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有厨房就有美食,它里面的学问不少。在这里,食材有了不同的去向,而调料扮演了食材无法企及的作用,厨师让所有的一切原料有了新的使命。小编特别编辑了“常吃咖喱有助预防糖尿病”,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常吃咖喱有助预防糖尿病

咖喱饭的各种好处已经不用赘述了,不过最近日媒又介绍,咖喱中所含的姜黄素能够有效预防糖尿病。此项医学发现已经在《糖尿病护理杂志》(Diabetes Care)以论文的形式发表。

论文介绍,泰国某学者以糖尿病前症患者(糖尿病前症患者一般血压很高,很容易发展为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以240名成年泰国人为对象,让119人每天摄入含有250毫克姜黄素的咖喱,让116人每天服用类似于药片的乳糖,9个月后,摄入姜黄素的一组人中没有人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而在服用乳糖的116人当中发现了19例2型糖尿病患者。

姜黄素,是咖喱中的姜黄的化合物,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姜黄素有抗炎和阻止细胞氧化损伤的功效,对于炎症和细胞氧化损伤引发的糖尿病有显著疗效。在研究中,研究者还发现,姜黄素能有有效改善控制血糖细胞的机能,不仅有抗炎的作用,还能有效保护β细胞不受损害。

但是专家也提醒,切不可大量摄入姜黄素,要控制合适的量才能达到预防疾病的疗效,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就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平衡各种饮食。

97msW.com相关推荐

预防牙病常吃这些水果


预防牙病常吃这些水果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牙齿问题!牙齿对于我们的饮食生活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出现牙齿问题,很多美食都享受不了了!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牙齿呢?

哈密瓜

孩子口腔中可能滋生各种细菌,于是引发牙龈炎,而哈密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不仅可以消灭细菌,还会促进牙龈所需胶原蛋白的生成,使牙龈更健康。

哈密瓜冰淇淋

鲜梨

饭后吃些鲜梨,可通过细嚼慢咽、洗刷牙面、按摩牙龈来消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还可防治牙石引起的牙龈充血、萎缩,并改善口腔末梢血液循环,尤其对胃火上炎引起的牙床红肿和风火牙痛有辅助治疗作用。

大枣

有研究表明,从大枣中提取分离出的乌苏酸和夹竹桃酸,能控制蛀齿菌产生酶,免使糖蛋白沉淀下来形成菌斑,而且不影响口腔其他细菌,不破坏口腔菌的菌系平衡。所以,老年人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可常食大枣,不仅可以健脾养胃,还可以保护牙齿,可谓一举两得。

红枣当归炖鸡脚

番石榴

番石榴的热量低,很多人节食的时候拿它来增加饱足感,而它的维生素C含量又高居水果之冠。维生素C是维护牙龈健康的重要营养素,严重缺乏的人牙龈会变得脆弱,容易罹患疾病,出现牙龈肿胀、流血、牙齿松动或脱落等症状,因此,吃些番石榴可以摄取维生素C,保护牙龈健康。

葡萄干

葡萄干中的某些化合物能抑制口腔内两种细菌的生长,而这两种细菌就是导致蛀牙和牙周发炎的罪魁祸首。

葡萄干辫子面包

白领不吃早餐易患糖尿病适量吃坚果可预防


白领不吃早餐易患糖尿病适量吃坚果可预防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2011年统计,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为3.66亿,预计2030年将达到5.52亿,相当于每10秒钟增加一名糖尿病患者,或者每年增加1000万名患者。在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患者总数已超过9000万人,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同时,糖尿病前期的糖耐量受损人群达到了1.48亿人,患病率为15.5%,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年轻化的趋势明显。专家指出, 20年前糖尿病患者基本都在45岁以上,但现在二三十岁的病人比比皆是。特别需要警惕的是,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增加。

糖尿病年轻化与坏习惯有关

现在,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患者都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儿童和青少年人群的患病率在不断增加,中年人患病的也越来越多。高热量的饮食和体力活动的减少与糖尿病发病有密切关系。现在,很多孩子爱喝碳酸饮料、吃油炸食物,而且出门去哪都可以乘车,上下楼也有电梯,再加上晚睡晚起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直接诱发了疾病。中年人则是吃喝应酬的增多,引起了肥胖也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而患糖尿病的年龄越小,症状越隐匿,越不容易被发现。

很多上班族早晨为了多睡一会,往往起床后的所有事情都是匆匆忙忙的。早餐几乎就是“糊弄”。早餐的重要性已经一再地被说起,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应该按时吃早餐。专家介绍,上班族在早晨的劳动强度和用脑程度都是较大的,如果来不及吃早餐,就会感到头晕、昏沉、记忆力不好。长期不吃早餐对人体伤害也非常明显,易变成酸性体质。另外,为了控制食物的摄取量,一些糖尿病患者选择不吃早餐,其实不吃早餐,到上午会感到饥饿或出现低血糖症状,长期下去就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对于“糖友”来说,合理配比的早餐能使血糖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日常如何预防糖尿病?

1、少吃肉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科学家发现:食用较多数量的红肉(特别是精加工肉制品)会增加女性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这是因为红肉是饱和脂肪、胆固醇和动物蛋白 的主要来源,而精加工肉制品含有的某些防腐剂、添加剂和化学物质会增加人们患上2型糖尿病的几率。该研究还发现:用其他食物(如全粒谷物、坚果、低脂乳制 品、鱼肉和家禽)来代替肉食能显著地降低人们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

2、食用坚果

准确地说,是食用杏仁、核桃和其他树生坚果。研究表明经常食用树生坚果与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即使是食用花生(归类为豆科植物,而非坚果)也会起到有益作用。然而,经常食用并不意味着大量食用;每天吃一小把就可以了,以避免热量堆积。

3、进餐后散步

发表在《行为营养与体力活动》国际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每天静坐6-8小时的人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为19%。即使是在餐后半个小时散步15分钟,也能让餐后血糖水平在至少三个小时内下降。发表在《欧洲疾病研究》协会期刊上的另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在餐前进行一段时间短暂但较为剧烈的运动对于控制血糖比一天内进行长时间的运动更为有效。

4、从事力量训练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力量训练或者是抗阻力训练都能够比有氧锻炼更好地维持血糖水平的平稳。事实上说,美国运动医学会已经意识到了力量训练对糖尿病患者有非常好的益处,它们建议成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采用力量训练。此外,力量训练还能够有助于保持肌肉重量和加速新陈代谢,不过这两项功能都会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

什么糖引起糖尿病


什么糖引起糖尿病

很多人想弄清楚,糖尿病是吃糖过多引起的吗?引起糖尿病的糖究竟是什么糖?

糖分很多种

碳水化物总称为糖类,以化学结构来分,大致可分为多糖、双糖及单糖。多糖和双糖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入血液,要在小肠里经酶转化为单糖后才能被吸收。糖尿病患者所查的血糖及尿糖都是葡萄糖,是一种单糖。

不要以为糖尿病患者血中的葡萄糖是祸首,因为葡萄糖升高以致糖化各种组织蛋白才最终导致各种并发症。其实,葡萄糖是为器官组织提供能量的重要物质,尤其是大脑,血中葡萄糖少了会使人陷入昏迷。

常见的食糖有多种形式,如绵白糖、白砂糖、冰糖、红糖等,学名叫蔗糖,是双糖。粮食中的淀粉则是多糖。果糖也是一种单糖,它以游离状态大量存在于水果浆汁和蜂蜜中,还能与葡萄糖结合生成蔗糖。引起糖尿病的糖,并不是用作调味品的食品糖(蔗糖)。

糖尿病是吃糖过多引起的吗

这是个很大的误区。一般人认为,既然是血中糖多了而且从尿中溢出,那么糖尿病当然是因为吃糖过多引起的。其实即使多吃蔗糖,只要胰岛功能正常,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这些糖仍能被胰岛素代谢而使血糖正常。当然,蔗糖吃得过多会对糖尿病发病有间接影响,那是因为蔗糖也能产生能量,能量过剩使人肥胖,而肥胖是引起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糖尿病患者能否吃糖

人们普遍认为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理由是糖吃多了会引起糖尿病。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无糖月饼、无糖饼干、无糖奶粉,等等。如果吃葡萄糖,可立即使血糖升高,当然不行。那如果吃蔗糖、淀粉(多糖)又会如何呢?

有数十位科学家对此做了长期(28天)或短期的研究。即把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是无蔗糖的饮食,另一组的饮食热卡相同,但用蔗糖代替部分淀粉。结果两组的血糖值相同。当然,如果在原来的热卡以外,再外加蔗糖,则会使血糖升高。所以,血糖控制的关键是控制摄入的热卡总量,而不在乎是蔗糖(双糖)还是淀粉(多糖)。因此恐糖症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我们并不主张多吃蔗糖,因为一是可引起肥胖及龋齿等,二是人们吃糖时,实际上多是吃奶油、巧克力、冰淇淋等甜食,其中有不少饱和脂肪,而饱和脂肪对人体健康特别是心血管是有害的。

吃糖是否会成瘾

有些人明知多吃糖会胖,使外形难看又行动不便,但还是忍不住要吃。因此有人以为是有瘾,其实,喜甜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早期的原始人就有这样的智慧找到甜味果实就知道是熟的,吃了可提供热量。即使胎儿在母体子宫内也是如此。比如治羊水过多可在羊水中注入甜味物,此时胎儿就会多吃些羊水,并经脐带、胎盘及母亲肾脏而排泄。再如婴儿吃甜的液体可以有天然的止痛作用。因而喜甜食还不能算成瘾,因为停吃后不会产生像毒瘾发作那样的症状。

糖会升高血脂吗

研究认为,果糖(水果和蜂蜜中)吃多了会升高血脂,所以即使果糖的甜味很强,也不宜用作调味品。最近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有文章认为,多吃蔗糖会使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这并非肥胖所致。不过此研究有待进一步证实。

代糖品能吃吗

市场上有多种代糖品,有些代糖品能产生一定热量,但比蔗糖少,如木糖醇。另有不少无热量的代糖品,如糖精、阿斯巴甜、甜蜜素等。这些代糖品各有优缺点,如阿斯巴甜不能加热,加热后就会分解,所以不能用于一般食品加工及烹饪。有些人食用木糖醇可致腹泻。另外,有不少人认为代糖的食品添加剂有害,目前虽有争议,但在政府规定的剂量范围内应用,应该是安全的。也有人用蜂蜜等代替蔗糖,这些天然品虽然也有一定的热量,但因甜味较强,可以少量应用。

总而言之,不必谈糖色变,或患恐糖症,但也不要多吃蔗糖,适量用作调味品是可以的,关键还是控制好饮食的总热量。美国心脏学会建议,男性吃蔗糖每天不超过9茶匙(150大卡),女性不超过6茶匙(100大卡)为宜。

这些蔗糖包括我们每天摄入的主副食品中的蔗糖含量。希望大家养成好习惯,购买食品时不要忘记查看食品标签中的蔗糖含量,控制好总的食物热量,糖尿病患者尤其要重视!

诊断糖尿病应测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

人的血糖在24小时内是有波动的,尤其是餐后会升高,而夜晚相对稳定。

空腹血糖是指8~12小时内未进食,一般是晚餐后不再进食,第二天早晨测的血糖,如>7.0毫摩尔/升可诊断为糖尿病。但空腹血糖也有问题,有不少人尤其是初发病者可能空腹血糖正常,但进食后因有糖负荷,会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其作用发挥不好(胰岛素抵抗)而出现血糖升高。所以,第二个抽血时间是测任意时间血糖,包括餐后2小时,此即从吃第一口饭算起2小时,此时正常人血糖已恢复近正常,如此时血糖仍高,说明不正常,应进一步排查。

测任意时间血糖,如果﹥11.1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而测餐后2小时血糖,主要作为治疗后观察疗效。如血糖虽高但毫无症状,则应隔几天再测一次,仍高才确诊。

14日糖尿病日:贪吃洋快餐 孩子易患糖尿病


有厨房就有美食,厨房并不简单是一个炒菜的地方,在这里,食材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而调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正是厨师让一切原料形成了可见的美食。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14日糖尿病日:贪吃洋快餐 孩子易患糖尿病,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14日糖尿病日:贪吃洋快餐 孩子易患糖尿病

今年11月14日是首届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为“糖尿病与儿童青少年”。提起糖尿病,人们通常都把它与老年人联系起来,但近几年一些才几岁大的孩子也得上了糖尿病。专家认为,洋快餐及碳酸饮料等不健康的饮食已成为造成儿童发生糖尿病的主要诱因之一。

军军平时最爱吃洋快餐,虽然今年只有13岁,体重却达到了

70公斤,挺着“将军肚”,看上去营养挺不错的,但却是“糖尿病一族”。

现在很多年轻妈妈生怕宝贝“饿着”,晚上常给孩子“加餐”。加上不少孩子对“肯德基”、“麦当劳”情有独钟,整日里抱着“薯条”、“可口可乐”,并且常常以看电视、打游戏机来代替课外锻炼,体重上升得特别快,小小的年纪就都成了“小胖墩”,结果很容易出现血糖过高,从而引发糖尿病。

医生介绍,儿童2型糖尿病一般很隐蔽,早期很少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的症状。不少人看到孩子很能吃,又胖墩墩的,就认为身体很好,从而容易延误诊断。

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对本市15928名3-6岁儿童进行的调查显示,肥胖儿童占总调查人数的5.6%。而且肥胖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岁以后明显增多,6-7岁组达到高峰,是3岁组的近4倍。对这些肥胖儿童进行血生化指标检查发现,本市3-6岁儿童中肥胖孩子更易患慢性成人病——2型糖尿病。该病表现出三个特点:肥胖儿童高于正常儿童、肥胖女童高于肥胖男童、大年龄肥胖儿童高于小年龄肥胖儿童。

三中心医院代谢病科专家邸阜生指出,现在孩子都爱吃甜的、油炸的、高热量的食物,运动又少,胰岛功能减弱,就会得上糖尿病。预防糖尿病要做到四个“一点”:多懂一点,家长们对糖尿病的知识、危害、防治措施多懂一点,发现孩子有极度口渴、多食和消瘦现象时,应立即就诊;少吃一点,高糖分或者太油腻的食物孩子们要少吃一点,不要暴饮暴食,平时儿童应选择适量蛋白、高纤维素(蔬菜)的食品,家长可以在家贮存一些绿色食品,如核桃等,常熬粥给小孩喝;勤动一点,家长应经常带孩子进行锻炼,控制体重不至过胖;放松一点,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作用,各种心理不平衡会加强胰岛素抵抗,促使糖尿病的发生。

米饭多吃易致糖尿病?


厨房是国人呆得较多的一个场所,美食文化的载体就是厨房,在这里,食材被精挑细选,而调料则赋予食材新的生命力,厨师则是厨房的大脑,他指挥一切原料变成有形的菜品。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米饭多吃易致糖尿病?,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米饭多吃易致糖尿病?

日常生活中,最好能将精制白米、白面等和粗粮一起搭配食用。

米饭吃得多易致糖尿病

专家表示,白米等“三白”食品并非“始作俑者”,糖友更需防传统“三白”食品。

日前,一则有关白米、面条的报道让不少市民深感恐慌。该报道称:美国最新研究表明,每天进食300克以上白米的华人女性,患糖尿病风险剧增78%。

对此,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营养中心负责人陈超刚表示:“引起糖尿病的原因很多,进食较多的现代意义上的“三白”食品(白米、白面、白面包)仅是诱因之一,既非“始作俑者”也非主要原因,远比不上肥胖、高脂肪摄入和缺乏运动危害大。”陈超刚认为,市民无需过度担心,精制白米、白面间或搭配一定粗粮进食即可,人们反而更应警惕食盐、白糖和猪油这三种传统“三白”食品。

辩证看待“三白”食品对糖尿病的影响反对理由

进食300~500克谷类主食反而能减少糖尿病发生

“中国人的传统是以米、面等谷类食物为主食。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大约300~500克谷类,其中就包括米饭。而现代人越吃越精,所以白米、白面、白面包是不少市民的日常主食。”陈超刚表示,米、面等主食中的复合碳水化合物能提供机体需要的优质能量。进食足够的主食,有助于减少因摄入过多脂肪和蛋白质所造成的肥胖、高血脂、胰岛素抵抗、高血压等代谢紊乱性疾病。“胰岛素抵抗就是引发糖尿病的直接原因之一。因此,足够的富含复合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从而减少糖尿病的发生。”陈超刚说,中国营养学会建议食物摄入要多样化,同时依然要以谷类为主就是基于此原理。

赞成理由进食过多精制白米有助形成高胰岛素血症引发糖尿病

进食较多的精制白米确实有助于形成高胰岛素血症,从而加重胰岛素抵抗,诱发糖尿病。“精制白米中少了纤维素和维生素B,这样进入人体后需要的胰岛素量会增多。如果还存在肥胖、高血脂等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就会诱发糖尿病的发生。我们有研究发现,精制白米比糙米、粗粮的血糖生成指数(GI值)都高。”

一般认为,食物的GI值70时,称为高GI食物。高GI食物餐后血糖升高快,对胰岛素分泌的要求较多,从而加重胰腺的负担,最终有可能诱发糖尿病。相反,低GI值的食物让人体餐后血糖升高缓慢,对胰岛素分泌的要求相对较少,从而可以保护和延长胰腺的功能,最终可以延缓糖尿病的形成。

过量摄入高脂肪危害远甚“三白”食品

陈超刚举出不少市民日常主食GI值:

白米饭83.2,糯米饭88,小麦面条81.6,荞麦面条59.3,通心面45,白小麦面包100,黑麦粒50,全麦面包69,大麦粒(煮)25,甜玉米(煮)55,混合谷物类面包45,燕麦55,油条74.9,黑米粥42.3,白小麦面馒头88.1,小麦饼70,番薯54。

“可见精制的谷类(如白米饭、白面、白小麦面包)比粗粮(如全麦、荞麦、黑米)的GI值要高,相对来说,精制的谷类确实比粗粮更容易诱发糖尿病。”但陈超刚同时表示,精制的谷类既不是糖尿病的“始作俑者”,也不是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所以市民根本没必要对白米、白面、白面包等感到恐惧。

陈超刚指出,相比而言,高脂肪摄入、缺少运动等比白米更容易引起糖尿病,因此,平衡饮食、食物多样化、按照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平衡膳食方法作为饮食参考才是真正的膳食之道。“我们每天都需要吃足够的主食,其中包括白米、白面和面包等,但我们也需要经常吃一些粗粮,以弥补精制谷类营养上的不足。”陈超刚说。

糖尿病患者需防传统“三白”食品

陈超刚表示,除了现代意义上的“三白”食品外,还有一类传统意义上的“三白”食品,即食盐、白糖和猪油,此“三白”摄入过多确实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食盐:研究发现,过多地摄入盐,是引起胰岛素抵抗的原因之一,也是引起糖尿病的间接原因。除此之外,高血压、冠心病等许多疾病的产生和加剧,都与过量吃盐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成人每天钠盐摄入量不应超过6克。

白糖:白糖是精制糖,GI值高,多吃也可能诱发糖尿病。除此之外,白糖吃太多还易患肥胖症、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病,而这些疾病是导致人类寿命短暂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猪油:猪油是饱和脂肪,多吃很容易引起肥胖和高血脂以及胰岛素抵抗,也是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之一。由于含饱和脂肪酸多的动物油熔点一般都较高,常温下多为固体状态,所以食用后不容易消化吸收,此类脂肪吃太多会使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增高,再加上饱和脂肪酸过多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新闻回放:

日进300克白米

华人女性糖尿病风险剧增78%

据国内某媒体报道,美国最新研究表明,每天进食300克以上白米的华人女性,患糖尿病可能性比每天吃200克以下白米的华人女性高78%。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糖尿病专家王宏才也指出,中国人日常饮食中的“三白”食品不仅糖尿病人要少吃,正常人也同样要控制。

据介绍,美国此项研究结果是对6.4万名华人女性展开平均为期五年的追踪,记录她们的日常饮食和其他生活习惯而得出的。报道指出,常吃“三白”主食易使人体糖耐量受损,这是向糖尿病过渡的一个“黄灯期”,如果不及时干预,极易发展成糖尿病。

吃早饭可降低患糖尿病的危险


厨房是国人呆得较多的一个场所,正是厨房赋予了美食源源不绝的生命力,在这里,各种食材“走”到了一起,而调料在此也不甘“寂寞”,美食就在厨师的手中由“丑小鸭”变成“小天鹅”。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吃早饭可降低患糖尿病的危险,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吃早饭可降低患糖尿病的危险

有关研究结果显示,与那些每周吃早饭少于两次的人相比,每天都吃早饭的人患肥胖症和胰岛素耐药性症状的危险会降低35%到50%。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每天吃早饭的人患肥胖症和糖尿病的危险会降低。

胰岛素耐药性是机体对胰岛素丧失了敏感性,这常常是糖尿病发生的先兆。研究人员对2681名25-37岁的年轻人追踪随访了八年,这期间他们出现过各种健康问题,包括胰岛素耐药和肥胖症。研究结果显示,与那些每周吃早饭少于两次的人相比,每天都吃早饭的人患肥胖症和胰岛素耐药性症状的危险会降低35%到50%。

研究人员说,除了吃早饭的频率之外,早饭的质量也很重要。比如完全由谷类构成的早饭能降低患病的危险,而经过加工的谷类早饭则不会。吃早饭之所以能够降低患肥胖症、Ⅱ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是因为这样人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食欲,减少白天过度进食的可能性。

研究人员总结认为:该研究结果可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饮食结构与肥胖症及其他疾病发生的危险。

秋季常揉腹有助预防胃病


在厨房肯定有很多的注意事项,有很多的厨房小窍门跟小百科。就让97美食网的小编来为您带来与厨房百科相关的知识,为您解答疑惑。97美食网小编特为您推荐"秋季常揉腹有助预防胃病",请您翻阅!

秋季常揉腹有助预防胃病

秋季常揉腹有助预防胃病

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这对老年人尤其需要。

每逢秋凉时节,一些胃病患者尤其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常易复发,严重的还会引起胃出血、胃穿孔。这是因入秋以后,特别是在深秋时节,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血液中的化学成分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随之降低。

因此,天气转凉后需预防胃病复发。揉腹不但可防胃肠道疾病,而且对许多慢性病如糖尿病、肾炎、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等,都有辅助治疗作用,所以揉腹是自我养生保健的较好方法之一。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邪,清内积。我国唐代名医、百岁老人孙思邈曾经写道:腹宜常摩,可祛百病。

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这对老年人尤其需要。

揉腹可使胃肠道黏膜产生足量的前列腺素,能有效地防止胃酸分泌过多,并能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揉腹还可以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睡觉前按揉腹部,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

对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能平肝潜阳,使人心平气和,血脉流通,起到辅助治疗的良好作用。

揉腹具体方法是选择夜间入睡前和早晨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微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

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明显的健身效果。但需注意的是,揉腹不能在过饱或过饥情况下进行,而且要排空小便。当腹内有急性炎症或恶性肿瘤时不宜进行。

常吃果蔬有助于预防听力受损


常吃果蔬有助于预防听力受损

近日,美国《国际听力学杂志》刊登一项研究发现,每天至少吃5份(1份约80克)果蔬有助于防止听力受损。

为了研究饮食、听力与噪声暴露之间的关联性,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员克里斯托弗·斯潘科维奇博士及其同事对2366名参试者进行了有关饮食习惯的问卷调查及4次听力测试。

研究人员依据果蔬、食盐、脂肪、加工食品等摄入量,对参试者饮食总体状况打分。参试者平均得分为63.11分,51~80分的占73%,低分参试者占14.6%,高分参试者占12%。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参试者饮食得分越高,听力就越好。

保持健康饮食,常吃果蔬(每天至少5份果蔬)的参试者发生听觉受损或耳聋的危险更小。不过,新研究同时发现,多吃果蔬无法逆转过多摄入垃圾食品所造成的听力损伤。

斯潘科维奇博士分析指出,听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性别、遗传、种族和年龄因素不可避免,而饮食和噪音环境暴露等则属于可控因素。在饮食方面,多吃水果蔬菜有助于防止听力受损。

每天4杯水防糖尿病


97美食网就是专门为各个地方的美食、厨房百科而专门创建的平台。本网站有很多的有关于美食的知识和菜谱。您还在担心找不到详细又易学的菜谱吗?还在担心找不到优质的厨房百科知识吗?“97美食网”小编特向您推荐"每天4杯水防糖尿病",希望您看完这篇文章能够了解更多有关于厨房百科的知识。

每天4杯水防糖尿病

每天4杯水防糖尿病

核心提示:据国外媒体报道,法国一项最新研究称,每天喝水4杯(227克/杯)可防止高血糖症(前期高血糖)。而每天喝水不足2杯则会增加该病危险。据国外媒体报道,法国一项最新研究称,每天喝水4杯(227克/杯)可防止高血糖症(前期高血糖)。而每天喝水不足2杯则会增加该病危险。

巴黎比沙医院研究人员调查了3615名男女参试者,参试者每3年接受一次健康调查,内容包括:日常喝水、葡萄酒、啤酒、苹果酒和甜饮料情况。研究历时9年,研究者测试了参试者的血糖情况。

研究开始时所有参试者血糖水平正常,但研究期内共发现565例高血糖症患者。结果发现,与每天喝水不足16盎司(约合454克)的参试者相比,每天喝水超过34盎司(约合964克)的参试者高血糖症危险降低21%。

新研究负责人医学教授罗南·鲁塞尔博士表示,新研究分析同时考虑到性别、年龄、运动情况、啤酒、甜饮料及红酒等其他高血糖风险因素。

虽然没有证明喝水不足与高血糖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研究的确发现,喝水较多的确会降低患高血糖风险。

鲁塞尔博士指出,近期研究发现,调节人体水分的激素后叶加压素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关联。

饮水量会直接影响到后叶加压素的分泌。饮水不足会诱发后叶加压素上升,而加压素上升会直接导致血糖升高。鲁塞尔博士强调,不能用甜饮料取代饮水。

原因是,甜饮料更容易导致肥胖症和血糖失控。另外,有血糖偏高倾向的人也要尽量控制饮酒量。

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教授詹姆斯·R·加文博士表示,饮水量与高血糖症之间的关联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饮水不足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与过量摄入胆固醇十分相似。大量摄入胆固醇和脂肪的人更容易得2型糖尿病。

哪些人群不宜吃苏打饼:高脂高盐糖尿病者不宜常吃


哪些人群不宜吃苏打饼:高脂高盐糖尿病者不宜常吃

哪些人群不宜吃苏打饼:高脂高盐糖尿病者不宜常吃

苏打饼是不少都市人常吃的食品,无论是加班、下午茶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营养专家指出,苏打饼属高盐分的食品,日常不宜多吃。苏打饼主要成分为淀粉质,当中包含调味剂、盐分和植物油。每包梳打饼约含110卡路里、5克脂肪及2克饱和脂肪,而钠质则高135毫克,故苏打饼实非健康类饼干。

苏打饼虽含大量淀粉质,但不能以其代替其他淀粉质主食,例如白饭、米粉及面条等。

每一百克梳打饼,已有高达20.2克脂肪,相比起每100克中只有0.6克脂肪的白饭,苏打饼的脂肪量高出很多。

再加上因它含高盐分,因此多吃除影响体重外,还可增患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胆固醇的风险。

此外,食用苏打饼也会快速提升人体的糖分指数,所以糖尿病者不宜常吃。

如想在餐与餐之间吃些较饱肚的小食,可改选纤维量较高的无糖谷物饼。

相信《常吃咖喱有助预防糖尿病》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97美食网”是您了解厨房百科的知识,各类美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97msw.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糖尿病菜谱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