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百年偕好合(莲子红豆沙)、良辰添美景(季节鲜水果)”,每到一个餐厅,要吃什么准是先看菜谱,开具这些菜单,表明了餐馆的实力。一个厨师一辈子都会学习如何做好一道道菜品,你是不是对菜谱很好好奇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做菜还需合理用油,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无论是家庭还是餐厅酒楼,烹制菜肴大都离不开用油。清炒素菜或炒制荤菜时放点油,除了有传递热能的作用外,还可以调和菜肴的滋味,增进人们的食欲,同时用油也可以为人体提供必不可少的脂肪。

然而,目前许多厨师在烹调用油时却走入了误区:一是认为“油多不坏菜”而“黑起放油”;二是不能根据菜肴的特点而掌握好油温;三是将油反复使用,使油脂中的营养成分因化学变化而遭到破坏,同时产生出有毒物质而影响食用者的健康。为此,笔者特针对这三种现象谈一谈自己对合理用油的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烹制菜肴时用油要适量

做菜时用油和用其它调味料一样,都应以适量为度。油放少了,菜肴会干涩,缺乏油润感;油放多了,油脂会形成油膜包裹在原料上,使其它的调味料难以进入原料内部,从而影响成菜的滋味。而且用油量过大时,需要勾芡的菜肴还可能出现着芡不均、汁料分离的情况。当然,油多了还会使人产生油腻感,最终影响食欲。另外,菜肴里放油过多,对人的身体健康也不利。由于菜肴的用油过多,菜肴的外面会包上一层油脂,人食用后,肠胃里的消化液不能完全与食物接触,从而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甚至容易引起腹泻。另外,若是人们常吃油腻的食物,还会加大胆汁和胰液的分泌,诱发胆囊炎和胰腺炎,导致“三高”疾病发生。

那么烹制菜肴时究竟放多少油才算适量呢?

一般来讲,用小油直接炒菜,用油量应该占原料用量的25~30%,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小油锅”。这类菜肴有素炒豌豆尖、炒野鸡红、盐煎肉、牛肉末炒泡豇豆等,食后具有菜完滋汁干的特点。

某些菜肴出于定形、增色、增香的需要或为达到脆、嫩、酥、香的目的,炒菜时往往要求采用走油或滑油的方法。

走油,是将块、段或整形原料放入旺油锅中,使之受热凝固、结壳、定形、上色和脆化的方法。走油法是许多菜肴的预熟加工方法,多用于以烧、焖、扒、熘等法成菜的菜肴。走油法用油量一般为原料的4~5倍,有的多至10倍,故称为大油锅。原料走油后,应将油沥净,以便下次再用,因此其实际用油量约占原料用量的30%,如糖醋里脊、脆皮鱼等。/p

p滑油,是将码味上浆的细嫩原料,放入温、热油锅中,用手勺或竹筷滑散至变性成熟的方法。原料滑油后,要沥净油,再用滑炒、滑熘的方法成菜。滑油的用油量一般占所滑原料的2~3倍,称之为中油锅。

原料滑油后也应将油沥净,以便下次再用。用这种方法成菜的总用油量大概是原料用量的25%。如芙蓉鸡片、鱼香肉片、清炒虾片、韭黄肉丝等。

二、烹制菜肴时要掌握好油温

使用油锅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懂得怎样鉴别油温,并根据不同的菜肴去正确掌握油温。一般烹制菜肴用油的沸点在200~300℃之间,油温变化幅度较大,特别是在旺火热锅内变化极快,若缺乏经验,则难以掌握。由于在烹制菜肴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用温度计来测量油温,因此凭经验鉴别油温就显得很重要。这里便将一些鉴别油温的经验介绍如下:

冷油温油温约一二成热,锅中油面平静。适用油酥花生、油酥腰果等菜肴的烹制。原料下锅时无反应。

低油温油温三四成热,油面平静,面上有少许泡沫,略有响声,无青烟。适用于干熘,也适用干料涨发,有保鲜嫩、除水分的作用。

中油温油温五六成热,油面泡沫基本消失,搅动时有响声,有少量的青烟从锅四周向锅中间翻动,适用于炒、炝、炸等烹制方法。具有酥皮增香,使原料不易碎烂的作用。下料后,水分明显蒸发,蛋白质凝固加快。

高油温油温七八成热,油面平静,搅动时有响声,冒青烟。适用于爆和重油炸等方法。具有脆皮和凝结原料表面,使原料不易碎烂的作用。下料时见水即爆,水分蒸发迅速,原料容易脆化。

掌握好油温,还须根据火力大小、原料性质以及投料的多少来决定:

1、用旺火加热,原料下锅时油温应低一些,因为旺火可使油温迅速升高。如果火力旺,油温高时下入原料,极易导致原料粘结、外焦内生。

2、用中火加热,原料下锅时油温应高一些,因为中火加热,油温上升较慢。如果在火力不旺、油温低的情况下投入原料,则油温会迅速下降,造成原料脱浆、脱糊。

3、应视投放原料的多少而决定油温,投放原料量大,油温应高一些,因原料本身的温度会使油温下降,投量越大,油温下降的幅度越大,且回升较慢,故应在油温较高时下入原料。反之,原料量较少,下锅时油温可低一些。

4、要根据原料的老嫩和形状的大小来决定油温。质地细嫩,形状较小的原料,下锅时油温应低一些,反之,油温则应高一些。br当然,掌握好油温必须综合考虑,灵活掌握,视各种条件合理地控制油温,这样才能烹制出合格的菜肴来。

三、烹制菜肴用油应注意的问题

1、用菜籽油烹制菜肴,应除去油中的异味。菜籽油在加热时,因油中含有黑芥子苷而会产生某种异味。若是在烹制菜肴时,使用蒜片、葱段、花椒、大料等香料爆锅,便可除掉异味。

2、切忌将食用油长期反复加热使用。在餐厅酒楼的厨房,烹调后会余下很多油,而厨师往往爱长期反复地对其加热使用。其后果是:油脂会发生分解、聚合等化学变化,从而致使油脂变质,不仅使其中的维生素a和e遭到破坏,降低其营养价值,而且还会生出甘油脂二聚物等12种有毒的非挥发性物质。

97msw.Com扩展阅读

做菜秘诀


1、炖的方法和窍门

炖有两种方法:

一,不隔水的炖:不隔水炖法是将原料在开水内烫去血污和腥膻气味,再放人陶制的器皿内,加葱,姜,酒等调味品和水(加水量一般可掌握比原料的稍多一些,如一斤原料可加一斤半到二斤水),加盖,直接放在火上烹制。烹制时,先用旺火煮沸,撇去泡沫,再移微火上炖至酥烂。炖煮的时间,可根据原料的性质而定,一般约二,三小时左右。

二,隔水炖法:隔水炖法是将原料在沸水内烫去腥污后,放入瓷制,陶制的钵内,加葱,姜,酒等调味品与汤汁,用纸封口,将钵放人水锅内(锅内的水需低于钵口,以滚沸水不浸人为度),盖紧锅盖,不使漏气。以旺火烧。使锅内的永不断滚沸,大约三小时左右即可炖好。这种炖法可使原料的鲜香味不易散失,制成的菜肴香鲜味足,汤汁清澄。也有的把装好的原料的密封钵放在沸滚的蒸笼上蒸炖的,其效果与不隔水炖基本相同,但因蒸炖的温度校高,必须掌握好蒸的时间。蒸的时间不足,会使原料不熟和少香鲜味道;蒸的时间过长,也会使原料过于熟烂和散失香鲜滋味。

2、炒菜保持鲜绿的心得 蔬菜在烹制时往往变成黄色,怎样让它保持鲜绿色呢? (1)盖锅要适时,如果一开始把锅盖得严严的,就会褪色发黄,据说这是因为蔬菜的叶绿素中含有镁,这种物质在做菜时会被蔬菜的另一种物质――有机酸(内含氢离子)替代出来,生成一种黄绿色的物质。如果先炒或煮一下,让这种物质受热先发挥出来,再盖好锅盖,就不会使叶绿素受酸的作用而变黄了。 (2)若为了美观,可在烹调时稍加些小苏打或碱面,能使蔬菜的颜色更加鲜艳透明,切不影响菜的营养价值。

3、炒的学问:生炒,熟炒,软炒,干炒的方法及要点 炒是最广泛使用的一种烹调方法。适用于炒的原料,多系经刀工处理的小型丁,丝,条,球等。炒用小油锅,油量多少视原料而定。操作时,切记一定要先将锅烧热,再下油。一般用旺火热油,但火力的大小和油温的高低要根据原料而定。操作时,依次下料,用手勺和铲翻拌,动作要敏捷,关键的原则是断生即好。它的特点是脆,嫩,滑。具体方法可分生炒,熟炒,软炒,干炒等四种。

(一)生炒。也叫做火边炒,以不挂糊的原料为主。先将主料放入沸油锅中,炒至五,六成熟,再放人配料,配料易熟的可迟放,不易熟的与主料一齐放入,然后加入调味,迅速颠翻几下,断生即好。这种炒法,汤汁很少,原料鲜嫩。如果原料的块形较大,可在烹制时兑人少量汤汁,翻炒几下,使原料炒透,即行出锅。

要点:放汤汁时,需在原料的本身水分炒干后再放,才能入味。

(二)熟炒。熟炒一般先将大块的原料加工成半熟或全熟(煮,烧,蒸或炸熟等),然后改刀戌片,块等,放入沸油锅内略炒,再依次加入辅料,调味品和少许汤汁,翻炒几下即成。熟炒菜的特点是略带卤汁,酥脆人味。

要点:熟炒的原料大都不挂糊,起锅时一般用湿团粉勾成薄荧,也有用豆瓣酱,甜面酱等调料烹制而不再勾荧的。

要点:主料要边炒边使油温增加,炒到油约九成热时出锅,单独再另炒配料,待配料快熟时,投入主料同炒……

(四)干炒(又称干煽)。干炒是将不挂糊的小形原料,经调味品拌腌后,放入八成热的油锅中迅速翻炒,炒到外面焦黄时,再加配料及调味品(大多包括带有辣味的豆瓣酱,花椒粉,胡椒粉等)同炒几下,待全部卤汁被主料吸收后,即可出锅。于炒菜肴的一般特点是干香,酥脆,略带麻辣。

用油单一也是错?炒菜用油你错了吗?


用油单一也是错?炒菜用油你错了吗?

老话常说油多不坏菜。人们炒菜时,常以为油放得越多越好。近年来很多人意识到,油脂摄入过多会带来肥胖、三高等一系列健康问题,于是又开始节制吃油,相信少油、无油饮食才健康。其实,不吃、少吃、多吃脂肪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吃错脂肪伤害更大!中国营养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晓飞在他的书中多次指出,并于多年前在营养学界率先提出这一观点。他说,现在不少中国人(包括外国人),油都吃错了。

误区1:油温太高了

在炒菜的时候有的人喜欢高温爆炒,每次炒菜的时候都习惯性的等到锅里的油冒烟了才放菜,专家提醒,这样的做法是极为不科学的。如果温度过高,会使食用油里面所含有的一些营养物质遭到破坏,并且还会产生一些过氧化物和致癌物质。

在炒菜的时候最好是先把锅给烧热了再放油,这样就既可以达到热油的效果,同时还能达到爆炒的效果,一举两得。

油的使用方法也很重要,炒菜时最好别让油冒烟了。烹饪不得当,再好的油也会变坏。

误区2:只吃植物油 不吃动物油!

很多人为了预防三高问题以及预防肥胖,经常在炒菜的时候都千篇一律的使用植物油,坚决杜绝动物油的掺入。

如果长期不吃动物油,就会造成体内维生素及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影响人体的健康。并不是说一味的只吃植物油,不吃动物油,就能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了,其实在一定的剂量下,动物油(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是有益的。

误区3:吃油的种类太单一

为了方便以及健康,很多家庭通常都长时间只吃一种品种的油,认为这样可以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最好是炒什么菜就搭配什么油,特别是不能长期的使用一种油。最好还是几种油交替搭配食用,或一段时间用一种油,下一段时间换另一种油,因为很少有一种油可以解决所有油脂需要的问题。

误区4:用油的量太大

在用油的量上也要做到严格的控制,像一些血脂、体重正常的人总用油量应控制在每天不超过25克,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基本上各占一半。而老年人、血脂异常的人群、肥胖的人群、肥胖相关疾病的人群或者有肥胖家史的人群,他们每天每人的用油量要更低,甚至要 降到20克。

对于食用油的学问可不止这么一点,除此之外在挑选食用油的问题上也是有着一定的技巧的,比如同种品牌的食用油,最好是选颜色较浅的那类。还有关于更多的食用油技巧,这就需要你在日常的生活中去细心的发现了。

除此之外,曾晓飞认为,人造脂肪对身体有害。该脂肪又被称为氢化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它是正常的植物油经过氢化作用后形成,像植物奶油、人造黄油、咖啡伴侣、加入植物脂肪末的饼干、曲奇、甜甜圈、薯片、麦片、奶茶等食品中就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

不用油的豉油鸡


食材明细:

鸡翅适量,豉油鸡汁(李锦记)适量,姜适量,料酒适量

不用油的豉油鸡的做法步骤:

第1步鸡翅过热水中汆烫沥干水分;锅中放适量水,加姜、鸡翅、料酒煮10分钟后加入豉油鸡汁,然后继续煮5分钟后就可以开吃了。

71个做菜技巧


1、羊肉去膻味:将萝卜块和羊肉一起下锅,半小时后取出萝卜块;放几块桔子皮更佳;每公斤羊肉放绿豆5克,煮沸10分钟后,将水和绿豆一起倒出;放半包山楂片;将带壳的核桃两三个洗净打孔放入;1公斤羊肉加咖喱粉10克;1公斤羊肉加剖开的甘蔗200克;1公斤水烧开,加羊肉1公斤、醋50克,煮沸后捞出,再重新加水加调料。 2、煮牛肉:为了使牛肉炖得快,炖得烂,加一小撮茶叶(约为泡一壶茶的量,用纱布包好)同煮,肉很快就烂且味道鲜美。 3、煮骨头汤时加一小匙醋,可使骨头中的磷、钙溶解于汤中,并可保存汤中的维生素。 4、煮牛肉和其他韧、硬肉类以及野味禽类时,加点醋可使其软化。 5、煮肉汤或排骨汤时,放入几块新鲜桔皮,不仅味道鲜美,还可减少油腻感。 6、煮咸肉:用十几个钻有许多小孔的核桃同煮,可消除臭味

7、将绿豆在铁锅中炒10分钟再煮能很快煮烂,但注意不要炒焦 8、煮蛋时水里加点醋可防蛋壳裂开,事先加点盐也可 9、煮海带时加几滴醋易烂;放几棵波菜也行 10、煮火腿之前,将火腿皮上涂些白糖,容易煮烂,味道更鲜美 11、煮水饺时,在水里放一颗大葱或在水开后加点盐,再放饺子,饺子味道鲜美不粘连;在和面时,每500克面粉加拌一个鸡蛋,饺子皮挺刮不粘连 12、煮水饺时,在锅中加少许食盐,锅开时水也不外溢 13、煮面条时加一小汤匙食油,面条不会沾连,并可防止面汤起泡沫、溢出锅外 14、煮面条时,在锅中加少许食盐,煮出的面条不易烂糊

15、熬粥或煮豆时不要放碱,否则会破坏米、豆中的营养物质 16、用开水煮新笋容易熟,且松脆可口;要使笋煮后不缩小,可加几片薄荷叶或盐 17、猪肚煮熟后,切成长块,放在碗内加一些鲜汤再蒸一会儿,猪肚便会加厚一倍 18、煮猪肚时,千万不能先放盐,等煮熟后吃时再放盐,否则猪肚会缩得象牛筋一样硬 19、炖肉时,在锅里加上几块桔皮,可除异味和油腻并增加汤的鲜味 20、炖鸡:洗净切块,倒入热油锅内翻炒,待水分炒干时,倒入适量香醋,再迅速翻炒,至鸡块发出劈劈啪啪的爆响声时,立即加热水(没过鸡块),再用旺火烧十分钟,即可放入调料,移小火上再炖20分钟,淋上香油即可出锅;应在汤炖好后,温度降至80~90摄氏度时或食用前加盐。因为鸡肉中含水分较高,炖鸡先加盐,鸡肉在盐水中浸泡,组织细胞内水分向外渗透,蛋白质产生凝固作用,使鸡肉明显收缩变紧,影响营养向汤内溶解,且煮熟后的鸡肉趋向硬、老,口感粗糙。 21、炖老鸡:在锅内加二三十颗黄豆同炖,熟得快且味道鲜;或在杀老鸡之前,先灌给鸡一汤匙食醋,然后再杀,用文火煮炖,就会煮得烂熟;或放3~4枚山楂,鸡肉易烂 22、老鸡鸭用猛火煮,肉硬不好吃;如果先用凉水和少许食醋泡上2小时,再用微火炖,肉就会变得香嫩可口 23、煮老鸭:在锅里放几个田螺容易烂熟 24、烧鸭子时,把鸭子尾端两侧的臊豆去掉,味道更美 25、烧豆腐时,加少许豆腐乳或汁,味道芳香 26、红烧牛肉时,加少许雪里红,肉味鲜美 27、做红烧肉前,先用少许硼砂把肉腌一下,烧出来的肉肥而不腻,甘香可口 28、油炸食物时,锅里放少许食盐,油不会外溅 29、在春卷的拌馅中适量加些面粉,能避免炸制过程中馅内菜汁流出糊锅底的现象 30、炸土豆之前,先把切好的土豆片放在水里煮一会儿,使土豆皮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胶质层,然后再用油炸 31、炸猪排时,在有筋的地方割2~3个切口,炸出来的猪排就不会收缩 32、将鸡肉先腌一会儿,封上护膜放入冰箱,待炸时再取出,炸出的鸡肉酥脆可口 33、煎荷包蛋时,在蛋黄即将凝固之际浇一点冷开水,会使蛋又黄又嫩 34、煎鸡蛋时,在平底锅放足油,油微热时蛋下锅,鸡蛋慢慢变熟,外观美,不粘锅 35、煎鸡蛋时,在热油中撒点面粉,蛋会煎得黄亮好看,油也不易溅出锅外 36、用羊油炒鸡蛋,味香无异味 37、炒鸡蛋时加入少量的砂糖,会使蛋白质变性的凝固温度上升,从而延缓了加热时间,加上砂糖具有保水性,因而可使蛋制品变得膨松柔软 38、炒鸡蛋时加入几滴醋,炒出的蛋松软味香 39、炒茄子时,在锅里放点醋,炒出的茄子颜色不会变黑

40、炒土豆时加醋,可避免烧焦,又可分解土豆中的毒素,并使色、味相宜

41、炒豆芽时,先加点黄油,然后再放盐,能去掉豆腥味 42、炒波菜时不宜加盖 43、炒肉片:肉切成薄片加酱油、黄油、淀粉,打入一个鸡蛋,拌匀,炒散;等肉片变色后,再加佐料稍炒几下,肉片味美、鲜嫩 44、炒牛肉丝:切好,用盐、糖、酒、生粉(或鸡蛋)拌一下,加上生油泡腌,30分钟后再炒,鲜嫩可口 45、炒肉菜时放盐过早熟得慢,宜在将熟时加盐,在出锅前再加上几滴醋,鲜嫩可口 46、肉丝切好后放在小苏打溶液里浸一下再炒,特别疏松可口不论做什么糖醋菜肴,只要按2份糖1份醋的比例调配,便可做到甜酸适度 47、炒糖醋鱼、糖醋菜帮等,应先放糖,后放盐,否则食盐的“脱水”作用会促进菜肴中蛋白质凝固而“吃”不进糖分,造成外甜里淡 48、做肉饼和肉丸子时,一公斤肉馅放2小匙盐 49、做丸子按50克肉10克淀粉的比例调制,成菜软嫩 50、做滑炒肉片或辣子肉丁,按50克肉5克淀粉的比例上浆,成菜鲜嫩味美 51、做馒头时,如果在发面里揉进一小块猪油,蒸出来的馒头不仅洁白、松软,而且味香 52、蒸馒头时掺入少许桔皮丝,可使馒头增加清香 53、蒸馒头碱放多了起黄,如在原蒸锅水里加醋2~3汤匙,再蒸10~15分钟可变白 54、将少量明矾和食盐放入清水中,把切开的生红薯浸入十几分钟,洗净后蒸煮,可防止或减轻腹胀 55、牛奶煮糊了,放点盐,冷却后味道更好 56、放有辣椒的菜太辣时或炒辣椒时加点醋,辣味大减 57、烹调时,放酱油若错倒了食醋,可撒放少许小苏打,醋味即可消除 58、菜太酸,将一只松花蛋捣烂放入 59、菜太辣,放一只鸡蛋同炒 60、菜太辣,放些醋可减低辣味 61、菜太苦,滴入少许白醋 62、汤太咸又不宜兑水时,可放几块豆腐或土豆或几片蕃茄到汤中;也可将一把米或面粉用布包起来放入汤中 63、汤太腻,将少量紫菜在火上烤一下,然后撒入汤中 64、花生米用油炸熟,盛入盘中,趁热撒上少许白酒,稍凉后再撒上少许食盐,放置几天几夜都稣脆如初 65、菜籽油有一股异味,可把油烧热后投入适量生姜、蒜、葱、丁香、陈皮同炸片刻,油即可变香 66、用菜油炸一次花生米就没有怪味了,炒出的菜肴香味可口,并可做凉拌菜 67、炸完食物后的油留下一些残渣并变得混浊,可将白萝卜切成厚圆片,用筷子把萝卜戳几个洞,放入剩油中炸,残渣会附着在萝卜片上,取出清除残渣,再反复放入锅中炸,混浊的油可变清澈 68、炒菜时应先把锅烧热,再倒入食油,然后再放菜 69、当锅内温度达到最高时加入料酒,易使酒蒸发而去除食物中的腥味 70、熬猪油:在电饭褒内放一点水或植物油,然后放入猪板油或肥肉,接通电源后,能自动将油炼好,不溅油,不糊油渣,油质清纯 71、泡菜坛中放十几粒花椒或少许麦芽糖,可防止产生白花

新手如何学做菜?新手做菜必知的小常识


现在年轻人很多都不会做菜,尤其是那些刚刚步入婚姻的人,如果能学会如何做菜,不仅能增进夫妻间的感情,而且也能讨好父母的欢心,下面就教新手朋友学做菜的小常识。

煮饭用凉水还是开水?

蒸饭煮饭都是淘米后放冷水再烧开,这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但事实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将水烧开,用开水来煮饭。那么,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

1、开水煮饭可以缩短蒸煮时间,保护米中的维生素。大米含有大量淀粉,用开水煮饭时,温度约为100℃(水的沸点),这样的温度能使米饭快速熟透,缩短煮饭时间,防止米中的维生素因长时间高温加热而受到破坏。

2、将水烧开可使其中的氯气挥发,避免破坏维生素B1。维生素B1是大米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而我们平时所用的自来水都是经过加氯消毒的,若直接用这种水来煮饭,水中的氯会大量破坏米中的维生素B1。用烧开的水煮饭,氯已多随水蒸气挥发了,就大大减少了维生素B1及其他B族维生素的损失。

3、开水烧饭还不容易粘锅,产生的锅巴也少。

做菜要热锅凉油

很多人是锅稍微热了就加油,然后把油烧到冒烟为止,这样炒出的菜是好吃,但你不知道这样的油对人体危害很大。植物油里面含有的反式脂肪很少。但是,油温过高会产生反式脂肪。比如,经过高温油煎油炸的食物,比如南瓜饼、炸鸡块、油条等就含有反式脂肪。而如果同一份油反复使用,也会产生反式脂肪。这里提醒大家,烹饪时油温别过高,使用过一次的油坚决倒掉,千万不要循环使用,免得危害健康。所以烹饪时先把锅烧得很烫,甚至有一点冒烟也没关系,然后加油后可以马上把蔬菜放入炒,丝毫不会影响蔬菜的口感,和你用高温油炒出来效果一样而且更加健康。

炒蔬菜的时候记得要大火

这样时间快,蔬菜里的维生素流失地也少,蔬菜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大都不能耐高温,尤其是芦笋、卷心菜、芹菜、甜菜和大白菜等有叶蔬菜,久炒久熬,损失的营养较多。有些蔬菜在这烹饪过程中加几滴醋或者勾芡都可以很好保护蔬菜里的维生素。

哪些菜需要焯水?怎么焯水?

1、焯水可以使蔬菜颜色更鲜艳,质地更脆嫩,减轻涩、苦、辣味,还可以杀菌。如菠菜、芹菜、油菜通过焯水会变得更加的绿。苦瓜、萝卜等焯水后可减轻苦味。扁豆中含有的血球凝集素,通过焯水可以除去。

2、焯蔬菜时候,一般用沸水。在水中加点盐和油,可以让蔬菜色泽更加鲜艳,还能保持蔬菜的营养。在蔬菜投入沸水之前加盐,在投入之后加油,蔬菜在盐的渗透作用下所含的色素会充分显现出来,而油则会包裹在蔬菜周围,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水和蔬菜的接触,减少了水溶性物质的溢出,还能减少了空气、光线、温度对蔬菜的氧化作用,使其在较长时间内不会变色。当然焯好水也可以马上放入冷水里,这样也可以防止蔬菜变黄。

3、可以使肉类去除血污及腥膻等异味,如牛、羊、猪肉及其内脏焯水后都可减少异味。如果说这是排毒也可以的哈!一般是在烹调前先将肉放入冷水中,加热至水开,这样可以更好的去除脏东西,也可以使肉质鲜嫩。

经典的做菜秘诀


1、炖的方法和窍门

炖有两种方法:

一,不隔水的炖:不隔水炖法是将原料在开水内烫去血污和腥膻气味,再放人陶制的器皿内,加葱,姜,酒等调味品和水(加水量一般可掌握比原料的稍多一些,如一斤原料可加一斤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半到二斤水),加盖,直接放在火上烹制。烹制时,先用旺火煮沸,撇去泡沫,再移微火上炖至酥烂。炖煮的时间,可根据原料的性质而定,一般约二,三小时左右。

二,隔水炖法:隔水炖法是将原料在沸水内烫去腥污后,放入瓷制,陶制的钵内,加葱,姜,酒等调味品与汤汁,用纸封口,将钵放人水锅内(锅内的水需低于钵口,以滚沸水不浸人为度),盖紧锅盖,不使漏气。以旺火烧。使锅内的永不断滚沸,大约三小时左右即可炖好。这种炖法可使原料的鲜香味不易散失,制成的菜肴香鲜味足,汤汁清澄。也有的把装好的原料的密封钵放在沸滚的蒸笼上蒸炖的,其效果与不隔水炖基本相同,但因蒸炖的温度校高,必须掌握好蒸的时间。蒸的时间不足,会使原料不熟和少香鲜味道;蒸的时间过长,也会使原料过于熟烂和散失香鲜滋味。

2、炒菜保持鲜绿的心得

蔬菜在烹制时往往变成黄色,怎样让它保持鲜绿色呢?

1)盖锅要适时,如果一开始把锅盖得严严的,就会褪色发黄,据说这是因为蔬菜的叶绿素中含有镁,这种物质在做菜时会被蔬菜的另一种物质有机酸(内含氢离子)替代出来,生成一种黄绿色的物质。如果先炒或煮一下,让这种物质受热先发挥出来,再盖好锅盖,就不会使叶绿素受酸的作用而变黄了。

2)若为了美观,可在烹调时稍加些小苏打或碱面,能使蔬菜的颜色更加鲜艳透明,切不影响菜的营养价值。

3、炒的学问:生炒,熟炒,软炒,干炒的方法及要点

炒是最广泛使用的一种烹调方法。适用于炒的原料,多系经刀工处理的小型丁,丝,条,球等。炒用小油锅,油量多少视原料而定。操作时,切记一定要先将锅烧热,再下油。一般用旺火热油,但火力的大小和油温的高低要根据原料而定。操作时,依次下料,用手勺和铲翻拌,动作要敏捷,关键的原则是断生即好。它的特点是脆,嫩,滑。具体方法可分生炒,熟炒,软炒,干炒等四种。

(一)生炒。也叫做火边炒,以不挂糊的原料为主。先将主料放入沸油锅中,炒至五,六成熟,再放人配料,配料易熟的可迟放,不易熟的与主料一齐放入,然后加入调味,迅速颠翻几下,断生即好。这种炒法,汤汁很少,原料鲜嫩。如果原料的块形较大,可在烹制时兑人少量汤汁,翻炒几下,使原料炒透,即行出锅。

要点:放汤汁时,需在原料的本身水分炒干后再放,才能入味。

(二)熟炒。熟炒一般先将大块的原料加工成半熟或全熟(煮,烧,蒸或炸熟等),然后改刀戌片,块等,放入沸油锅内略炒,再依次加入辅料,调味品和少许汤汁,翻炒几下即成。熟炒菜的特点是略带卤汁,酥脆人味。

要点:熟炒的原料大都不挂糊,起锅时一般用湿团粉勾成薄荧,也有用豆瓣酱,甜面酱等调料烹制而不再勾荧的。

(三)软炒(又称滑炒)。先将主料出骨,经调味品拌脆,再用蛋清团粉上浆,放入五,六戍热的温油锅中,边炒边使油温增加,炒到油约九成热时出锅,再炒配料,待配料快熟时,投入主料同炒几下,加些卤汁,勾薄荧起锅。软炒菜肴非常嫩滑,但应注意在主料下锅后,必须使主料散开,以防止主料挂糊粘连成块。

要点:主料要边炒边使油温增加,炒到油约九成热时出锅,单独再另炒配料,待配料快熟时,投入主料同炒……

(四)干炒(又称干煽)。干炒是将不挂糊的小形原料,经调味品拌腌后,放入八成热的油锅中迅速翻炒,炒到外面焦黄时,再加配料及调味品(大多包括带有辣味的豆瓣酱,花椒粉,胡椒粉等)同炒几下,待全部卤汁被主料吸收后,即可出锅。于炒菜肴的一般特点是干香,酥脆,略带麻辣。

做菜如何去除腥味?


做菜如何去除腥味?

做菜如何去除腥味?

酒类去腥

有些沸点低而不呈碱性的腥味物质,不能采用中和法去腥时,可利用酒精(乙醇)对腥味物质的溶解和挥发性能,将鱼、肉类中的醛、酮、含硫化合物先溶解,加热后一并挥发除去腥臭味。同时乙醇还能同原料中的醛类反应,生成香气物质--缩醛,它还能与有机酸结合生成酯类,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使菜肴去腥增香。因此,要想鱼、肉的滋味鲜香,没有料酒和食醋是不行的。

加热去腥

沸点较低的腥味物质如甲硫醇、乙硫醇,可用加热方法去腥。有些沸点较高的腥味物质也可采用长时间加热法,如炖、烩、烧、烤等烹饪方法去腥,或在热油中让其挥发。大多娄腥味物质有一定的水溶性,烹调时可采用先焯水、沸水浸烫等方法除去尿素、胺类、低分子酸等腥味物质,再行烹煮。

中和去腥

动物性食品原料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卵磷脂等营养物质,由于环境与自身的细菌作用,会产生多种腥味物质,如氨气、三甲胺、甲硫醇、硫化氢、吲哚和杂环氨含氮化合物等。以上腥臭物质均为碱性化合物(ph值大于7.25),在烹调时添加适量食醋中和,使其生成醋酸盐类,就可使腥臭味大为减弱。此外,番茄酱中含有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也有中和去腥作用,当然直接用西红柿烹煮鱼、肉类同样有去腥效果。

香料去腥

我国香料种类繁多,可视具体情况适当选用。如葱含挥发油及葱蒜辣素,生姜含有姜醇。姜烯、姜酚,花椒、胡椒含川椒素,八角中含茴香醇、茴香醚,桂皮中含挥发油、有机酸等等,上述物质均能使醛、酮等腥昧成分发生氧化反应、缩醛反应或酯化反应,使异味减弱且能增香,特别在膻腥味较浓的动物性原料中使用,其去腥增香效果更明显。

如何按菜谱做菜


菜谱,一般分三个部分,即原料、做法及心得。如何按照菜谱做出适合自家口味的菜肴呢?

关于原料

原料名称:原料的名称很难统一,通常因地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叫法,比如苦瓜,有时会被叫作凉瓜;乌贼,有时会被叫作墨斗鱼或墨鱼等。以后本站会陆续发表一些文章介绍关于原料的常识帮助大家将菜谱上的原料名称与您的习惯叫法联系起来。

原料用量:往往是通过操作者的多次实践得出的,有估算的成分。在按菜谱操作时,一般原料(主要指调味料)的用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因原料质地的不同、火候掌握的分寸及各家各户不同的口味偏爱,据实际情况增减。

辅料:有些是起点缀装饰作用,实在没有,也并不强求。

调味料:菜谱上的调味料有时家里没有或不合你的口味,可以根据其特性更换。比如你不愿意吃味精,不放也罢,改用鸡粉代替可能会更好。

关于做法

做法,即菜肴的制作过程。本站提供的菜谱并不一定出自专业厨师之手,所以对原料的切配和油温的高低,多用切丝、切成段或大火、小火等通俗用语。

刀功:手巧者当然能切细点、漂亮点,手艺不精,自己吃,切粗点也无所谓。

用火:用炸、溜、爆、炒等方法烹调的菜肴,应该用大火;煎、煮、烧则应用中火;炖、烩、焖应用小火。

相信《做菜还需合理用油》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97美食网”是您了解健康食疗的知识,各类美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97msw.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做菜大全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