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每一个人都喜欢美食,很多人究其一生,都在找寻美食,每天我们的味觉和嗅觉都在体验着美食的精彩绝伦,由此美食起的作用很大。你对美食是什么看法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美食小知识:生长几年的三七才有药用功效,必须牢记的历史教训?,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没有长足3年的三七是不能入药的,误用3年以下的三七不仅无法治病救人,甚至可能会让病人丧失性命,这是必须牢记在心的历史教训。

很多人都知道三七是止血补血、活血化瘀的神药,但极少有人知道到底几年的三七才能入药。

据民国《马关县志》记载:“三七者,必种后三年始成药,七年乃完气。”这段话明确告诉我们,只有长足3到7年的三七才有药性,才能作为中药材使用。

那么,如果误服了不足3年的三七会是什么后果呢?轻则无效,重则丧命!这是必须牢记在心的历史教训。

相传从前有个叫张小二的小伙子,患了“出血症”,口鼻流血且大便带血,眼看着就要生命垂危。正在危机关头,有位姓田的郎中到张小二的家门口摆摊行医,家人急忙上前求医。

田郎中诊断后,就让小伙子服用了三七粉,服用后不久,血就止住了。张小二全家表示要重谢,田郎中推辞不受,临走前还留下三七的种子,让张小二的家人种上。

张小二愈后一年左右,当地知府的独生女儿也得了出血症,百药无效。知府遂命人贴出告示:“谁能治好女儿的病,年长者赏赐千金,年轻者招为女婿。”

张小二看到告示后,知道知府千金和自己患的是同一种病,于是揭下告示,带上三七粉来到知府家中。结果,小姐服药后不到一个时辰,竟然一命呜呼。

知府大怒,马上将张小二羁押审讯,并派人捉拿田郎中归案,欲定田郎中“谋财杀人”之罪。

田郎中不服,申辩说:“此草药对各种出血之症均有效,但必须是生长3~7年的树根才行。张小二所用的药才长了一年,时间太短,根本达不到药用功效,当然救不活小姐的性命。”

知府不信,认为田郎中是在逃避罪责。情急之下,只见田郎中要来一把利刀,在自己的大腿上深深划了一刀,顿时血流如注,众人皆慌。

田郎中不慌不忙地取出自己带的三七药末,内服外用,很快便血止痂结。知府终于信服,遂放了田郎中,也未再追究张小二的罪责。

人们为了记住三七必须长足3到7年才能入药,也为了纪念田郎中,就把这种中药材称为田三七了,有时也称为田七。

注意事项:

1、未长足3年的三七是没有药用功效的,千万不能拿来当作中药材使用,轻者无效而耽误病情,重则可能导致患者丧失性命,后悔莫及。

2、现在,想找到长足7年的三七很难了,长足4年的三七也极为罕见,3年生的20头三七就算是顶级三七了。

97msW.com相关推荐

美食知识问答:野三七是不是野生三七,三七有哪些常见的伪品?


野三七不是野生三七,也不是载入中国药典的三七品种,正宗三七至少有16种伪品,野三七也是常见的三七伪品之一。

据《中华本草》记载,名字中含有“三七”的中药材总共有19种之多,分别为白背三七、藏三七、海南三七、红三七、黄三七、 姜三七、景天三七、凉三七、绵三七、牛角三七、三七、三七花、 三七叶、太白三七、藤三七、土三七、雪三七、野三七和羽叶三七。

上述中药材名字中虽然都含有“三七”,但真正载入中国药典的三七却只有一种,它就是五加科植物三七干燥根和根茎,也叫田七、人参三七、参三七或文州三七等等,它是唯一被中国药典认可的三七。

在上述19种含有“三七”的中药材之中,三七指的就是载入药典的正宗三七,而三七花和三七叶,分别是指正宗三七的花蕾和叶子,其它的中药材跟正宗三七没有任何关系,都是三七的伪品。

野三七是最容易引起误解的,很多人把它当作野生三七使用,其实野三七并不是野生的三七,而是五加科植物屏边三七的根茎。

此外,还有一种血三七,也是正宗三七常见的伪品之一,它的真实身份是蓼科植物中华抱茎蓼的根茎。

有些伪品三七跟正宗三七有类似功效,但副作用非常大,还有些伪品连类似功效都没有。

所以,咱们购买三七时一定要擦亮眼睛,正宗三七的价格并不便宜,便宜的三七不是假货就是次品。

美食科普:三七的功效与作用,三七能治疗哪些疾病?


生三七的主要功效是止血、活血化瘀和消肿止痛,熟三七的主要功效是益气养血,有治疗跌打损伤、各种原因的出血、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作用,还有养生抗衰老的作用。

三七是味非常神奇的中药材,入药既可生用也可熟用,但生用和熟用的功效作用各不相同。

生三七的主要功效就是止血、活血化瘀和消肿止痛,这些功效倍受历代医家推崇,素有“金不换”之美誉,《本草纲目》还称三七是“军中金疮要药”。

熟三七有很好的补益作用,主要功效就是益气养血,《本草纲目拾遗》说“三七补血第一”,指的就是熟三七。

一、生三七治疗各种跌打损伤

服用生三七能治疗各种跌打损伤,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是这样说的,“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敷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产后服亦良。”

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外伤出血、腰脚扭伤或撞伤打伤等情况,咱们就可以用上生三七了,通常有3种不同的用法——

1、外伤流血可以取适量三七粉撒在伤口处,能快速止血止痛,伤口恢复速度好,而且愈后不留疤痕。

2、有扭伤或者打伤撞伤时,可以用温水送服生三七粉,每天服用4次,每次服用1克,能快速消肿止痛,化解身体内的瘀血,防止内脏损伤。

3、女性生孩子也算是一种损伤,产后也可以用温水送服生三七粉,每天服用1次,每次服用1克,能加快产妇身体的恢复速度,而且体内不留瘀血。

二、生三七治疗各种出血

生三七也善于治疗各种出血,尤其是对内脏出血有特效,被中医称为“止血神药”,止血的同时还能化解瘀血,避免瘀血留在体内影响健康。

止血和活血化瘀本来是两个对立的功效,而一味生三七居然同时具备这两种功效,堪称神奇。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生三七既含有可以止血的三七氨酸类物质,也含有活血化瘀的三七皂苷类物质,所以它会同时具备止血和活血化瘀这两种对立的功效。

如果咱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咳血、胃出血、鼻子出血、痔疮出血等不太严重的出血,都可以用温水送服生三七粉,每天服用4次,每次服用1克,效果很明显。

女性月经期间如果出血量比较大,不容易停止,也可以用温水送服生三七粉,每天服用4次,每次服用1克,3天左右即可止住经血。

三、生三七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多数都是脑血管中存在血栓,而生三七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形成。所以,生三七是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特别是对脑梗塞的预防和治疗有良好疗效。

西医预防脑血管疾病的方法就是服用阿司匹林,效果是肯定有的,但最高只能预防25%左右的发病率。但是,如果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搭配服用生三七粉,预防效果会明显提高。

服用生三七粉预防脑血管疾病的方法也很简单,每天晚上用温水送服0.25克生三七粉就可以了,也可以把生三七粉装入医用胶囊中服用。

四、生三七养生抗衰老

三七和人参、西洋参都是五加科植物,属于同一个品种的中药材,这三味中药材的化学成分也非常类似,所以三七也有补益作用,可以补气养血。

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这句话所说的三七,其实是指熟三七。

但是,实际上三七很少有熟用的时候,多数情况下都是生用。因为咱们使用三七,主要就是想利用它的活血化瘀功效,充当血管清道夫,没有比三七更出色的中药材了。

说到养生抗衰老,大部分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补益气血。

虽然补益气血是养生抗衰老必不可少的,但活血化瘀更为重要,能让气血畅行无阻,能把人体产生的毒素等垃圾清除出去,能预防多种与血管相关的疾病。

生三七是活血化瘀的首选药物,所以它也是养生抗衰老的首选药物,服用方法也很简单,每天晚上用温水送服0.25克左右就可以了。

注意事项:

1、遇到比较严重的内脏出血时,必须抓紧时间去医院就诊,在去医院的路上或者等救护车的时候,可以给患者用温水送服2-3克生三七粉,争取时间。

2、生三七中有止血功效的三七氨酸类物质,加热后就会失去止血功效,所以三七必须生用才有止血的作用。

3、如果没有明显的瘀血表现,只是用生三七养生抗衰老,每天尽量不要超过0.25克,用量大了反而会降低疗效,有明显瘀血的情况下除外。

美食科普:韩国米糕的历史?


糯米糕,在韩国传统美食中可称得上是节日食品的台柱子,吃米糕在韩国几乎是和吃谷物的历史一样长。韩国人在生日、回家、孩子的百天和周岁、结婚、祭祀,制造糕饼祈求平安。春节或中秋节等节日也制作节日糕饼,农历三月三要做杜鹃花饼糕,中秋的时候做松饼。韩国很多饮食文化和中国十分相似,比如正月十五吃五谷饭,端午节喝菊花酒等。

糯米和粳米都是做韩国米糕的原料,米糕的做法和中国大同小异,有“蒸糕”和“打糕”之分。韩国米糕多做成甜饼和各色花式的点心,甜饼和点心多数有鲜、咸、甜等味道的馅,甜饼还要在外面粘上花瓣并放在平锅上用油煎。在过去,韩国的贵族非常重视节日吃米糕,在韩国博物馆和韩国传统饮食研究所里,就展出着考古挖掘出的数百年前贵族吃米糕用的精美瓷器和民间遗留下来的制作米糕的专用器具。记者在韩国的市场上、在首尔的韩国传统饮食研究所里、在全罗南道顺天乐安邑城里,都看到和品尝了多种精美的米糕,甚至在面对那些制作得五彩斑斓、精美异常的梅花、柚子花、桃心、桑叶、桃子、梨、苹果、柿子、小西瓜等米糕饼而不忍下嘴。

韩国的年糕(糯米糕)制作,用类似中国的花色糕点木模(米糕的木模非常小,制成的米糕点心一般只有核桃大小,木模有陶制和木制两种),扣出五花八门和各种形状的小点心。节日送礼不能缺了米糕,尤其送娘家礼中不能缺,据说米糕里还含有诚心、爱心和孝心的含义。搬家的时候,还有做米糕分给邻居的习俗。在韩国的出土壁画里,韩国的新罗时代(公元676年至935年)就有了打糕的场面,在朝鲜时代(公元1392年至1910年)韩国的米糕文化达到鼎盛时期。

美食知识科普:麻辣香锅的历史几出处?


麻辣香锅缘自于重庆缙云山土家风味。 当地人平时喜欢把一大锅菜一起用各种调味料炒来吃。有客人时,便会在平常吃的大锅炒菜中加入肉、海鲜等贵重的食物。

近年来,一些川菜师傅在香辣与干锅菜的基础上对这种麻辣香锅进行了整理与开发,使麻辣香锅适宜餐厅经营与操作:原料上,扩展到了海鲜水产、家禽家畜、时鲜蔬菜单品多达数百种之多;味型上,融合重庆火锅、川式干锅、香辣菜系特点,突出了麻、辣、干、香的特点;辣味上,进一步细化,采用5-7级的分级方式,点点辣、微辣、中辣、重辣、特辣,因人而异;功效上,在中药辛香原料的独特配伍中加进了清热除湿等功效的中药材,具备了不伤胃、不上火、去湿热等特殊的药膳功能。因此,麻辣香锅在夏季的流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做法A:原料预备: 主料:玉米、青笋、腐竹、鲜香菇、大闸蟹、(不一定是阳澄湖的只要是干净的湖长的都不赖)青虾、莲藕、只要是吃火锅能涮的东西理论上都是可以招呼的。 辅料:灯笼椒、火锅底料、葱、姜、蒜、花椒、豆蔻、香叶、小茴香、食用油、鸡汤 1、将主料洗净,青笋切条、腐竹温水泡开切段、莲藕我小米可是切得跟花一样的片、玉米切段(没得罪李宇春吧)鲜香菇上切花,都处理好后备用。 2、预备一口大玻璃锅,将预备吃的原料洗净按照耐熟的程度从下向上码放,我一般按照蘑菇、玉米、青笋、腐竹、鲜香菇、莲藕片、大闸蟹、大个的虾、的次序由下向上码放。 3、另找一口炒菜锅放入适量食用油将花椒、葱段、姜片、蒜头放入爆香,放入火锅底料炒至散开即可。 4、大锅上大火,放入鸡汤料,将爆香的火锅底料浇在码放好原料上。假如锅内有残渣可以加少许清水涮洗并倒入大锅中,别浪费啊。 5、再加入食用油将灯笼椒单独爆香后倒入大锅中。大锅加盖煮沸。 6、大锅汤汁烧开后一分钟后即可关火,此锅保温很好焖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最好选用玻璃锅,没有污染还可以看得见里面的食材爽啊! 做法B:材料:午餐肉,香菇,金针菇(菌类的东东多找一些),腐竹,喜欢吃肉类的还可以找一些例如鸡翅之类的东东 麻椒,辣椒,豆瓣酱(这个是什么牌的我给忘记了),植物油(多放),盐,味精,葱,姜,香菜。 先把蔬菜抄一遍,六七分熟就可以了,调味品放入小碗中(麻椒,辣椒,豆瓣酱,葱,姜)扮一扮。 油不要太热,放入调味品,炒一会儿,在把你准备的肉类和蔬菜类的东东放入(蔬菜类的东东水份大,要把水控一控),加一些盐和味精,出锅前放入香菜即可。 此菜的做法,跟据个人的口味,喜欢吃麻辣的人可多放一些麻椒(麻椒最好选用新鲜的不过会很不好买),辣椒(四川的会辣一点,辣椒的选用非常关健,此菜不仅是麻辣,而且还很香,香味就要从辣椒身上提取,所以选用上好的辣椒很重要)。做法也可用火锅底料来炒,但建意不要用,还是自己用酱配出来的好一点

美食百科: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马齿苋有什么药用功效?


别以为马齿苋只是普通的野菜,它还是不折不扣的中药材,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和止痢等功效,还有辅助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一、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

马齿苋也叫马齿菜、五行草、长寿菜或长命菜等等,是一种极为常见的野菜。

作为中药材,马齿苋味酸而性寒,归肝、大肠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和止痢等功效,可用于热毒血痢、痈肿疔疮、湿疹、丹毒、蛇虫咬伤、便血、痔血或崩漏下血等症。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它能“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马齿苋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强力抑制作用,尤其对痢疾杆菌作用更强,素有"天然抗菌素"之称。

吃马齿苋可以清热利湿、止痢消炎等,可以有效抑制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多种细菌。

马齿苋含有丰富的去甲肾上腺素,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调节人体糖代谢过程,降低血糖浓度,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马齿苋还具有理想的降血压作用,主要是因为在马齿苋中富含多种钾盐,而钾离子可直接作用于血管病,能有效保护血管免受侵害,降低高血压中风的发生几率。

马齿苋的脂肪酸含量极为丰富,能抑制人体内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生成,预防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从而能有效地保护心脏,降低冠心病的发生几率。

二、马齿苋常用验方

1、据唐代的《食疗本草》记载,马齿苋“细切煮粥,止痢,治腹痛”。

2、夏季容易闹肚子,咱们除了可以用马齿苋煮粥食用之外,还可以将马齿苋做成凉拌菜食用,或者把马齿苋切碎做成馅料,包成饺子、包子或烙馅饼食用均可,均有良效。

3、治疗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取马齿菜鲜品300克或干品150克,水煎入蜜和服。

4、对于慢性菌痢,可用鲜品250克,或干品100克,蒲公英50克,粳米50克,水煎服,每日2次。

5、急性尿路感染,尿频、尿痛,取鲜马齿菜200克,淡竹叶100克,车前草100克,加水煎煮,取汁代茶饮用,有清热利尿消炎之功。

6、对急、慢性阑尾炎的患者,取鲜马齿菜250克(干品减半),柳叶20克,败酱草20克,芦根30克,水煎服,日服2次,能解毒消炎止痛。

7、治疗疔疮肿毒,取鲜品马齿菜100克,仙人掌50克(拔去刺),二物捣烂如泥状,敷于患处。

8、妇女赤白带下,阴痒,取鲜品马齿菜250克,捣烂绞汁,鸡蛋2个,取鸡蛋清与马齿菜汁搅匀,冲入沸水,日服2次,有利湿止痒之功。

9、用鲜品马齿菜、藕节、小蓟各100克,分别绞取汁液混匀,日用3次,每次2汤匙,用于治疗尿血、便血,有止血通淋的作用。

美食小知识:红烧大虾的做法?


红烧大虾的做法原料:

大对虾4对(约重1000克左右)白糖75克、鸡汤150克、醋5克、酱油5克、精盐0、5克、味精1克、绍酒15克、葱2克、姜1、5克、熟猪油500克(实耗50克)。

做法:

1、将对虾头部的沙包去掉,抽去虾肠,留皮,用清水洗净。葱、姜切成片。[美食杰]

2、炒锅内放入猪油,在旺火上烧至八成热时,把虾放入油内炸至五成热,捞出。炒锅内留油50克,加葱、姜,炸出香味,再放入鸡汤、白糖、醋、酱油、精盐、绍酒、味精及大虾,用微火靠五分钟,取出大虾(捞出葱姜不用),整齐摆入盘内,然后将原汁浇在大虾上即成。

特色:

色泽红润油亮,虾肉鲜嫩,滋味鲜美。

美食小知识:粘米粉的介绍?


粘米粉

粘米粉:禾本科植物稻的种子(大米)磨成的粉,又叫大米粉或籼米粉,是多食品的原料。

是各种大米中糯性最低的品种. ,有着糯米粉不可代替的作用,例如是萝卜糕。

选购粘米粉时要注意:真正纯正的粘米粉并非是雪白色的,而是微微带点灰白。

许多商家为了谋利,将粉添加其他材料增白。

拿起一点粉,用拇指和食指挤压磨擦,纯正粘米粉是完全感觉不到颗粒状的,细滑、柔弱。

粘米粉是制作小吃的首选,可以制成萝卜糕、芋头糕,糍粑等美食。

美食百科:三七名字的由来,三七是不是田三七?


田三七是中药材三七的别名,这种中药材的很多特点都与“三”和“七”这两个数字密切相关,所以被正式命名为三七。

一、三七为什么叫三七

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的中药材,别名田七、山漆、田三七、金不换、血参、三七参、人参三七、三七人参或田七人参等。

三七这种中药材之所以被命名为三七,那是因为它的生长环境、茎叶形状、种植年限和药用功效都与“三”和“七”这两个数字密切相关。

1、生长环境:三七最适合生长在三分湿七分干的土壤中,种植过程中需要使用遮阳网,打造出三分阳光七分阴的生长环境。

2、生长年限:只有长足3到7年的三七才能入药,而且每年都是三月份栽种小苗,七月份采挖长足年份的老三七。

3、茎叶形状:三七长足3年以后,每根茎上都有3道节子,上面长有5到7片叶子,而且多数叶子都是7片。

李时珍认为,三七最初的本名应该叫做“山漆”,因“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世人误传为“三七”罢了。不过,李时珍还是将“三七”作为了这种中药材的正式名字。

湖北赵灿熙先生在所著的《三七》一书中写道:“在中医处方的习惯中,往往把药品名称的繁体字,用笔画简单的同音字来代替,因此后来把山漆写成了三七。”

1980年,文山州医药公司编写的《三七》小册子称:“因播种后三至七年方可采挖,植物形态多为茎生三枝,枝生七叶,故名三七。”

二、三七为什么又叫田三七

最早把三七作为中药材使用的医生姓田,最早发现只有长足3年的三七才能入药的医生也是他,民间老百姓为了纪念田医生,就把三七称为田三七或田七了。

美食小知识:姜茶的作用?


姜茶 :茶叶少许,生姜几片去皮水煎,饭后饮服。可发汗解表,温肺止咳,对流感、伤寒、咳嗽等疗效显。饭后饮用姜茶,有发汗解表、温肺止咳的功效,有利于治疗流感、伤寒、咳嗽。 姜茶也是英国人喜欢的饮料,和中国人治感冒的姜汤差不多。 英国的姜茶做法非常简单,只要泡茶的时候放上一节鲜姜,然后加糖焖上十多分钟,姜茶就做好了。 姜茶只对风寒感冒有效,对风热感冒喝了反而会加重症状。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区别最简单的方法是:风寒感冒头不痛,口不渴,嗓子不疼,无痰涕或痰涕都是清的;风热感冒就是有头痛,嗓痛,口渴,咳脓痰,流脓涕这样。 风寒感冒从中医来说是风寒外袭,而生姜是热性的,主辛散,可以驱散外邪,所以有效。 但风热感冒就是实邪内阻了,喝姜茶反而加重症状。用途:生姜:辛,温。干姜:辛,热。二者皆入肺、胃、脾经。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干姜:温中祛寒,回阳通脉。炮姜:化瘀止血。经试验挥发油能促进血循环、并可发汗。姜辣能促进胃液分泌及肠管蠕动,帮助消化,大量用可引起口干,喉痛。 生姜被当作香辛蔬菜使用,泡茶用的是干燥后的根茎。姜可温暖胃部,帮助食物的吸收,抑制恶心感,据说嚼姜片比任何药物更能防止晕车。姜茶有辛辣的刺激性香味,能促进肢体末端的血液循环,建议怕冷的人多喝。对害喜时的恶心感也很有效,但是一杯茶只能用1/2片。也可以把生姜节成细长片,拿两三片含在嘴里咀嚼。 欧洲人似乎觉得姜有香甜的味道,常用来做饼干或面包。功效:促进消化、强健循环系统,缓和恶心感、晕车、害喜、畏寒。注意事项:怀孕时需绝对遵守用量(一杯茶用1/2片)。用手撕碎再泡,香味比较容易出来。 [复方] 在感冒时或睡前饮用 姜1/2片 玫瑰果1匙

美食小知识:蜜汁山药的做法?


主料:

山药750克,白糖250克,蜂蜜100克。

调料:

植物油800克,(实耗约80克),香油10克,桂花酱5克。

作法:

(1) 将山药皮削去切成滚刀块。

(2) 炒勺上火,将植物油烧至4成热时,把 山药块放入油勺中,炸至金黄色,外脆里嫩时捞出沥油。

(3) 炒勺回到旺火上,加 入50克清水,放入25克白糖,把水分熬干,待呈深黄色时,再加入清水300克,同 时把蜂蜜和剩下的白糖均放入勺内,汤烧开后将浮沫撇去,再把山药放入,改用微 火至汁浓呈蜂蜜色,加入桂花酱,淋入鸡油即可。

特点:

色枣红美观,味甜香可口。

美食小知识:正宗锅包肉的做法?


锅包肉是东北的溜肉段衍生出来的一道菜,只不过现在是肉片,外面包着用土豆做的淀粉,放在油里炸,所以又叫“锅爆肉”,外脆、酸甜,里面的肉嫩。传统“锅包肉”原料:**里脊肉300克姜丝5克葱丝20克香菜10克精盐、料酒、酱油、白糖、醋、味精、鲜汤、水淀粉、色拉油各适量。制法:1.**里脊肉改刀成7厘米长、5厘米宽、0.2厘米厚的大片,用精盐、料酒拌匀码味;用水淀粉及少许色拉油调成稠糊;另用酱油、白糖、醋、味精、鲜汤、水淀粉等对成滋汁。2.炒锅置火上,放入色拉油烧至六七成热,先将码好味的肉片与稠糊拌匀,再一片片展开,逐一下入锅中,炸至外酥内嫩时捞出沥油。3.锅留底油,投入姜丝、葱丝炸香,下入炸好的肉片,烹入滋汁,翻拌均匀后起锅装盘,撒上香菜即成。特点:色泽金黄,外酥内嫩,酸甜可口。改进后的“锅包肉”改进后的“锅包肉”前半部分的制法和传统“锅包肉”大体相同,只是在对滋汁的时候,借鉴了粤菜“糖醋汁”的调制方法,在滋汁中加入了一些粤菜调料,使成菜南北融合,风味别致。原料:番茄酱750克冰花酸梅酱3瓶OK汁半瓶李派林汁200克番茄沙司1瓶糖1500克白醋2瓶胡萝卜3根西红柿2个鲜柠檬1个胭脂红、柠檬黄色素各少许。制法:1.胡萝卜、西红柿、鲜柠檬均洗净切片。2.锅置火上,掺入清水4500克,放入胡萝卜、西红柿片,用大火烧沸后,转用小火煮至胡萝卜、西红柿酥烂,打去料渣不用,加入番茄酱、酸梅酱、OK汁、?汁、番茄沙司、糖、白醋,搅拌均匀后再加热片刻,离火。3.将胭脂红、柠檬黄色素用水调匀,徐徐加入锅中,直至色泽金红,最后将鲜柠檬片放入锅中,浸泡至出味后,即可随时取用?每份菜可用新式滋汁约75克。特点:1.新式滋汁中加入了胡萝卜、西红柿及鲜柠檬,使其增加了新鲜蔬菜和水果的香味,这就使菜肴的味道得到了升华。2.新式滋汁中加入了番茄酱、酸梅酱、OK汁、汁、番茄沙司等,这使菜肴的滋味更加醇厚。3.新式滋汁中还加入了少许食用色素,使其色泽更加鲜艳喜人。东北名菜--锅包肉的做法这个东西基本是个溜的做法,所以很简单。先要准备肉片,如果比较讲究可以用里脊,否则一般的后臀尖啥的就行。可以稍微有点肥的。肉切的厚度跟你外面吃的差不多就行。要是你切的厚可以用刀背稍微拍拍松,薄的话这工序就省了。放盐、料酒把肉喂一下。用淀粉(最好是土豆淀粉)调成糨糊,一定是要调成能挂在肉上的。锅里放油,烧一下,冒冒烟,然后将喂好的肉片在那淀粉碗里沾一下,让肉片两面都沾上淀粉,然后下锅炸。(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糊一定别挂多了,只要两面沾上些就足够了。多了可就成肉夹馍了!)记得,肉片要一片片地挂糊,下锅,下去后要马上打散,否则会沾在一起。这时候油不能太热,关小些火,目的是要把肉炸熟。如何知道熟不熟呢?如果你不怕烫可以尝尝。要是怕烫就找个长点的筷子戳一下,看能不能戳透,很容易就戳透说明肉熟了,可以出锅了。把肉捞出来后,就可以准备汁了。汁有两种,一种是甜酸口,主要原料是米醋、白糖、一点盐和胡椒粉以及味精。把这些调料放小碗里弄点水搅拌均匀,尝尝味道差不多了就行(突出甜酸口)。为了好看可以在调好的汁里加1、2滴酱油。记得,水一定要少!一种是咸口,就是放酱油、盐和胡椒粉以及味精(注意酱油别太多了啊)调好了汁,再切些蒜片和葱丝备用。继续烧那油锅,把油烧的7成热,把刚才炸好的肉片全倒进去回一下锅。这次的目的是上色,所以火可以大些,油可以热些。不过注意观察,省得肉糊了。炸好了肉,找另一锅坐火上,放油,烧热后放入蒜片、葱丝呛锅,把炸好的肉片倒进去,翻炒几下,下调好的汁。如果你的汁调的刚好,烹一下后很快会被肉片吸收掉,不会有太多富裕。如果发现还有一堆汤,也别急。先把肉片盛出来。把剩下的汁开一下,然后放些水淀粉勾芡,再浇在肉片上。因为肉是熟的,所以这个过程很快就可以完成!需要说明的是:有时我也会用葱、姜、蒜泡的水调那汁,那样味道会更浓些,看你喜好了

美食小知识:咖喱知识介绍?


咖喱是音译,源于泰米尔文,意思就是调料。它是以姜黄为主料,另加多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复合调味料,其味辛辣带甜,具有特别的香气,主要用于烹调牛羊肉、鸡、鸭、螃蟹、土豆、菜花和汤羹等,是中西餐常用的调味料。在东南亚许多国家中,咖喱是必备的重要调料。

咖喱粉主要以姜黄、辣椒、八角、肉桂、花椒、白胡椒、小茴香、丁香、砂仁、芫荽子、甘草、芥子、干姜、孜然芹、肉豆蔻、葫芦巴等十余种香辛料,按口味及嗜好,选取适当分量配制而成,并在烹制时加入新鲜的麻绞叶。其混合比例一般为有香味的香辛料占40%,有辣味的占20%,调色的占30%,其他(烹制时加入新鲜麻绞叶和椰汁等)占10%。

各地使用的咖喱粉,其配方不尽相同,可分为辛辣咖喱粉(Hotcurry powder)和淡味咖喱粉(Mild curry powder),前者配制时加重辣椒、花椒和干姜等的分量,后者则相对减少这些物料而加多甘草和芫荽子的分量。市售的咖喱粉,其配方比例各自视为商业秘密,故不将成分列出,或对其中主要的一、二成分秘而不宣。

感谢您阅读“97美食网”的《美食小知识:生长几年的三七才有药用功效,必须牢记的历史教训?》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健康食疗的知识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97msw.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乳鸽的功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