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饮食要控量,三餐要按时,米粥易消化,清淡尤为佳”国人生活中对于食疗有着丰富的经验,随着生活的不断好转,这些食疗俗语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如何避免健康食疗的误区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达不到五条标准就不算好好吃饭,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1.吃饭时挺直腰背。

人们吃饭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很容易含胸驼背。殊不知,这会使食道和胃部受压,影响消化。此外,在矮桌前吃饭、坐在沙发上以及蹲着吃饭,都会造成腹部受压,影响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久而久之可引发胃病、影响心肺功能。正确的进餐姿势是:挺直腰背,让胃部不受任何压迫。

2.特别饿时喝点粥。

人在极度饥饿时食欲特别强,看到什么都想吃。其实,此刻胃肠消化功能已经受损,如果大吃大喝很容易造成食滞。特别饿时,应少量进一些半流食,如粥、面或米线,然后再慢慢恢复正常饮食。尤其注意,特别饿时别进食牛奶、豆浆、酸奶和白薯,可能引起消化问题。

3.两餐间隔4—6小时。

两餐间隔太长或太短都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太长会引起高度饥饿感,影响劳动和工作效率;间隔时间太短,消化器官得不到适当的休息,影响食欲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大约是4—5小时,因此,两餐间隔4—6小时比较合适。

4.先吃爱吃的食物。

桌上的菜,肯定有你偏爱的和不喜欢的,此时该先吃哪个?专家提示,先吃自己喜爱的食物,这会让你在情绪上获得满足。愉快的心情能较快地产生饱胀感,避免吃得太多。

6.吃饭时不谈扫兴的事。

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说话会使咀嚼食物的次数减少、唾液分泌减少,从而影响消化功能。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则指出,就餐时谈讨论复杂或令人扫兴的问题,会影响人的食欲和消化,可以谈论一些简单愉快的话题。

7.早饭吃热的。

清晨,人体内的神经及血管都还处于收缩状态,此时如果吃冰冷的食品,可能使消化系统发生痉挛。中医认为,早餐应该吃热食,保护胃气。建议早餐选择热稀饭、热麦片、热豆浆等,再配上包子、面包等干主食。

8.饭后半小时再喝茶。

饭后不宜立即饮茶,否则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同时,茶中的单宁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质混合后会产生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给胃增加负担。饭后半小时再喝茶,能促进消化吸收,起到杀菌消毒和护齿的作用。

9.晚上别吃冷饮。

晚上7点后,人体体液代谢下降,此时吃凉的食物,尤其是冷饮,不易消除疲劳还会影响睡眠。

10.饭后甜点要少吃。

正餐已获得了足够的糖分,如果再吃甜点,人体会吸收多余的葡萄糖、淀粉。吃过油腻的东西后尤其不要吃甜点。

11.多吃深色蔬菜。

深色蔬菜是指深绿色、红色、紫红色的蔬菜。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应该吃一斤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应占到一半以上,其维生素C含量比浅色的高一倍。举例来说,深紫色茄子与浅绿色茄子,紫色洋葱与白色洋葱,紫甘蓝与卷心菜,紫薯与红薯、白薯,前者的营养价值都显著高于后者。

12.动、植物油混着吃。

光吃植物油会促使体内过氧化物增加,加快人衰老,还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结肠癌发病率。而动物油含有对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脂蛋白等。专家提醒,用1份动物油、2份植物油制成混合油,可以取长补短。

13.吃饭环境要安静。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显示,随着噪声增大,受试者感受食物甜味和咸味的敏感度降低。研究还表明,嘈杂的就餐环境会使人的味觉变迟钝。专家建议吃饭时不要选择环境嘈杂的餐馆,有轻柔音乐做背景可以让人吃得更香。

14.别一个人吃饭。

单独进餐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而且饮食单调,会造成营养失衡。和同事、家人一起吃饭,心情舒畅,胃液的分泌也相对旺盛,可使食物尽快地消化和吸收。此外多人一起吃饭,食品种类也多,每种吃一点容易达到营养平衡。

15.骨头汤加点醋。

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含钙丰富的食品有牛奶、鸡蛋、骨汤、鱼虾、黄豆等。胃肠道的酸度不足会影响钙的吸收。因此,烹调食物时适当放些醋,可使食物中的钙转化成容易被吸收的醋酸钙。

16.每天吃一次纤维食品。

人体摄取了多余的脂肪和蛋白质,与大肠杆菌作用,会变成有害的腐败物。纤维质可把它们包围并排泄掉。因此,每天最好吃一点粗纤维食物,如燕麦、糙米、薏米、红薯、玉米等。

17.多嚼硬的食物。

根据年龄不同,可适当补充一些硬的食物,如水果、甘蔗、生黄瓜等。这是因为较硬的食物要费劲去嚼,当咀嚼的次数增多或频率加快时,大脑的血流量明显增多,活化了大脑皮层,起到防止大脑老化和预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

18.细嚼慢咽。

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专家建议,每吃一口饭就放下筷子,集中注意力在嘴巴的咀嚼上,每一口都要细细地咀嚼30次以上。

19.少吃盐。

新版美国饮食指南建议,每人每日所摄入的食盐量应减少至2300毫克(约一茶匙)以内。而那些年龄超过51岁以及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每日所摄入食盐量应减少至1500毫克以内。

20.调味品别滥用。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研究显示,桂皮、小茴香等天然调味品中都或多或少含有黄樟素,它可引起肝癌。多吃不仅会口干、咽喉痛、精神不振,还容易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和胃胀气。因此,在烹制食物时不要过度使用。

97msw.Com扩展阅读

公认12条健康吃饭的黄金标准 快快看看你达标了吗


良好合理的健康饮食习惯是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使身体健康地生长、发育;不良的饮食习惯则会导致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而感染疾病。相反,恰当的饮食对疾病会起到治疗的作用,帮助人体恢复健康。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下面跟随本网站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两餐间隔4-6小时为宜

减妞经常跟大家强调规律三餐,按时吃三餐,但是你有想过为什么三餐时间要这么安排吗?首先,如果两顿饭之间隔太久,你可能会因为过度饥饿吃下更多东西,导致热量摄入超标。但如果间隔时间太短,胃肠可能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会影响消化。

考虑到一般食物在胃肠中停留的时间是4-5个小时,因此减妞建议,健康饮食两餐之间最好隔开4-6个小时。

2、特别饿时先喝点清汤

在没开始正餐前,如果你已经饿得不行了,建议可以在饭前喝一碗清汤,或者喝一杯温水,这样有利于缓解饥饿感,防止在真正开始吃饭时暴饮暴食摄入过多热量。同时,还有利于消化系统提前进入活跃状态,对正餐时吃下的食物消化更充分。

3、吃饭时挺直腰背

这个可能很多人注意不到,以为吃饭嘛,还是放松些。减妞想说的是,放松没问题,但腰背还是要挺直的。毕竟像很多人那样含胸驼背吃饭会使食道和胃部受到压迫,进而影响正常消化。挺直腰背可以让消化器官能够更好地消化食物,让身体更好地吸收营养。

4、多吃深色蔬菜

蔬菜根据颜色可以分为深色蔬菜和浅色蔬菜,通常情况下,深色蔬菜的营养价值一般优于浅色蔬菜。尤其富含-胡萝卜素,同时也是我国居民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议,每人每天应当摄入500克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以上。

5、少吃动物油脂

要限制脂肪,首先要少吃动物油(如猪油)、肥肉、鱼子、动物肝脏等。关于食用油,建议每天控制在25g左右,并且以植物油为宜。因为动物油中一般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食用过多容易引发肥胖、心血管疾病等问题。

6、吃饭环境要安静

人们吃饭时,经常会看电视,或者聊天,但是,有研究发现:在吃东西时,如果保持环境的安静,把注意力放在食物上,你就可能吃得更少,体重控制得更好。

7、细嚼慢咽

细嚼慢咽就不用多说啦,前几天减妞就消化不良了,因为吃饭太快。然后就消化不良了。肚子难受了好几天。

正确的吃饭方式应该是细嚼慢咽,每一口都嚼15-20下,每顿饭都最好吃20-30分钟。这样才能够促进胃液分泌,让食物更容易被吸收,同时也有助于大脑感受到饱腹感的信号,以免吃太多。

8、优选低脂肉类

很多人认为肉类是脂肪得主要来源,就把一切拒之门外。但其实这是不对的。肉类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优质蛋白、铁、B族维生素等营养,有助于加快人体代谢,并能帮助避免肌肉量减少,保持基础代谢率。只要你适量选择一些低脂肉类,如鱼肉、鸡胸肉等就可以了。

猪肉、牛肉等的脂肪含量相对高一些,建议少吃肥肉,一周吃红肉最好不要超过350g。

9、保证每天奶制品摄入

奶类是膳食钙和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它们都是保证身体健康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议,成年人每天应摄入300克奶制品。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平均为3%,其必须氨基酸比例符合人体需求,属于优质蛋白。

10、尽量少吃甜点

通常甜食,咱们且不说热量的问题,它的升糖指数可是很高的,这就意味着,摄入后可能会引起血糖飙升,促使胰岛素大量分泌,导致脂肪囤积。

不妨尝试饭后刷刷牙,根据英国国民医疗服务机构的数据表明,刷牙能降低食欲,并抑制吃零食甜点的欲望。如果你想吃下午茶,不妨选择苹果、酸奶等健康的零食。

11、饭菜太烫,先别吃

国人饮食文化李离不开趁热二字:老妈熬了汤,让你趁热喝;招待好友泡茶,也要趁热饮

但是你知道吗,我们的食管可是非常娇嫩的,正常情况下,口腔和食道的温度多在36.5℃-37.2℃,能耐受的最高温度在50-60℃的食物,如果超过这个温度,食道黏膜就有可能被烫伤。

若经常吃一些过烫食物的话,对口腔、食管、胃内黏膜都可能会造成严重损伤,如果黏膜损伤尚未修复又遭到烫伤,甚至可能引发食道癌等疾病。所以,下次吃饭前,先等食物的温度降一降再吃吧。

12、饭后半小时再喝水

喝水也讲究时候,刚吃完饭就立刻饮水,很有可能会导致胃内压增加,让食物还没消化完就进入小肠,影响身体吸收营养;同时,饭后立即大量饮水也可能冲淡胃液,减弱胃液的消化能力,增加肠胃消化负担。所以尽量吃完饭半小时之后再喝水。

营养早餐的8条“金标准”


俗话说“少喝果汁,多菜少肉,营养均衡,不要太瘦!”健康食疗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核心,随着观念的更新,这些俗语并非简单的顺口溜,而有着其科学性。有关健康食疗你是怎么看待的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营养早餐的8条“金标准””,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早餐吃好”是饮食常识,但有多少人能做到。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早餐品种不超过两类,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吃早餐。对此,营养师提醒,一份好的早餐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标准。

1.蛋、奶、豆类任选其二

食物中蛋白质的质和量、各种氨基酸的比例,关系到人体各种蛋白质的合成与组织更新因此,早餐中最好要有奶类、蛋类、豆类中的两种,它们不仅能提供充足的蛋白质,还可延缓胃的排空速度,延长餐后的饱腹感。

2.包含淀粉类主食

富含淀粉的食物在身体中都能转化为葡萄糖,而葡萄糖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因此,馒头、面包、燕麦片、面条、包子、杂粮粥等淀粉类主食能保证一上午的工作效率,而且对胃有保护作用。

3.适量吃点“油”

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而胆囊需要小肠内有高脂肪或高蛋白食物时,才会分泌胆汁。因此,若早餐缺乏脂肪和蛋白质,胆囊就无法排出胆汁,久而久之,可能会诱发胆囊炎。因此,早餐应该吃点“油”,比如切几片肉佐餐,或者在菜中拌勺橄榄油,都是帮助胆汁排出的好方法。专家推荐,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吃个鸡蛋。

4.要有水果蔬菜

水果是人民膳食生活中维生素A和C的主要来源。水果中所含的果胶具有膳食纤维的作用,同时水果也是维持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不可缺少的。早餐吃点果蔬可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天然抗氧化物,可保持身体健康、维持肠道正常功能。因此,好的早餐中,水果蔬菜至少要有一样。

5.吃少量坚果

坚果中富含钾、钙、镁、铁、锌等矿物质,还有极其丰富的维生素E,能够降低慢性病的危险。此外,坚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心脏健康。因此,每天早晨一小把坚果,能让早餐的营养升级。当然,坚果还是高脂肪食品,不能吃过量。

6.要摄入足够多的水分

早餐要摄入至少500毫升水分,既可帮助消化,又可为身体补充水分、排除废物、降低血液粘稠度。起床后先喝一杯淡蜂蜜水或白开水滋润肠胃是养生的秘诀之一。如果早晨进行体育锻炼,最好先喝水,然后出门锻炼。

7.不宜经常食用油炸食物

油炸类食品脂肪含量高,胃肠难以承受,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还易诱发胆、胰疾患,或使这类疾病复发、加重。此外,多次使用过的油里往往会有较多的致癌物质,如果常吃油炸食品,可增加患癌症的危险。

8.食物应当容易消化

早晨起床之后,多数人食欲不强,消化能力也比较弱。所以,早餐食物必须容易消化、营养丰富又不过于油腻。特别要注意食物不宜太凉,因为凉食物会降低肠胃的消化能力,而且容易引起腹泻等问题。

※简单快速又营养满分的早餐吃法

很多人可能有顾虑,早上时间紧,怎样才能吃得营养全面呢?其实,像馒头、豆沙包等主食可以冻在冰箱,早上微波一下就能吃了。如果没时间烹调蔬菜,也可以随身带个水果。

至于肉类,酱牛肉、卤鸡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可以提前准备好。陈霞飞推荐,夹鸡肉片、西红柿和生菜的三明治就是一种营养很均衡的早餐食物,再加一杯牛奶和一小把杏仁,就更完美了。蔬菜馅包子、豆浆、水煮蛋外加一碗核桃芝麻糊则是一道很好的中式早餐。

健康食疗《达不到五条标准就不算好好吃饭》一文希望您能收藏!“97美食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健康食疗的知识而创建的网站。同时,97msw.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吃饭推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