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日三餐要注意,拥有健康好身体。愿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每个中国人都懂得一定的食疗知识,随着历史的发展,科学的研究也支持这些俗语的科学性。你是否对健康食疗有一些疑问待解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2023关于无糖食品真的健康吗?,盘点5个常见健康误区,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盘点5个常见的健康误区

1.低脂无糖的都是健康食品

不少食品都标榜低脂,低糖或者无糖,但这并非就能和健康划等号。很多无糖食物是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去掉其本身含有的糖分,用对身体没有益处的甜味剂代替。

2.新鲜蔬菜比冷藏蔬菜更健康

我们看到的新鲜蔬菜未必就是从菜地里新鲜采摘的蔬菜,很可能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储存,营养含量或许还不如一摘下来就超低温快速冷冻的蔬菜营养价值丰富。

3.自行服用营养素补充剂有益健康

营养元素不可以无限量摄入,某些综合维生素里的维生素、矿物质剂量,已经高到超过了安全值,反而会增加某些疾病的风险。

服用营养素补充剂应该在营养专家的指导下服用。

4.使用了添加剂的食品都有害

实际上只要是国家规定的添加剂并适量使用,这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反而有些食物如果不添加一定的食品添加剂,其风味和保存都会受到影响。

5.蛋黄胆固醇多得丢掉

很多人都不吃蛋黄,担心蛋黄中胆固醇多,吃了会使血脂增高,但蛋黄中的卵磷脂实际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胆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上沉积。

除非有心血管疾病,否则每天吃一个蛋黄并不碍事。

97Msw.com相关知识

2023关于吃鸡蛋常见的十个误区


“饮食要控量,三餐要按时,米粥易消化,清淡尤为佳”食疗文化已在中国普及,随着观念的更新,这些流传的俗语很多也被科学研究所支持。你是否对健康食疗有一些疑问待解呢?以下是97美食网(97msw.com)小编精心整理的“2023关于吃鸡蛋常见的十个误区”,敬请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本文导读:鸡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不正确的吃法对我们的健康有着不良影响。在生活中,我们应注意以下误区。

许多人买鸡蛋只挑红壳的,说是红壳蛋营养价值高,而事实并非如此。蛋壳的颜色主要是由一种叫 卵壳卟啉 的物质决定的,而这种物质并无营养价值。分析表明,鸡蛋的营养价值高低取决于鸡的饮食营养结构。

评价蛋白的品质,主要是蛋白(蛋清)中蛋白质的含量。从感官上看,蛋清越浓稠,表明蛋白质含量越高,蛋白的品质越好。

蛋黄的颜色有深有浅,从淡黄色至橙黄色都有。蛋黄颜色与其含有的色素有关。蛋黄中主要的色素有叶黄素、玉米黄质、黄体素、胡萝卜素及核黄素等。蛋黄颜色深浅通常仅表明色素含量的多寡。有些色素如叶黄素、胡萝卜素等可在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因此,正常情况下,蛋黄颜色较深的鸡蛋营养稍好一些。

2、鸡蛋怎么吃营养都一样

鸡蛋吃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煮、蒸、炸、炒等。就鸡蛋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蒸蛋为100%,嫩炸为98%,炒蛋为97%,荷包蛋为92.5%,老炸为81.1%,生吃为30%~50%。由此看来,煮、蒸鸡蛋应是最佳的吃法。

3、炒鸡蛋放味精味道会更好

鸡蛋本身就含有大量的谷氨酸与一定量的氯化,钠,加热后这两种物质会生成一种新物 谷氨酸钠,它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有很纯正的鲜味。如果在炒鸡蛋时放味精,味精分解产生的鲜味就会破坏鸡蛋本身的自然鲜味。因此,炒鸡蛋时不宜放味精。

4、煮鸡蛋时间越长越好

为防鸡蛋在烧煮中蛋壳爆裂,将鸡蛋洗净后,放在盛水的锅内浸泡1分钟,用小火烧开。开后改用文火煮8分钟即可。切忌烧煮时间过长,否则,蛋黄中的亚铁离子会与硫离子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硫化亚铁的褐色沉淀,妨碍人体对铁的吸收。

鸡蛋煮的时间过长,蛋黄中的亚铁离子与蛋白中的硫离子化合生成难溶的硫化亚铁,很难被吸收。油煎鸡蛋过老,边缘会被烤焦,鸡蛋清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质会变成低分子氨基酸,这种氨基酸在高温下常可形成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化学物质。

5、鸡蛋与豆浆同食营养高

早上喝豆浆的时候吃个鸡蛋,或是把鸡蛋打在豆浆里煮,是许多人的饮食习惯。豆浆性味甘平,含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很多营养成分,单独饮用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但其中有一种特殊物质叫胰蛋白酶,与蛋清中的卵清蛋白相结合,会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降低二者的营养价值。

6、 功能鸡蛋 比普通鸡蛋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富含锌、碘、硒、钙的各种 功能鸡蛋 问世。其实,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食功能鸡蛋。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缺功能鸡蛋中所含的营养素。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功能鸡蛋时应有针对性,缺什么吃什么,切忌盲目进补。

7、老年人忌吃鸡蛋

由于鸡蛋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所以,一直流行着老年人忌食鸡蛋的说法。近年来的科学实验证明,这种说法没有道理。

蛋黄中含有较丰富的卵磷脂,是一种强有力的乳化剂,能使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得极细,顺利通过血管壁而被细胞充分利用,从而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而且蛋黄中的卵磷脂被消化后可释放出胆碱,进入血液中进而合成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的主要物质,可提高脑功能,增强记忆力。

8、产妇吃鸡蛋越多越好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大,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肝脏解毒功能降低,大量食用后会导致肝、肾的负担加重,引起不良后果。食入过多蛋白质,还会在肠道产生大量的氨、酚等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毒害很大,容易出现腹部胀闷、头晕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症状,导致 蛋白质中毒综合征 。蛋白质的摄入应根据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功能来计算。一般情况下,产妇每天吃3个左右的鸡蛋就足够了。

9、生鸡蛋更有营养

有人认为,生吃鸡蛋有润肺及滋润嗓音功效。事实上,生吃鸡蛋不仅不卫生,容易引起细菌感染,而且并非更有营养。生鸡蛋里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响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容易使身体出现食欲不振、全身无力、肌肉疼痛、皮肤发炎、脱眉等 生物素缺乏症 。生鸡蛋的蛋白质结构致密,并含有抗胰蛋白酶,有很大部分不能被人体吸收,只有煮熟后的蛋白质才变得松软,才更有益于人体消化吸收。

另外,生鸡蛋还有特殊的腥味,也会引起中枢神经抑制,使唾液、胃液和肠液等消化液的分泌减少,从而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因此,鸡蛋要经高温煮熟后再吃,不要吃未熟的鸡蛋。

10、鸡蛋与白糖同煮

很多地方有吃糖水荷包蛋的习惯。其实,鸡蛋和白糖同煮,会使鸡蛋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形成果糖基赖氨酸的结合物。这种物质不易被人体吸收,会对健康产生不良作用。

(责任编辑:陈碧玲)

2023关于常见食品的保健功效


酸奶、苹果、猪肉等这些常见食品的保健功效你真的了解吗?近日,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刊文为您揭开5种常见食品的真相,帮您吃得更健康。

常见食品的保健功效

1、酸奶

酸奶营养丰富,还能帮助排便。不过如果吃的是新鲜酸奶,则有助通便;但如果吃了过期酸奶,反会引起便秘。

2、苹果

如果一天只吃一个苹果,则有助清洁肠道,保证大便通畅;可要吃得太多,反会引起腹泻。

3、豌豆

豆类能降低血液中的总胆固醇含量,不过豌豆却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因此胆固醇高者应少吃豌豆。

4、猪肉

许多人认为猪肉脂肪含量高,不易消化,其实,猪肉在人体的正常体温下即可消化,而牛羊肉却会提高人体体温,消化起来更加费劲。另外,有些人认为猪肉的胆固醇含量高,其实,猪肉的胆固醇含量还低于牛肉。而且,猪肉脂肪比牛肉含有更多的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

5、烈酒

烈酒对人体的作用最难解释清楚。不过少量烈酒有助降低坏胆固醇水平,提高好胆固醇含量。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您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盘点关于吃素的5个误区


盘点关于吃素的5个误区

盘点关于吃素的5个误区

误区1、吃素会饿得快

吃素食会饿得快,这倒有几分道理。淀粉是素食中的主要能源,胃排空快,消化吸收也快。荤菜中有脂肪和蛋白质,脂肪,特别是动物性食物才富含的饱和脂肪在胃内排空的时间最长,所以饱足感也持久。同理,炸糕、油条、花生、核桃这类高脂肪素食吃下去,其实也是很禁饿的。准确地讲,低脂高碳水化合物的膳食类型才饿得快,不单纯是荤素的问题。

误区2、吃素食会没劲儿

吃素食会没劲儿?不用回顾太久远,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有几个能吃上肉的,那个时候,吃张白面烙饼都算腐败,可是战士们还不照样追得小鬼子满山跑!有劲儿没劲儿取决于运动锻炼是否充分,身体素质如何,基本营养是否得到保证,跟吃荤还是吃素关系不大。

误区3、吃素会少生病

现代疾病谱中举足轻重的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肿瘤,有人把这归咎于生活条件改善造成的饮食无度,尤其是动物性食品。可是比起吃不上肉的年代,平均寿命延长,感染性疾病、营养不良性疾病的发生率锐减,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埃结合自身的体质和饮食状况,最好还是做到荤素搭配,不必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误区4、吃素的人会生男孩子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非常八卦!照此说来,拥有贴身小棉袄的都爱吃肉,而多吃用小苏打发面的开花馒头就会儿孙满堂?人体体液的酸碱平衡状态是十分之稳定的,饮食对其造成的影响其实很微弱,此其一。再则,并无流行病学研究支持不同饮食习惯与子嗣的性别有关哦。

误区5、素食会影响性欲

俗话说饱暖思那个,素食难道等同于饥饿吗?显然不是。既然不是,自然不至于干扰谁的生殖功能,除非素食不当导致机体出现了营养不良。相反,有人还寄望于道法天然,靠植物性食物中富含的神奇因子来威震四方呢。

喜欢《2023关于无糖食品真的健康吗?,盘点5个常见健康误区》一文吗?“97美食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健康食疗的知识,同时,97msw.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健康汉堡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