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美食的制造离不开厨房,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场所,在这里,食材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之地,而调料放大了食材的美味,厨师让所有的一切原料有了新的使命。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存在9大缺陷》,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存在9大缺陷

综合国内外营养专家的意见,我国的饮食习俗主要存在着以下九大缺点,需要引起大家注意:

1、中国人大多吃得过咸。据统计,全国人均吃盐量为每天10克以上,其中以东北人最高,达18克。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应把食盐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吃得过咸会明显增加高血压、胃癌等病的发病率。

2、中国人吃味精过多,增加了人体对钠的摄入量,而钠元素对人体有害。

因此,吃汤菜等宜用鸡精、蘑菇精等代替味精。

3、中国人的吃饭方式多为集体进餐,又喜欢相互夹菜,这增加了疾病的传染概率。

4、中国人喜欢吃动物内脏。动物内脏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而胆固醇是诱发与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5、中国人烹调多采用煎、炒、烹、炸等方法,喜欢吃炒菜和油炸食品,这增加了患癌症的机会。

6、中国人喜欢吃含脂肪较高的红肉(猪、牛、羊肉),吃白肉(鱼和鸡等)的比例较小。近年来中国人吃白肉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这是好现象。

7、中国有很多地区的人喜欢吃咸鱼、咸肉、咸菜等腌制食品,这不仅增加了盐的摄入量,且由于腌制食品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还增加了患癌症的机会。

8、中国人喜欢吃各种卤肉。但制做卤肉时加入的肉桂、八角(大料)、茴香、丁香、花椒等香料不但性温燥,容易让人上火,而且由于其中含有一定量的黄樟素,有一定的诱变性和毒性,容易致癌。所以,患有感冒、发烧、炎性疾病和慢性肝病者应少食卤肉。

9、中国人喜欢大摆宴席请客。人们习惯于在宴席上饮大量白酒,或暴饮暴食,或烟酒同时来,有些地区还有布菜的不良习俗。这些习惯不但造成浪费,而且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容易诱发多种疾病。

97mSw.com相关阅读

适合中国人健康饮食法则


97美食网就是专门为各个地方的美食、厨房百科而专门创建的平台。本网站有很多的有关于美食的知识和菜谱。您还在担心找不到详细又易学的菜谱吗?还在担心找不到优质的厨房百科知识吗?“97美食网”小编特向您推荐"适合中国人健康饮食法则",希望您看完这篇文章能够了解更多有关于厨房百科的知识。

适合中国人健康饮食法则

吃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中国人素来以好吃、爱吃、会吃自居。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最适合中国人的饮食法则,让你吃得健康,吃的美丽。

国人面临三大饮食问题:

吃不对:在中国肉类食品消费结构中,近几年猪肉一直占65%左右,而对心血管系统有益的鱼虾类每天不足一两;许多人早餐像乞丐,晚餐像皇帝;食品加工过精、过细,不利于慢性疾病的防控。

吃不全:据调查,每天能吃够五大类食物的人不足三成;蔬菜摄入比例刚刚过半,水果仅及1/5;30%的人每天喝水不到1200毫升。

吃太多:中国人的猪肉消费量占到了全球的一半;每天吃得多,动得少,超重和肥胖者10年间增加了1亿;国际上对盐的摄入量越调越低,而我国居民的盐超标十年不见减少。

适合中国人的健康饮食法则:

1、做菜用盐勺隐盐别忽视

国际上对盐的摄入量越调越低,而我国居民的重口味却不见好转。盐超标的危害,虽不如洪水猛兽般来势汹汹,但架不住其长年累月对身体的侵蚀。高盐饮食是国际上公认的高血压危险因素之一,可诱发脑血栓和心肌梗死。因此,日常饮食中,盐,少点,少点,再少点。

如果实在管不住手里的盐勺,不妨用限盐勺,根据人数按照每人5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把全家一天的盐量出,每天就限定这些量。此外,还要注意酱油、咸菜以及各种酱中的隐性盐。

2、猪肉少吃点鱼肉是首选

中国人的猪肉消费量占到了全球的一半。研究表明了膳食中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以及胆固醇与心肌梗死之间的演化过程,而猪肉中最多的就是这个演化过程的主因饱和脂肪和胆固醇。

目前,老百姓在吃肉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吃猪肉太多,二是吃鱼肉和海产品太少。鱼肉的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而脂肪含量低,且富含对心血管系统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金枪鱼、鳕鱼、沙丁鱼等深海鱼),应该增加摄入量,每天吃1~2两。

3、肉奶豆菜果主食不可少

食五类包括:谷薯类、动物性食物(肉、禽、鱼、蛋、奶)、豆类和坚果、蔬果和菌藻类、纯能量食物(油、糖、酒等)。其中,谷薯类食物作为主食,应占到每天能量来源的一半以上。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4、白水要喝够饮料要少碰

不仅喝水量不够,还偏爱喝饮料,这是我国居民喝水的现状。过量喝含糖饮料的危害众人皆知,能量高,会导致很多健康问题,但现实中贪求口感而喝饮料的人不在少数。事实上,白水(如白开水、矿泉水、纯净水)是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饮品,而白水中又以白开水为最佳。

每天足量饮水对维持身体代谢和各项生理功能的运转很重要,而饮水不足导致体力及脑力下降,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甚至还可能引起一些疾病(如高血压、肾炎、肾结石等)。所以,饮水应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刻,少量多次。

5、顿顿有新鲜蔬菜,天天吃新鲜水果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分析了世界各国的研究结果,认为有充分证据表明蔬菜和水果能降低很多癌症的患病风险。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蔬菜的摄入量为275克/天,低于推荐的300~500克;而水果为45克/天,远低于推荐的200~400克/天。

在选蔬菜时大家可以好色一点,比比谁的菜篮子更富色彩。菠菜、油麦菜、胡萝卜、紫甘蓝、红苋菜……深色蔬菜要占一半。当然,少不了食用菌(口蘑、香菇、木耳)和海菜(裙带菜、紫菜、海白菜)。吃水果则要挑选应季、新鲜的,现吃现买。蔬菜水果吃一样就行?当然不够。蔬菜水果都是宝,但营养价值各有侧重,蔬菜植物化学物丰富,水果富含有机酸、芳香物质,两者不能互相代替。

中国人碗里缺什么营养素


厨房是生产美食的大工厂,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场所,在这里,食材实现了自己的“食”生价值,而调料的使用不是任性而为,美食的生命力则是厨师给赋予的。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中国人碗里缺什么营养素,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中国人碗里缺什么营养素

营养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更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调查显示我国居民中仍然存在着营养不良问题。

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指出,百姓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及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儿童中因铁、碘、维生素A、D缺乏等造成的营养性疾病也较多。这种状况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和智力的发育,甚至导致儿童死亡率的升高,进而将会影响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营养过剩或不平衡所致的慢性疾病增多,并且成为使人类丧失劳动能力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天死于慢性病的人数已占全部死亡的70%以上,而且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

营养素之间关系密切,补充时必须强调平衡。但当今市场上产品的配方多来自于西方国家。饮食习惯和体质的不同,决定了中国人所缺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与西方人不同,使用西方国家配方并不科学。

然而,目前大多数中国人对此知之甚少,导致盲目补充的现象比比皆是。建立科学补充营养素的观念,成为改善中国人营养状况的当务之急。

均衡是关键

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彼此关系密切。只有达到它们之间的均衡,其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人体才可能健康。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世界营养科学联合会理事、著名营养学家葛可佑教授在2001年9月27日的一个科学报告中有这样一段通俗易懂的比喻(木桶理论):

中国人目前的营养状况是:有一些营养素不够,需要立刻补充;有一些营养素已经充足,就不需要再补了。各种营养素在身体里是相互搭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协调,关系十分复杂,比如:

维生素A得到维生素E的保护

维生素A防止维生素C的氧化

维生素B群、D、E及钙、磷、锌要成一定的比例

维生素B1、B2、B6必须符合1∶1∶1的比例

维生素B2与C要成比例

磷过量,钙会被耗损

铜过量,锌会损失

铁促进维生素B族的代谢

锌要与维生素B6一起增加摄入量为上。

因此,人体补充营养素的基本原则是:必须把所缺的全部补齐,不缺的不能再补,使人体内各种营养素达到均衡。

中国人严重缺乏的营养素

钙是中国居民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一的营养素。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05毫克,仅达到RDA(如果人体长期摄入某营养素不足,就会发生缺乏症的危险。当摄入量达到某一数值时,人们就没有发生缺乏症的危险。该数值称为RDA值。)要求的800毫克的49.2%。因缺钙,会有脚抽筋、盗汗、腰酸及骨质疏松等症状。

维生素B2

维生素B2是中国居民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二的营养素。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0.8毫克,仅占RDA要求的1.3毫克的58.4%。缺乏状况各地区之间差异不是很大。因缺乏维生素B2,一些人已出现嘴唇脱皮、皮肤发痒的症状。

维生素A

维生素A是中国居民缺乏程度排名第三的营养素。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76微克(其中157微克为维生素A,319微克来自β-胡萝卜素的转化),仅为RDA要求的800微克的61.7%。不少人都有皮肤干燥、粗糙,眼睛干涩、怕光的现象。

中国人缺乏的营养素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锌12.0毫克,比RDA的要求量少20%,属中国人缺乏的营养素。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缺锌比较严重,已影响部分儿童、青少年智力和身高的正常发育。

维生素B1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1.2毫克,离RDA的要求差11.3%。因城市居民已广泛使用精白米面,而维生素B1主要含在大米、小麦的表面上,所以城市居民实际缺乏情况比调查数据还要严重。煮熟的大米所含的维生素B1基本上已被破坏。

中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2微克,离RDA要求相差11.7%。

调查食物摄入数据,中国人每天摄入铁已达到RDA要求,但据调查后分析,中国居民食用的铁,主要来自于大米、坚果、黑叶蔬菜等植物中的非原血红素铁,其利用率较低,吸收率也远远低于动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铁。另外,中国人食用量最大的谷物中,含有浓度较高的植物酸,植物酸会明显抑制铁的吸收。所以,尽管摄入了一定量的铁,但真正被人体吸收的铁并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仍然广泛存在着贫血现象。

维生素C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100.2毫克,已达到DRI的100毫克的要求。但是,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蔬菜中,中国居民饮食上习惯食用煮熟的蔬菜,其中多数维生素C已被破坏。

中国人不缺的营养素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1058毫克,而RDA的要求为700毫克,超出358毫克。因磷和钙最佳的比例为1∶1,如果磷大于钙的摄入量,钙的吸收就会被破坏。中国居民实际摄入比例为钙∶磷=406∶1058,钙与磷的比例严重倒置。这一点已引起中国营养界的高度重视。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2.4毫克,DRI推荐量为2.0毫克。过量的铜有明显的毒性,且铜过量会导致锌的损失。所以,中国摄入的铜是多了而不是少了。自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尚未发现任何国家有过铜不足的记录,反而关于铜中毒的记载却不少。

女士不缺维生素D

因成年妇女维生素D的需求量为5微克,仅为儿童和老人的一半,中国成年妇女已达到5微克的标准,故不缺维生素D,但儿童和老人因需求量比成年妇女大一倍,故有一定的缺乏。

泛酸

中国居民饮食范围较广,而泛酸广泛地存在于各类食物中。所以,调查发现,中国人根本不缺泛酸。

儿童、青少年不缺维生素E

我国儿童、青少年人均每天摄入的维生素E偏高,达到RDA的300%。主要是因为我国食用豆油、麻油等植物油远高于西方国家。维生素E对提高成年人生育能力、抗氧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儿童、青少年过量则有较大风险。

镁缺乏症患者并不多,几乎只有患呼吸不良症、呕吐情形严重或注射大量缺镁输液,才会发生缺镁症状。

镁过量会引起运动肌障碍,且会妨碍体内的铁效利用,建议中国人不要盲目补充。

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和在人体内仅停留4小时的维生素C不同,维生素B12在肝内的储存可以供3~6年之需。因此,中国缺乏维生素B12的人十分罕见。

维生素B12过量,不仅会导致叶酸缺乏,还会出现哮喘、湿疹、面部浮肿、寒颤等过敏反应,发生心前区痛、心悸,常能使心绞痛的病情加重或发作次数增加。

补充营养素的误区

营养素缺乏中国人与西方人不一样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时,有些人总认为西方国家的配方比中国的好。稍具营养知识的人都知道,中国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食的国家,西方国家则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比如中国人食用的米面比肉多,而西方人食用的肉比米面多;中国人一生中能吃几百种菜,但西方人常吃的就牛排、汉堡等七八种;中国人食用牛奶量极小,西方人食用牛奶量很大。

另外,黄种人与白种人在体质上仍存在着差异。比如70%的中国人对牛奶中所含的乳糖酶不耐受,而美国只有20%的人不耐受。

所以,中国人缺的营养素与西方人大不一样:

洋人缺的,

我们不一定缺。

我们缺的,

洋人不一定缺。

偶尔机会,看到一个在中国销售的西方国家配方的产品,阅读其配方表,发现中国人压根儿就不能服用,比如:

“含50毫克的磷”,中国人摄入的磷已经超量,为RDA的151%。如果再服用磷,岂不使中国人更缺钙?!

“含2毫克的铜”,中国人摄入铜已达2.4毫克,已超过2.0毫克的国家标准,为RDA的120%。如果服用该配方,摄入量就从2.4毫克变成4.4毫克,达RDA的220%,不仅对健康不利,而且干扰锌的吸收。

“含钙100毫克”,中国人均摄入钙约40毫克,离800毫克的标准相距甚远,所以中国人应每天另补充400毫克的钙。现只补100毫克,仅满足25%,不知能起多大作用?

……

有的儿童配方不含锌,而锌恰恰是中国儿童、青少年迫切需要补充的,其重要性名列维生素和矿物质首位。

单一补充的误区

某些人今天发现自己缺钙,赶快买一盒含钙的产品,迫不及待地服用;明天发现贫血,赶快又服用含铁的产品,结果是家里堆了一大堆五花八门的保健品和药品。此做法有以下缺点:

1.人体内营养仍达不到均衡。多数人缺少的营养素并非一种,服用单一补充产品后,仍然缺乏多种营养素。而营养素之间是相互依赖的,这样会干扰营养素的效果。

2.同时服用几种单一补充产品,有可能造成另外的营养素过量。例如:某补钙产品含有5毫克维生素D,某补血产品也含有5毫克维生素D。若两者同时服用,就可能造成维生素D的过量。

3.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一定要有统筹思想,在医生指导下,或有营养知识的朋友帮助下,总体判断自己缺什么维生素和矿物质,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案。

揪出中国人12个中毒源头


美味的生产基地是厨房,厨房并不简单是一个炒菜的地方,在这里,食材有了自己的归宿,而调料放大了食材的美味,在厨师的手上,一切原料都被塑造成精美的菜品。以下是97美食网(97msw.com)小编陆续整理的“揪出中国人12个中毒源头”,欢迎大家收藏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揪出中国人12个中毒源头

揪出中国人12个中毒源头

在中国,食物中毒的事件常有发生,究竟是什么食品在危害国人的健康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指出这些最容易造成人们食物中毒的“凶手”。

1、蟹

美味指数:★★★★

危险指数:★★★

蟹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已作古。金秋时节,持蟹斗酒,此乃国人人生之一大饮食乐事。但这种食腐动物,同样也是伤人肠胃的腹泻利物。尤其是不可与柿子同食。

两者相配立即食物中毒,其他同样有类似反应的还包括:梨、花生仁、茄子、香瓜甚至冰和茶。

吃一只蟹,你就得避讳这么多,但真的能一一避开么?你总会中招。再加上,蟹饲养的激素传闻、“赤潮”的猛烈、在蟹产卵时喂避孕药的招数,作为全国众多海鲜食肆的招牌菜的蟹,无可避免地成为高危险菜种。

2、三文鱼

它那种可爱的粉红色原来源自饲料中的染色素,它的肥美厚实源自人工饲养中使用的抗生素添加,它体内残留的化学毒素如今已经足以摧毁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

当然,细嫩鲜美的它仍然是最为受宠的鱼生,它富含欧米茄-3脂肪酸,更是脑部、视网膜和神经系统所不可或缺的物质,能增强脑功能、防中风、防心脏病和预防视力减退。它实在是“水中珍品”,以目前的污染状况,还不足以令大家因噎废食。

美味指数:★★★★★

危险指数:★★★

3、鲨鱼翅

鲨鱼现在全球范围内被人猎杀,关键是不知道哪个坏蛋科学家研究发现说:“世界上所有动物中,鲨鱼是唯一不会生癌的。”

在我们每日为身体哪里哪里会不会已经癌变当心的当下,鲨鱼成为危险餐桌上的救命稻草。鲨鱼油在挪威被制成昂贵的保健品;餐宴上鱼翅,则在中国代表了一种炫耀。

每年都有上百起鲨鱼吃人事件,成为报章炒作之头条新闻,但人吃鲨鱼事件每天都在发生,人类每年会吃掉80万吨的鲨鱼。又有研究说,不能大剂量或长期服用鱼肝油,否则会引起中毒。

美味指数:★★★★★

危险指数:★★★

4、鹅肝

它是高贵珍馐,口感芬香醇厚,搭配1870年红酒便是一席浮动的豪宴。

殊不知,这样肥美的它只是得了肝病的鹅的肝啊。我们源远流长的传统美食中没有鹅肝这一环,但法国人却想出了用混合了小麦、玉米、脂肪、盐的饲料来进行4个星期的强化喂养的方法,使鹅“肝病变”。

美味指数:★★★★

危险指数:★★★

5、甲鱼

“甲鱼吃甲鱼——六亲不认”这句谚语说的也许是甲鱼的荒诞,但它的确味道不错。

不过其问题在于:如果是野生的甲鱼,它是多年生动物,体内大量的寄生虫不得不防;如果是人工饲养的,则被披露是用性激素催长的,7年的生长期竟然被超浓缩到7个月,令人胆战。

医生更告诫:“肝炎病人禁食甲鱼。其丰富蛋白质会加重肝脏负担,严重时,会使病情迅速恶化,诱发肝昏迷,甚至死亡。”

美味指数:★★★★★

危险指数:★★★★★

6、河豚

1克河豚毒素能使500人丧命,但“无毒不美味”。

河豚肉之鲜美已成中国美食界之“貂禅”,越是危险,越是垂涎。宋人梅尧臣《河豚鱼》诗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河豚食客由此更添“风潇潇易水寒”之气概,只是他们在动筷之前,总会先让服务员试吃,没倒下,才大快朵颐。

东瀛食客亦有此种气概,他们已经研究出吃河豚的安全做法。中国人的土法是河豚肉+萝卜,每年春天,总倒下N个,但在中国永远会有后继者。

7、美国牛肉

美味指数:★★★

危险指数:★★★★★

至今全球已有100多人因进食染有疯牛病的牛肉而死亡,更估计已有200多万人感染上克雅氏病(由疯牛病引发的人类症状),这种病的潜伏期是10-30年,危险仍然潜伏在体内。

“人如果吃了得疯牛病的牛的肉、脑髓、血等,可能染上致命的克雅氏症,人脑也会像牛脑那样,变成海绵状,最终神经错乱、死亡。”这样的描述显然令人胆战心惊。幸运的是,尽管西餐越发风行,但中国人仍然不是热爱牛肉的民族。于是,我们更担心哪天会发生“疯鸡症”。

美味指数:★★★★

危险指数:★★★

8、生蚝

催情圣品生蚝(牡蛎)亦是大情圣卡萨诺瓦的毕生之至爱,这家伙能一天周游在十数美女身边的秘诀也许归功于其每日生吞40只生蚝。

牡蛎之美在其鲜,所以那些“食用前最好要烹煮5分钟以上”基本属于不懂美味、不切实际的“安全谬论”。世界上最好的牡蛎产自欧洲、北美与日本,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这些可靠卫生的产地吃的话,你只能忍受产生下泻、呕吐与反胃等现象之苦了。

我们的养殖环境和海洋正在遭受工业污染,而牡蛎正如其身体般,是个回收站。

美味指数:★★★★

危险指数:★★★★

9、腊味

过去物流不畅,老百姓不得不杞人忧天,于是采用各种方法把肉类风干做成腊肉、腊肠、灌肠等腊味。

但在物流通畅的今时今日,进食腊味已经成了一种口味习惯。它们有种把五香滋味浓缩的味觉刺激,有种体会风端气息的怀旧回忆。于是,我们会冒其中加入发色剂、稳定防腐剂和其他可能的癌变元素的危险而进食,硬要冒患食道癌、胃癌、甚至肠癌的“莫须有”几率,至于是不是在臭水沟旁用死母猪肉做成的,就更不管不顾了。

美味指数:★★★★

危险指数:★★★★★

10、果子狸

作为野味派的代表菜,果子狸的鲜味正在国人的味蕾中淡出,尽管它仍然是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允许进入百姓餐桌。

但“蹊跷地”,果子狸的身上发现的SARS样病毒与人类感染的SARS病毒惊人地吻合。更传闻,在国内第一批被感染SARS的人中,就有一名野味餐馆的厨师。SARS的恐慌笼罩了一年多时间,果子狸只能暂时退出江湖。可中国人对野味的兴趣仍然未改,没有果子狸,便找“果子狐”呗。

美味指数:★★★★

危险指数:★★★

11、狗肉

人是跑不过狗的——除非下毒。作为人类身边最为聪明的动物,狗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中国人竟然不信守费厄泼赖的法则,竟然用氰化物下毒的方法来进行捕杀屠宰。

韩国人曾在主办2002年世界杯时,因为吃狗肉的作风问题,被洋人抵制。“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并非神仙的中国人,自己躲在自家门里,冒爱狗人士之大不韪,冒流鼻血之险,冒有毒氰化物之几率,其实抱着的是狗肉壮阳的内心渴求。在这里,也建议大家不要吃狗肉!

美味指数:★★★★

危险指数:★★★★

12、薯条

这已是两年前的轰动发现,瑞典人发现“一些富含淀粉的食品,经过煎炸烤等高温加工处理后会产生含量不等的丙烯酰胺”,其中土豆制成的薯条或薯片含的丙烯酰胺最多。

而丙烯酰胺是致癌杀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每个成年人每天从饮水中吸收的丙烯酰胺量不应超过1微克,而每公斤薯条中平均含丙烯酰胺1000微克。可现在薯条、薯片还是很多人的零食挚爱,它香脆、热量高、食用方便。

饮食习惯新误区


有厨房的地方就有美食的出现,正是厨房赋予了美食源源不绝的生命力,在这里,来自五湖四海的食材汇聚在一起,而调料的使用不是任性而为,厨师像魔术师,让一切原料幻化为精美的菜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饮食习惯新误区”,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饮食习惯新误区

饮食习惯新误区

一、喜喝时新茶

饮用新茶弊大于益。因新茶特别是存放不到一个月的新茶,含有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和醇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易引起腹胀、腹痛,对于慢性胃炎患者来说,犹如雪上加霜,势必会加重病情。

二、用过热的油锅炒菜

烧得过热的油锅中,易生成一种硬脂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害。人若常吃热油锅炒出的菜,易患低酸性胃炎和胃溃疡,如不及时治疗,还可以诱发胃癌。

三、长期进食植物油

经测定,花生、玉米油中易混杂强致癌物质黄曲霉素,棉籽油如未经处理则可能含有能使人中毒的棉酚,菜油中的芥酸不利于高血压、心脏病人的健康,故植物油不能多吃常用。正确的用油比例应是1份植物油搭配0.3份动物油。

四、虾米直接煮汤喝

虾米或虾皮在加工过程中容易染上一些致癌物,直接煮汤喝,不利于人体健康。专家建议,可将虾米煮数分钟后再换水煮汤,或在汤中加1-2片维生素C,就能阻断致癌物的体内合成。

五、过多食用豆制品

实验证明,过量摄入黄豆蛋白质可抵制正常铁吸收量的90%,从而出现缺铁性贫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头晕、倦怠等贫血症状。此外,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氨酸,大量摄入豆制品,蛋氨酸在酶作用下转变为同型半胱氨酸而损伤动脉血管的内壁细胞,促使血管硬化。

六、多添佐料调味

胡椒、桂皮、丁香、小茴香、生姜等天然调味品有一定的诱变性和毒性,多吃可导致人体细胞畸变,形成癌症;并会产生口干、咽喉痛、精神不振、失眠等副作用,还会诱发高血压、胃肠炎等多种病变。

七、用砂糖拌凉菜

砂糖拌凉菜对人体有害是因螨虫作怪。有种喜甜的粉螨虫常生活在砂糖、绵白糖等甜食里。如果被污染的糖未经加热处理,螨虫就会随食物进入人体并寄生在胃肠道。螨虫释放的毒素能刺激肠壁发生痉挛,而出现腹痛。

9岁前的饮食习惯将影响一生


美味的生产基地是厨房,正是厨房赋予了美食源源不绝的生命力,在这里,食材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而调料在此也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厨师则让所有的一切从无序凝聚到有形--美食。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9岁前的饮食习惯将影响一生》,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9岁前的饮食习惯将影响一生

如果一个人能从源头做起,在9岁之前养成口味清淡、低盐摄入等良好的饮食习惯,将对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等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积极意义远大于发病后的药物干预。近日,在由哈尔滨医科大学承办的第三届中俄药理学研讨会上,应邀与会的国际著名内分泌学者、日本滋贺大学前校长吉川隆一教授向各国专家展示了日本糖尿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的奥秘。

上世纪90年代初,在以吉川隆一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医学界有识之士倡导下,日本35至40岁的人群开始自觉地调整饮食结构,并注意改变生活方式。由于饮食变得清淡了,目前在日本,人均每天食盐摄入量已控制在6克以内,如今这一年龄区间的糖尿病人数较15年前下降了一半,高血压对国民健康的不良影响也大大减轻了。

“高血压重在预防,关键要从源头抓起,要从儿童期就注意培养好的饮食习惯。一般来说,9岁以前的‘胃口’很重要,长大以后就很难改变了。”对吉川隆一的观点,哈医大药理学家杨宝峰教授持完全赞同态度,他认为黑龙江省高血压病之所以为害甚烈,始终居于全国最高水平,就在于本地区居民日均12—15 克的高盐饮食,这一数字远远高于9克的中国标准、7至8克的国际标准和6克的日本标准。

“预防高血压一定要管好孩子们的饭碗”、“9岁前的饮食习惯将跟随我们一生”。国内外专家如是说。

3大饮食习惯可预防癌症


3大饮食习惯可预防癌症

吃什么可以预防癌症?虽然没有哪种食物可以控制癌症,但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对预防肿瘤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可以预防癌症的饮食习惯。

3大饮食习惯可预防癌症:

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

肉类的烹煮方式不同,也会对肿瘤的发生有影响。炸,烤,焙肉类时,由于温度太高而会使其中一些物质发生改变,食用后致癌风险增加。炖,煮,蒸肉类产生这些化学物质的机会就少。如果在炖肉时加入一些具有保护作用的蔬菜就会有更健康。

多吃蔬菜

目前,提倡动物类蛋白的进食量控制在1/3以内,其他营养大部分由植物类食物提供。水果和蔬菜中富含抗癌的营养素,颜色越鲜艳,这些营养素越多。另外,这些蔬果有利于维持或达到理想体重,也有助于降低肿瘤发生的风险。超重有增加诱发多种肿瘤的风险,包括结肠癌,食管癌和肾癌。多食各种蔬菜,特别是深绿,红和橙色的蔬菜更有助于抗癌。

少食糖

目前所知,单纯糖类不会直接导致癌症,但可能会影响其它营养的保护和抗癌作用。糖类增加的卡路里会导致超重和肥胖,体重过重也是癌症风险因子之一。所以应该忌食糖,而可以通过水果来替代人们对甜味的需求,同时可以附带进食大量维生素。

感谢您阅读“97美食网”的《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存在9大缺陷》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厨房百科的知识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97msw.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中国的美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