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早上起床喝杯水,改善肠胃和便秘,运动之前补充水,运动之后不疲惫,焦躁烦恼喝点水。”食疗在国人的健康饮食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时间的推移,这些俗语是中国人观察和总结生活而得来的。如何正确地看待健康食疗呢?也许以下内容“2023关于五个常犯的饮食误区”合你胃口!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立秋已过,部分人已经开始着手进补,但应该如何避免吃出健康隐患呢?营养专家李海峰为你揭开日常生活中最容易陷入的五个饮食误区。赶快看看,你都犯了哪几条!

1.偏爱腌制食品

腌制食品爽口、开胃,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吃。但是腌制食品中往往含有较多的亚硝胺和多环芳香烃化合物,这是两种高致癌物质。因此,腌制食品还是少吃为妙。

2.豆浆不用煮熟

豆制品应该每天都要吃一些,这是大有益处的,但豆浆一定要煮熟了再喝。因为豆浆不煮熟煮透,所含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未被破坏,不仅难以消化,还会引起恶心、呕吐和腹泻。

3.鱼吃得越多越好

鱼的脂肪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增强记忆、保护视力、消除炎症颇有益处。但吃鱼并非多多益善,鱼的脂肪酸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它能抑制血小板的凝聚作用。如果长期过量食鱼,就会使血小板凝聚性降低而引起各种自发性出血,如皮下紫癜、脑溢血等。

4.用沸水冲茶

有的人以为凉水冲不开茶,但并不是说一定要用沸水冲茶。因为用沸腾的开水泡茶,会破坏茶叶中的很多营养物质,还会溶出过多鞣酸和芳香物质,使茶有苦涩味,降低了滋养保健的作用。泡茶的水温一般应在80摄氏度左右,冬季可适当高一些。

5.多吃醋有好处

醋能增进食欲,开胃健脾,促进蔬菜中的维生素C的吸收。对降血压、预防流感也有一定的作用。于是很多人认为吃醋有很多好处,而过量食醋,甚至有人干脆喝醋。殊不知,醋食用过量,会灼伤食道、胃粘膜,损伤脾胃,还会软化骨质,加重骨质疏松,导致骨折。

97Msw.com相关知识

2023关于吃鸡蛋常见的十个误区


“饮食要控量,三餐要按时,米粥易消化,清淡尤为佳”食疗文化已在中国普及,随着观念的更新,这些流传的俗语很多也被科学研究所支持。你是否对健康食疗有一些疑问待解呢?以下是97美食网(97msw.com)小编精心整理的“2023关于吃鸡蛋常见的十个误区”,敬请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本文导读:鸡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不正确的吃法对我们的健康有着不良影响。在生活中,我们应注意以下误区。

许多人买鸡蛋只挑红壳的,说是红壳蛋营养价值高,而事实并非如此。蛋壳的颜色主要是由一种叫 卵壳卟啉 的物质决定的,而这种物质并无营养价值。分析表明,鸡蛋的营养价值高低取决于鸡的饮食营养结构。

评价蛋白的品质,主要是蛋白(蛋清)中蛋白质的含量。从感官上看,蛋清越浓稠,表明蛋白质含量越高,蛋白的品质越好。

蛋黄的颜色有深有浅,从淡黄色至橙黄色都有。蛋黄颜色与其含有的色素有关。蛋黄中主要的色素有叶黄素、玉米黄质、黄体素、胡萝卜素及核黄素等。蛋黄颜色深浅通常仅表明色素含量的多寡。有些色素如叶黄素、胡萝卜素等可在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因此,正常情况下,蛋黄颜色较深的鸡蛋营养稍好一些。

2、鸡蛋怎么吃营养都一样

鸡蛋吃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煮、蒸、炸、炒等。就鸡蛋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蒸蛋为100%,嫩炸为98%,炒蛋为97%,荷包蛋为92.5%,老炸为81.1%,生吃为30%~50%。由此看来,煮、蒸鸡蛋应是最佳的吃法。

3、炒鸡蛋放味精味道会更好

鸡蛋本身就含有大量的谷氨酸与一定量的氯化,钠,加热后这两种物质会生成一种新物 谷氨酸钠,它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有很纯正的鲜味。如果在炒鸡蛋时放味精,味精分解产生的鲜味就会破坏鸡蛋本身的自然鲜味。因此,炒鸡蛋时不宜放味精。

4、煮鸡蛋时间越长越好

为防鸡蛋在烧煮中蛋壳爆裂,将鸡蛋洗净后,放在盛水的锅内浸泡1分钟,用小火烧开。开后改用文火煮8分钟即可。切忌烧煮时间过长,否则,蛋黄中的亚铁离子会与硫离子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硫化亚铁的褐色沉淀,妨碍人体对铁的吸收。

鸡蛋煮的时间过长,蛋黄中的亚铁离子与蛋白中的硫离子化合生成难溶的硫化亚铁,很难被吸收。油煎鸡蛋过老,边缘会被烤焦,鸡蛋清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质会变成低分子氨基酸,这种氨基酸在高温下常可形成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化学物质。

5、鸡蛋与豆浆同食营养高

早上喝豆浆的时候吃个鸡蛋,或是把鸡蛋打在豆浆里煮,是许多人的饮食习惯。豆浆性味甘平,含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很多营养成分,单独饮用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但其中有一种特殊物质叫胰蛋白酶,与蛋清中的卵清蛋白相结合,会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降低二者的营养价值。

6、 功能鸡蛋 比普通鸡蛋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富含锌、碘、硒、钙的各种 功能鸡蛋 问世。其实,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食功能鸡蛋。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缺功能鸡蛋中所含的营养素。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功能鸡蛋时应有针对性,缺什么吃什么,切忌盲目进补。

7、老年人忌吃鸡蛋

由于鸡蛋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所以,一直流行着老年人忌食鸡蛋的说法。近年来的科学实验证明,这种说法没有道理。

蛋黄中含有较丰富的卵磷脂,是一种强有力的乳化剂,能使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得极细,顺利通过血管壁而被细胞充分利用,从而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而且蛋黄中的卵磷脂被消化后可释放出胆碱,进入血液中进而合成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的主要物质,可提高脑功能,增强记忆力。

8、产妇吃鸡蛋越多越好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大,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肝脏解毒功能降低,大量食用后会导致肝、肾的负担加重,引起不良后果。食入过多蛋白质,还会在肠道产生大量的氨、酚等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毒害很大,容易出现腹部胀闷、头晕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症状,导致 蛋白质中毒综合征 。蛋白质的摄入应根据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功能来计算。一般情况下,产妇每天吃3个左右的鸡蛋就足够了。

9、生鸡蛋更有营养

有人认为,生吃鸡蛋有润肺及滋润嗓音功效。事实上,生吃鸡蛋不仅不卫生,容易引起细菌感染,而且并非更有营养。生鸡蛋里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响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容易使身体出现食欲不振、全身无力、肌肉疼痛、皮肤发炎、脱眉等 生物素缺乏症 。生鸡蛋的蛋白质结构致密,并含有抗胰蛋白酶,有很大部分不能被人体吸收,只有煮熟后的蛋白质才变得松软,才更有益于人体消化吸收。

另外,生鸡蛋还有特殊的腥味,也会引起中枢神经抑制,使唾液、胃液和肠液等消化液的分泌减少,从而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因此,鸡蛋要经高温煮熟后再吃,不要吃未熟的鸡蛋。

10、鸡蛋与白糖同煮

很多地方有吃糖水荷包蛋的习惯。其实,鸡蛋和白糖同煮,会使鸡蛋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形成果糖基赖氨酸的结合物。这种物质不易被人体吸收,会对健康产生不良作用。

(责任编辑:陈碧玲)

2023关于五个枸杞营养美味食谱


“注重饮食细节,关爱宝贵身体,提倡绿色健康,享受天然世界!”很多中国人在长期生活中都成了食疗专家,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食疗方法很多是经过时间验证的。健康食疗怎么做才算是科学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2023关于五个枸杞营养美味食谱,感谢您的参阅。

编者按:枸杞子是我们日常最为常见的养生食物之一,虽然它很平凡,但是它的养生功效却不平凡哦,那么吃枸杞有什么好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枸杞子的作用与功效、枸杞子的副作用以及枸杞的食用方法,一起到下文看看了解下吧!

枸杞补血养肾 荐5枸杞营养食谱

有的人喜欢用枸杞泡水喝,因为枸杞子泡水喝的功效是清热解毒、生津明目,不仅保健还能减掉油脂。除此之外,枸杞还有补肾益精,补血安神等功效。枸杞能养生,那是不是意味着多多益善?什么人都能吃?什么吃法都可以?小编为你一一讲解,并向你推荐5道食谱让你吃得更健康。

1、由于枸杞温热身体的效果十分强烈,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在日常饮食中大量摄取肉类会导致面泛红光的人最好不要吃。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等急症患者在发病期间也不宜吃。

2、最适合吃枸杞的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群,但一定要每天吃一点,长期坚持食用,只有长期服用才有效果。

3、任何滋补品都不要过量食用,枸杞子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枸杞子比较合适;如果想起到治疗的效果,每天最好吃30克左右。现在,很多关于枸杞子毒性的动物实验证明,枸杞子是非常安全的食物,里面不含任何毒素,可以长期食用。

1、枸杞粥

原料:大米,枸杞。

做法:1. 先将大米煮成半熟,然后加入枸杞子;2.煮熟即可食用。

特点:特别适合那些经常头晕目涩、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等症病人。肝炎患者服用枸杞粥,则有保肝护肝、促使肝细胞再生的良效。

2023食疗知识:养胃饮食误区


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让我们的胃饱受伤害。在“养胃”这件事上,很多人特别迷信白粥、苏打饼干等食物,它们虽有一定好处,但也可能适得其反。以下,看看养胃的误区有哪些,我们千万别掉进去了哦!

养胃饮食误区

1、素食

很多人觉得肉类不好消化,而蔬菜等素食更好消化,因此胃不好的人只能吃素。然而,肉类中含有多种植物性食物不具备的营养素,比如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铁、锌以及某些B族维生素。胃黏膜修复和更新都需要足够的优质蛋白,而长期吃素容易导致营养失衡。

2、牛奶

传统观念认为,牛奶可以稀释胃酸,在胃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让胃病患者感到舒适。生活中,出现胃部酸胀不适等症状时,喝杯热牛奶的确可以缓解症状。但牛奶可以治疗胃病就言过其实了。胃病急性期的患者也不建议喝牛奶,以免造成胃胀等不适。

3、苏打饼干

很多胃不好的人经常用苏打饼干充饥,淀粉烤制后形成的糊化层可以中和胃酸,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苏打饼干、烤馒头片等是胃病患者比较适宜的食物,但苏打饼干不能过量摄入。市面上有一些苏打饼干中的脂肪含量很高,过多摄入不仅会增加胃的负担,还会导致热量超标。苏打饼干的钠含量也很高,可升高血压,加重水肿。所以购买时要看看食品成分表,买钠和脂肪含量较少的,而且不能当饭吃。

4、白粥、汤泡饭

很多老人说,胃不舒服就喝粥,粥容易消化,能减轻胃的负担。的确,很多胃痛、胃酸的胃病急性期患者喝下白粥后,胃暖暖的,很舒服。但这种观点并不全面,长期喝粥并不能养胃。粥和稀饭未经咀嚼就吞下,没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进行初步消化;过多的水分摄入稀释了胃液,还使得胃容量增大,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胃的负担。

此外,大蒜、大葱等吃下去会“烧心”,有人就觉得吃了会伤胃。但研究表明,稍微吃点这种辛辣的食物,可以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对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大蒜里的大蒜素还能杀灭幽门螺杆菌,避免胃部的慢性炎症,进而避免患上胃癌等严重疾病。姜可以暖胃,胃部不适时喝碗姜末水可以缓解症状。不过,胃病患者最好不要吃生的葱姜蒜。

2023关于上火的饮食禁忌


一般情况下,上火之后就要忌口。就会有很多的饮食禁忌,不能是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能吃温补油腻的食物等。那么,上火有哪些饮食禁忌呢?一起来看看吧!

上火的饮食禁忌

1、忌辛辣、温燥食物

上火时不要吃辛辣、温燥物,如辣椒、姜、茴香、花椒、大蒜、胡椒、桂皮等。因为这些食物辛温燥烈,容易助长火热,使上火症状加重,不利于病情恢复。

2、忌黏腻食物

上火不要吃油腻、黏稠食物,如肥肉、油炸、糍粑、油煎、年糕、糯米饭等。因这类食物易助湿生热,湿热内盛,将加重火气。

3、忌含糖量高的食物

糖是产生热量的食物,吃过后热量会积累在身体里,不利于身体里的火往外发,从而加重上火症状。所以,上火后一切糖类都不要吃了,就算是棉花糖也不建议吃,否则对上火症状不利。含糖高的食物,如糖果、巧克力、冰激凌、蛋糕、饼干、饮料、蜜饯等。

4、忌温热性水果

上火时温热性的水果是不适合吃的,如果食用过多的温热性水果容易导致火上加火,病情迁徙不愈。如芒果、樱桃、番石榴、荔枝、龙眼、椰子、榴莲、杏等。

5、忌温补食物

上火期间切勿大补,任何温补类食物都不宜食用。如羊肉、狗肉、鹿肉、动物脂肪、鸡肉、鹿茸、鲍鱼、大枣、核桃等,以免燥热,加重上火症状。

6、忌坚果类食物

坚果中含有比较高的热量,会使体内产生过量的内热,从而加重上火的症状,所以不宜食用。如腰果、松子、瓜子、杏仁、开心果等。

以上就是关于上火的饮食禁忌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关于喝汤可养生 喝汤养生的三个误区


“饮食要控量,三餐要按时,米粥易消化,清淡尤为佳”食疗文化和中国饮食文化相伴而生,从古至今,很多科学研究也证明了这些食疗方法的科学性。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去进行健康食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关于喝汤可养生 喝汤养生的三个误区》,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些许帮助。

本文导读:很多人以为,喝汤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殊不知,只有科学地喝汤,才能既吸收营养,又避免脂肪堆积。在这方面,我们有哪些误区需要避免呢?

我们咀嚼食物,不但要将食物嚼碎后便于咽下,更重要的是要由唾液把食物湿润,而唾液是不断咀嚼食物产生的,唾液中有许多消化酶,能帮助消化和吸收,对健康十分有益。而汤泡饭由于将饭泡软了,就算不咀嚼也不会影响吞咽,所以吃进去的食物往往还没经过唾液的消化过程就进入胃了,这就给胃的消化增加了负担,日子一久,就容易导致胃部不适。

2、喝汤去 渣

有人做过试验,用鱼、鸡、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质原料的食品煮6小时后,看上去汤已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 渣 中。也就是说,无论煲汤的时间有多长,肉类的营养也不能完成溶解在汤里。所以喝汤后还要吃适量的肉。

3、喜欢喝刚煲好的热汤

刚煲好的汤往往很烫,而很多人却偏偏喜欢喝这种很烫的汤,认为喝进去更暖胃暖身。其实,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度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则会造成黏膜烫伤甚至消化道黏膜恶变,因此50度以下的汤更适宜。

(责任编辑:陈碧玲)

健康食疗《2023关于五个常犯的饮食误区》一文希望您能收藏!“97美食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健康食疗的知识而创建的网站。同时,97msw.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健康饮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