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吃饱吃好是中国人的生活追求之一,生命的意义,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美食,美食让我们感知到了生活的味道可以如此出众,故而美食的意义非同一般。你对美食的看法是怎么样的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烹饪巧用水 烹饪营养有讲究”,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做菜讲究火候,煮饭也讲究用水。

1、化冻用冷水,冻肉、冻虾等用热水化冻会失去鲜味。

2、直接用冷水做清炖鱼或鱼汤无腥味,但必须一次放足,如果中途加水,会减少原来的鲜味。

3、蒸鱼或蒸肉时,待蒸锅的水开了以后再上屉,能使鱼或肉外部突然遇到高温蒸汽而立即收缩,内部鲜汁不外流,熟后味道鲜美,有光泽。

4、熬猪油时,先在锅内放入少量水,再将切好的猪油放入,这样熬出来的油,颜色晶亮而无杂质。

5、煮肉或煮骨头汤时应用凉水,并逐渐加温,煮沸后用文火慢炖。如发现水太少,应加开水,切不可中途加冷水,以免汤的温度突变引起蛋白质和脂肪迅速凝固变性,影响营养和味道。

6、煮肉汤时,应先将水烧开再放肉;最好先用冷水泡一会儿,再用文火慢慢煮。

7、热水煮肉肉味美,冷水煮肉汤味香。

8、煮牛肉用开水,能使肉保持大量营养成分,味道特别香。

9、鲜肉煲汤,应等汤开后下肉;用腌肉煲汤,应冷水下料。

10、炒肉丝、肉块加少许水翻炒,可以控制和弥补爆炒肉时水分损失,比不加水的鲜嫩。

11、蒸鸡蛋羹时要用温开水搅,蛋羹鲜嫩。

12、煎荷包蛋时,在蛋黄即将凝固之际,可浇上一汤匙冷开水,会使蛋熟后又黄又嫩,色味俱佳。

13、煎鸡蛋时,洒几滴热水在蛋周围和面上,可使蛋完整鲜嫩。

14、炒鸡蛋时,一个蛋加一汤匙温水搅匀,就不会炒“老”,且炒出的蛋量多,松软可口。

15、先将蛋放在冷水里浸湿,再放进热水里煮,蛋壳便不会破裂并且容易剥皮。

16、做菜汤时,应将水烧开再放菜,最好加入适量的淀粉。

17、炒、煮蔬菜时,不要加冷水,否则会使菜变老变硬;加开水炒出来的菜又脆又嫩。

18、炒藕丝时,边炒边略加清水,不但好炒,且藕丝又白又嫩,还能防止藕变黑;再加点葱末、姜末和醋更佳。

19、用沸水煮新笋不仅容易熟,而且松脆可口;要使笋煮后不缩小,可加几片薄荷叶或几粒食盐。

20、豆腐下锅前,在开水里浸泡一刻钟,可清除泔水味。

21、将绿豆洗净与凉水一并下锅,等煮开后向锅中加少许凉水,一般加3次凉水,即可把绿豆煮熟。

22、煮饭用开水,既可缩短时间,又可减少营养损失,因为维生素B1的损失程度与煮饭时间成正比。

23、蒸馒头用冷水,放入馒头后再加热升温,可使馒头均匀受热,并能弥补面团发酵不佳的缺点,使蒸出的馒头松软可口。

24、煮干面条时,不必等水大开后下锅,并应随时加凉水让面条均匀受热,这样容易煮透且汤清;鲜面条则应待锅中水大开时才下锅,煮时点两次凉水即可。

97Msw.com相关知识

烹饪用水三忌


1、炒菜忌用硬水 水有软、硬之分,若水中的钙、镁离子浓度(以氧化钙计)大于160%,则属于硬水;小于80%则属于软水。用硬水烹制某些菜肴会使有些菜肴变成“木片”,令人难以下咽。据说有位好客的厨师,为喜食豌豆的客人烹制豌豆菜肴,上席后,菜中豌豆外结硬皮,咬不开,嚼不烂,成了“橡皮豌豆”。原来这是硬水作怪:豌豆等蔬菜富含有机酸物质,能与硬水中的钙、镁离子化合成难溶于水的坚硬的有机酸盐,使成菜风味大减。

2、炖肉忌用冷水

炖肉宜用热水,而熬骨头汤则宜用冷水。原来,肉味鲜美是因为肉中富含谷氨酸、肌苷等“增鲜物质”。若用热水炖肉,可使肉块表面的蛋白质迅速凝固,肉内的增鲜物质就不易渗入汤中,使炖好的肉特别鲜美。而熬骨头汤,就是为了喝汤,用冷水、小火慢熬,可延长蛋白质的凝固时间,使骨肉中的增鲜物质充分渗到汤中,汤才鲜美。

3、煮饭忌用生冷自来水

我国越来越多的居民饮用加氯消毒的自来水。若直接用这种冷水煮饭,水中的氯会大量破坏谷物中的维生素B1等营养成分。据有关部门测定,维生素B1损失的程度与烧饭的时间和温度成正比,一般情况下损失30%左右。若用烧开的自来水煮饭,则可大大减少维生素B1等营养成分的损失。因为烧开的自来水中,氯多已随水蒸气挥发掉了。

主妇烹饪用水三大忌讳


1、炒菜忌用硬水

水有软、硬之分,若水中的钙、镁离子浓度(以氧化钙计)大于160%,则属于硬水;小于80%则属于软水。用硬水烹制某些菜肴会使有些菜肴变成“木片”,令人难以下咽。据说有位好客的厨师,为喜食豌豆的客人烹制豌豆菜肴,上席后,菜中豌豆外结硬皮,咬不开,嚼不烂,成了“橡皮豌豆”。原来这是硬水作怪:豌豆等蔬菜富含有机酸物质,能与硬水中的钙、镁离子化合成难溶于水的坚硬的有机酸盐,使成菜风味大减。

2、炖肉忌用冷水

炖肉宜用热水,而熬骨头汤则宜用冷水。原来,肉味鲜美是因为肉中富含谷氨酸、肌苷等“增鲜物质”。若用热水炖肉,可使肉块表面的蛋白质迅速凝固,肉内的增鲜物质就不易渗入汤中,使炖好的肉特别鲜美。而熬骨头汤,就是为了喝汤,用冷水、小火慢熬,可延长蛋白质的凝固时间,使骨肉中的增鲜物质充分渗到汤中,汤才鲜美。

3、煮饭忌用生冷自来水

我国越来越多的居民饮用加氯消毒的自来水,若直接用这种冷水煮饭,水中的氯会大量破坏谷物中的维生素B1等营养成分。据有关部门测定,维生素B1损失的程度与烧饭的时间和温度成正比,一般情况下损失30%左右。若用烧开的自来水煮饭,则可大大减少维生素B1等营养成分的损失。因为烧开的自来水中,氯多已随水蒸气挥发掉了。

烹饪中巧用柠檬汁


家庭烹饪技巧 烹饪中巧用柠檬汁 煮卷心菜:

煮红色卷心菜时,加一匙柠檬汁,可使菜色红艳。

除虾腥味:

少许柠檬汁可除虾腥味,且味道更佳。

除油中腥味:

要想除去食用油中的食品味,特别是除去炸过鱼的油中的腥味,可在油中加几滴柠檬汁。

除食物中异味:

柠檬汁是一种很好的调味料,把柠檬汁加入肉类中,可以消除腥味,亦可促使肉类早些入味,如在洋葱等强烈气味的蔬菜中,加入少许柠檬汁,可以减少异味。

使蛋清变稠:

在蛋清内放入几滴柠檬汁,可使其变稠。

作调味品:

患有肾脏病或高血压的人应少吃盐,此时,可用柠檬汁代替盐来调味,新鲜蔬菜或肉里面滴几滴柠檬汁,可使淡然无味的食物成为风味极佳的菜肴。

制蛋糕:

制作蛋糕时,在蛋白中加入少许柠檬汁,不仅蛋白会显得特别洁白,而且还可使蛋糕易切开。

使果酱增香:

使果酱增香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是在煮果酱时加些柠檬皮。

烹饪土豆有窍门


土豆是家常菜,是我国人民喜爱的大众化蔬菜,用它能做出许多菜肴,在烹调土豆时应注意什么呢?

1、做土豆菜削皮时,只应该削掉薄薄的一层,因为土豆皮下面的汁液有丰富的蛋白质。去了皮的土豆如不马上烧煮,应浸在凉水里,以免发黑,但不能浸泡太久,以免使其中的营养成份流失;

2、土豆要用文火煮烧,才能均匀地熟烂,若急火煮烧,会使外层熟烂甚至开裂,里面却是生的;

3、存放久的土豆表面往往有蓝青色的斑点,配菜时不美观。如在煮土豆的水里放些醋(每千克土豆放一汤匙),斑点就会消失;

4、粉质土豆一煮就烂,即使带皮煮也难保持完整。如果用于冷拌或做土豆丁,可以在煮土豆的水里加些腌菜的盐水或醋,土豆煮后就能保持完整;

5、去皮的土豆应存放在冷水中,再向水中加少许醋,可使土豆不变色;

6、把新土豆放入热水中浸泡一下,再入冷水中,则很容易削去外皮。 可用来烹煮。

胡萝卜如何烹饪更营养?


而胡萝卜素的得名,则与胡萝卜的颜色有关。

胡萝卜的桔红色色素后来被化学家分析出来是一种化学物,因此人们就将它命名为胡萝卜素,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我们现已知道,除胡萝卜外,一些绿色蔬菜和黄色水果、根茎类植物也都含有胡萝卜素。 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摄入后,在肠道中经酶的作用后可变成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易患干眼病、夜盲症,易引起皮肤干燥,以及眼部、呼吸道、泌尿道、肠道黏膜的抗感染能力降低。维生素A可以维持眼睛和皮肤的健康,皮肤粗糙和患夜盲症的人,就是缺乏维生素A的缘故。

有人认为,胡萝卜和醋同食会破坏营养。

其实,不完全正确。维生素A、胡萝卜素与维生素E、维生素D和维生素K一样,是脂溶性维生素。也就是说,维生素A、胡萝卜素都可以溶解在脂肪(油)中,而不能溶解于水中,这与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刚好相反。维生素A、胡萝卜素在酸或碱中相对稳定,一般烹调和罐头加工不易破坏;胡萝卜素耐热,在100℃下加热4小时才能被破坏。如果凉拌生吃胡萝卜,醋中所含的醋酸是种弱酸,且浓度很低,用来凉拌蔬菜时不会破坏胡萝卜中的胡萝卜素,但在进食过程中,没有油脂作为溶解维生素A的“载体”,其吸收率会大打折扣;反之,如果加入一定量植物油或一些肉丝来热炒胡萝卜,其中的维生素A会溶解于植物油(油食品)或肉类的脂肪中,并被人体吸收。

因此,从提高维生素A的吸收效率的角度看,应提倡油炒或肉炒胡萝卜。

胡萝卜是胡萝卜素的良好来源之一,其含量顶部比下部高,皮厚芯细的胡萝卜含胡萝卜素较多。中医认为,胡萝卜味甘、性平,有补中下气、调肠胃、安五脏等功效。凡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咳喘痰多、视物不明者宜食用。胡萝卜含挥发油,有促进消化(消化食品)的作用,还可降血压、抗炎、抗过敏等。

烹饪:最大限度保留营养


各类食物中所含营养素的数量一般是指烹饪前的含量,大多数的食物经过加工,贮存和烹饪会损失一部分营养成分,因此,不但要认真选择食物,还要科学合理的保存、加工和烹饪食物,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中的营养素。

食品经过烹饪处理,可以杀菌并增进食品的色、香、味,使之味美且容易消化吸收,提高其所含营养素在人体的利用率;但在加工烹饪过程中食品也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使某些营养素遭到破坏,因此在烹饪过程中要尽量利用其有利因素提高营养,促进消化吸收,另一方面要控制不利因素,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1、面食的加工与烹饪

面粉常用的加工方法有蒸、煮、炸、烙、烤等,制作方法不同,营养素损失程度也不同。

一般蒸馒头、包子、烙饼时营养素损失较少;煮面条、饺子等大量的营养素如vitB1(可损失49%)vitB2(可损失57%)和尼克酸(可损失22%)可随面汤丢弃。所以煮面条、饺子的汤尽量喝;炸制的面食如油饼等可使一些维生素几乎全部被破坏,所以要少吃。

2、米类的烹调

米类加工前的淘洗就可损失较多营养素,根据实验,大米经一般淘洗vitB1的损失率可达40%-60%,vitB2和尼克酸可损失23%-25%,洗的次数越多,水温越高,浸泡时间越长,营养素的损失越多。所以淘米时要根据米的清洁程度适当洗,不要用流水冲洗,不要用热水烫,更不要用力搓。

米类以蒸煮比较好,吃捞饭丢弃米汤的方法营养素损失最多,除vitB1、vitB2和尼克酸可损失50%-67%-76%外还可失掉部分矿物质。[吃地带]

3、肉类和鱼类的烹调

红烧或清炖维生素损失最多,但可使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溶于汤内;蒸或煮对糖类和蛋白质起部分水解作用,也可使水溶性维生素及矿物质溶于水中,因此在使用以上方法烹调的肉类或鱼类食物时要连汁带汤一起吃掉。炒肉营养素损失较少。

炸食可严重损失维生素,但若在食品表面扑面糊,避免与油接触则可以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4、鸡蛋的烹调

蒸、煮和炒营养素损失少,炸鸡蛋维生素损失较多。

烹饪用语


烹饪名词解释。

勾芡 在烹饪过程中向锅中加入淀粉水溶液,使菜肴汤汁具有一定浓稠度的工艺。又称“着腻”、“着芡”、“扰芡”。

温油 俗称三至四成,温度一般在70 ℃~100 ℃;热油俗称五至六成,温度一般在110 ℃~170 ℃;旺油俗称七至八成,温度一般在180 ℃~220 ℃。

滑锅 将锅烧热,淋少许油把锅滑遍,再倒出油的一种方法。

炝锅 又称“炸锅”,是指将姜、葱、辣椒末或其他带有香味的调料放入烧热的底油锅中煸炒出香味,再及时下菜料的一种方法。

高汤 又称“清汤”、“上汤”、“顶汤”,是指用猪骨、鸡骨、鸭架、碎肉头等原料熬制好的毛汤,加入和成稀糊状的、未加盐的鸡茸或肉茸处理,使之清澈如水、味浓而鲜的一种汤料。

奶汤 又称“白汤”,原料加清水煨制而成的色泽乳白的汤。

群边 把经过加工的菜心等,摆放在菜肴的周围,使菜肴美观大方,也称围边。

锅垫 扒菜时使用的一种工具,用青竹编制,圆形,直径50 cm左右,上有许多八角小孔洞,又称锅箅。

迭 用鸡蛋或蛋清加入粉芡搅成糊,将主料放入糊中抄抓均匀,使糊抱紧主料,便于保持原料的嫩性和形状。

哈透 将比较嫩的原料上笼作短时间的加热叫哈。哈透用的时间要长一些,要求原料既紧住而又不能出水。

一品 选料精,形状大,美观大方。菜取一品,表示恭敬之意,如一品肉、一品桃等。

油激 将油烧至八九成熟时,把原料放入立即捞出,称为激一下。干炸菜肴二次下锅,把热油拨到原料上也都称为激一下。

撵汁 把菜合入盘内,汁滗入锅里,勾入流水芡,至汁收浓,再浇到菜肴上。

热锅凉油 先把锅烧热,下入大油,油热倒出,再添凉油进行煸炒,目的是保持原料脆、嫩和色泽。

里七外十一 是摆放的一种形式,即中间1个,内围6个,外圈11个,如真煎丸子、煎鸡饼等。

简单炒菜 有讲究


首先蔬菜买回家不要马上整理 人们往往习惯于把蔬菜买回来以后就进行整理。然而,卷心菜的外叶、莴笋的嫩叶、毛豆的荚都是活的,它们的的营养物质仍然在向食用部分,如叶球、笋、豆粒运输,保留它们有利于保存蔬菜的营养物质。整理以后,营养容易丢失,菜的品质下降。因此,不打算马上烧的蔬菜不要立即整理。

其次不要“先切后洗”

对于许多蔬菜来说,人们习惯于先切后清洗。其实,这样做实在不妥。因为这种做法加速了营养素的氧化和可溶物质的流失,使蔬菜的营养价值降低。正确的做法是:把叶片剥下来清洗干净后,再用刀切成片、丝或块,随即下锅。至于菜花,洗净后,只要用手将一个个绒球肉质花梗团掰开即可,不必用刀切。因为刀切时,肉质花梗团便要弄得粉碎而不成形了。当然最后剩下的肥大主花大茎要用刀切开。

再次炒菜时要旺火快炒

炒菜时先熬油已经成为很多人得习惯了,要么不烧油锅,一烧油锅必然弄得油烟弥漫。其实,这样做是有害的。炒菜时最好将油温控制在200摄氏度以下,这样的油温当蔬菜放入油锅时无爆炸声,避免了脂肪变性而降低营养价值甚至产生有害物质。

炒菜时“旺火快炒”营养素损失少,炒的时间越长,营养素损失越多。但炒比炸好,在油炸食物时,维生素b1损失60%,维生素b2损失90%以上。特别燃烧油温高达355摄氏度左右,更易发生脂肪变性,产生有毒物质。

最后食盐和味精要出锅时再放。炒蔬菜时,应等到出锅时再放入食盐和味精。因为蔬菜内含有水量多在90%以上,放入食盐后,菜体的水分便向外渗透,导致、蔬菜的鲜嫩口感变差。

此外“勾芡”、“挂糊”也有科学

在炒菜时常常采用淀粉勾芡,使汤汁浓厚,淀粉糊包围着蔬菜,有保护维生素c的作用。同理,挂糊、油炸也是保护营养素改善口味的好方法。

因为在原料表面裹上一层淀粉或面粉糊,避免食物直接与热油接触,从而减少蛋白质的变性和维生素的损失。勾芡的食物汁液(鲜味成分)不易外溢、流失、从而达到外焦里嫩、口感好的目的。

烹饪按顺序放调料保营养


调味品的种类琳琅满目,调味方法千变万化。要做出健康美味的菜肴,把调味料一股脑儿都倒下去是万万不可的。

糖除能调和口味、增进菜肴色泽的美观外,还可以供给人体丰富的热量。菜中加糖,能增加菜的风味;腌肉中加糖,能促进胶原蛋白质膨润,使肉组织柔软多汁。也就是说,糖可以在炒菜前就加入。盐可使蛋白质凝固,因此烧煮含蛋白质丰富的原料(如鱼汤),不可以先放盐。最好等汤煮好快起锅时再放盐。但如果炒蔬菜,则可以早点放盐,这样蔬菜熟得快。在煮肉或土豆时,加上少量醋容易炖烂,味道也好。味精在70℃—90℃时使用效果最好,因此一定要在菜起锅之后放。

如果使用多种调味料,则在放入的顺序上还有讲究。最理想的次序是:先放白糖,后放盐、醋、酱油,最后放味精。煮食物开始时,先放入白糖,等到约五分熟的时候,再依次放入盐、酱油等。

这是因为,盐对食物有强力渗透的作用,因此若比糖先加入,糖的味道就不易进到食物里去,而且盐分具有固定食物组织的性质,所以,烹饪时还是先将糖加入较好。 食物中加盐,会使其脱水,组织凝固,所以如果先加盐后加糖,就不易溶解。如果先加醋,糖就不易溶解。先加醋会有酸味,但如果先加酱油或味精,其香味和风味会尽失。

另外,有些菜需要的酒,最好在糖之后放入,能去除腥味及软化食物,酱油和味精留到最后,可以保存它们特有的风味。所以,下次加调味料时别忘了:糖、酒、盐、醋、酱油、味精这个顺序。

烹饪小妙招


烹饪小妙招,做菜时稍微放些盐,有调节色、香、味的作用。

做肉菜时为了颜色好看,经常先要炒点糖色,比如红烧肉、红烧排骨等。这是因为糖经过加热发生焦糖化反应,产生了漂亮的深红色。肉类含有的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和糖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反应,这些反应会给菜肴带来诱人的香气。糖的甜味和盐的咸味结合,还可以促进菜肴的鲜味,让炖肉更加香醇浓鲜,并起到解腻的作用;糖醋类菜肴中糖和醋混合,可产生一种类似水果的酸甜味,十分开胃可口。

做菜放糖的顺序和时间也很有讲究。炒菜应该先放糖后加盐。虽然糖和盐都有“脱水”作用,但糖的作用比食盐小得多,所以糖可以先放。但是,放糖也不可过早,否则会出现黏锅糊底现象,颜色也变得灰暗。有经验的厨师在烹制烧焖类的菜肴时,都是两次放糖。第一次加少许糖,让调味品充分渗入原料;第二次加糖使卤汁稠浓,色泽美观。

但是不是所有的菜都适合加糖,对于自身风味清淡的蔬菜如西兰花、荷兰豆等,糖的厚重味道会掩盖这些菜的清香,用少量的油盐清炒更好。

烹饪时如何少丢失营养素


烹调方法不对,把食物的营养素都破坏了。那做饭、做菜时如何才能留得住食物的营养?

1.米质好的免淘米,如无杂质,一般不必淘洗即可烹煮,如若米质一般,可用冷水冲洗,并拣去杂质淘洗2~3次,但不宜用力搓揉,即可入锅蒸煮。

2.各种面类制品在烹调时不应加碱,应减少油炸的烹调方法,防止B族维生素被破坏;食用面条或饺子时应把汤一起喝了。

3.动物性食品应尽量切成横段小块,烹调时稍加蛋清、淀粉裹匀,以减少维生素损失,并且可使肉质细嫩。炖汤时宜用冷水逐渐烧开,以便使可溶性营养物质充分溶于汤中,同时这样煮的汤较用沸水煮的味道更鲜美。

4.蔬菜应选择新鲜的,置于阴凉处,防止脱水及维生素损失;不要在水中长时间浸泡,切好的菜要立即炒;应现做现吃,最好不吃隔夜的剩菜。

5.炒菜(或油炸食物)时,油温不要过高(不超过200℃),以免产生有害物质。加热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时,温度过高也易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烧烤食物不宜多吃。

6.提倡蔬菜与肉类食品搭配烹调,可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价值。

水煮鸡蛋 方法有讲究


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铁、钙、钾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水煮鸡蛋可以很好的保存鸡蛋中的营养物质,但是要注意把握蒸煮时间以及食用时间。

水煮鸡蛋 方法有讲究

鸡蛋是分成蛋黄、蛋清和蛋壳三层。蛋黄凝固的温度为68℃—71℃,蛋清凝固的温度为62℃—64℃,煮鸡蛋时如果火太大,在蛋黄外面、凝固温度低的蛋清就会迅速凝固并且变硬,从而阻碍热量继续向蛋黄内传递,影响凝固温度较高的蛋黄凝固,使煮出来的鸡蛋清熟黄不熟。

如果煮的时间过长,蛋白质过度变性,鸡蛋会变得很硬,既不好吃,又影响消化吸收。所以,煮鸡蛋也要得法。首先,鸡蛋要用冷水下锅,然后缓慢升温,水开后煮两分钟左右关火,保温五六分钟再取出用冷水激一下就可以吃了。

水煮鸡蛋的科学做法:

用料:鸡蛋1粒,水半锅。半小匙盐。

做法:盐放入水中,煮滚,水沸腾后,将蛋用勺子放入水中煮。如果蛋壳裂开,加些醋可以使蛋白凝固防止流出来,煮好后马上放入冰水中,这样蛋壳会比较好剥。

水煮的时间:

三分钟,蛋白凝固幼嫩,蛋黄半熟。

六分钟,蛋白凝固,蛋黄半熟。

十分钟,蛋全熟。

健康食疗《烹饪巧用水 烹饪营养有讲究》一文希望您能收藏!“97美食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健康食疗的知识而创建的网站。同时,97msw.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烹饪食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