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厨房是批量制造美食的地方,厨房并不简单是一个炒菜的地方,在这里,不同的食材交汇在一起,而调料则让食材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正是厨师让一切原料形成了可见的美食。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家庭自制玉米皮的方法,欢迎你的品鉴!

我做的发酵面食基本上都会有个“底座”,很多外地人会觉得很神奇,你垫的到底是什么?其实,山东人大多都很熟悉,就是玉米皮啦!为什么要垫玉米皮?玉米皮在蒸制的过程中会散发淡淡的玉米清香,赋予发酵面食更独特的味道!

山东是玉米产地,也是玉米产量大省,不知从老辈儿的什么时候开始,就养成了用玉米皮做面食垫底儿的习惯,习以为常的事情人们从来没觉得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我也是这样继承下来老辈儿的做法,不觉得新鲜。

直到在网上写博,陆续有网友在问:你馒头底下垫的是什么?我才醒悟过来,哦,有些东西是有地域性的,你习以为常的事情很可能是别人从未见过的!尤其是,前几年的夏天,北京的二大爷回老家来住,有次他揉面的时候,说起来,很是感慨地跟二大妈说:“你看看,老家的面粉就是筋道!”二大妈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吃过老家的包子之后回去学着做,可怎么也做不出老家的味儿,二大爷解惑:“没有老家的玉米皮,再怎么做,也不是那个味儿,就像缺了“灵魂”一样!”所以,他们每次从老家回去,都要带上一袋子家乡的面粉和一大包玉米皮!

我们平时用的玉米皮都是婆婆给的,村里人收玉米的时候,会把刚收的玉米的宽大外皮剥下来,以膝盖为支撑,一张张摞起来,摞成一摞以后,再修剪整齐,用线穿好固定,放在太阳底下晒干晒透,然后就可以收起来存着用了。晒干晒透的玉米皮可以久存不坏!

我们从菜市场买回来的生玉米,其实都已经被剥掉了外层宽大的皮,不过,里面的皮也可以用,只是窄小了一些,不过,对于我们自己在家蒸馒头包子,本身个头也不大,所以也足够用了。或者,买不到生玉米,也可以用买来的熟玉米的皮来做,只不过,无法享用最原始的清香了。

制好的玉米皮可以反复利用,只要完整干净!

1.买回的玉米(生熟都可以,最好是生的)轻轻掰掉外皮,尽量保留完整

2.将掰下的外皮摞起后,用剪刀剪掉两头不整齐的部分

3.将成摞的玉米皮放在一个晾架上,上面再压一个晾架,保持上下通风透气,放在太阳底下晒干晒透

4.晒的过程中,最好经常将上下顺序颠倒一下,以便晒得均匀

97msw.coM精选阅读

家庭自制一个馒头诞生的全过程


童年的记忆,那时候大家都不是很富裕,自己耕田,自己蒸制馒头,大部分家庭都是反复揉面、醒面,蒸出的大馒头面香味浓郁还劲道实在。记忆里每到过年就有我妈、我婶子和我那一大家子长辈们用尽全身力气揉面的场景,折来折去,流汗捶腰!馒头出锅那一瞬更是我最期待的,一个个白白胖胖伴随着阵阵独特的香味。这时候我总是忍不出想伸手直接从锅里拿出一个来,却总是被妈妈的手打回,烫着呢。

如今生活富裕了,科技也发达了,自家也很少做馒头吃了。每当我拿起电话抱怨这边馒头不是出问题了(馒头被染色事件)就是有很重的其他口味,长的还不好看,歪歪扭扭,我妈就会来一句,那哪有自家做的好吃健康。自己家做那可是反复揉捏的结果,做出来就是劲道!为了能吃到小时候的记忆,也有种想自给自足的冲动,我开始有意无意的记录下老妈在电话那端说的所有有关馒头如何做才好吃的点点滴滴。自己也摸索实验了一把,初试小成,很是开心。在这个食品安全烽烟四起的年代,吃得放心又可口可是民生大计!

一个馒头诞生的全过程:虽不是图文并茂,但我想大家应该都能看明白吧。只要掌握那几个重要点就好了,开始了!

大致流程:原料——和面——发酵——整形——醒发——气蒸——冷却——成品

1.馒头制作的基本原料:小麦面粉500克,酵母3克左右,水250克。(当然,你要是想馒头散发出阵阵奶香,也可以加入适量的牛奶)

2.和面

将酵母粉放入少许温水中溶解成溶液后倒入面粉中,再加入适量的温水,将其充分地与面粉揉成光滑的面团,即“三光”面团不粘手,有弹性,表面光滑。(可参考:)

注意:

1、在和面时加水的水温根据气温来定,水温最高不能超过40℃,以35℃左右为宜。

2、加水时切忌一股脑的都加上,宜少不宜多,分次加。

3.发酵

将和好的面团用一块略为湿润的纱布或保鲜膜盖起来放置于温暖处发酵2小时左右(冬天发酵时间为4个小时左右),当面团发酵至未发酵前体积的两倍大时即可。

注意: 面团的发酵时间会因温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判断面团是否发酵好的方法为:用手指沾上面粉插入面团中,手指抽出后指印周围的面团不反弹不下陷,说明发酵得刚好。如指印周围的面团迅速反弹,说明发酵的时间还不够;如果指印周围的面团迅速下陷,那么面团则发酵过度。

4.整形

1、将发酵好的面团再重揉一次,案板上撒适量的面粉( 撒干面粉的原因:干面粉的参与将原面团里的大部分水份吸掉,没有水份的蒸发,所以蒸好的馒头就一直软乎,耐嚼口感也更香甜。 ),将面团放置案板上揉成长条形,可横切一刀,如果没有明显气泡,则证明面揉好了。

2、将面团分割成大小合适的剂子,整成相应的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或是圆形。

5.醒发

整形后盖上湿布醒发,家中醒发时间冬天约为30分钟,夏天约20分钟。醒发程度可用手指轻按馒头生坯,有弹性即可。

6.蒸制

锅内放入凉水,再在笼屉上铺好打湿的屉布,大火烧开,将馒头生坯依次放入笼屉内,馒头与馒头之间隔1.5-2cm的空隙。盖上锅盖,大火蒸10-15分钟即可。3分钟以后取出馒头凉凉,不要在锅里焖着。

总结注意要点:

1、制作松软的馒头关键是发酵。酵母菌可以使面团的淀粉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糖、醇和酸等,并且放出二氧化碳气。所以面团一定要发至两倍大。若发的过大,面皮开裂且有酸味,那就是发过了。

2、发面最适宜的温度是27~30度。面团在这个温度下,2~3小时便可发酵成功。为了达到这个温度,根据气候的变化,发面用水的温度可作适当调整:夏季用冷水;冬季可用温水水和面,盖上湿布,放置在比较暖和的地方。

3、对于已经完全发酵好的馒头,可以用热水或开水蒸馒头(正如上面所说)。如果是没有完全发酵好的馒头,可以采取凉水下锅,因为冷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是逐渐上升的,等到烧开需要一段时间,这期间,有利于馒头生坯的进一步发酵,以免蒸出的馒头干瘪,发邹或干硬。如果用冷水蒸发酵好的馒头,馒头在温度和水汽的作用下,会是馒头塌卧或皲裂。

4、蒸时不要掀盖察看,根据馒头的大小10-15分钟左右的大火蒸,关火后要让馒头在锅里停留3-4分钟,缓缓气,才可打开锅盖。

5、笼屉与锅口相接处不能漏气,有漏气处须用湿布堵严,蒸锅盖要盖紧。我怕锅盖会被热气顶起来,将自己大刀压到了锅盖上,哈哈……

6、馒头软乎又劲道的秘密就是:干面粉的参与将原面团里的大部分水份吸掉,没有水份的蒸发,所以蒸好的馒头就一直软乎,耐嚼口感也更香甜。

板栗皮难剥?6种方法巧剥板栗皮


板栗皮难剥?6种方法巧剥板栗皮

板栗好吃,但板栗皮真不好剥,教你6种方法巧剥板栗皮。

1、热水浸泡法

生栗子洗净后放入器皿中,加精盐少许,用滚沸的开水浸没,盖好。5分钟后,取出栗子切开,栗皮即随栗子壳一起脱落,此法去除栗子皮省时、省力。

2、筷子搅拌法

将栗子一切两瓣,去壳后放入盆内,加开水浸泡一会儿后,用筷子搅拌,栗子的皮就会与栗肉脱离。浸泡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将会影响栗子营养成分。

3、冰箱冷冻法

栗子煮熟后,将其冷却,放入冰箱内冷冻两小时,可使壳肉分离。这样栗衣剥起来既快,栗子肉又完整。

巧剥板栗

4、微波炉加热法

将买来的生栗子,用剪刀把外壳剪开,放在微波炉中高温加热30秒,里面一层衣和肉即会自动脱离。用此方法去栗衣前,一定要将其外壳剪开,否则可能会引起微波炉故障。

5、热胀冷缩法

用刀把栗子的外壳剥除,放入沸水中煮3-5分钟,捞出后立即放入冷水中浸泡3-5分钟,很容易剥去栗衣,且味道不变。

6、日光暴晒法

把要吃的生栗子放置在阳光下暴晒一天,栗子壳即会开裂。

家庭应备的调料



1、食盐——有粗细之分,家庭用细盐即可,但最好是加碘的。

2、酱油——北方等多数地区多用普通酱油。广东人喜见生抽,质量更高。

3、面酱——有甜酱、黄酱之分,一般备甜酱即可。夏天易变质,注意防腐。主要用于酱爆类莱(仅着爆肉丁、京酱肉丝),这可用油炸熟后供蘸食(如吃烤鸭)。

4、白糖——分绵白糖、砂糖。许多菜都要用糖,拔丝类菜用得更多。

5、醋——包括酿造醋(如最常见的米醋)和人工合成醋(醋精,白醋)。白醋主要用于需要有酸味但不能有颜色的菜。

6、番茄酱——番茄酱在烹任中一是取其味道,二是用其颜色。

7、干辣椒——原形的和粉状的均应备些,辣味的菜主要靠辣椒调味。

8、辣椒油——市上有售,也可自制:干辣椒切成小段,投入冒烟的热油中,变成黑红色即可。

9、豆瓣酱——也是辣味调料,四川郸县豆瓣最好,鱼香类等川菜必用。

10、胡椒——有颗粒的和粉状的,后者用得多,不少菜都用得上,酸辣汤更是必用。

11、芥末——拌凉菜时多用。现在有芥末油出售.用起来更方便。

12、花椒——有粒状和花椒面两种,用途广泛。
?
13、大料——即八角,用途广泛。

14、桂皮——即肉桂,煮茶叶蛋、五香花生米、五香豆等用。

15、五香粉——花椒、大料、桂皮、丁香、山寨等芳香类调料混合研制而成,使用方便,多种菜肴可用。

16、咖喱粉——也是多种香料研成,做咖喱鸡、咖喱牛肉、咖喱土豆等用。

17、味精——中餐菜肴必不可少,提鲜作用大。

18、香油——又称麻油,炒菜、制汤时做“尾油”用。菜肴制成时的刹那加入(饭馆有些菜最后淋火鸡油,家庭可免)。
?
19、蛇油——广东等地特产,近年北方也流行,可制蚝油牛肉等。

20、腐乳——做素菜时多用。

21、芝麻酱——拌凉菜用。

22、料酒——又称黄酒、绍兴酒,用处甚广,必不可少。

23、奶粉——易保存,需要用牛奶的菜,可加水调和使用。

此外,烹调中还需使用油脂和淀粉,它们不算调料,但需常备。油脂分菜油、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以及动物油(如猪油),眼下多用经过精炼的烹调油;淀粉、团粉品种很多;以色白、吸水性强、粘性好者为佳。



家庭饮食常见的八误区


厨房是国人呆得较多的一个场所,厨房是美食文化的承载之地,在这里,食材有了不同的去向,而调料的使用也非常有讲究,厨师让所有的一切原料有了新的使命。以下是97美食网(97msw.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庭饮食常见的八误区”,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家庭饮食常见的八误区

家庭饮食常见的八误区

●误区一:肉骨头汤补钙

[解析]很多骨折的病人喜欢用肉骨头汤补钙,其实肉骨头汤中含钙量并不高。有人实验,用1公斤肉骨头煮汤2小时,汤中的含钙量仅20毫克左右,但肉骨头汤脂肪含量很高,因为有骨髓。成人每日需要的钙推荐摄入量为800毫克,骨折的病人需要更多。用肉骨头汤补钙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应当用牛奶或钙制剂补钙。

●误区二:肾结石的病人不能补钙

[解析]肾结石大多是草酸钙在尿中沉积,主要是草酸摄入过多,在泌尿道排除时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沉积形成肾结石。防治肾结石的关键是减少摄入含草酸多的食物,如菠菜、竹笋等,即使吃也应煮沸,去除草酸含量。

●误区三:没有鳞的鱼胆固醇高

[解析]这个归纳不够全面。的确有一些没有鳞的鱼胆固醇较高,如银鱼、河鳗、泥鳅、黄鳝、鳕鱼,但不是所有无鳞的鱼胆固醇都高,如带鱼、鲨鱼,与有鳞的草鱼、鲳鱼、鲈鱼等相似。

●误区四:糖尿病病人吃碳水化合物越少越好

[解析]血糖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有关。糖尿病病人应当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防止血糖超标。应在维持正常体重的条件下,维持正常能量的摄入,碳水化合物仍应保持占能量的60%~65%。糖尿病患者每次应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片、新鲜蔬菜等,使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缓慢,血糖不会升高过快,水平亦较稳定;如果单纯的少食碳水化合物反而使消化吸收快,血糖很快升高,且持续时间短,容易发生低血糖,出现心悸、头晕、出冷汗等。

●误区五:晚上只吃菜不吃饭可减肥

[解析]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能量摄入过多,消耗太少,能量在体内转为脂肪积聚,形成肥胖。产生能量的三大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脂肪1克可产生9千卡的能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1克可产生4千卡的能量。少吃饭可少摄入碳水化合物,可减少摄入能量,但多吃菜肴会多摄入脂肪,产生的能量更高,达不到减肥的目的,反使摄入的营养素不能平衡,不利于健康。

●误区六:老年人饮牛奶引发白内障

[解析]有人说由于牛奶含有半胱氨酸,氧化后易损伤眼睛的晶体,使晶体混浊发生白内障,因此老年人不宜饮牛奶。其实,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是膳食中钙很重要的来源,牛奶中的酪蛋白亦是优质蛋白,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利用。白内障的形成有多方面因素。老年人抗氧化能力低,可以补充抗氧化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微量元素硒、锌等营养素来预防老年性白内障。

●误区七:冬令进补要补蛋白质

[解析]所谓补是针对缺而言,缺什么补什么,不缺就不补。目前,我国居民膳食中蛋白质供给量是够的,一般人群没必要再补充蛋白质;且蛋白质补充过多,反而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增加钙的排出,更容易产生缺钙,因此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再补充蛋白质,只有在疾病时或特殊需要时才要补充。

在我国膳食结构中缺少的营养素是:维生素A、B2、B1、钙、锌,因此,补充这些维生素和矿物质才是补得有针对性。

●误区八:补充维生素C易肾结石

[解析]维生素C是酶的辅因子,与胶原的合成、创伤的愈合、血管的脆性有关;维生素C还有抗氧化,促进铁的吸收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成人每日的推荐摄入量为100毫克,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为1000毫克。维生素C的补充,只要每天摄入量在1000毫克以内,是不会发生肾结石的。

厨房百科《家庭自制玉米皮的方法》一文希望您能收藏!“97美食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厨房百科的知识而创建的网站。同时,97msw.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玉米的菜谱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