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厨房是生产美食的大工厂,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场所,在这里,食材实现了自己的“食”生价值,而调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厨师则让所有的一切从无序凝聚到有形--美食。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鱼吃错了会惹上致命重疾”,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鱼吃错了会惹上致命重疾

鱼吃错了会惹上致命重疾

俗话说“畜肉不如禽肉,禽肉不如鱼肉”。鱼因其美味和营养,历来是广受大众喜爱的食物。当初老祖宗造字,就把“鲜”字归于“鱼”部,将鱼当做“鲜”的极品,而花样翻新的各式吃法,更是让鱼备受追捧。吃鱼的好处显而易见,但食不得法,也会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惹上致命重疾。赶紧来看看几个常见的错误吃法,防患于未然。

1.生吃鱼片得“肝吸虫病”

很多人都喜欢生鱼片的鲜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鱼片对肝脏很不利,极易感染肝吸虫病,甚至诱发肝癌。

据营养、健康方面的专家介绍,肝吸虫病是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寄生虫病,人通过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和淡水螺类被感染的几率极高,目前我国仅在广东省就有数以百万计的肝吸虫患者,其中不少人正是因为生吃鱼虾而染病。

其临床症状以疲乏、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肝肿大、头晕等较为常见,严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

2.擅吃鱼胆解毒不成反中毒

鱼胆是一味中药,中医常用它来治疗目赤胆痛、喉痹、恶疮等症。

民间也因此流传吃鱼胆可以清热解毒、明目止咳的说法,所以尽管鱼胆味苦,总有人跃跃欲试。擅吃鱼胆极其危险,极易引发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专家指出,鱼的胆汁中含有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等具有极强毒性的毒素,这些毒素既耐热,又不会被酒精所破坏,因而无论将鱼胆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均可发生中毒。

鱼胆中毒发病快,病情险恶,病死率高。中毒较轻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肝大、黄疸、肝区压痛、少尿或无尿、肾区叩痛等症状,如果抢救不及时,可造成肝肾功能衰竭直至死亡。

而患者中毒程度一般与鱼胆的胆汁多少有关,因此吞食较大鱼的胆更易发生中毒。

3.空腹吃鱼可能导致“痛风”

在减肥(减肥食品)风潮日盛的今天,不少人喜欢只吃菜不吃饭,空腹吃鱼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这却很可能导致痛风发作。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组织损伤的疾病。

而绝大多数鱼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摄入含嘌呤的鱼肉,却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分解,人体酸碱平衡就会失调,容易诱发痛风或加重痛风病患者的病情。

4.活杀现吃残留毒素危害身体

一般人都认为吃鱼越新鲜越好,因此喜欢活杀现吃,认为这样才能保证鱼的鲜美和营养。但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误区。无论是人工饲养的鱼类或野生的鱼类,体内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

活杀现吃,鱼体内的有毒物质往往来不及完全排除,鱼身上的寄生虫和细菌也没有完全死亡,这些残留毒素很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此外,活杀现吃的鱼蛋白没有完全分解,营养成分不充分,口感也并非最好。

不可否认,鱼的确是很好的健康食品,但食鱼有道,才能对你的健康真正有益。

空腹吃鱼肉是否浪费蛋白质?

现在有种说法称“空腹吃鱼肉会浪费蛋白质”,理由是当身体需要能量时,因为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不得不分解蛋白质。不吃含淀粉的食物,空腹食用大量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会白白浪费,也不利于胃肠健康。

这是一个很片面的说法。首先,我们要明白蛋白质在人体内的作用。1、用于合成人体的肌肉组织;2、用于合成身体内的功能物质,如体内的抗体、生物酶类、补体等等都是蛋白质;3、用于能量代谢,供应机体需要。当然我们从食物中得到的蛋白质最主要是用于前面两种作用,但是在身体能量消耗中,糖类、脂肪消耗过量,自然就会消耗部分的蛋白质,否则身体缺乏能量将造成更严重的损害。因此,从保护身体功能的角度来看,即使是用于能量消耗,也不能称之为浪费蛋白质。

其次,蛋白质的消耗需要考虑空腹的程度。如果仅仅是感觉空腹或者有点饿,身体是不会消耗多少蛋白质的。我们在仅仅感到饿时,身体消耗主要是储存的糖原。正常人的糖原储存量可以维持3~6小时的能量需要,这时,感觉轻微的饥饿而摄入蛋白质,蛋白质是不会用于能量消耗的,也就是不是“浪费”掉了。

第三,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明白说空腹吃鱼肉会“浪费蛋白质”,这种说法实在是太天真,这完全没有搞懂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人体的物质代谢是有程序的,摄入的蛋白质先要到肝脏,然后分配到各个组织器官用于合成,其它部分同体内本身组织分解的氨基酸组成人体内的氨基酸库。即使身体能量不足时,摄入的蛋白质也是先用于身体的合成需要,然后再分解,而不是吸收就分解,这不能称之为浪费。

其实,真正要说到蛋白质的浪费,应是摄入过量的蛋白质。人体对蛋白质的利用是有限制的,不是摄入多少都可以用于合成,而且人体对于摄入过量的蛋白质没有储存功能,多余的蛋白质通过代谢,最终从尿中排出,这才是蛋白质的浪费。不但如此,过多的蛋白质代谢后通过肾脏排出,增加了肾脏的压力,造成肾功能的慢性损害。

97msW.com相关推荐

今天你吃错了什么?


厨房是生产美食的基地,人们将厨房里的一切称之为百科,在这里,食材得到充分加工,而调料则放大了食材的味道 ,厨师则让一切原始的东西被塑造成一道道美食。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今天你吃错了什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今天你吃错了什么?

我们每天都要摄取多种食物,但是你所吃的食物并非都对健康有益。有的食物你吃的方法不对;有的食物原本就是“垃圾食品”。读者如果拿自己的饮食习惯对照一下饮食误区,就可知道你今天吃错了什么?

1、糖摄入每天40克是极限

世界卫生组织曾调查了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结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营养学家推荐的每日摄入白糖总量大约为30-40克。但在大家常吃的甜食中,一大勺果酱约含糖15克,1罐可乐约含糖37克,1只蛋卷冰激凌约含糖10克,几块饼干约含糖10克……稍不注意很容易“超限”。

2、白开水超过三天不宜喝

水储存过久,就会被细菌感染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一旦大量进入人体,能使组织缺氧,出现恶心、头痛等症状,严重的还能使人缺氧致死,另外,能促发肝癌、胃癌等。

3、吃肉越多嘴越馋

据最新一项研究显示,如果人长时间食用高脂肪食物,如肉类,嘴巴会越来越馋,而且停不下来。而过量食用高脂肪食物会损害大脑的功能,破坏认知能力,造成大范围的学习和记忆严重损伤。

4、炒菜时味精放得不对易生毒素

当味精受热120℃以上时,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就会变成焦化谷氨酸钠,不但失去鲜味,而且有一定毒性。每道菜都放味精,会使人食欲减退。蒸、煮、急火快炒的菜不宜先放味精。因为在加热过程中会使味精变成焦化谷氨酸钠而产生毒性,应在出锅后加味精。

5、保温杯泡茶有害物质增多

用80℃左右的水泡茶比较适宜,如果用保温杯长时间把茶叶浸泡在高温的水中,会使茶叶中的维生素全遭破坏,茶香油大量挥发,鞣酸、茶碱大量渗出,有害物质增多。[97美食网]

只吃植物油有可能中毒经测定,花生、玉米油中易混杂强致癌物质黄曲霉素,棉籽油如未经处理则可能含有能使人中毒的棉酚,菜油中的芥酸不利于高血压、心脏病人的健康,故植物油不能多吃常用。正确的用油比例应是一份植物油搭配0.3份动物油。喝纯净水影响青少年和儿童成长发育

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有5%至20%必须从水中获得。但纯净水不含任何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因此长期饮用纯净水不仅不能带来营养,相反还会将体内的部分有益元素溶解,排出体外。尤其对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和青少年危害最大。

6、薯片致癌物质的含量是“世卫”标准的500倍

马铃薯的热量并不高,可是把它做成“薯条”之后,热量就高出44倍,如果吃一个月的薯片,体重会增加10公斤。拿一片洋芋片,然后用火去烧,它会有大量油滴下来,大概要30秒才烧得尽,而且烧起来乌黑的一团,吃这种东西,容易把人的血管堵死。另外,一盒薯条中致癌物丙烯酰胺(Acrylamide)的含量,是世界卫生组织对饮用水标准的500倍。

7、喝可乐会导致钙质流失

爱喝可乐饮料的儿童平均每天摄取的钙量,只有人体平均所需的60%。此外,可乐中的咖啡因会增加尿钙的排泄,造成体质的酸化,不利骨骼的发育。男子饮用可乐类饮料,会影响男性的生殖能力。已受伤的精子一旦与卵子结合,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或先天不足。长期饮用可乐等软饮料,会引起肥胖、溃疡、龋齿、动脉硬化、食欲不振和营养不良。

8、虾米直接煮汤喝不利健康

虾米或虾皮在加工过程中容易染上一些致癌物,直接煮汤喝,不利于人体健康。专家建议,可将虾米煮数分钟后再换水煮汤,或在汤中加1-2片维生素C,就能阻断致癌物的体内合成。[97美食网]

9、用砂糖拌凉菜易致肠壁痉挛

有种喜甜的粉螨虫常生活在砂糖、绵白糖等甜食里。如果被污染的糖未经加热处理,螨虫就会随食物进入人体并寄生在胃肠道。螨虫释放的毒素能刺激肠壁发生痉挛,而出现腹痛。

10、棕榈油可致心脑血管疾病

由于棕榈油价格低廉,一些企业便将其掺入食用油中以节省成本。但长期食用棕榈油会造成人体血清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量,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如果在夏天将食用油放入冰箱冷藏室,或者冬天温度较低时,出现了白色凝固体,说明油里掺有棕榈油。冰绿茶每天饮用,一年可增重4-9公斤绿茶近年来一直被奉为健康饮品、减肥良方,大受人们的欢迎。但香港身心营养顾问注册营养师刘立仪表示,瓶装绿茶500毫升,含糖46克,这种绿茶热量约有184千卡,若饮用者在摄取人体足够的热量后,仍每日饮用一瓶,一年后可增重4-9公斤。

11、每天一罐啤酒一年发福7公斤

如果你一天只喝一罐啤酒375ml,可摄入147cal热量,一年下来,你的体重会增长7公斤。因此,害怕发胖的人千万不要喝生啤酒,最好喝熟啤或干啤。另外,不要在睡前喝啤酒,否则会造成夜晚尿频的现象。

喝酒脸红的人碰了这东西会致命


喝酒脸红的人碰了这东西会致命

亲友聚会时,常会出现一喝酒脸就红的人。喝酒脸红的罪魁祸首不是酒精(乙醇),而是乙醛。在体内,酒精首先经催化变成乙醛,然后在乙醛脱氢酶2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

如果这种酶的活性出了问题,乙醛无法被及时代谢,大量滞留在体内,可能舒张面部血管,引起脸红,严重时可能对心、脑、肝、肾等器官造成伤害。喝酒容易脸红的人在服药时应谨慎,尤其要注意以下三类药。

硝酸甘油:紧急用药可能无效

众所周知,心绞痛发作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因严重心律失常导致猝死。硝酸甘油是治疗心绞痛的救命药,然而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无效的比例却高达25%,其中很多是喝酒容易脸红的人。乙醛脱氢酶2能特异性代谢硝酸甘油,产生一氧化氮,实现血管扩张,缓解心绞痛。饮酒脸红者的乙醛脱氢酶2活性大多不高,服用硝酸甘油的效果可能不好,甚至无效。建议这些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用硝酸甘油,必要时应备用或改服其他药,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或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等中药制剂,防止因用药不合理而贻误治疗时机,带来生命危险。

相信《鱼吃错了会惹上致命重疾》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97美食网”是您了解厨房百科的知识,各类美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97msw.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娘惹糕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