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夫妻肺片、回锅肉、棒棒鸡、醋熘鸡、圆笼粉蒸肉”,经常去餐厅的人,对菜谱是再熟悉不过了,要做好这些菜,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的。其实菜的味道来自于不同的原料、调料和烹饪方法,你是不是对菜谱很好好奇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烹调肉类忌用不粘锅?,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不粘锅具有轻便、易清洗等优点,受到许多家庭主妇的青睐。但很多人忽略了它的一个使用禁忌:不能烹调肉类食品。

这是因为,不粘锅涂层的主要成分是聚四氟乙烯,它有一个先天缺陷,就是结合强度不高,不能完全覆盖在不粘锅表面,致使部分金属层裸露在外。而肉类等酸性物质会腐蚀金属,裸露部分一旦被腐蚀就会膨胀,从而导致涂层脱落,被人误食会危害健康。

其次,按照中国人的烹饪习惯,像炒肉丝这样的菜,锅内温度至少也在300℃(0℃之间,加上肉类食品本身含油比例很高,温度容易迅速升高,使锅表面附着的化学物质释放出有毒物。最后,中国人习惯用铁铲炒菜,也容易造成锅面涂层破损、剥落,随食物进入人体。

早在1990年5月1日,卫生部批准实施的《食品容器内壁聚四氟乙烯涂料卫生标准》中,就对不粘锅的使用作了两个限制:一是不粘锅不能制作酸性食品,二是使用温度要在250℃以下。但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所出售的不粘锅,并未标注不能制作酸性食物这一限制性使用条件。

除了不能烹调肉类,不粘锅也不能制作蛋、白糖、大米等酸性食物。另外,像番茄、柠檬、草莓、山楂、菠萝等酸味食物,也不宜使用不粘锅。

使用不粘锅烹调时,还应该注意温度不宜过高,尤其切忌干烧;最好使用竹制器具进行翻炒,以免刮伤锅体,破坏涂层。最后,还是提倡大家使用铁制炊具,比如传统的黑铁锅,因为其散热慢,温度不容易一下子升得太高,从而保证您和家人的饮食健康。

97msW.com相关推荐

掌握肉类最佳烹调期


许多人误认为刚宰杀的畜禽马上烹调味道最好。其实不然,因为这时并非是肉类的最佳烹调期。用此类肉烹制的菜肴既不易煮烂,味道也不是最鲜美。那么,什么是肉类的最佳烹调期呢?

畜禽被宰杀后,其肉要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最终成熟。用这种成熟肉烹制成的菜肴最佳。肉的成熟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尸僵过程和自溶过程。刚刚宰杀的畜禽肉体是柔软的,经过一段时间放置,肉质变得粗硬。肉体变硬,这一过程称为尸僵。处干尸僵期的肉,口感特别粗糙、老韧,肉的鲜味和风味也很差,用来烹调效果不佳。

畜禽肉经过尸僵以后,肉体中的变化并未停止。随着糖元的不断分解和乳酸的增加,胶体的保水性减少,这时尸僵开始缓解而进入自溶期。这时的肉柔嫩多汁,用这种肉烹制的菜肴口感细嫩,肉汤透明,鲜美味和肉香味均达到最佳效果。畜禽肉的成熟与温度和时间有一定的关系。温度低,肉体中所进行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速度就比较慢,成熟时间就长;而温度高,生物化学反应的速度快,则肉类成熟的时间也就短一些。例如在2-4摄氏度,肉需经12-15天时间才能完成肉的成熟过程;在12摄氏度时需5天;18摄氏度时需2天;而在29摄氏度,则只需几小时就可完成整个肉的成熟过程。此外,畜禽肉的成熟还与动物的体形和年龄有关。一般来讲,动物体形愈大,其肉成熟所需的时间愈长;动物的年龄愈大,其肉成熟所需的时间愈长。

处于最佳烹调期的肉具有以下一些特征:①肉体表面形成一层“皮膜”,用手触摸时发生牛皮纸似的“沙沙’声音。这层皮膜可以防止微生物侵入肉内进行繁殖;②切开肉时有少量的肉汁流出;③肉具有特殊的香味;④肉的组织具有一定的弹性。

值得一提的是,当肉类到了最佳烹调期就必须及时食用或严格控制其继续变化。因这时肉体中的部分蛋白质分解成水溶性蛋白质、肽和氨基酸,一旦达到某种平衡状态时,水解产物即不再增加。如这时不及时食用或不严格控制其反应,肉中的上述平衡状态即被破坏,氨基酸进一步分解为胶、氨及硫化氢等,这时的肉类便开始进入腐败阶段,从而失去食用价值。

肉类的最佳烹调期


许多人误认为刚宰杀的畜禽马上烹调味道最好。其实不然,因为这时并非是肉类的最佳烹调期。用此类肉烹制的菜肴既不易煮烂,味道也不是最鲜美。那么,什么是肉类的最佳烹调期呢?

畜禽被宰杀后,其肉要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最终成熟。用这种成熟肉烹制成的菜肴最佳。肉的成熟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尸僵过程和自溶过程。刚刚宰杀的畜禽肉体是柔软的,经过一段时间放置,肉质变得粗硬。肉体变硬,这一过程称为尸僵。处干尸僵期的肉,口感特别粗糙、老韧,肉的鲜味和风味也很差,用来烹调效果不佳。

畜禽肉经过尸僵以后,肉体中的变化并未停止。随着糖元的不断分解和乳酸的增加,胶体的保水性减少,这时尸僵开始缓解而进入自溶期。这时的肉柔嫩多汁,用这种肉烹制的菜肴口感细嫩,肉汤透明,鲜美味和肉香味均达到最佳效果。畜禽肉的成熟与温度和时间有一定的关系。温度低,肉体中所进行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速度就比较慢,成熟时间就长;而温度高,生物化学反应的速度快,则肉类成熟的时间也就短一些。例如在2-4摄氏度,肉需经12-15天时间才能完成肉的成熟过程;在12摄氏度时需5天;18摄氏度时需2天;而在29摄氏度,则只需几小时就可完成整个肉的成熟过程。此外,畜禽肉的成熟还与动物的体形和年龄有关。一般来讲,动物体形愈大,其肉成熟所需的时间愈长;动物的年龄愈大,其肉成熟所需的时间愈长。

处于最佳烹调期的肉具有以下一些特征:①肉体表面形成一层“皮膜”,用手触摸时发生牛皮纸似的“沙沙’声音。这层皮膜可以防止微生物侵入肉内进行繁殖;②切开肉时有少量的肉汁流出;③肉具有特殊的香味;④肉的组织具有一定的弹性。

值得一提的是,当肉类到了最佳烹调期就必须及时食用或严格控制其继续变化。因这时肉体中的部分蛋白质分解成水溶性蛋白质、肽和氨基酸,一旦达到某种平衡状态时,水解产物即不再增加。如这时不及时食用或不严格控制其反应,肉中的上述平衡状态即被破坏,氨基酸进一步分解为胶、氨及硫化氢等,这时的肉类便开始进入腐败阶段,从而失去食用价值。

烹调肉类时去腥味的妙法


动物性食品一般都存在腥味物质,尤其是水产品的气味突出。它随着食物新鲜度的降低而增强,这些异味物质不仅使人反胃,而且食用后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烹调时去腥方法很多,可根据原料的异味程度.综合采用一些措施.以达到去腥臭味之目的。

中和去腥:

动物性食品原料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卵磷脂等营养物质,由于环境与自身的细菌作用,会产生多种腥味物质,如氨气、三甲胺、甲硫醇、硫化氢、吲哚和杂环氨含氮化合物等。以上腥臭物质均为碱性化合物(ph值大于7.25),在烹调时添加适量食醋中和,使其生成醋酸盐类,就可使腥臭味大为减弱。此外,番茄酱中含有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也有中和去腥作用,当然直接用西红柿烹煮鱼、肉类同样有去腥效果。

酒类去腥:

有些沸点低而不呈碱性的腥味物质,不能采用中和法去腥时,可利用酒精(乙醇)对腥味物质的溶解和挥发性能,将鱼、肉类中的醛、酮、含硫化合物先溶解,加热后一并挥发除去腥臭味。同时乙醇还能同原料中的醛类反应,生成香气物质――缩醛,它还能与有机酸结合生成酯类,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使菜肴去腥增香。因此,要想鱼、肉的滋味鲜香,没有料酒和食醋是不行的。

香料去腥:

我国香料种类繁多,可视具体情况适当选用。如葱含挥发油及葱蒜辣素,生姜含有姜醇。姜烯、姜酚,花椒、胡椒含川椒素,八角中含茴香醇、茴香醚,桂皮中含挥发油、有机酸等等,上述物质均能使醛、酮等腥昧成分发生氧化反应、缩醛反应或酯化反应,使异味减弱且能增香,特别在膻腥味较浓的动物性原料中使用,其去腥增香效果更明显。

加热去腥:

沸点较低的腥味物质如甲硫醇、乙硫醇,可用加热方法去腥。有些沸点较高的腥味物质也可采用长时间加热法,如炖、烩、烧、烤等烹饪方法去腥,或在热油中让其挥发。大多娄腥味物质有一定的水溶性,烹调时可采用先焯水、沸水浸烫等方法除去尿素、胺类、低分子酸等腥味物质,再行烹煮。

用不粘锅来炒菜好吗?炒菜用什么锅好


其实很多主妇都有这样的疑问:用不粘锅来炒菜到底好吗?有人说不好,也有人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下面本网站就详细的为大家分析下不粘锅炒菜到底好不好?

不能严格说不好或者好。不过铁锅确实没什么害处,人体需要铁,铁锅的铁足够人每天的需求;而不粘锅好的可以是纳米材料的,大概要一千元左右,而几百块钱买的都不是纳米材质的,这导致了它的锅面基本都是有机化合物成分,这些成分遇热会不会分解成有害物质,也是因锅而异的。

不粘锅不宜高温煎炸

不粘锅的主要原料:全氟辛酸铵。全氟辛酸铵是人工制造的含氟聚合酸,由于其高度的稳定性,不易和食物产生粘连而作为不粘锅涂层必用的生产材料,这种不粘涂层其实就是一层薄膜,厚度在0.2毫米左右,如果干烧或油温达到300摄氏度以上,这层薄膜就可能受到破坏。一般而言,炒菜时,温度不会达到260℃,但如果烹制煎炸食品,温度就可能超过260℃。

温馨提示:

烹饪时许多菜肴都需要煎炸,油的沸点是320℃,在煎炸食品时,油一直是滚烫的,这很容易导致不粘锅中的有害成分分解。所以烹制煎、炸食品时应尽量避免使用不粘锅。另外,用不粘锅炒菜,不要用铁铲子,以防破坏不粘涂层。

烹调加水10技巧、烹饪用水3忌


一、烹调加水的技巧

1、炒肉丝、肉块加少许水,炒出的肉鲜嫩得多。

2、炒、煮蔬菜时加开水,若加冷水会使菜变老变硬不好吃。

3、炒藕丝时,边炒边加些水,可防止藕丝变黑。

4、炒鸡蛋时,一个鸡蛋加一汤匙温水搅匀,而且炒出的蛋不老,量多,松软可口。

5、豆腐下锅前,先在开水里浸渍一刻钟,可清除泔水味。

6、用冷水炖鱼无腥味,并应一次加足水,若中途加水,会冲淡原汁的鲜味。

7、蒸鱼或蒸肉用开水,使鱼或肉外部突然遇到高温蒸气而立即收缩,内部鲜汁不外流,熟后味道鲜美,有光泽。

8、熬骨头汤时,中途切莫加冷水,以免汤的温度突然下降导致蛋白质和脂肪迅速凝固变性,影响营养和味道。

9、煎荷包蛋时,在蛋即将凝固之际,可浇上一汤匙冷开水,使蛋熟后又黄又嫩,色味俱佳。

10、熬猪油时,先在锅内放少量水,再将切好的猪肉放入,这样熬出来的猪油,色晶亮而无杂质。

二、烹饪用水三忌

1、炒菜忌用硬水

水有软、硬之分,若水中的钙、镁离子浓度(以氧化钙计)大于160%,则属于硬水;小于80%则属于软水。

用硬水烹制某些菜肴会使有些菜肴变成“木片”,令人难以下咽。据说有位好客的厨师,为喜食豌豆的客人烹制豌豆菜肴,上席后,菜中豌豆外结硬皮,咬不开,嚼不烂,成了“橡皮豌豆”。

原来这是硬水作怪:豌豆等蔬菜富含有机酸物质,能与硬水中的钙、镁离子化合成难溶于水的坚硬的有机酸盐,使成菜风味大减。

2、炖肉忌用冷水

炖肉宜用热水,而熬骨头汤则宜用冷水。原来,肉味鲜美是因为肉中富含谷氨酸、肌苷等“增鲜物质”。

若用热水炖肉,可使肉块表面的蛋白质迅速凝固,肉内的增鲜物质就不易渗入汤中,使炖好的肉特别鲜美。而熬骨头汤,就是为了喝汤,用冷水、小火慢熬,可延长蛋白质的凝固时间,使骨肉中的增鲜物质充分渗到汤中,汤才鲜美。

3、煮饭忌用生冷自来水

我国越来越多的居民饮用加氯消毒的自来水。若直接用这种冷水煮饭,水中的氯会大量破坏谷物中的维生素b1等营养成分。

据有关部门测定,维生素b1损失的程度与烧饭的时间和温度成正比,一般情况下损失30%左右。若用烧开的自来水煮饭,则可大大减少维生素b1等营养成分的损失。因为烧开的自来水中,氯多已随水蒸气挥发掉了。

怎么炒菜不粘锅?炒菜不粘锅的小窍门


很多人在炒菜的时候,都有遇到粘锅的问题,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下面就一一教给大家。

炒锅的挑选:

炒锅尽量的厚些、稍重些,直径并不需要太大,因为稍厚稍候重的炒锅不但可以使食材受热均匀,而且在炒菜过程中可以很好的保持锅内的温度,不会因低温原料下锅时立刻降低炒锅的温度,避免了粘锅现象的产生。

小提示:大家最好选购一个锅底光滑、锅壁稍厚的炒锅来使用,这也是炒菜不巴锅的第一步。

油水分离:

很多专业厨师(尤其是老师傅)在烹饪时通常是用两口锅的,一个叫油锅、另外一个叫做水锅。其中水锅是用来做汤菜或对食材进行飞水使用的,而油锅则专门进行过油和炒菜使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保持炒锅(油锅)形成一层天然的油涂层,从而避免了炒菜时巴锅现象的产生,在我看来这个油涂层比什么特氟龙之类的人造涂层安全多了。

小提示:油锅一样可以正常的清洗,不必为了特意保持涂层就不敢彻底清洁。只是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用钢刷来刷锅;二是不要用油锅做水。

热锅凉油:

热锅凉油是一种烹饪技巧,通俗地说就是在炒菜前先将锅烧热后再下入食用油,并在食用油还不是很热时就下入食材进行炒制的方法。这种热锅凉油的技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巴锅现象发生,好不好用大家可以自己在家试一试。

小提示:使用热锅凉油的技巧同样要求锅要稍微厚一些,不然刚把锅烧热,油一倒进去锅立刻就会变凉,这就失去了热锅凉油的作用。

生姜的作用:

对于专业厨师而言,上述3条已经足够用了,而当大家在家炒菜时,不可能都会准备两口锅,也不可能大家都来用青龙偃月锅吧?那么,我在推荐一个小窍门给大家在将锅烧热之后。用生姜片在锅内壁均匀的涂抹一遍,之后再倒入炒菜的食用油。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炒菜时的巴锅现象。这是个非常简单方便方法,希望大家可以试一试。

温馨提示:其实,烹饪的难点并不在于选材和调味上,而是在于如何熟练地应用各种烹调技巧来对食材进行加工,学会了技巧再学菜式就会很简单,也很容易融会贯通。如此而已。

怎样蒸米饭不粘锅?蒸米饭不粘锅的方法


米饭,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主角之一;相信很多人在煮饭的时候都会遇到粘锅,这个时候就给我们的清洗带来很多的麻烦,所以我们今天就给大家说说如何蒸米饭不粘锅的方法。

1、压力锅做米饭不粘锅方法

先不加阀,冲出热气后再加上阀,等有声立即熄火,待压力消失后即可开锅食用,既省火又不粘锅底,用火得当连锅巴都没有。有两点须注意:一是根据米的性质,水要加得适当,饭粒就软硬适度;二是熄火后要保留锅内压力,不要急于放气和强制冷却。因此,最好先做饭后做菜,菜好了饭也得了。

米饭做熟后马上将压力锅坐在事先准备好的凉水盆里,两三秒钟端出即可。

2、高压锅做米饭不粘锅方法

米饭做熟后,锅内存有大量蒸汽。如果让这些蒸汽慢慢自然放出,再拿掉限压阀,打开锅盖,米饭就不会粘锅。如果急着要吃饭,不等蒸汽自然放完就拔掉限压阀让蒸汽一下子全喷出来,此时立即打开锅盖,便会有一层米饭粘在锅底,很难铲掉。所以只要在盛第一次饭后把锅盖再盖严,不加限压阀,待到第二次盛饭时再打开锅盖,粘在锅底的米饭就很容易铲掉了。

做米饭小窍门

1、煮陈米饭时,放3杯米、2.5杯水、0.5杯啤酒,煮出来的饭同新米一样爽口。

2、用籼米煮饭,可在水中加一撮盐和几滴花生油,然后搅拌均匀,煮出的饭同粳米一样好吃。

3、剩饭重蒸时,在锅中水里放入少量食盐,能除异味。

4、把剩饭煮成稀饭,常会煮得黏黏糊糊,若在煮前先用水冲一下就可避免。

5、炒饭时,在锅中洒少许酒,炒出来的饭一粒粒松散,又松软又好吃。

6、煮饭要用开水,这样米中的维生素B1可免受损失。

7、让米在锅内成斜坡状,高处与水相平,这样一锅内可煮出软硬不同的米饭。

8、饭烧糊了,取一根长4~6cm的葱插入饭里,盖好锅盖过一会儿。

9、米饭夹生,用锅铲将米饭铲散,加入2汤匙米酒、白酒或黄酒,用文火略煮一会儿即可。

10、电饭煲煮饭:做饭前将米泡10多分钟,做出的饭好吃又省电;用热水煮饭省电,又可保持米的营养;在开锅后拔去电源插头,大约过5分钟,再接通电源;自动跳闸后,焖10分钟左右再揭盖;如米太多,跳闸后感到欠火,可在2~3分钟后再次揿下按键。

11、1克茶叶用1000克开水泡4~9分钟,滤去茶叶渣;将茶叶水倒入米中,按常规焖制即可,米饭色、香、味、营养俱佳。

12、在蒸米饭时,每1500克米加2~3毫升醋,米饭无酸味,饭香更浓,且易于存放和防馊。

13、陈米淘洗干净,清水中浸泡(20分钟)小时,捞出沥干,再放入锅中加热水、一二汤匙猪油或植物油,用旺火煮开转为文火焖半小时即可。若用高压锅,焖8分钟即熟,米饭不粘锅,且香甜可口。

健康食疗《烹调肉类忌用不粘锅?》一文希望您能收藏!“97美食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健康食疗的知识而创建的网站。同时,97msw.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烹调菜谱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