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厨房是国人呆得较多的一个场所,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场所,在这里,食材被精挑细选,而调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美食就在厨师的手中由“丑小鸭”变成“小天鹅”。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多图详解怎么包粽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今年的端午来的好晚,怎么盼都盼不来的意思。所有的节日,端午是最爱之一,因为,那粽子是偶最爱的吃食之一,而包粽,也是偶最喜欢的游戏。

每年都会包一堆,冻在冰箱里,可还是只能维持小半年,根本满足不了偶和小V这俩吃货的胃口。冬天那阵儿,家里的存货告罄,抓耳挠腮满世界找粽叶,亏得群里姊妹雪中送炭般给了俺一包。两颗红枣,一把糯米,最简单的组合,却让偶们吃得幸福满满,回味无穷。

终于看见超市里有粽叶卖了,果断拿下几大包,囤!包了鲜肉粽,红枣粽,黑米粽,豆沙粽,果干五谷粽……小V最喜欢豆沙粽和黑米粽。她说,喜欢豆沙粽是因为它不用吐枣核,喜欢黑米粽是因为它是小枕头模样的……

宝贝喜欢的两种,拍了照片,2012端午,留念。

四角粽的包法见下图:

枕形粽的包法看这里:

煮粽的方法看下图:

97Msw.com相关知识

13图详解家庭自发豆芽全过程


豆芽一直都很廉价,廉价到很多餐厅甚至大排档都没有清炒豆芽这样的菜式。但是我喜欢,喜欢那样白胖胖的身子儿,喜欢那样嫩脆的口感哈。隔不了几天,总会买点回家,清炒,凉拌,酸辣怎么样都行,都很好吃。

不过,市场上卖的豆芽并不能保证质量,据说在豆芽的生长过程中,每一道都加了药水:浸泡的时候加防腐剂;孵化的时候加生长激素和无根剂;长好了后加漂白剂;而后为了保鲜时间更长再加保鲜粉。如今继上海、浙江温州“染色馒头”事件之后,近日,辽宁沈阳“毒豆芽”事件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市场上的豆芽再是不敢买了,那就只有自己动手了……说做就做。

材料:新鲜绿豆洗净头天晚上泡一晚。花盆一个,医用纱布,新抹布一块,小石头几个。

做法:

1.纱布剪成和花盆相同大小的圆形铺在盆底。

2.铺入头天泡好的绿豆。

3.新抹布打湿,盖在绿豆上。

4.在抹布上放上小石头,不是说有压力才有动力吗?石头的压力会让豆芽长得更胖更好。

5.1.2.3.4步骤之后,把花盆放到阴凉处,你就可以开始准备吃豆芽了哈……

6.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你会看到豆子在花盆中的变化,起初是有芽根从盆底跑出来,接着一天天和花盆接近起来。要提醒的是豆子的生长过程中,记得每天把它们拿到水龙头下冲个澡哈,保持上面的抹布潮湿就行。

7.第五天,看到了吗?已经长出盆面了,可以收割了……

整个拔出来,先看看根部,美得像花一样吧……

再看豆芽……豆芽也是白白胖胖滴,惹人爱哈,横着看……

竖着看,怎么样都漂亮……

粽子,该怎么吃才好?


厨房是批量制造美食的地方,做饭并不是厨房的功能全部所在,在这里,食材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而调料的使用也非常有讲究,最后是厨师的巧手让所有的一切凝聚成一道作品。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粽子,该怎么吃才好?”,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粽子,该怎么吃才好?

未到端午,大大小小粽子早就热热闹闹地涌上了市场,比那一天的假期还要受人关注。按照惯例,媒体肯定又会热炒粽子的营养价值,什么人不能吃粽子。——与其说什么人不能吃粽子,还不如说粽子应当怎样吃。

我猜想,古人当年吃粽子,除了纪念屈原的文化含义之外,恐怕更多的是一种保健含义。一种流传千年的民族食品,一种与季节密切相关的食品,决不可能在健康上没有益处。

粽子以竹叶或苇叶为皮,糯米为肉,其实是个十分合理的搭配。叶子不仅带来清香,还能提供多酚类物质和钾元素,蒸制时渗入米内,有利于提高人体的抗热功能。

另一方面,糯米性温,有暖脾胃的作用。芒种过后,天气日益炎热,身体表面血流增加,肠胃功能逐渐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吃糯米正好能够改善这一问题。且不说其中的配料,仅就清香的叶子和柔软的糯米,就足以让人食欲大开。

古代的糯米并非精白米,粗制糯米可以提供较多的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添加小枣、花生、莲子、山药、芡实之类配料,更有一定的补益作用,而添加红豆、绿豆、豆沙等配料,一方面能够清热解毒,另一方面能够增加蛋白质含量。制作肉粽、蛋粽,则可以提高蛋白质和脂肪,并增加铁的含量。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很多专家说到,粽子虽好,并非人人适合。

肉粽中虽然蛋白含量高,却含有大量的脂肪。凡是质地柔软的熟肉,必定是脂肪含量偏高的,何况做肉粽常用的是五花肉。高血脂病人当然是要避免的,可以选择豆沙粽、小枣粽和八宝粽等品种。

甜粽呢,往往令糖尿病人担心。其实,糯米本身血糖反应就过高,糖尿病人是应当避免的,无论无糖与否,都应当避免食用。

胃肠有病的人也得到建议,粽子不易消化,容易引起积滞;尤其吃了油腻之后再吃粽子,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适。胃酸过多和胃溃疡的人也应当少吃。

那么,为什么古人用来养生的粽子,变成了现代人的麻烦食品呢?理由可能有这样三点:

1 古人体力活动多,代谢水平高,绝大多数人没有糖尿病心脏病之类的麻烦。端午节正是农业的“双抢”季节,抢收抢种,体力活动量极大。这时候往往没有时间做饭,农民能吃上“难消化”的粽子,毋宁说是非常有利健康的事情。

2 古人生活比较艰苦,不太可能经常、大量地吃油腻腻的肉粽和蛋黄粽,少量吃一点并无妨碍。

3 古人吃粽子主要是现包热食,也就是说,自己包粽子,包好就开始蒸,蒸好之后热腾腾的时候就剥开粽子吃掉;而现在很多人是吃冷粽子,至少是半冷的粽子,或者冷冻、冷藏很久之后再次加热的粽子,消化起来就比较难。此外,过节还要吃很多油腻食物。

中医认为,糯米温中补气,适合脾胃有病的人吃,而不是如今日说,肠胃不好的人都不能吃。但是,糯米的吃法却很要紧——把糯米用来煮稀粥,趁热喝,可滋养脾胃,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喝了之后非常舒服;而把糯米做成粘乎乎的糕,放凉后再吃,或者凉后再热了吃,就难消化、伤脾胃了。若再加上大量动物油脂,更不是人人能够承受。

我也在研究中发现,刚做出来的长粒糯米饭(籼糯)的血糖反应并不太高,而放冷后却相当高,胰岛素反应也是一样。而对于短粒糯米(粳糯),热的时候就很高。这是什么缘故,尚不得而知,需要进一步研究。

这些问题至少提示我们——吃粽子,总体而言还是吃新鲜包出来的热粽子比较健康,不要把它放冷之后来回加热。对于中老年人和体弱者来说,每次宜少吃一点,选小粽子,选里面含有粗粮薯类配料的粽子,不加油不加肉的粽子。最好自己动手制作,吃刚包好的热粽子,既能享受传统食品制作的乐趣,在健康上又能比较安心。

温馨提示:

1 粽叶蒸后放置一段时间之后颜色发暗是正常的,不要选那种皮色鲜绿甚至蓝绿的粽子,因为很可能是经过硫酸铜处理的粽叶,安全性没有保障。

2 粽子属于主食。如果吃了粽子,就要减少米饭、馒头、面包等其他主食的量,避免一日当中能量过剩,引起增肥问题。

图解:手把手教你如何包粽子


不要以为有了棕叶就能包粽子哦,怎样包粽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怎样包出漂亮的粽子,这需要技巧和耐心。粘粘的糯米,甜甜的红豆,肥而不腻的肉馅,大家都愿意学怎样包粽子!以下是超详细的过程图解,俺就不多说你就知道怎么做了,赶紧试试吧。

1.取一片处理好的粽叶,像图2那样拧转一下,做成图3的样子

2.很像漏斗形状

3.将糯米放进漏斗里,不要太满,在最上面放2颗红枣

4.然后再在上面铺一层糯米,这次的糯米要将漏斗填的满满的,最好用手压一下

5.如图9、图10,将糯米用粽叶盖上

6.再将多出来的粽叶沿着粽子的立体三角形状环绕(图11,12)

7.用棉线将粽子缠起来,力道不用太紧,以粽子不会散架为准

8.大功告成!再看看煮熟后的粽子,超有成就感!

只会做了可不行,前提原料咱也得备好不是?要不然就成纸上谈兵了,呵呵。不会的就看这里了:和,学会了这些还愁包不出品相好又好吃的粽子么……

相信《多图详解怎么包粽子》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97美食网”是您了解厨房百科的知识,各类美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97msw.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包粽子的食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