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向大鱼大肉的日子告别,与大吃大喝的生活隔离,把大悲大喜的情绪纾解,将大起大落的血压平定。”食疗文化已在中国普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将生活中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以沉淀了这些经验。你是否遇到有关健康食疗的疑问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吃粽子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吃粽子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吃粽子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以前过端午节,都是自己家做粽子。先要去采苇叶,那时候还买不到粽叶,找叶宽的、长的苇叶采下来,拿回家里洗净备用。然后要泡米,准备好红枣。包粽子时,一般用两、三片粽叶,包出有棱有角好看的形状,用线扎好。不同口味的粽子用不同颜色的线扎,以示区别。粽子包好后,码放在八印的大铁锅里,先是大火烧开,再用小火慢慢煮蒸。开锅后,糯米的纯香、大枣的甜香和着粽叶的清香,渐渐地在屋里弥漫开来,一会儿满屋飘香。现在很少有人费时间和精力自己做了。超市里各色品种应有尽有,买起来方便,却很难体会制作过程的乐趣了。

粽子不仅传承了我国的饮食文化,给我们带来饮食的愉悦,同时粽子还有特定的营养特点。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每100克糯米含348千卡能量,一碗2两米饭的能量约为120千卡,一个2两馒头能量为220千卡。一个粽子用1两糯米做成,则含能量174千卡;如果是肉粽,能量还会更高的。豆沙粽一般含有糖,豆沙可能用动物油炒过,能量也很高。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一个粽子相当于一碗饭,如果算上里面的肉、油等,一个粽子的能量,要比一碗饭的能量高很多。

因此,建议吃粽子时要注意粽子的个头分量,要适当减少主食的摄入。糯米比馒头及其他种类大米在吃后导致血糖升高的速度要快,因此血糖不稳定或患有糖尿病的人,要少食;老人、孩子以及胃肠功能较差的人不宜多吃。肉粽含有较多的动物脂肪,一次不宜多吃,血脂偏高、高血压或冠心病,不宜吃肉粽。吃粽子时宜佐以凉拌菜,再来一碗清淡的汤,如冬瓜汤、青菜汤、丝瓜汤等,以增加膳食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摄龋

97mSw.com相关阅读

喝酸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喝酸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喝酸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饮用时,最好不要加热,因酸奶中的有效益生菌在加热后会大量死亡,营养价值降低,味道也会有所改变。

2、酸奶切记不要空腹喝,因空腹时饮用酸奶,乳酸菌易被杀死,保健作用减弱。

3、容器最好选市场上卖的那种冰箱和微波炉兼用保鲜盒,这种容器密封效果好,酸奶不易变质。

4、牛奶量能够供你喝两天为宜,约500毫升,做多了放置的时间过长,酸奶会变得太酸,那样就不好喝了。

5、做酸奶时不要放糖,吃时再放口感更好。

通常人的胃液酸碱度在PH1-3之间,空腹时PH值在2以下,而酸奶中活性乳酸菌生长的酸碱度值在PH5.4以上,如果在空腹时喝酸奶,乳酸菌就会很容易被胃酸杀死,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就会大大降低。如果在饭后喝酸奶,这时胃液被稀释,pH值上升到3-5,这种环境很适合乳酸菌的生长,特别是在饭后两小时内饮用酸奶,效果最佳。

此外,营养师还提醒,由于酸奶一般放置在冷柜里,凉酸奶易引起肠胃不适,特别是老年人肠胃弱,容易引起胃痉挛、腹泻等不良反应。所以,在饮用酸奶前,可以把酸奶连袋子或瓶子放入45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缓慢加温,这样既不会把酸奶中的乳酸菌杀死,还能增加乳酸菌的活性,增强其保健作用。

吃粗粮需要注意什么


吃粗粮需要注意什么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健康的饮食,所以粗粮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健康食物。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掌握好吃粗粮的方法,往往不健康。那么,如何正确地吃粗粮呢?吃粗粮时要注意什么呢?

一、粗粮的种类:每天至少吃4种以上

每天吃够20种食物已成为很多营养专家的共识,而主食作为每天饮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应该在种类上尽量丰富一些。某食品与营养系博士指出,每天最好吃4种以上粗粮,具体来说,可以包括一种米类粗粮,如紫米、小米、大黄米、黑米、糙米等,一种麦类粗粮,如燕麦、大麦、黑麦、荞麦等,一种豆类粗粮,如红豆、绿豆、豌豆、蚕豆、芸豆等,一种薯类粗粮,如红薯、马铃薯、紫薯等。此外,莲子、芡实、薏米等营养成分和谷物相近,也是非常好的候选粗粮。

除了煮粥外,每种粗粮还有一些其他的吃法,比如芸豆可煮熟后拌凉菜,燕麦可跟黄豆一起打豆浆,红豆可用来做馅,绿豆可用来煲汤等。

二、吃粗粮的量:占主食的1/3左右

大家都知道常吃粗粮可以降低患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很多人特别是老年人会经常吃粗粮,而且有的人一天两顿都会吃。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那么我们每天应该吃多少粗粮才合适呢?

某医院营养师表示,粗粮吃得少,起不到预防慢性病等多种保健作用。但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和植酸,长期大量食用,会影响人体对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还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因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最好能吃50~100克粗粮。健康成年人每天吃的量占主食总量的1/3比较合适。

需要提醒的是,吃主食一定要做到粗细搭配,可以在做主食时混入粗粮,比如蒸米饭时加点小米、糙米、绿豆或红豆,煮白米粥加一把紫米,磨豆浆时加一把燕麦等,这样粗细搭配,吃起来口感也更好。

三、粗粮的处理:提前浸泡4小时以上

与精白米相比,粗粮的质地更为致密,因此烹调起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为了节约烹调时间,使烹调后粗粮的口感更好,需要在烹调前对粗粮进行浸泡处理。其中各种粗粮对水的抵抗力差异很大,紫米、糙米之类只需要泡4小时左右即可,而杂豆表皮最致密,泡豆时间应在12小时以上,最好能达到24小时。

如果要想省事,可以直接把各种杂粮放在容器中,加水没过食材,放冰箱里浸泡一夜即可,这样可以避免细菌超标。

四、吃粗粮的时间:晚餐

吃粗粮食品不仅在量上有讲究,而吃的时间其实也是有规定的。专家提示,粗粮最好在晚餐食用。因为人体可以更好的利用粗粮中的膳食纤维来消除体内的垃圾,降低血脂。

专家告诉我们,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能刺激肠壁产生蠕动,使大便较快排出体外,所以晚上吃膳食纤维,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在第二天早上排便,这就减少了毒素对肠壁的毒害。另外,吃粗粮容易产生饱腹感,所以在晚上吃可以减少进食的量,从而避免晚上吃得过饱对身体有害。

五、粗粮的搭配:水

我们在吃粗粮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吃的多少,吃的时间,还要注意搭配。除了要注意粗细搭配的原则以外,还要注意在吃粗粮的时候多喝水。专家提示,因为粗粮中的膳食纤维需要有充分的水分做后盾,才能够保障肠道的正常工作。那么您在吃粗粮的时候,不凡食用一些白开水或者熬一些稀粥来搭配吃,这样更能帮助排泄。

六、粗粮的吃法:粗细搭配

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已经颁布了纤维食品指导大纲,给出了健康人常规饮食中应该含有30-50克纤维的建议标准。研究发现,饮食中以6分粗粮、4分细粮最为适宜。所以,粗细粮搭配吃最合理。

吃粗粮应讲究方法。从营养学上来讲,玉米、小米、大豆单独食用不如将它们按1:1:2的比例混合食用营养价值更高,因为这可以使蛋白质起到互补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吃的腊八粥、八宝粥、素什锦等,都是很好的粗粮混吃食物。

七、粗粮的禁忌:7种人群慎吃

1、胃肠功能差的人群。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吃太多食物纤维对胃肠是很大的负担。

2、缺钙、铁等元素的人群。因为粗粮里含有植酸和食物纤维,会结合形成沉淀,阻碍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

3、患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如果患有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或是胃溃疡,进食大量粗粮易引起静脉破裂出血和溃疡出血。

4、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果长期每天摄入的纤维素超过50克,会使人的蛋白质补充受阻、脂肪利用率降低,造成骨骼、心脏、血液等脏器功能的损害,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

5、体力活动比较重的人群。粗粮营养价值低、供能少,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而言营养提供不足。

6、生长发育期青少年。由于生长发育对营养素和能量的特殊需求以及对于激素水平的生理要求,粗粮不仅阻碍胆固醇吸收和其转化成激素,也妨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7、老年人和小孩。因为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减退,而孩子的消化功能尚未完善,消化大量的食物纤维对于胃肠是很大的负担。而且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率比较低,不利于小孩的生长发育。

吃干锅需要注意什么?


吃干锅需要注意什么?

吃干锅需要注意什么?

天气寒冷,干锅很受大众青睐。听着嗞嗞声响,看着油光红亮的菜,干锅既迎合了舌尖对麻辣的依赖,又能长时间保持温度,让人胃口大开。

干锅发源于四川德阳,流行于四川、湖南等吃辣地区。主菜一般选用鸡肉、牛蛙、腊肉,底菜用香芹、青椒、洋葱、粉皮等,味道麻辣鲜香。相比火锅,干锅的汤汁相对较少,油脂更多,在小火加热下,食物不易粘锅,还能保温。不过,持续加热的特点让干锅存在不少健康隐患。

食物持续高温加热,蛋白质、油脂易变性。

实验证明,鸡蛋蛋白超过42℃就开始变性,其他食物蛋白质变性的温度大约在121℃左右,烧半小时就可能变性。油脂经过较长时间的加热,其中的不饱和脂肪会变成饱和脂肪,多吃对血管不利。油在高温加热过程中,还会产生一种叫丙烯醛的气体,对鼻、眼黏膜有刺激作用,让人容易流泪,甚至头晕、恶心、厌食。此外,蔬菜里的各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也会遭到高温破坏。因此,干锅小火慢烧的时间最好不超过15分钟,看到底菜出现发黑、变焦时,就赶紧关火。

爱吃干锅的人要注意减脂。

就餐时搭配其他新鲜蔬菜,尤其要多一些深绿色的叶菜,才能营养合理。干锅里的辅料也要尽量选择红辣椒、白萝卜、四季豆、干笋、黄豆芽、蒜苗、洋葱、大葱、韭菜等,能起到口感互补的作用。

喜欢《吃粽子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文吗?“97美食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健康食疗的知识,同时,97msw.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做蛋糕需要些什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