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美味来自于厨房,涉及它的学问很多,在这里,食材的原味得到了释放,而调料的使用也非常有讲究,美食就在厨师的手中由“丑小鸭”变成“小天鹅”。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冬天温度低怎么发面,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到了冬季温度低,发面的时间会相应地延长,要想和面比较蓬松,用温水不要超过38度,重点是发面要有适宜的温度。冬季快速发面技巧:1、可以试着用温水代替凉水,提高发酵温度,温水要在三十度左右,这是适合酵母发酵的温度,用感觉来看也就是不烫手的温水。2、蒸锅发酵法,蒸锅中烧水,不需要烧开,50-60摄氏度就差不多了,蒸锅中放入蒸屉,把发面盆放在蒸屉上,记住发面盆上一定要盖上毛巾或者保鲜膜,避免锅盖上的水蒸气滴落在面团上。3、烤箱或者微波炉发酵法,机器不需要接通电源。直接将面盆放进去,然后用一个大碗或者大杯子,接一碗开水放在烤箱中,关上烤箱门,水凉了,可以换一杯。这样面团在一个密闭温暖的空间,也会发的比较快。4、砂锅发酵法,砂锅的保温性能比较好,砂锅烧一点水,放入一个蒸架,面盆放里面,盖上毛巾,再还是砂锅盖。比蒸锅发的还要快。5、泡沫箱发酵法,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卖馒头的都喜欢用泡沫箱装馒头,泡沫箱保温性能也比较好,可以直接将面盆放里面,放一杯热水。

97mSw.com相关阅读

别让温度伤了食物的营养


别让温度伤了食物的营养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烹调不当,很容易引起食物营养的流失。本文推荐的旺火快炒、隔水蒸和盖上锅盖炒等三个方法,则可以有效保护食物的营养。

为吃得更健康,很多家庭在烹调时已经开始控油、控盐了。但很多人不知道,做饭时控制温度和时间,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减少食物的营养流失。

烹调的温度和时间对食物营养影响较大,特别是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一经加热,损失无法避免,且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损失越大。虽然生吃黄瓜、西红柿等果蔬,能摄取更多维生素,但还有很多食物不做熟就难以下咽。另外,熟着吃除了让食物口感更好,最重要的是可以清除微生物污染对健康的威胁,在做熟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控制烹调温度和时间,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营养,并避免温度过高导致致癌物的产生,有以下三个方法。

旺火快炒

很多营养素容易在70℃~85℃的温度区间流失,旺火快炒能迅速提高锅内温度,并能加快烹饪速度,减少食物处于高温的时间,从而减少营养流失。旺火快炒的菜色美味香,维生素C损失可不到20%,如果过程中再加点醋,更利于维生素C、B1、B2等喜酸怕碱营养素的保存。需要注意的是,锅底不要放太多油,以免温度过高,反而加快营养流失。

隔水蒸

相对于油炸、快炒来说,蒸、煮、煲、焯的方式锅内温度相对较低,一般为100摄氏度,有助于营养的保留。但这几种方法也有缺陷,煮、煲的过程中,大量营养会溶在水中,如果不连汤喝掉,营养损失较大。焯烫时入锅温度较高,加热时间较短,比冷水下锅的煮和煲营养损失小些,但要注意保持锅内沸腾,放蔬菜应当少量多次,避免锅内温度骤降、焯烫时间延长造成的营养流失。相比之下,水开后,上屉隔水蒸的方式最好,水蒸气温度高于100℃,能缩短加热时间,让食材中绝大部分营养得以保留,且水蒸气带有水分,易于保持食物口感。

盖上锅盖

菜花、土豆、茄子、豆角、胡萝卜等质地比较坚实的蔬菜,往往不太容易熟,最好盖上锅盖,用焖的方式,提高锅内温度,缩短炒菜用时。实验表明,不盖锅盖比盖上锅盖烧菜,多损失2~3倍的维生素B2及大量维生素C。

还有很多常见的做法,也会让营养大打折扣。比如果蔬买回家后,不及时吃,维生素逐渐损失;多次淘洗大米,造成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大量损失等。

饮食应选择的最佳温度


厨房是厨师们施展厨艺的地方,正是在厨房,美食的文化基因得到了进化,在这里,食材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之地,而调料的使用也非常有讲究,正是厨师让一切原料形成了可见的美食。或许你需要"饮食应选择的最佳温度"这样的内容,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饮食应选择的最佳温度

70℃—80℃泡茶 用这个温度的水泡茶泡出的绿茶水色香味俱佳,且茶叶中所含的维生素C、咖啡碱、鞣酸等不遭破坏。

60℃—70℃煮牛奶 牛奶富含蛋白质,蛋白质在加热的情况下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在60℃—62℃时,呈胶体状态的蛋白质微粒出现脱水,由溶液变为凝胶状,随之会出现沉淀;当温度升高到100℃时,牛奶中的乳糖开始焦化,使牛奶呈现褐色,并逐渐分解形成乳酸,产生少量中酸,使其带有酸味,营养价值下降。所以,牛奶不宜高温久煮,一般在60℃—70℃时,既可达到杀菌消毒之目的,且味道鲜美。

50℃—60℃冲蜂蜜 水过热的开水不仅改变了蜂蜜的甜美味道,使之变酸,而且可使蜂蜜中的酶类物质变性,产生过量羟基甲糖醛,使营养成分被破坏。

70℃—90℃放味精 炒菜时不宜过早放味精,一般应在菜肴快熟时或者刚出锅时加入,因为这时菜温在70℃—90℃左右,是味精溶解度最好的温度,鲜味也最浓。相反,当温度超过120℃时,味精中的谷胺酸钠就会焦化,焦化的谷胺酸钠既没有鲜味,还具有一定的毒性。

70℃炸海鲜 海鲜类含蛋白,煎炸海鲜的油温过低时,未熟的海鲜不卫生,易引起腹泻。但温度过高时,既会凝固蛋白质,使得不易消化,也会有损于海鲜之美味。

许多食品的口味不仅与加工过程及保鲜有关,而且与食用食品的温度有关。科学家们经过研究比较,将食品分为喜凉型和喜热型。喜凉型食品在10℃左右口味最好,冷食温度在0℃—6℃之间的口味最佳,如凉开水在12℃—15℃时,喝之最爽口;啤酒在夏天饮用以6℃———8℃最为清口宜人,冬天则在10℃—12℃时最醇美;汽水在4℃—5℃时最好喝;冷咖啡在6℃时最适宜;果汁在8℃ —10℃时最具天然风味;西瓜在8℃左右风味最纯;酸食在10℃—14℃时味道基本上不会改变。喜热的食品在60℃—65℃之间口味最好,如热茶在65℃ 时既好喝又解渴;热牛奶以63℃最甜润可口;冲饮蜂蜜在60℃时最爽口,且营养成份不受影响;热咖啡在70℃时品味最佳;肉类食品在70℃—75℃时最为香美鲜嫩;甜食在37℃时感觉最甜;咸食、苦食温度越高则味道越淡。

低盐饮食越低越好?


美食来自于厨房,厨房里的学问非常非常的多,在这里,各种食材“走”到了一起,而调料则放大了食材的味道 ,美食的生命力则是厨师给赋予的。为此,小编特意呈上“低盐饮食越低越好?”,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低盐饮食越低越好?

食盐有“百味之母”的美称,不仅是日常饮食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也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中39%是钠,61%是氯化物。食盐在人体内可分解成钠离子和氯离子,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钠离子能维持人体全身血液容量和细胞渗透压,维持神经与肌肉的正常兴奋和应激性,激活人体肌肉收缩等多种功能;氯离子则可帮助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生产胃酸和激活淀粉酶,这些对于生命活动是极为重要的。生活中许多人都知道高盐饮食对健康不利,片面地认为吃盐越少越好,甚至不吃盐,其实这是个误区。

众所周知,高盐可使血压升高,低盐可使血压降低,北方人比南方人吃盐多,所以北方人的血压普遍比南方人高。医生也常劝患有高血压的病人“别吃得太咸”,饮食要清淡些,以利于控制血压。其实,并非所有吃盐多的入都会发生高血压。研究表明,大约有1/5的人对盐敏感。这些人食盐过多时会发生高血压,如已有高血压则会使血压更高。美国专家对190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了长达4年的观察,定期对他们尿中食盐的含量进行分析,发现尿中食盐含量最低的病人比含量正常的人心肌梗死发病率高4倍。所以,即使是高血压患者,也不是盐吃得越少越好。目前医学尚不能分辨出对盐敏感的人群,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食盐量应控制在5克左右。

低盐饮食并不是说吃盐越少越好,更不是不吃盐。若过度限盐会有一定的副作用。钠盐摄入不足,会使机体细胞内外渗透压失去平衡,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内,从而产生程度不等的脑水肿,轻者出现意识障碍,包括嗜睡、乏力、神志恍惚,严重者可发生昏迷。若长期过度限制盐的摄入,会导致血清钠含量过低,从而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出现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医学上称为“低钠综合征”。急剧限盐能使体液容量下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可导致部分病人的血压反而升高。

医学实践告诉我们,低盐饮食对高血压病患者是非常有益的,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低盐饮食。一个人是否需要低盐饮食,应视自己的健康状态而定。有肾脏疾病和慢性胃病者,应限制食盐的摄入量,以少吃盐为宜。除此之外,对于一般血压不高的人,不必刻意限制食盐的摄入量。

喜欢《冬天温度低怎么发面》一文吗?“97美食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厨房百科的知识,同时,97msw.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冬天菜谱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