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俗语说:生冷粘硬不可食,少吃干食多喝汤。食疗文化已在中国普及,随着人们观念的进步,中国人的智慧就隐含在这些顺口的俗语中。如何正确地看待健康食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厨房烹饪:端午节吃粽子需注意三大事项",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本文导读:粽子是一种非常好吃的美食,因为它有文化的内涵在里面,但是美食也要有好的吃的方法和量的控制,如果方法不对或者超量,那美食带来的就不是享受而是遭罪了,那吃粽子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临近了,可能很多地方又开始赛龙舟了,即使有些城市没有条件赛龙舟,但是全国人民一个共同的习俗就是要在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只要是到端午节,人们就要吃粽子,很多年以前都是每家每户自己来动手包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包粽子,一幅祥和的画面,一种天伦之乐,然后再一起吃粽子,那是一种甜蜜的、幸福的时刻。

现在生活的节奏加快,很多子女都在外地拼搏,很难得一家人能够在端午节聚齐,一起包粽子了,即使能够回家看望父母,也很少再亲手包粽子,因为现在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粽子,想吃什么样的就可以选择,包粽子一是耽误时间,二是担心让父母劳累,所以,买上一些自己喜欢的粽子,也一样是过端午节了。

吃粽子来源是因为纪念屈原,尽管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已经是几百年前的事情了,但是,几百年后人们依然以这样的节日来纪念他,说明他的一生是有价值的。尽管中国经历了无数的朝代,但是端午节的习俗一直都没有改变,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粽子是一种非常好吃的美食,因为它有文化的内涵在里面,但是美食也要有好的吃的方法和量的控制,如果方法不对或者超量,那美食带来的就不是享受而是遭罪了,那吃粽子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接下里给大家一些提醒。

1、一定放冰箱保存。因为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加上红枣、豆沙或者肉。糯米粘性很强,而肉类是很容易变质的,因此在初夏炎热的天气里一定要妥善的保存。一般枣粽子和豆沙粽子放冰箱可保存3 5天,如果是肉馅粽子,最好在3天内吃完。

2、粽子要热透再吃。储存在冰箱里的粽子吃的时候一定要热透,营养专家告诉我们粽子最好不要凉着吃,吃前要彻底加热。因为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非常容易发生食物中毒;还有是因为变凉的粽子过油、过黏,很难消化。如果粽子剥开后如有黏丝,就代表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鲜了,千万别食用。

3、每餐控制量。每天吃粽子别超过50克,基本上是不超过1个。吃多了会消化不良,尤其胃肠道疾病最好少吃,严重的糖尿病患者还是不吃为佳,对于老年人千万不要一下子吃的太多太快,最好分小块慢慢食用。

端午节,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不要忘记健康,做到以上几点,保证端午又快乐又健康。

(责任编辑:邱天华)

97msw.com精选阅读

烹饪知识:端午节吃粽子 吃粽子有什么讲究


“民以食为天,粗粮宝中宝,营养王中王,一能增血气,二可抗衰老,三能长精神。”食疗文化是国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将生活中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以沉淀了这些经验。怎么样才能做到健康食疗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烹饪知识:端午节吃粽子 吃粽子有什么讲究”,敬请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本文导读:端午节吃粽子是一个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但是粽子却不能多吃,有很多的讲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粽子应趁热吃,加了油脂、肉、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对于消化能力差的人来说尤其要注意。有些质量差的糯米在冷后会有变硬现象,五谷杂粮粽子冷后的回生现象更明显。

2、粽子属于主食,三餐都可以吃,早餐甚至更合适。因为早餐通常食欲不振,饮食数量较少,清香温热的粽子吃起来又方便,又让人心情大好,一上午感觉都很幸福。

3、素粽子的热量没有传说中那么高,但毕竟属于粮食,吃了粽子就要相应减少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否则会带来过多的淀粉引起体重上升,还可能过于饱胀引起消化不良。一般来说吃一个大粽子减一小碗米饭即可。

4、粽子不宜作为一餐当中的唯一食品,一定要配一些菜。因为消化快,血糖上升迅猛,下降也比较快。一旦饿了,会感觉饿得特别强烈。如果多吃些蔬菜来配合,吃粽子之后就不会有这么强的饥饿反应。糖尿病人更要注意,因为他们的血糖控制能力本来就差,特别容易大起大落。

5、热糯米本身虽然好消化,但和油腻的配料混在一起,比如肥肉、蛋黄等,一部分消化能力差的人可能会感觉胃里胀满,或者感觉太腻食欲不振。所以消化不良的人吃粽子宜选清爽的北方小枣粽子,也不宜配太油腻的菜。对于容易长包暴痘的人来说,高血糖反应的糯米本身就不能多吃,更不宜配过多的红肉类、油炸食品和过辣的菜。蔬菜、豆制品和白肉最宜。

6、胃酸过多的人吃甜粽子可能不舒服,有烧心感,这是因为糯米会刺激胃酸分泌。吃咸味的粽子略好一些,先吃较多的绿叶蔬菜再吃粽子,也会好一些。

(责任编辑:陈碧玲)

健康食疗:端午节吃粽子注意六点 空腹不宜吃粽子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吃粽子是千古流传的习俗。但是大家知道吗,粽子好吃却不能贪吃,健康吃粽子才是养生之道。那么端午节吃粽子有什么注意事项?六个要点要注意,四种人要少吃!

端午节吃粽子 6个要点要注意

从养生的角度讲,粽子是药膳的一种。包裹粽子的叶子多是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同时糯米具有益气生津、清热的功效。中医认为,端午节后,便进入夏季最热的月份。由于苦夏难耐,上火、中暑现象容易发生,而此时常吃粽子,可以起到解暑的效果。

但粽子这种美食佳品,也是一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糖尿病、肾病、高血脂、高血压患者以及老人、儿童如果饮食不慎,会在端午节罹患上粽子病。端午节吃粽子有讲究,注意以下几点:

1、吃粽子健康要定量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含过多的脂肪、盐、糖。例如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约一至一碗半的饭,热量约为400~500卡路里。因此,专家建议,每次可以少吃一点,或者选择小一点的粽子。尤其是正在减肥的MM更不能多吃,在食用中务必要控制数量。对于成年人来说,一餐食用50g,1~2个粽子左右就可以满足正常的能量需求了。

不少人在吃完饭后把粽子当甜点吃,这种做法是绝对错误的。粽子的名分是主食,请不要给它辅食的待遇,它由糯米做成,黏度高、难消化,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相当于一碗米饭。如果吃了米饭就不要再吃粽子,如果要吃粽子,请别去碰米饭、面或馒头。

2、空腹不宜吃粽子

如空腹吃粽子,糯米就会在胃里停留很长的时间,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旧病复发。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粽子粘度高、不易消化,缺乏纤维质,含过多脂肪、盐、糖,专家建议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

3、吃粽子时不能狼吞虎咽

每年都有一些人因为吃粽子吃得太快或太多产生消化不良甚至噎死的事件,尤其是消化能力较差的人群。为了防止这类事件的发生,在吃粽子时,最好佐以汤或茶,一边细嚼慢咽的品尝粽子,这样有助于吞咽和消化。而且粽子一次吃一个就差不多了,千万别吃太多。

4、一定放冰箱保存

因为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加上红枣、豆沙或者肉。糯米粘性很强,而肉类是很容易变质的,因此在初夏炎热的天气里一定要妥善的保存。一般枣粽子和豆沙粽子放冰箱可保存3-5天,如果是肉馅粽子,最好在3天内吃完。

5、粽子要热透再吃

储存在冰箱里的粽子吃的时候一定要热透,营养专家告诉我们粽子最好不要凉着吃,吃前要彻底加热。因为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非常容易发生食物中毒;还有是因为变凉的粽子过油、过黏,很难消化。如果粽子剥开后如有黏丝,就代表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鲜了,千万别食用。

6、吃粽子健康注意搭配

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也可搭配麦芽水、白萝卜或白萝卜水,能促进消化,或者多搭配吃些动物血、黑木耳、香蕉、洋葱、土豆、菠菜等具有通便功效的食物。或者吃些山药,山药有补脾胃益肺肾的功能,可以帮助减轻肠胃负担。也可配一碗清淡的汤,如冬瓜、丝瓜汤等,最后再来一份水果,增加纤维质的摄取,达到营养均衡。

喜欢《厨房烹饪:端午节吃粽子需注意三大事项》一文吗?“97美食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健康食疗的知识,同时,97msw.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端午节吃粽子的句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