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花好月圆(花菇扒时蔬)、幸福美满(粤式香炒饭)、永结连理(美点双辉)”想必你在餐厅见过类似的菜谱,这些菜品实际上是有很深的学问的。其实用特定的烹饪方法将原料和调料调制成独特的菜品,你记得哪些菜谱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粽香糯米骨 ”,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主料:猪排骨250克,糯米150克,粽叶7片;

调料:盐、淀粉、生抽、蚝油、十三香各适量;

做法:

1.将排骨斩成约7厘米长的段,洗净沥干,加入适量的盐、淀粉、生抽、蚝油、十三香,拌匀后放入冰箱冷藏3小时以上;

2.糯米淘洗干净后用清水浸泡约3小时,泡好后捞出沥干;

3.将粽叶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晚后洗净(如是新鲜的粽叶就用不着泡了哈),剪去头尾,待用;

4.将适量的糯米铺在粽叶的一头,放上腌制好的排骨,再撒上适量糯米后如图所示将其卷成卷;

5.蒸锅内放入适量的水,放入卷好的糯米排骨,盖严锅盖,大火足汽蒸约50分钟后取出即可。

小提示:

1.排骨腌制的时间要够,以确保能很好地入味;

2.蒸制的时候蒸锅内水要放足,以防烧干。

97msw.cOm延伸阅读

香煎糯米粽


粽子是端午佳节必备食品,可是吃到后来往往会有剩余。今天小编介绍一道香煎白米粽,切片油煎之后,外酥里软,又耐饥又好吃。,还解决了存货,真可谓一举三得。

材料:油、白粽子、盐。

做法:

1.白粽子开水煮开后,剥去粽叶。

2.刀沾水切片,切的时候,注意切几次就要沾一下,防止粘刀。

3.中小火烧油,放入粽子片,煎至两面金黄出锅。

4.立即撒少许盐,即可食用。

温馨小贴士:做好的粽子片,不管是配粥还是牛奶,都太好吃啦!

【健康贴士】端午节吃粽子的禁忌端午节吃粽子的禁忌

端午节快到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即将登场,粽子虽然美味,但是吃粽子的注意事项也不容忽视,为了健康着想粽子千万不要贪嘴多吃,每年都有蛮多人因多吃粽子而闹出各种毛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吃粽子有哪些禁忌需注意?

警惕返青粽子

在市场上挑选粽子时要谨慎,像一些呈现翠绿色的粽子,很可能是返青粽。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外观色泽鲜绿,在浸泡粽叶时加入了某些化学制剂,让已经失去原色的粽叶返青。鉴别返青粽要一看二煮三闻。通常原色粽叶的颜色发暗发黄,返青粽叶则呈均匀的青绿色,而且表面鲜亮;原色粽叶水煮后,会呈现淡黄色,而返青粽叶和返青粽子加热后,煮出的水会呈淡绿色;另外返青粽叶没有原色粽叶所具有的清香味。

粽子一定要熟透了才吃

煮粽子在水开了之后要用小火慢熬,等到真正熟透之后方可食用。这是因为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糯米没蒸熟的话不仅味道口感不佳,而且会对肠胃产生严重负担,容易造成肠胃炎。所以煮粽子要耐心等待,熟透了的粽子才会香醇软糯。

吃粽子时不能狼吞虎咽

每年都有一些人因为吃粽子吃得太快或太多产生消化不良甚至噎死的事件,尤其是消化能力较差的人群。为了防止这类事件的发生,在吃粽子时,最好佐以汤或茶,一边细嚼慢咽的品尝粽子,这样有助于吞咽和消化。而且粽子一次吃一个就差不多了,千万别吃太多。

不吃储存太久的粽子

在超市买的粽子千万要看清保质期,千万不要因为节省而不甘心丢掉上一年端午节剩下的粽子,即使包装未开封,一旦过了保质期就必须扔掉。自家制作的粽子未经过真空处理则更需要及时吃掉,贮存在冰箱中也最多不要超过4天,真空包装的粽子,其保值期一般是180天。

3种人切忌吃粽子

心血管病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减缓血液循环,容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患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加重病情。

再次就是糖尿病患者,因为在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拌和,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抢救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以上三种疾病患者尽量不要吃粽子,实在想吃,浅尝即止。

调味品的选择

在食用粽子时,一般人们习惯加上蘸酱。例如酱油膏、辣椒酱或甜辣酱,这些调味料含钠量高,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或肾脏病人而言,容易引起血压上升,且增加肾脏的负担,建议少量食用

【相关推荐】端午给你提个醒:粽子难消化进食需适度端午给你提个醒:粽子难消化进食需适度

端午节临近,张阿姨自己在家动手包了好多粽子,有咸肉馅的、红枣馅的、豆沙馅的、蛋黄馅的,这可把儿子小伟馋坏了,当天早上就一口气连吃了三个,晚上睡前又拿了两个当夜宵,连第二天早上也拿粽子当早餐。一连吃了几顿粽子,小伟直呼过瘾。可是昨天,他开始觉得胃有点不对劲了,总觉得肚子里胀胀的,一打嗝还尽泛酸,吃了消食片也不起效。于是他赶紧到附近的医院就诊。接诊的消化内科陈志坦主任检查后发现,小伟是胃炎发作了。从上周开始,因为吃粽子引发胃病的人还真不少,陈主任说,大部分人原来就有胃病史。

每逢端午节前后消化科都会遇到不少因为贪吃粽子而闹出毛病的患者,对此,陈志坦主任提醒,糖尿病人、胃肠道基础疾病患者不宜过量食用粽子,避免出现胃肠道疾病。他解释说,糯米黏性较大,少量食用不会对消化系统有什么伤害,但如果吃太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吃粽子时可以搭配蔬菜、水果,帮助肠、胃蠕动,同时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肠、胃道消化不良。

陈志坦主任建议,老人和儿童不要过量进食粽子,否则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的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家人可以为他们准备些迷你粽子,不加油不加肉的最好;甜粽由于含糖分较多,容易提升人体内血糖含量,因此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妇不宜多吃。

另外,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拌和,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加节制,就会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损害胰岛功能,加重病情。肉粽和蛋黄粽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多食这些粽子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

对于不少人一大早拿粽子当早饭吃的做法,陈志坦表示,糯米会在胃里停留很长的时间,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慢性胃炎、食道炎患者旧病复发。有胃病的人可选白米粽,不要吃得太甜,吃的时候要好好嚼一下再咽,油腻的肉粽最好敬而远之。

【节日大观】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洗龙舟水、吃粽子、悬艾草都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从悬艾草到洗龙舟水,不难看出这些习俗大多围绕着祛病、驱毒、避邪。时至今日,从健康的角度看,这些习俗与我们的健康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专家指出,端午习俗尽管大多出于祛病、避邪的愿望,但如果没考虑环境的变化或者没注意适度,很可能对健康产生影响,适得其反。

1赛龙舟

慎洗龙舟水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到了端午节,不少人会去江边看龙舟比赛。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中医师秦敏介绍,中医有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借助端午前后阳气比较旺盛的时机,外出活动看看龙舟赛,可以帮助使气血通顺,有利于阳气的补充。

说到赛龙舟就不能不提洗龙舟水。本来沾沾龙舟水,健康好运来是希望沾过龙舟水后,可防治皮肤病、除瘟去疫、四季平安。但实际上,端午节洗龙舟水可防病是没有医学根据的,加上环境污染、生活垃圾的入侵,龙舟水反而成了致病的根源。

他指出,江水中往往含有大量微生物、细菌、寄生虫等,这些不洁净的水中含有的细菌病毒可能引起我们的皮肤感染,导致手足癣、寄生虫等疾病,尤其是皮肤有伤口或者溃烂的人群,沾到这些江水很容易会导致伤口感染。因此,洗龙舟水需要慎重,尤其是皮肤上有损伤的人群。如果想稍微洗一下应应节,过后尽快用洁净的水冲洗沾过龙舟水的皮肤。

2吃粽子

粽子难消化,进食需适度

提起端午节,最让人记忆深刻的除了赛龙舟,就是吃粽子。秦敏提醒,吃粽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年就这么吃上几次,但如果在短时间内频繁地吃粽子,还是会对肠胃造成负担和损害。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或与其他米混合,加入咸肉、火腿、蛋黄、绿豆等馅料而制。中医认为糯米性温、味甘,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的功效。而南方人包粽子常用的竹叶则有清热除烦、通利小便的作用,在蒸煮的过程中,这些食材互相渗透融合,对身体有一定的补益作用。

但粽子中的糯米较为黏腻,人们往往觉得软糯黏腻的食物容易消化,但事实恰恰相反,越是软糯黏腻的食物越不容易消化。秦敏提醒老人和儿童及脾胃消化功能弱的人群吃粽子一定要适度,如过量进食粽子,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容易有胃酸过多、腹胀、腹痛甚至腹泻等症状。

另外,除了糯米之外,豆沙、蛋黄、咸肉等等食材导致粽子成为高脂肪、高热量、油腻的食物。因此除了糖尿病患者应少吃,以免加重病情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也要适度进食。

秦敏提醒,粽子适度吃指的不仅仅是每次吃的量要适度,吃的次数也需要适度,尤其不要每天都吃,短期内连续吃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香煎绿豆糯米粽


食材明细:

主料:绿豆糯米粽3只

辅料:香葱适量,椒盐适量,盐适量

香煎绿豆糯米粽的做法步骤:

1,食材:绿豆糯米粽、香葱

2,将绿豆糯米粽解开棉线,放在案板上切开。

3,接着,取平底锅置火上倒油烧热,下入切好的绿豆糯米粽煎至两面金黄。

4,然后,搁入香葱。

5,加适量的椒盐。

6,加适量的盐。

7,调味炒匀,即成。

喜欢《粽香糯米骨》一文吗?“97美食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健康食疗的知识,同时,97msw.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粽香糯米排骨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