大米和燕麦等谷类,一直是人类最重要的食物。它们所含的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是其他食物无法比拟的。然而,一些用少量的谷类与大量的淀粉、白砂糖、玉米糖浆、盐、食用色素和防腐剂结合生产出来的“五颜六色”的早餐谷物,使这些谷类的营养成分大大降低。

比萨饼

在意大利,比萨饼甚至受到了法律的保护,规定其必须由全麦面粉、番茄酱、白干酪、橄榄油、罗勒香料等加工而成。比萨饼本来是非常有营养的。现在许多快餐连锁店售卖的比萨饼,使用了防腐剂、便宜的人造脂肪、没有营养的罐头水果、可长期冷冻的肉类,还有大量的盐……这些比萨饼热量和钠含量非常高,营养价值却不值一提。

“天然食品”未必就健康


美味的生产基地是厨房,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场所,在这里,食材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之地,而调料在此也不甘“寂寞”,正是厨师让一切原料形成了可见的美食。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天然食品”未必就健康,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天然食品”未必就健康

很多老年人以为只要进食标着“健康天然”的食品,便可以确保自己健康,事实却未必如此。

干果:我们一般都高估了它的营养价值,以为干果比新鲜水果含有更丰富的营养。事实上,正因为干果只是小食品,所以很多人都会吃得比一般生果多,自然也就吸收了更多营养。另外要引起注意的是,有些干果含有用于保持颜色的亚硝酸盐,有些人会产生过敏反应,引起呼吸困难或是气喘。

户外饲养的家禽:不少人误认为在户外饲养的鸡,会比在室内饲养的好。他们会想象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温暖的阳光,家禽能自由活动。但事实上,室外的环境也不一定好,而且更有机会携带沙门菌。因此购买时不要只盯着户内户外,最重要的是看是否合乎您的需求。

健康薯片:蔬菜脆片和玉米、薯片比较,不见得前者比后者好很多。蔬菜脆片与薯片一样,所含的维生素与矿物质非常少,与薯片并无区别。

绿色蔬菜和水果:很多人都喜欢绿色食品,认为这会比一般食物新鲜和健康。但是直到今天,美国的研究人员仍在研究何种条件下才可称为绿色食品。即使是绿色食品食用前也一定要清洗干净。

绿色牛奶:绿色牛奶是指在奶牛的饲养过程中没有注射抗生素和荷尔蒙。但是截至目前为止,仍没有调查显示这种绿色牛奶较普通牛奶更健康。

喜欢《素食不等于健康食品》一文吗?“97美食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厨房百科的知识,同时,97msw.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食品菜谱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