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美女想瘦,经常挠头;饮食调剂,不能松手;水煮青菜,少放些油!”中国对食疗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视,随着历史的演变,人们编写这些顺口溜或句子是经过了生活的沉淀的。如何平衡健康食疗与美食追求的关系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要得到鸡蛋丰富的营养 正确避开8个误区才能食用,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鸡蛋在我们的生活中再常见不过了,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营养美食,有这么一句话每天一鸡蛋,医生靠边站,可见鸡蛋对我们身体的帮助是多大,但是在食用鸡蛋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些误区,避开这些误区才能更加正确的食用鸡蛋,得到鸡蛋最丰富的营养,喜欢吃鸡蛋的小伙伴跟着本网站一起看看吧。

鸡蛋的作用

健脑

鸡蛋中有大量的卵磷脂、DHA以及维生素,这些成分对于大脑的健康很有益处,常吃鸡蛋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良好的健脑效果。鸡蛋中的营养能够提升脑神经功能,提升记忆能力、改善大脑疲劳,平时用脑比较多的朋友,应该常吃鸡蛋。

补充蛋白质

鸡蛋里面的蛋白质含量很高,而且人体吸收利用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比其他的动物蛋白质要高得多。因此,想要补充蛋白质,吃鸡蛋是很好的一个选择。蛋白质是维持我们的身体正常运作必不可少的一个成分,每天都应该注意补充。

防止骨质疏松

鸡蛋中含有不少的钙质,如果将鸡蛋腌制成咸鸡蛋,钙质含量还会提升十倍左右。因此,常吃鸡蛋,能够补充钙质,从而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效果。鸡蛋必须要吃熟的,有的人喜欢把生鸡蛋放在豆浆或者牛奶里面喝,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健康的。

对脑血管有好处

鸡蛋中含有的叶酸比较丰富,它也是鸡蛋中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我们应该知道叶酸对孕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预防胎儿出现的疾病,所以怀孕的女性朋友在平时应该多吃一点鸡蛋,还有其实叶酸可以减少中风的发病率。

护眼

蛋黄富含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这两种抗氧化剂的存在可以有效地延缓和预防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鸡蛋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有助于保护视力。

保护心脏

鸡蛋中的胆碱和维生素B12对心脏有好处

同型半胱氨酸是血液中的一种氨基酸,它与心脏病风险的增加密切相关,在同型半胱氨酸的分解中起着重要作用,维生素B12对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有助于预防心脏病。

食用鸡蛋的误区

误区之1:生鸡蛋有营养。

这一点可能是很多人认为正确的,其实是不对的。有人认为,生吃鸡蛋有润肺及滋润嗓音功效。事实上,生吃鸡蛋不仅不卫生,容易引起细菌感染,而且并非更有营养。生鸡蛋里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响食物中生物素 的吸收,容易使身体出现食欲不振、全身无力、肌肉疼痛、皮肤发炎、脱眉等生物素缺乏症。生鸡蛋的蛋白质结构致密,并含有抗胰蛋白酶,有很大部分不能被 人体吸收,只有煮熟后的蛋白质才变得松软,才更有益于人体消化吸收。

误区之2:蛋壳颜色深,营养价值高。

按照鸡蛋的颜色来看,其实还是要多加的注意。多人买鸡蛋只挑红壳的,说是红壳蛋营养价值高,而事实并非如此。蛋壳的颜色主要是由一种叫卵壳卟啉的物质决定的,而这种物质并无营养价值。分析表明,鸡蛋的营养价值高低取决于鸡的饮食营养结构。评价蛋白的品质,主要是蛋白(蛋清)中蛋白质的含量。从感官上看,蛋清越浓稠,表明蛋白质含量越高,蛋白的品质越好。

注意观察蛋黄的颜色,其实这一点是非常的重要。蛋黄的颜色有深有浅,从淡黄色至橙黄色都有。蛋黄颜色与其含有的色素有关。蛋黄中主要的色素有叶黄素、玉米黄质、黄体素、胡萝卜素及核黄素等。蛋黄颜色深浅 通常仅表明色素含量的多寡。有些色素如叶黄素、胡萝卜素等可在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因此,正常情况下,蛋黄颜色较深的鸡蛋营养稍好一些。

误区之3:鸡蛋怎么吃营养都一样。

其实对于不一样的吃法,鸡蛋的营养流失是不一样的。鸡蛋吃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煮、蒸、炸、炒等。就鸡蛋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蒸蛋为100%,嫩炸为98%,炒蛋为97%,荷包蛋为92.5%,老炸为81.1%,生吃为30%~50%。由此看来,煮、蒸鸡蛋应是最佳的吃法。

误区之4:炒鸡蛋放味精味道会好。

这一点想必大家的认识是不对的。鸡蛋本身就含有大量的谷氨酸与一定量的氯化,钠,加热后这两种物质会生成一种新物谷氨酸钠,它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有很纯正的鲜味。如果在炒鸡蛋时放味精,味精分解产生的鲜味就会破坏鸡蛋本身的自然鲜味。因此,炒鸡蛋时不宜放味精。

误区之5:煮鸡蛋时间长好。

鸡蛋煮的时间对鸡蛋的营养是不一样的。为防鸡蛋在烧煮中蛋壳爆裂,将鸡蛋洗净后,放在盛水的锅内浸泡1分钟,用小火烧开。开后改用文火煮8分钟即可。切忌烧煮时间过长,否则,蛋黄中的亚铁离子会与硫离子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硫化亚铁的褐色沉淀,妨碍人体对铁的吸收。

注意煮鸡蛋的时间,这样对大家的健康其实还是有很多的不利的。鸡蛋煮的时间过长,蛋黄中的亚铁离子与蛋白中的硫离子化合生成难溶的硫化亚铁,很难被吸收。油煎鸡蛋过老,边缘会被烤焦,鸡蛋清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质会变成低分子氨基酸,这种氨基酸在高温下常可形成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化学物质。

误区之6:鸡蛋与豆浆同食营养高,营养同食要注意做好预防,注意做好其中的改善。

早上喝豆浆的时候吃个鸡蛋,或是把鸡蛋打在豆浆里煮,是许多人的饮食习惯。豆浆性味甘平,含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很多营养成分,单 独饮用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但豆浆中有一种特殊物质叫胰蛋白酶,如果豆浆未充分煮熟,就会与蛋清中的卵清蛋白相结合,会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降低二者的营养 价值。但如果豆浆煮熟了,就不存在这种风险。

误区之7:功能鸡蛋比普通鸡蛋好。

这一点要注意看鸡蛋的营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富含锌、碘、硒、钙的各种功能鸡蛋问世。其实,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食功能鸡蛋。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缺功能鸡蛋中所含的营养素。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功能鸡蛋时应有针对性,缺什么吃什么,切忌盲目进补。

误区之8:老年人忌吃鸡蛋。

注意老人喜欢吃的鸡蛋,由于鸡蛋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所以,一直流行着老年人忌食鸡蛋的说法。近年来的科学实验证明,这种说法没有道理。

蛋黄的营养价值是什么样的呢?蛋黄中含有较丰富的卵磷脂,是一种强有力的乳化剂,能使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得极细,顺利通过血管壁而被细胞充分利用,从而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而且蛋黄中的卵磷脂被消化后可释放出胆碱,进入血液中进而合成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的主要物质,可提高脑功能,增强记忆力。

97msW.com相关推荐

营养饮食,教你怎么正确食用猪肝


猪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物,它的营养价值非常之高,经常食用猪肝不仅可以清热败火,强壮身体,还可以改善贫血。但是你知道猪肝是否含有毒素吗?今天小编就告诉大家如何给猪肝正确去毒,吃安全猪肝,赶紧来看看吧。

营养饮食,教你怎么正确食用猪肝

肝中有哪些毒

猪肝是猪体内最大的毒物中转站解毒器官,各类有毒的代谢产物和混入食料中的有毒物质如农药等,进入并聚积在肝脏中,并被它解毒、渗出,或经化学加工后输送至肾脏,从小便中排出。

肝脏还会孕育产生炎症,乃至肝癌。另外,它也许还含有肝寄生虫等疾病。如果肝脏的种种毒性物质未能排净,有毒物质就会残留在肝脏的血液中,或会诱发癌症、白血病等疾病。

过多吃猪肝会引起中毒

有的人因为猪肝营养多,就天天吃,这是错误的做法。适当的补充身体营养是好事,但是如果过多的食用猪肝就会引起营养过剩,引起食物中毒。

每100克猪肝中含胆固醇达400毫克以上,而一个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胆固醇不应超过300毫克,而每100克新鲜猪肝中所含的胆固醇竟高达400毫克以上,如果过量摄入胆固醇,可导致动脉硬化和加重心血管疾病。

所以,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最好不要吃猪肝。

每100克猪肝中含维生素A约8700国际单位,成人每天需要量为2200国际单位,如果大量食用猪肝,会因体内维生素A含量过多,造成无法由肾脏排泄而出现中毒现象。

健康成人,一天吃猪肝不要超过50克。

中毒时可致恶心、呕吐、头痛、嗜睡、视象模糊等,久之能导致骨质疏松、皮疹、毛发干枯等症状,而且对肝脏也有一定的损害作用。

应该如何正确去毒

猪肝要现切现做,新鲜的猪肝切后放置时间一长胆汁会流出,不仅损失养分,而且炒熟后有许多颗粒凝结在猪肝上,影响外观和质量,所以猪肝切片后应迅速使用调料和湿淀粉拌匀,并尽早下锅。

把猪肝切片后,用流动的清水反复冲洗至无血水渗出,这样可以有效去除残存于猪肝的毒素。

肝是体内最大的毒物中转站和解毒器官,买回的鲜肝不要着急拿着去做菜,应该先把肝放在清水里冲洗十分钟,然后再放在水中浸泡30分钟;也可以在水里面稍许放入一些白醋,使其排除毒素的速度加快。

如果肝脏的各类毒性物质未能排净,那么有毒物质就会残留在肝脏的血液中,可能会诱发癌症、白血病等疾病

猪肝常有一种特殊的异味,烹制前,首先要用水将肝血洗净。

烹调时间不能太短,至少应该在急火中炒5分钟以上,使肝完全变成灰褐色,看不到血丝。不要一味求嫩,否则,既不能有效去毒,又不能杀死病菌、寄生虫卵。

治疗贫血,可以搭配菠菜,但是菠菜要提前焯水处理,先除去菠菜中大量的草酸,因为草酸盐是抑制铁元素吸收的元素之一。

猪肝营养价值有哪些

平常多吃猪肝不仅可以清热败火、强壮身体,还可以对人体肝脏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且猪肝还能补血。

猪肝营养价值很高,富有的蛋白质、维生素A和B族以及钙、磷、铁、锌等矿物质都特别多,这些都是人体所必需并且很容易缺乏的营养物质。

营养学界经常会推荐大家吃猪肝,特别是对儿童、孕妇、乳母、老年人以及贫血等人群,猪肝一直是首选食物。

推荐4款猪肝汤护肝补血

麻油番茄猪肝汤

调味料:麻油3汤匙;米酒半汤匙;盐适量。

做法:

1.猪肝用水冲净切片,用冷水或淡盐水浸泡30分钟,至水清,中间换水2~3次;捞起用少许盐、生粉和生抽腌好备用;

2.番茄洗净,每个切6瓣,葱和香菜洗净,分别切末。

3.热锅放3汤匙麻油,下姜片爆香,放切好的葱白略炒,再加入番茄片一起拌炒,倒入6碗水烧开,下猪肝和米酒煮至猪肝熟,下盐调味,撒入葱青和香菜即可品尝。

功效:补肝养血、促进子宫恢复。

菊花猪肝汤

材料:猪肝250克,鲜菊花10朵。

做法:猪肝洗净,切薄片,用清水浸泡至水清,用适量生粉、油和盐腌10分钟;鲜菊花洗净,取花瓣。先将菊花放入清水锅内煮10分钟,再放入猪肝,煮至猪肝熟下盐调味即成。

功效:有滋养肝血,养颜明目功效。

韭菜猪肝汤

材料:猪肝250克、韭菜200克、姜3片。

做法:猪肝洗净,切薄片,用清水浸泡至水清,用适量生粉、油和盐腌10分钟;韭菜去根切段;将适量清水和姜片放入煲内烧开,放入韭菜和猪肝滚熟,下盐和鸡粉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养肝补血,助益阳气。

菠菜猪肝汤

材料:猪肝250克、菠菜200克、姜3片。

做法:猪肝洗净,切成薄片,用清水浸泡至水清,用适量的生粉、油和盐腌10分钟;菠菜择洗干净,焯水后捞起切段;将适量清水和姜片放入煲内烧开,放入菠菜和猪肝,滚熟后放盐和鸡粉调味就可以了。

功效:生血养血,润燥滑肠。

令人吃惊的10个营养误区!


很多人总是自认为某某食物营养高或不高,对于营养的认知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下面小编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营养误区。

误区一:老母鸡补身体最好

用老母鸡补身体最好,是民间长期流行的说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多年的老母鸡含有过多的鸡油,其肌肉弹力纤维减少,结缔组织老化,鸡肉粗韧,久煮难烂,不易消化吸收。饲养一年的鸡,肉质鲜嫩可口。

误区二:需要多的营养就重要

从种类上来说,我们需要40多种营养素,有的量多一些,有的量少一些,有的是以克记的,有的是以微克记的。比如蛋白质,普通人需要60-90克,重体力劳动者需要上百克。钙需要800-1000微克,铁15-20毫克。但是不是我们需要量多的就重要,量少的就不重要呢?当然不是,比如蛋白质需要几十克,它是我们身体重要的组成物质,我们的免疫力需要蛋白的支持;而15毫克的铁不足,同样会形成缺铁性贫血等,影响孩子的发育。

误区三:营养不是越多越好

“营养”不能缺乏,但绝不是越多越好。还以蛋白质为例来说明“营养”适量的重要性。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如果摄入蛋白质不够,就会影响身高、体重以及智力等多方面的正常发育。因此许多人除了食物摄入蛋白质以外,还吃一点蛋白粉等。但实际上,蛋白并不是越多越好,吃多了就意味着浪费,多余的蛋白会代谢出去。而且,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增多,由尿排出的含氮物质也增多,会加重肾脏的负荷,加速骨骼中钙的流失,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

误区四:食物越贵越好

食物并非越贵越好。一枚鸡蛋提供的能量要比一只鲍鱼高,蛋白质的含量差不多,脂肪、胆固醇的含量鸡蛋要比鲍鱼高,鲍鱼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鸡蛋的两倍多,鲍鱼的钙、铁、硒要比鸡蛋的多好多,但鸡蛋中的维生素A、B1、B2都比鲍鱼多,尼克酸含量差不多,维生素C两者都没有。从数据来看,鲍鱼和鸡蛋的营养成分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个别营养素的含量有所差别,但价格差别就大了。一只鲍鱼的价钱可以买好几斤鸡蛋,所以并不是越贵的食物提供的营养物质越多。

误区五:食物分好与坏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专家的观点,把食物分成好和坏。有的食物被说是垃圾食品,有的则被称为万能食品。这是非常不正确的观点。在营养上,我们把食物分成了五大类,首先是谷类和薯类,第二类就是动物类的食物,第三类是就是谷类和坚果类的,第四类就是蔬菜、水果,第五类就是纯能量食物。它们每一类都能提供我们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

误区六:瘦肉里不含脂肪

很多人因为担心肥胖或高血脂而放弃“肥肉”选择“瘦肉”,在他们眼中,瘦肉不含脂肪,可以毫无顾忌地大快朵颐。事实上,餐桌上的脂肪可以分为显性脂肪和隐性脂肪。而瘦肉中所含的脂肪,属于隐性脂肪。瘦肉中脂肪含量有极大的差异,一般在0.4%~30%之间变动。这是因为,动物肌肉中的脂肪含量因动物品种、部位、年龄的不同有很大差异。比如,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纯瘦猪肉的脂肪含量为6.2%。

误区七:不甜的水果含糖量少

提到“糖”,人们往往将其与“甜”挂钩。然而,判断水果里“糖”有多少,光靠口感是不靠谱的。因为甜度不但与含糖量高低有关,还与糖的种类(例如果糖比蔗糖甜)、酸味有关。有些吃起来不甜的水果,比如火龙果和猕猴桃,口感偏酸,但数据显示,每100克火龙果中含有碳水化合物13.3克,每100克猕猴桃中含有碳水化合物14.5克。按碳水化合物总量计算,这两种水果都算得上真正的“高糖”食物。此外,含糖量较高的水果还包括苹果、杏、无花果、橙子、柚子、荔枝、柿子、桂圆、香蕉、杨梅等。

误区八:奶白色的汤更有营养

不少人认为,白色就是蛋白质,因此奶白色的汤是最有营养的,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奶白色只是脂肪微滴均匀地分布在水中,形成的一种乳化现象。一般来说,脂肪含量越高,汤汁越容易熬煮成奶白色。而是否能煮成奶汤,和汤的营养价值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误区九:没有咸味的食品不含盐

很多人认为,少吃盐就是少吃有咸味的食物。然而,盐的成分是氯化钠,除此之外,钠还有各种化合形式。有许多食品吃起来不咸,其实却加了不少钠或盐,如白面包、蛋糕、饼干、果冻等。腌肉、香肠、咸鱼等加工食品含盐更多。因此,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标签,尽量选择钠含量低的。

误区十:有“筋”的菜才有膳食纤维

说到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人们往往首先会想到芹菜茎、白菜帮子,这些富含菜筋、口感比较粗糙的食物。其实,每个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就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它们都属于膳食纤维。蔬菜筋并非蔬菜中纤维的唯一来源,而没有筋的食物很可能纤维含量更高。比如说,红薯和毛豆中不含筋,但它们的膳食纤维含量远高于有筋的大白菜。

烹饪知识:喝牛奶避开五个误区 往牛奶里加巧克力


牛奶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物美价廉、食用方便,是最接近完美的食品,人称白色血液。但是喝牛奶要注意误区,如果你坚持长期喝牛奶而没有收获意想中的效果,那么你可能陷入饮用牛奶的误区了,下面五个喝牛奶误区可要牢记了。

误区一、牛奶中添加米汤

牛奶中含有维生素A,而米汤和稀饭主要以淀粉为主,会破坏维生素A。

误区二、脱脂牛奶利于健康

现在很多人热衷选择脱脂牛奶,认为利于健康。但每个人对脂肪的需求量不一样,血脂高和特别肥胖的人可以选择低脂或脱脂奶。但对于对能量需求比较大的孩子和上班族,最好还是喝全脂奶。

误区三、牛奶口味越香越好

很多人喝牛奶时喜欢口感特别香醇的牛奶,觉得口味重的牛奶才是好的牛奶。其实,过于香浓的牛奶,大多添加了香料或者添加剂。真正的纯牛奶反而被认为没味儿或有加了水的口感。正常牛奶,只有一股淡淡的乳香,喝起来是鲜香并非异香,爽口而非粘口。

误区四、往牛奶里加巧克力

有人以为,既然牛奶属高蛋白食品,巧克力又是能源食品,二者同时吃一定大有益处。事实并非如此。液体的牛奶加上巧克力会使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草酸钙。于是,本来具有营养价值的钙,变成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从而导致缺钙、腹泻、少年儿童发育推迟、毛发干枯、易骨折以及增加尿路结石的发病率等。

误区五、以炼乳代替牛奶

炼乳是一种牛奶制品,是将鲜牛奶蒸发至原容量的2/5,再加入40%的蔗糖装罐制成的。有人受凡是浓缩的都是精华的影响,便以炼乳代替牛奶。这样做显然是不对的。炼乳太甜,必须加5~8倍的水来稀释。但当甜味符合要求时,往往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也比新鲜牛奶下降了一半。如果在炼乳中加入水,使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接近新鲜牛奶,那么糖的含量又会偏高。

喜欢《要得到鸡蛋丰富的营养 正确避开8个误区才能食用》一文吗?“97美食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健康食疗的知识,同时,97msw.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鸡蛋的营养价值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