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有人说,生存的目的是为了能吃到美食,国人历史对美食极其看重,没有美食就没有生活,美食让生活对人更加具有吸引力,希望美食让你心情好身体更好。你在寻找更多美食吗?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美食问答:茯苓的功效作用及服用禁忌详解,哪些人适合吃茯苓?》,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茯苓有利水渗湿和健脾宁心的功效,适合脾虚湿盛、心气不足或心神不安的人服用,阴虚体质及湿气较轻的人则不宜服用。

一、茯苓的功效作用

据《中国药典》记载,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效,可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的治疗。

茯苓有利水渗湿的功效,就是将体内已经形成的湿气排泄出去,可以治疗水代谢失常导致的疾病,比如水肿、眼睑肿、排尿少、阴囊潮湿、脚气等。

茯苓还有健脾祛湿的功效,就是通过强健脾的功能,增强脾运化水湿的能力,阻止湿气形成,可治疗胃胀、不想喝水、喝水多了胃中有水震荡的声音、腹泻、大便不成形等症。

茯苓宁心安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心慌、心悸、梦多、精神恍惚等症状。

二、哪些人适合吃茯苓

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和宁心安神的功效,所以它比较适合脾虚湿盛、心气不足或心神不安的人服用,可治疗胃部胀、喝水很多但是尿少、腹泻、大便不成形、心慌失眠、心悸等症。

三、茯苓的服用禁忌

1、服用茯苓期间尽量忌吃食醋等酸味食物,因为酸味食物有敛气作用,可以抵消茯苓利水渗湿的作用。

2、茯苓有渗湿功效,阴虚患者、口干口渴、湿气不明显、大便干燥、小便焦黄的人群不适合服用。

3、茯苓有利尿作用,能泻肾气,降心气,所以肾虚、尿多、腰酸软、滑精、气虚下陷的人群不合适服用,否则会导致肾气损伤。

提醒注意:

人体的大部分阳气到了夏季会转移到体表,内部阳气相对偏弱,容易脾胃虚寒。再加上人们在夏季喜欢吃凉食,更容易损伤脾胃。

脾胃受损则湿从内生,再加上夏季的空气比较潮湿,内湿和外湿同时侵扰,人们就特别容易被湿邪伤害而生病,家里提前准备点茯苓可备不时之需。

97msw.cOm延伸阅读

了解美食:哪些人不适合吃何首乌?


何首乌也有自己的适应症,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何首乌滋补身体,今天详细说说到底哪些人不适合吃何首乌吧。

1、肠胃不好的人不适合吃

何首乌的有效成分是蒽醌类衍生物大黄酚,也叫大黄素,所以它不适合肠胃功能不好的人服用,否则就会导致病情加重。

2、脾胃虚寒的人不适合吃

何首乌性寒,所以本身就脾胃虚寒的人也不适合吃何首乌,否则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会让脾胃更加虚寒。

3、小孩子不适合吃

何首乌的适应症范围很广,治疗疾病的效果也十分显著,但是它却不适合小孩子食用。这是因为何首乌的药性较强,小孩子服用后会导致“虚不受补”。

4、低血脂患者不适合吃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何首乌具有较强的降血脂功效,所以它不适合低血脂患者食用,否则会让患者的血脂更低,从而加重病情。

多说两句:

1、成年人服用何首乌,一天用量不宜超过30克。

2、何首乌不宜天天吃,否则可能会导致便溏或体内产生痰湿,服用一段时间后要休息几日再继续服用。

美食科普:鹿茸有副作用吗,哪些人不适合服用鹿茸?


鹿茸是我国三大珍贵补品之一,但也并非每个人都能享受它的滋补功效,服用不当或过量服用时也有副作用。

一、哪些人适合服用鹿茸

鹿茸适宜体质虚弱者、易疲劳者、腰脊冷痛者、性功能减退者服用。

二、哪些人不适合服用鹿茸

1、有“五心烦热”症状,阴虚的人不适合服用鹿茸。

2、小便黄赤、咽喉干燥或干痛,不时感到烦渴而具有内热症状的人不适合服用鹿茸。

3、经常流鼻血,或女子行经量多,血色鲜红,舌红脉细,表现是血热的人不适合服用鹿茸。

4、正逢伤风感冒,出现头痛鼻塞、发热畏寒、咳嗽多痰等症状的人不适合服用鹿茸。

5、有高血压症,头晕、走路不稳,易动怒而肝火旺的人不适合服用鹿茸。

总结起来就是凡是阴虚阳亢,血分有热,胃火盛或肺有痰热,以及外感热病未愈者,均应忌服鹿茸。

三、鹿茸的副作用

鹿茸服用不当或者过量服用时也有副作用,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肠道的不适,轻者上腹疼痛、恶心、出冷汗,严重时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有些人服用鹿茸后还会导致过敏,出现面色苍白、心慌、气短、胸闷、大汗淋漓等过敏反应,严重者还会休克而死。

四、出现不良反应时如何急救

服用鹿茸后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可采用下述方法进行急救——

上消化道出血时可以适当的应用止血药,如西咪替丁,也可口服云南白药。过敏时则可以服用抗过敏药。

若是严重出现休克时,应该立刻送往医院抢救,注射肾上腺素,进行抗休克治疗。

注意事项:

鹿茸虽然是滋补圣品,但是服用时应该从少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一次性大量使用,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助火动血而致鼻衄。

美食问答:哪些人不适合吃当归补血,记住这点很重要?


当归是妇科圣药,有补血和调经功效,但阴虚有热者却不宜吃当归,它更适合小腹怕冷及手脚冰凉的人服用。

当归是价廉物美的妇科圣药,而且药食两用,非常安全。

当归不仅可以用来配药,也可以日常用来泡水养生,尤其对血虚及月经不调的女性大有益处。

但是,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吃当归!因为当归药性偏温,阴虚且有热者就不宜吃当归调理身体了。

阴虚有热者最主要的症状就是手心发热,此外还可能会有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夜热早凉、口燥咽干或舌红少苔等症,这类女性就不要去吃当归了。

反之,平常小腹怕冷,冬季里经常手脚冰凉的女性,最适合服用当归来调理身体,对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病症有很好的效果,也适用于血虚所致的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乏力、头晕目眩等症。

美食问答:哪里是茯苓的道地产区,说说岳西茯苓和云南茯苓?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云南才是茯苓的道地产区,但现在茯苓的道地产区其实是岳西县,其茯苓酸含量高于云南。

如果要说起茯苓的道地产区,很多人马上会想到云南。确实不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茯苓的道地产区就是云南。

因为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所有茯苓都是野生野长的,以云南所产的野生茯苓品质为最佳,数量也最多,云南自然而然就成为道地产区了。

但是,由于云南野生茯苓的数量越来越少,而人工仿野生种植技术在不断地完善,云南已经不再是茯苓的道地产区了。

现在茯苓的主产区为大别山区,称为大别山茯苓,包括鄂东茯苓、九资河茯苓、商城茯苓、岳西茯苓、金寨茯苓和麻城茯苓等等。

湖北省境内的大别山区,所产茯苓又称为鄂东茯苓,主产于罗田县、英山县和麻城县,以罗田县的九资河茯苓品质为佳,是湖北省的地标产品。

河南省境内的大别山区,所产茯苓又称为商茯苓,主产于商城县,也是地标产品。

安徽省境内的大别山区,所产茯苓被评为安徽“十大皖药”之一,主产于岳西县和金寨县,分别称为岳西茯苓和金寨茯苓,早已声名远扬。

岳西茯苓的产量很大,其产量约占全国茯苓总产量的二成左右,而且质地特别优良。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岳西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茯苓产地和集散地,尤其是大别山地区的茯苓,多数都是以岳西县为集散中心,进而销往国内外市场。

2023年,经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教研室刘学医老师鉴定,安徽岳西县所产的茯苓,其有效成分茯苓酸的含量,明显超过湖北茯苓、云南茯苓和同省的金寨茯苓。

所以,现在茯苓的道地产区,应该是安徽省大别山区的岳西县,而不再是云南。

美食问答:茯苓煮之前需要浸泡吗,茯苓怎么煮烂得快?


用茯苓煮粥、煮糖水、煲汤或泡水之前,都必须提前浸泡才能煮透,否则你煮上1小时都煮不透,不喜欢浸泡的朋友可以打粉或打浆服用,效果更好。

一、茯苓为什么煮不烂

茯苓的吃法很多,煮粥、煮糖水、煲汤或泡水都行。但是,很多朋友发现,要将茯苓煮透并不容易,而且煮的时间很长也不会烂,咋回事呢?!

其实茯苓就是茯苓菌的菌丝体,这些菌丝体相互缠绕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大的茯苓块,经过炮制后再切成小块或片状,就是咱们吃的茯苓了。

由于茯苓就是菌丝体,所以它不溶于水。这些菌丝体相互缠绕的很紧密,所以茯苓怎么煮都不会烂掉,只会变软,一煮就散开烂掉的茯苓就是假茯苓。

但是,要把茯苓煮透,煮到变软硬适口的程度也不容易,没有浸泡过的茯苓块,通常煮上1小时都不会变软。

二、茯苓怎么煮烂得快

要把茯苓块快速煮透,就必须提前浸泡。先把茯苓块放在清水里,充分浸泡一夜时间,漂洗干净后再下锅去煮,这样就比较容易煮软了。

如果打算用茯苓块泡水喝,就把泡过的茯苓放在小锅里,加少量清水烧开,再煎煮20分钟左右,倒入茶杯中代茶饮用就行了,可连续冲泡,最后再把茯苓块吃掉。

三、茯苓怎么吃效果好

由于茯苓不能溶于水,所以无论用它煮粥、煮糖水、煲汤或者泡水,最后都必须把它吃掉才有效果,只喝汤水不吃茯苓没有太大意义,因为能进入汤水的有效成分非常有限。

如果没有时间浸泡茯苓,咱们购买茯苓时可以要求店家打成茯苓粉,用沸水冲服或者煮粥吃都可以。

既不想浸泡又没有茯苓粉的情况下,最好的吃法就是用豆浆机或料理机,把茯苓打成糊糊后再煮开,这种吃法省时间省事,效果更好。

美食问答:茯苓清蒸桂鱼怎么做?


菜系及功效:脾调养食谱 气血双补食谱 防癌抗癌食谱 工艺:清蒸

茯苓清蒸桂鱼的制作材料:

主料:鳜鱼150克

辅料:茯苓15克

调料:盐2克,味精1克,大葱5克,姜5克

茯苓清蒸桂鱼的做法:

1.鳜鱼(即桂鱼)宰杀,去鳞,去内脏,清洗干净;

2.葱切段,姜切片;

3.鳜鱼加茯苓、葱段、姜片、盐、味精同蒸至熟烂即成。

健康提示

健脾利湿,益气补血。

食物相克

茯苓:茯苓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忌米醋。

美食科普:茯苓可以泡水喝吗,茯苓怎么煎煮服用药效最好?


茯苓是不可以直接泡水喝的,必须切成薄片或捣成碎末,再经过煎煮后服用才能发挥出最好的药效,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茯苓为什么不能直接泡水喝

很多人都说茯苓可以泡水喝,甚至包括许多中医也这么说,但实际运用中却发现疗效很差,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果你买的茯苓确实是正品,那就是服用的方法错了。

笔者也是中医,经常给人开方治病,后来发现,凡是以茯苓为主药的方子,效果总是不太理想,百思不得其解:茯苓是从孟老二淘宝店买的,而且是品质最好的中心丁,经过各种检测确实是正品啊!

幸好笔者从小就有喜欢学习的习惯,在读张锡纯《衷中参西录》时突然找到了答案。张锡纯老先生原文是这样写的:“茯苓若入煎剂,其切作块者,终日煎之不透,必须切薄片,或捣为末,方能煎透。”

再继续查阅与茯苓相关的医学文献,结果发现山东一家中医院的专家早就做过专门的研究:将1cm见方的茯苓块煎煮1小时后,取出切开后发现仍有干芯,切成厚片煎煮30分钟左右也有干芯。

看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茯苓效果不好的原因并不是诊断错误,也不是方子用错了,更不是孟老二家的药材假了,而是煎煮方法有问题。

既然想明白了就马上动手验证——

我先把茯苓块按常规方法煎药,然后取出茯苓块用刀切开,结果发现里面有很大一起干芯,果然是煎不透的。这样说来,10克茯苓最多只能发挥4克左右的药效,难怪以茯苓为主药的方子效果不好了。

由此可见,用茯苓块直接泡水喝纯属哄人,丝毫起不到养生的作用。原因很简单,切成薄片的茯苓经过30分钟煎煮都无法煎透,你用整块的茯苓泡水能用啥用!

二、茯苓怎么煎煮服用药效最好

搞清楚茯苓药效不好的真正原因之后,凡是方子中需要用到茯苓的,我都仔细交代患者,必须将茯苓碾成碎末,或者用料理机打成粉末,然后再进行煎煮。

自从改进了煎煮方法以后,原先要吃7副药才能痊愈的患者,往往吃完3副就痊愈了,效果真的令人叹服。

可见,有人把张锡纯称为中医泰斗,绝非浪得虚名,其用药心思之细腻堪称一绝。

都说重要的事情要强调三遍,我就再说一遍吧:凡是用到茯苓的方子,煎药之前必须碾成碎末,或者用料理机打成粉末,这样才能让茯苓发挥出最强的药效。

三、茯苓块怎么泡水喝养生效果好

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如果你非要用茯苓块泡水喝,就采用如下方法吧——

先将茯苓块用清水浸泡一夜(天热时冷藏浸泡),然后取出茯苓块洗净,用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煎煮1小时左右,倒入茶杯中,喝完以后再加沸水继续冲泡即可。

同样道理,如果你喜欢用茯苓块煲汤喝,也需要将茯苓块至少浸泡4小时以上,取出洗净后才能用来煲汤。

茯苓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服用方法,就是把它洗净后扔进豆浆机里,搭配其它食材打成浆服用。

注意事项:

除了茯苓需要捣碎煎煮之外,芍药、浙贝、柏子仁和杏仁等中药材也需要捣碎后煎煮,否则会让效果大受影响。

美食知识问答:孕妇可以吃茯苓吗,孕妇吃茯苓有什么好处?


茯苓是药性很温和的中药材,孕妇及儿童都可以放心食用,尤其适合体质虚弱或者有孕吐症状的孕妇朋友,在中医指导下服用效果更好。

一、孕妇可以吃茯苓吗

茯苓不仅药性非常温和,而且有安胎的作用,很多安胎的中药名方中,都会用到茯苓,比如安胎饮、当归芍药散等,这些方子里面都有茯苓。所以,孕妇是可以吃茯苓的。

二、孕妇吃茯苓有什么好处

1、保胎和缓解孕吐:孕妇吃茯苓不仅具有保胎的作用,还能缓解孕吐,尤其适合妊娠孕吐反应比较严重的孕妇。

2、养心安神:怀孕期间很容易出现心悸、气短、神衰或失眠等症状,尤其是体质虚弱的孕妇更容易出现这些症状,用茯苓煮粥吃可以补气和养心安神。

3、除湿和降血糖:怀孕期间还容易出现水肿和血糖升高,而茯苓有利水渗湿和降血糖的功效,能消除水肿,降低血糖,尤其适合本身就血糖偏高的孕妇朋友。

4、美容护肤:怀孕会导致皮肤变差,甚至出现色斑,吃点茯苓能有效预防皮肤变差,起到美容护肤的作用。

5、健脾养气:女性怀孕期间的能量消耗很大,容易出现营养不良、食欲不振或体倦乏力等问题,吃点茯苓能健脾养气,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注意事项:

1、孕妇吃茯苓虽然有诸多好处,但茯苓毕竟也是中药材,为了安全起见,请在中医指导下服用,效果更好。

2、茯苓的吃法很多,煮粥、泡水、煮糖水或煲汤均可,也可以加工成茯苓饼服用。

美食知识科普:哪些人不宜吃人参,长期大量服用人参有哪些副作用?


人参是补气药,没有气虚症状的不宜随便服用,长期大量服用人参会产生头痛、失眠等副作用,称为“滥用人参综合证”。

一、哪些人不宜吃人参

人参是用来补气的中药材,它的补气功效很强,可大补元气。所以,没有气虚症状的人尽量不要随便服用,尤其是身体壮实,并无虚弱症状的人,更不宜服用人参这种补药。

二、人参的副作用有哪些

很多人认为人参是一种补品,吃了对身体总归是有好处的,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想法。

如果误用或过量服用人参,往往会导致闭气,从而出现胸闷腹胀等不良反应。

如果长期大量服用人参,还会产生头痛、失眠、心悸、血压升高、精神抑郁等副作用,医学上称为“滥用人参综合证”。

所以,体弱需要滋补的人也不宜长期大量服用人参,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即停止服用人参,不良反应可自行消失。

多说两句:

人参生用性偏于凉,主用于一般气虚或阴不足者,如制为红参则性偏温,以用于阳气不足为宜。

美食知识问答:阴虚的人可以吃茯苓吗,阴虚为什么不能吃茯苓?


阴虚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身体比较干燥,而茯苓有利水渗湿的功效,会导致患者体内水分流失更多,让阴虚症状更加严重。

阴虚患者不适合吃茯苓的说法,最早起源于《本草衍义补遗》:“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药也,若阴虚者,恐未为宜。”

《本草衍义补遗》只是说“若阴虚者,恐未为宜”,并没有明确指出阴虚患者一定不能吃茯苓,只是说阴虚患者吃茯苓可能不太好。

民国时期的中医教育家彭子益认为,“凡除湿之品,皆伤津液”,就是说凡是能除湿的中药材,都会损耗身体的津液。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很多患者既是阴虚体质又兼有湿气,这样的患者难道不能服用“除湿之品”,显然不对。针对这种类型的患者,很多中医专家建议先除湿,再滋阴,“除湿之品”必须得吃。

那么阴虚的人到底能不能吃茯苓呢?我感觉咱们应该这样理解——

人体内的津液,归根结底是以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精华为原料,经过脾的运化而生成。

阴虚患者本身就比较干燥,如果再服用除湿之品,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更多,脾将水分和营养精华转化为津液的工作就会受阻,因为缺少水这种原料。

如果单纯从这个层面上来讲,阴虚患者确实不适合吃茯苓等除湿之品,尤其是阴虚火旺的患者更不能吃。

但是,现实生活中既有湿气又有阴虚症状的患者极为常见,而这种类型的患者还必须先除湿再滋阴,不吃除湿之品还真的不行。

其实,阴虚患者并非绝对不能吃茯苓,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阴虚患者不宜过量服用单味茯苓。

一是因为茯苓的药性较为平和,《药鉴》认为“茯苓虽曰淡渗,然味尚甘美,于阴虚者,亦无妨也”,就是说阴虚患者吃点茯苓也没啥大不了。

二是因为中医用药是讲究配伍的,阴虚患者虽然不宜过量服用单味茯苓,但在正确配伍的情况下适量服用完全可行。比如,茯苓和怀山药搭配服用有滋阴功效,再比如茯苓生脉饮可治疗阴虚型心力衰竭等等。

综上所述,阴虚患者尽量不要服用单味茯苓等除湿之品,更不能过量服用,但在正确配伍的情况下适量服用则是完全可行的。

注意事项:

服用茯苓期间要忌食醋类等酸味食物,因为酸味有敛气的作用,会降低茯苓利水渗湿的效果。

美食小知识:中医认可的茯苓饼的做法及配方,茯苓怎么吃养生又好吃?


茯苓是中医公认的四时神药,但味道和口感并不太好,今天推荐中医认可的道地茯苓饼做法及配方,是既好吃又养生的茯苓饼吃法。

现在的茯苓饼做法及配方很多,但真正能查到出处的几乎没有,都是以好吃为宗旨,自己胡乱弄个配方,并冠以清宫秘传等名义,已经完全失去了茯苓饼本身的意义,活生生把养生佳品变成了纯粹的小吃。

其实,《本草纲目》记载的茯苓饼做法相当简单——

原料:

茯苓粉100克,粳米粉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步骤:

1、把茯苓粉、粳米粉和白糖放碗里,边加水边搅拌成均匀的糊状。

2、平底锅烧热后抹层油,放上模具,转成微火,把茯苓米糊倒入模具中,定型后脱去模具,两面烙熟即成。

制作要点:

1、米糊的稠稀度以能挑起米糊且不断线为宜,做好的茯苓饼越薄越好。

2、模具内壁也要刷层薄油,方便脱模。锅底油要尽量少用,使用不粘锅可以不放油。

用量:

早晚当点心食用,可经常随量吃。

功效主治:

健脾渗湿,宁心安神,可用于脾虚湿盛之水肿,或气虚体弱所致的心悸、气短、神衰、失眠以及浮肿、大便溏软等症。

注意事项:

1、茯苓本身对脾的补益作用并不强,是通过利湿而达到健脾目的,所以茯苓对因湿邪困扰而致脾虚的患者最适宜不过了。

2、津血亏虚、口干咽燥且无脾虚湿困的人,不宜多食茯苓。

3、秋季里容易出现秋燥症状,人体本身易伤阴耗液,此时不宜食用茯苓,否则反而会加重秋燥症状。

4、市售茯苓饼的含糖量较高,高血糖、高血脂患者尽量别吃,但可以吃自制的无糖茯苓饼。

茯苓人参糕


食材明细:

小麦面粉400克,茯苓120克,人参10克,莲子30克,盐1克

茯苓人参糕的做法步骤:

1.将茯苓、人参、盐、莲子研作细粉;

2.细粉与面粉和匀,加水适量,制成糕,上笼蒸熟即成。

小贴士:

夏季加莲子,其它三季加用山药粉。1. 补脾益肾,养心益智。2. 此糕有较好的益智强身效果,尤其适宜中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智力减退者服用。茯苓:茯苓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忌米醋。 人参:人参不宜与茶同服,反黎芦,畏五灵脂,恶皂荚、卤碱,黑豆,动紫石英,

相信《美食问答:茯苓的功效作用及服用禁忌详解,哪些人适合吃茯苓?》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97美食网”是您了解健康食疗的知识,各类美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97msw.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茯苓粥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