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莲藕是个宝,御寒最有效;饭后吃红枣,补血抗衰老;早睡又晚起,保暖养元气。”食疗在国人的健康饮食中占了很大的比重,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有关食疗的俗语并非凭而编来的。如何避免健康食疗的误区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如何应对食物自带的“营养天敌”?”,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如何应对食物自带的营养天敌?

如何应对食物自带的营养天敌?

天敌一:植酸,存在于粗粮、大豆等没有精制过的种子中。跟草酸一样,过多的植酸会妨碍人体对铁、镁、锌、铜、锰等矿物质的吸收。一般来说,浸泡、催芽、发酵等方式都能破坏植酸。因此,建议在做杂粮粥、打豆浆时,提前浸泡杂粮和豆子,或者将大豆做成豆芽等,提高其中营养素的利用率。

天敌二:草酸,藏身于菠菜、苋菜、茭白等涩味蔬菜中。摄入草酸过多会影响人体对钙、锌等矿物质的吸收,还会增加结石风险。研究显示,菠菜、苋菜等蔬菜,只需沸水焯一下就可去除40%~70%的草酸。方法是把水烧开,迅速投入蔬菜,20秒左右捞起即可。

天敌三:胰蛋白酶抑制剂,藏身于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会妨碍蛋白质的吸收,并对胃肠有刺激作用。大豆煮熟后,胰蛋白酶抑制剂就能被充分破坏,可放心食用。需要提醒的是,从外面买来的生豆浆,应该彻底煮开再饮用,具体方法是,看到豆浆沸腾后,再煮8分钟。

天敌四:亚硝酸盐,在香椿中含量较高。亚硝酸盐会与血红素铁结合,妨碍人体的血红蛋白转运氧气,甚至形成致癌物亚硝胺,增加患癌风险。用热水焯烫香椿1分钟左右就可除去2/3以上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因此,烹调香椿前最好先焯烫一下。

天敌五:硫甙类物质,藏身于西兰花、油菜、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中。这类食材有较强的抗氧化性,但其中含有的硫甙类物质会妨碍碘的吸收利用,对于缺碘的人来说,会加大甲状腺肿的危险。硫甙类物质在煮熟或发酵以后很容易消失。因此不要生吃太多十字花科菜,吃前最好焯一下,或者炒熟再吃。

天敌六:凝集素和皂甙(di),存在于扁豆、四季豆、刀豆等蔬菜中。皂甙会刺激消化道黏膜,会降低消化酶的活性,影响人体对营养素的消化吸收效率。凝集素进入血液还会破坏红细胞及凝血功能。进食烧煮不透的扁豆后,可在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内引起人体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腹泻等症状。只要将扁豆烧熟煮透,就能破坏毒素。炒扁豆时,切忌贪图脆嫩的口感只采用爆炒的方式,一定要焖煮10分钟以上。如果实在担心中毒,可以先焯一下,这样有助于扁豆受热均匀。

97msw.com精选阅读

各种食物营养素含量如何


人们每天摄入的饮食,都是富含一定营养物质的食物,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不尽相同,日常保持健康饮食的摄入,对于提高人们的免疫力,缓解身体的症状,是有着一定的好处的。各种食物的营养素含量,是有所不同的,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下面就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含量都较高,一般在20%左右,植物性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要数大豆,每百克含36克。

脂肪含量最高的动物性食品是猪肉,含60%左右,植物性食物是各种油料作物,其中又以芝麻含油(油食品)最多,达61%.

糖类含量最高的是各种谷物,其中又以稻米为最高,达77%,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动物性食物中含糖类最高的是羊肝,达4%.

维生素B1含量最高的食物是花生仁和豌豆,每百克分别含1.07毫克和1.02毫克。维生素B2含量最高的是羊肝、猪肝和紫菜,每百克分别含3.57毫克、2.11毫克和2.07毫克。尼克酸含量最高的食物是羊肝和牛肝,每百克分别含18.9毫克和16.2毫克。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食物是鲜枣和辣椒,每百克分别含540毫克和185毫克。维生素A含量最高的食物是各种动物肝脏和鸡蛋黄,如每百克鸡肝含50900国际单位,羊肝含29900国际单位,鸡蛋黄3500国际单位。维生素D含量最高的食物是鱼肝油,每百克含8500国际单位。维生素E含量最高的是麦胚芽油,每百克达149毫克。

含钙元素最多的食物是虾皮,每百克含991毫克。含磷元素最多的食物是虾皮和全脂牛奶粉,每百克分别含有1805毫克和883毫克。含铁元素最多的食物是黑木耳和海带,每百克分别含185毫克和150毫克。此外,猪肝、牛肾和羊肾中含铁量也是很高的。

含碘最多的食物是海带,每百克含2400毫克。含锌最多的食物是生蚝和海蛎,每百克含量达到71毫克和47毫克。

以上就是各种食物营养含量的统计,对于人们来说,日常应该要注意保持营养物质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就能够保持维生素的摄入,多喝牛奶豆浆,就可以保障蛋白质的摄入,各种不同的食物,其所含的营养物质都不同,人们可以根据所需进行选择。

如何才能最大限度保留食物营养!


我们都提倡健康饮食,但是健康饮食的一大前提就是需要你购选具有营养价值的食物。可是这些食物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吃完,那剩下的那些营养就很容易流失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可以让你最大限度保留食物营养的方法。

1.大量储藏食物:或者因为忙碌,或者因为懒惰,很多人一次买很多食物塞进冰箱。

真相:食物储藏的时间越长,接触空气和光照的面积就越大,营养素也就损失的更多。绿叶蔬菜每多放一天,维生素就会减少10%;菠菜在室温下放4天,叶酸会损失50%;而鱼在冷冻室放上3个月,维生素A、E的损失也在30%左右。

2.精米白面好吃:在加工过程中,加工越精细,维生素、矿物质的损失就越多,因为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无机盐等都在种子的外壳和胚芽里。

真相:粗杂粮不只是种类,而且与加工方式有关。

3.我就喜欢吃各种肉:肉类都是酸性食物,吃很多酸性食物时人体血液也会偏酸。

真相:身体会用体内的碱性成分钠和钙来中和体内过量的酸,造成这两种营养素的损失。所以最好在吃肉的同时吃点新鲜蔬菜和水果。

4.食品吃不完再冻起来:大块的肉解冻后切下要用的部分,把剩下的再冻起来,这样的事你做过吗

真相:反复冷冻鱼和肉会导致蛋白质、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素的流失,还可能增加细菌污染的危险。最好在肉新鲜的时候切成小块,分别包装,吃多少取多少。

5.煮饭时间长了好吃:煮饭炒菜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各种营养素的损失就越多。

对策:蒸煮时间最好控制在20分钟左右,避免煎炸,煮肉不要超过2小时。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可以长时间保留食物营养的一些技巧,大家都学会了吗?其实对于如何保留食物营养这一方面的问题很少有人去研究,可是只有我们能够抓住食物最具营养的时刻,才能够够让它们最大限度的为身体服务。

揭秘食物是如何漂白的


揭秘食物是如何漂白的

揭秘食物是如何漂白的

最近媒体报道了山东土豆浸泡漂白的事情,让人们又一次想起来很多曾经的食品漂白事件:漂白银耳,漂白带壳花生,漂白山药片,漂白面粉,漂白馒头,漂白粉条粉丝,漂白凉粉粉皮拉皮凉皮

有时候不太理解,商贩们没事儿干嘛总喜欢漂白啊?这还不简单么,因为两个原因:一是食物制作过程中,实在很难保持人们理想中那种洁白如玉的状态,总是容易发生各种褐变;二是人们对于白色实在有一种近乎病态的追求,不仅喜欢脸色白的女人,喜欢各种白色皮毛的动物(其实只是动物白化病的结果),而且对食物也偏好颜色洁白,面粉要白,银耳要白,牛奶要白,芡粉要白

为什么食物加工之后颜色不理性需要漂白?这里面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很多食材会发生酶促褐变。凡是蔬菜水果和薯类加工品,几乎不可避免要面临这个酶促褐变。这是因为,果蔬薯类中天生存在一类酚氧化酶,而这些食材里又富含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多酚类物质。这两样东西如果碰到一起,再加上氧气,就会发生酶促褐变反应,结果是从无色状态变成有颜色的物质,而且随着氧化,颜色从红变褐,从褐变黑。

为什么完整的水果蔬菜不会发黑呢?因为在细胞当中,酚酶和多酚类物质是被严密分隔开来的,不会轻易碰面。但是,一旦受了磕碰,或者被切开、被绞碎,细胞就被损坏了。于是那些分隔的墙壁坍塌,所有物质都混在一起,酚酶和它的底物多酚类物质见了面。同时,因为细胞被破坏,和空气中的氧气也发生了接触。三路英雄会师的结果,就是颜色变褐。

水果碰一下之后就变褐,土豆、山药、苹果、梨、桃等切开之后很快变褐,就是这个道理。虽不产生任何有害物质,但看起来总是让人别扭。这个麻烦困扰着许多人,比如说,做藕粉、红薯粉的时候,会因为发生褐变,颜色多少有点发灰发褐;比如说,一些半成品的菜肴,发现放了几个小时之后,蔬菜的切口处都出现一层褐色的边,就是因为酶促褐变所致。又比如说,用打浆机打果蔬浆的时候,发现苹果打出来之后几乎每一分钟都在快速变色,从浅黄很快变成褐色,这正是打浆机破坏细胞,导致酶促褐变的结果。这个褐变的同时,还伴随着维生素C的快速损失。

第二个原因,是美拉德反应,也叫做非酶褐变,是含羰基物质和含氨基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制作红烧食品、焙烤食品的时候,我们很喜欢美拉德反应,因为它在让饼干、面包、点心、烤肉、烧肉等食品在颜色变褐的同时,还会放出浓浓的诱人香气。但是,一些水分少的食物在储藏中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比如说,一些蔬菜干、水果干会越放颜色越黑。一些菌类干制品也会越来越黑,都与非酶褐变有关。甚至制作奶粉、鸡蛋粉、豆粉等产品的时候,也可能会因此呈现淡淡的褐色。这时候,人们就不太满意了。

第三个原因,是食物中本来存在一些有色的物质。比如面粉中原来就有点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使面粉呈现淡淡的黄色,用碱性水煮后更是出现明显黄色。但人们不喜欢这种颜色,总希望面粉是洁白的,越白越好。

总而言之,无论什么原因,消费者都不喜欢那些褐色的产品,希望颜色更白更纯洁。然而,消费者有所好,生产者必迎合。于是自古以来就出现了各种漂白方式。这些方式原本只是经验,但经过科学验证,都有一定道理。

第一个方法,最古典也最好用,就是熏硫法。按传统工艺,果脯也好,果干也好,山药干之类中药材也好,银耳之类也好,为了保持好看清爽的颜色,都可以用二氧化硫熏一下。这是因为二氧化硫能够抑制酶促褐变,也能抑制美拉德反应,一石二鸟,防褐变效果别提多好了。同时,二氧化硫对水果蔬菜中的维生素C有保护作用,所以在营养方面说不上有害。

但是,把产品放在密闭空间燃烧硫磺产生二氧化硫熏蒸的方法,实在没办法控制二氧化硫的残留量。过量的二氧化硫主要是危害呼吸道,尤其是对哮喘病人等敏感人群有害,因为它过多时使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因为残留太严重,近年来,这个传统工艺基本上是被淘汰了。二氧化硫熏蒸蔬菜,比如给土豆皮花生壳漂白之类的方法,也被严格禁止了。

第二个方法,在熏硫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就是亚硫酸盐浸泡法。这个方法控制褐变的原理其实没什么区别,也是利用亚硫酸盐产生微量二氧化硫的方法来预防食物变色。与熏硫相比,它的好处是容易控制数量,只要配置时浓度合适,就不会造成过量二氧化硫的残留。因此,各国都许可使用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等作为护色剂,在果蔬产品上使用。

比如说,为什么洋快餐的炸薯条颜色那么好看?因为土豆切开之后就要放在亚硫酸盐之类的溶液当中浸泡,以防土豆条颜色发黑。土豆条不可能是当时切当时下锅炸的,而久放的土豆条天经地义地会变黑。如果不用亚硫酸盐等护色剂处理,消费者能愿意购买黑乎乎的薯条么?又比如说,餐馆提前切碎的生菜叶,边上容易长锈,用亚硫酸盐溶液浸泡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既然人们能够接受切开的土豆条用亚硫酸盐溶液做护色处理,在听到用浸泡法给完整土豆做美容的事情之后,就不必太过惊慌了。因为土豆毕竟是完整带皮的,即便浸泡一下,也不至于产生实际危害。需要谴责的是以次充好、以旧充新的做法,用故意欺骗消费者的方法来卖高价,仍是可恶的行为。

第三个方法,是氧化法。无论是过去用来处理面粉的过氧化苯甲酰,还是用来处理凤爪猪手的过氧化氢,都是用氧化的方式,使原来食物中存在的有色物质被氧化,失去原来的有色结构,从而消除颜色,让食品变得洁白。

由于销售商误以为消费者特别喜爱超白的面粉,我国的面粉曾经多年处于增白剂使用超标的情况当中。过度氧化虽然能增白,却会破坏面粉中的B族维生素,对健康是不利的。我国政府已经彻底禁止在面粉中使用增白剂,希望消费者也能逐渐习惯带点黄色的各种面食品。至于凤爪猪手,人们反正也不是为了维生素而吃它们,倒也不那么在乎。幸好过氧化氢没有任何残留,氧化之后就变成水和氧气。

老公的故乡亲友曾经以制作粉条为生。他们给我们送来的粉条,都要特意声明,这是吃货。我问何谓吃货?他们解释说,这是自家吃的,不用漂白,所以颜色淡褐,不太好看。所谓卖货,就是卖出去的,必须漂白处理,否则客商嫌不白不肯买啊!

所谓食为好色者容。如果我们不刻意追求太白太漂亮的食物,如果我们能悦纳食物的天然变色机制,那么生产者也就不必挖空心思来给食物漂白增白了。挑食物就像挑未来的孩子她娘,妖娆艳丽不是第一位的选择标准,健康和内涵才是顶顶重要

如何分辨食物的寒热属性


人的体质有寒热之分,食物也有。那么如何辨别食物的寒热属性呢?一般情况下,可从食物的颜色、味道、生长环境、地理位置、生长季节几方面来辨其寒热。

如何分辨食物的寒热属性

如何分辨食物的寒热属性?

颜色偏绿,性偏寒;颜色偏红,性偏温。

绿色植物接近地面,吸收地面湿气,故而性偏寒,如绿豆、绿色蔬菜等。颜色偏红的植物,如辣椒、枣、石榴等,虽与地面接近生长,但果实能吸收较多的阳光,故而性偏热。

味苦、味酸的食品偏寒;味甜、味辛的食品性热。

味苦、味酸的食物性寒,如苦瓜、苦菜、芋头、梅子、木瓜等。味辛、味甜者,由于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较长,所以性热,如大蒜、柿子、石榴等。

水生植物偏寒;陆上植物偏热。

藕、海带、紫菜等为寒性。而长在陆地中的食物,如花生、土豆、山药、姜等,由于长期埋在土壤中,水分较少,故而性热。

背阴食物偏寒;向阳植物偏热。

背阴朝北的食物吸收的湿气重,很少见到阳光,故而性偏寒,比如蘑菇、木耳等。而生长在空中或有向阳性的食物,比如向日葵、栗子等,由于接受光照充足,故性偏热。

冬、夏季食物性寒;春、秋季食物性热。

在冬天里生长的食物,因为寒气重,故而性偏寒,如大白菜、香菇、白萝卜、冬瓜等。在夏季生长的食物,由于接收的雨水较多,也性寒,如西瓜、黄瓜、梨等。苹果、橙子等春、秋季食物多偏热性。

如何膳食营养呢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我们吃对了身体才能好才会健康,其实不光青少年在生活中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成分,即便是我们已经发育完成的成年人生活中,吃不好的话身体会引起许多的疾病,让人们对各种各样的食物所需求的营养成分都是不同的观点也不一样,那么如何膳食营养成分效果好呢!

民以食为天”,吃对了,吃好了,身体才会健康。不过,营养需要平衡,膳食贵在合理。研究表明,我国居民的营养“缺乏”与“过剩”并存,表现为动物性食物及脂肪的摄入量呈现增加趋势,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则在减少,导致与营养失衡有关的慢性病明显上升。

其实,只要补足“缺乏”的,减少“过剩”的,达到营养均衡,健康就能“唾手可得”。

而到底什么样的饮食结构才算是营养均衡呢?

实际上许多人对各种食物所能提供的营养价值存在很多误解。甚至有人认为只有吃精粮才能够保证自己的营养供应,殊不知,这是极其错误的。

根据专家的意见,人在一天之内应吃齐4类食物,即五谷、蔬果、乳类和肉类,这4类食物为人体提供每天需要的7大养分,包括水分、糖类、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因此,这4类食物合称“均衡的食物”。

如果我们平时能完整均衡地摄取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就可以提高自身的抵抗能力,避免疾病侵袭。

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对如何合理调配膳食提出了科学的方案。推荐的成年人每日合理膳食方案从塔底到塔尖分别为:谷类300克~500克;蔬菜类400克~500克、水果类100克~200克;畜禽肉类50克~100克、鱼虾类50克、蛋类25克~50克;奶类及奶制品100克、豆类及豆制品50克;油脂类25克。

人类的食物是多样的,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在多种食物中,最重要的是谷类及薯类,谷类包括米、面、杂粮,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

要从自己的膳食中合理安排自己身体所需的营养成分,那么没有事我们必须要多吃一些,这样不仅仅不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发育,会影响到体内的器官改变,食物有很多,比如五谷杂粮,蛋类,奶类,蔬菜,水果类,这些我们每日都要均衡的摄入。

相信《如何应对食物自带的“营养天敌”?》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97美食网”是您了解健康食疗的知识,各类美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97msw.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消肿的食物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