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民以食为天,粗粮宝中宝,营养王中王,一能增血气,二可抗衰老,三能长精神。”食疗文化是国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将生活中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以沉淀了这些经验。怎么样才能做到健康食疗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烹饪知识:端午节吃粽子 吃粽子有什么讲究”,敬请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本文导读:端午节吃粽子是一个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但是粽子却不能多吃,有很多的讲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粽子应趁热吃,加了油脂、肉、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对于消化能力差的人来说尤其要注意。有些质量差的糯米在冷后会有变硬现象,五谷杂粮粽子冷后的回生现象更明显。

2、粽子属于主食,三餐都可以吃,早餐甚至更合适。因为早餐通常食欲不振,饮食数量较少,清香温热的粽子吃起来又方便,又让人心情大好,一上午感觉都很幸福。

3、素粽子的热量没有传说中那么高,但毕竟属于粮食,吃了粽子就要相应减少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否则会带来过多的淀粉引起体重上升,还可能过于饱胀引起消化不良。一般来说吃一个大粽子减一小碗米饭即可。

4、粽子不宜作为一餐当中的唯一食品,一定要配一些菜。因为消化快,血糖上升迅猛,下降也比较快。一旦饿了,会感觉饿得特别强烈。如果多吃些蔬菜来配合,吃粽子之后就不会有这么强的饥饿反应。糖尿病人更要注意,因为他们的血糖控制能力本来就差,特别容易大起大落。

5、热糯米本身虽然好消化,但和油腻的配料混在一起,比如肥肉、蛋黄等,一部分消化能力差的人可能会感觉胃里胀满,或者感觉太腻食欲不振。所以消化不良的人吃粽子宜选清爽的北方小枣粽子,也不宜配太油腻的菜。对于容易长包暴痘的人来说,高血糖反应的糯米本身就不能多吃,更不宜配过多的红肉类、油炸食品和过辣的菜。蔬菜、豆制品和白肉最宜。

6、胃酸过多的人吃甜粽子可能不舒服,有烧心感,这是因为糯米会刺激胃酸分泌。吃咸味的粽子略好一些,先吃较多的绿叶蔬菜再吃粽子,也会好一些。

(责任编辑:陈碧玲)

97msw.com延伸阅读

食疗养生知识:端午节吃粽子七禁忌 不能空腹吃粽子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端午佳节,市面上各种粽子诱惑着我们,但是端午吃粽子也要注意健康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吃粽子要注意哪些事情吧!

1、忌未熟先吃

包粽时,我们不要将粽包得太大,否则便难以将它弄熟。粽子必定要完全弄熟才可吃,不然对健康有损。

2、忌保存太久

已包好的粽比较好尽快吃掉,不宜保存太久,最多只保存3-4日,吃时亦要再次加热。此外,保存粽的地方亦要清洁卫生,比较好放于阴凉透风的地方。

3、忌大量进食

粽由糯米造成,但糯米却不易消化,所以患有或曾患肠胃病的人不宜多吃。此外,小朋友、老人家的消化功能亦较差,所以吃粽时必需有克制,并且尽量趁热吃,以免冷却后更难消化。

4、空腹不宜吃粽子

如空腹吃粽子,糯米就会在胃里停留很长的,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宿病复发。

5、不吃过冷过硬的粽子:不宜食用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粽子有些人喜欢把粽子放冰箱后冰一段再吃,这样的粽子又硬又冷,对有胃病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比较好取出来后,充分加热变软后再吃

6、不喝冷饮:吃粽子时不宜喝冷饮吃粽子的时候不要喝冷饮,喝冷的东西更轻易让糯米凝固,更不易消化,让人感觉到滞胀。

7、睡前不吃粽子:睡前两小时比较好别吃粽子粽子粘度高、不易消化,缺乏纤维质,含过多脂肪、盐、糖,专家建议睡前两小时比较好别吃粽子。

健康食疗:端午节吃粽子注意六点 空腹不宜吃粽子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吃粽子是千古流传的习俗。但是大家知道吗,粽子好吃却不能贪吃,健康吃粽子才是养生之道。那么端午节吃粽子有什么注意事项?六个要点要注意,四种人要少吃!

端午节吃粽子 6个要点要注意

从养生的角度讲,粽子是药膳的一种。包裹粽子的叶子多是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同时糯米具有益气生津、清热的功效。中医认为,端午节后,便进入夏季最热的月份。由于苦夏难耐,上火、中暑现象容易发生,而此时常吃粽子,可以起到解暑的效果。

但粽子这种美食佳品,也是一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糖尿病、肾病、高血脂、高血压患者以及老人、儿童如果饮食不慎,会在端午节罹患上粽子病。端午节吃粽子有讲究,注意以下几点:

1、吃粽子健康要定量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含过多的脂肪、盐、糖。例如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约一至一碗半的饭,热量约为400~500卡路里。因此,专家建议,每次可以少吃一点,或者选择小一点的粽子。尤其是正在减肥的MM更不能多吃,在食用中务必要控制数量。对于成年人来说,一餐食用50g,1~2个粽子左右就可以满足正常的能量需求了。

不少人在吃完饭后把粽子当甜点吃,这种做法是绝对错误的。粽子的名分是主食,请不要给它辅食的待遇,它由糯米做成,黏度高、难消化,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相当于一碗米饭。如果吃了米饭就不要再吃粽子,如果要吃粽子,请别去碰米饭、面或馒头。

2、空腹不宜吃粽子

如空腹吃粽子,糯米就会在胃里停留很长的时间,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旧病复发。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粽子粘度高、不易消化,缺乏纤维质,含过多脂肪、盐、糖,专家建议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

3、吃粽子时不能狼吞虎咽

每年都有一些人因为吃粽子吃得太快或太多产生消化不良甚至噎死的事件,尤其是消化能力较差的人群。为了防止这类事件的发生,在吃粽子时,最好佐以汤或茶,一边细嚼慢咽的品尝粽子,这样有助于吞咽和消化。而且粽子一次吃一个就差不多了,千万别吃太多。

4、一定放冰箱保存

因为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加上红枣、豆沙或者肉。糯米粘性很强,而肉类是很容易变质的,因此在初夏炎热的天气里一定要妥善的保存。一般枣粽子和豆沙粽子放冰箱可保存3-5天,如果是肉馅粽子,最好在3天内吃完。

5、粽子要热透再吃

储存在冰箱里的粽子吃的时候一定要热透,营养专家告诉我们粽子最好不要凉着吃,吃前要彻底加热。因为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非常容易发生食物中毒;还有是因为变凉的粽子过油、过黏,很难消化。如果粽子剥开后如有黏丝,就代表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鲜了,千万别食用。

6、吃粽子健康注意搭配

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也可搭配麦芽水、白萝卜或白萝卜水,能促进消化,或者多搭配吃些动物血、黑木耳、香蕉、洋葱、土豆、菠菜等具有通便功效的食物。或者吃些山药,山药有补脾胃益肺肾的功能,可以帮助减轻肠胃负担。也可配一碗清淡的汤,如冬瓜、丝瓜汤等,最后再来一份水果,增加纤维质的摄取,达到营养均衡。

食疗养生:端午节吃粽子 怎样吃才健康


有言道“宁可锅中存放,不可肚子饱胀。”食疗在中国人的保健中有着重要的位置,随着生活的不断好转,这些食疗俗语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你是如何看待健康食疗的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食疗养生:端午节吃粽子 怎样吃才健康”,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今天是端午节,那么在端午节的时候我们除了吃咸鸭蛋以外还会吃什么?粽子!很多人吃粽子是想吃的时候就吃,可是谁又知道怎样吃才能最健康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一天可以吃几个粽子?

粽子里面的材料可是说是五花八门,而且大小还都不一样,人和人的体质也都有差别,所以有关专家建议最好1天之内吃粽子不要超过3个正常大小的就可以了,特别是里面包有肉的粽子,一次性不能吃的太多,如果是老人和孩子就更要减少食量了。

专家表示,粽子绝不是零食或甜点,千万别让它在餐后出现。不少人在外吃饭会先吃菜和米饭,最后面才上粽子,把它当甜点,其实这是绝对错误的。专家表示,粽子的名分是主食,请不要给它辅食的待遇,它由糯米做成,黏度高、难消化,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相当于一碗米饭。如果吃了米饭就不要再吃粽子,如果要吃粽子,请别去碰饭、面和馒头。

早上吃了粽子,中午、晚上可不可以再吃?专家的意见是最好不要吃。肠胃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消化完上一个粽子,没歇几分钟又要开始下一轮损耗,这么反复折腾,突然闹罢工是很容易的事。

粽子、包装、艾叶耙会容易让人产生油腻并且饱腹的感觉,在吃的时候不要配上大鱼大肉,最好是吃点清淡的粥啊或者小菜。粽子里面的糯米是属性温的,即使是夏天吃也要热的吃,这样可以滋养脾胃,如果等它凉了再吃的话就会变得难以消化。

健康吃粽

注重高纤:粽子使用的糯米所需消化时间较长,胃肠排空需时较久,容易造成胃酸过多、腹胀或肚子闷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若主料能以部分的杂粮米、红豆、薏仁、山药、芋头或红薯取代,不仅可增加纤维质含量,减少肠胃负担,更有益于健康。

少油低热量:肉粽早已成为粽族中的主角,但它的缺陷是饱和脂肪含量高。如果能改用瘦肉,甚至以鸡肉、海鲜或鱼肉取代。

营养成分的标示包括每份重量或每100克所含的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与钠含量,但消费者常误以为营养标示上的数据就是一个粽子提供的热量与营养素,正确的方法是以每份的重量或每100克与一个粽子的实际重量去换算。因此,养成阅读营养标示的习惯,购买符合个人需求的粽子,才能让这个端午节既美味又健康。

厨房烹饪:端午节吃粽子需注意三大事项


俗语说:生冷粘硬不可食,少吃干食多喝汤。食疗文化已在中国普及,随着人们观念的进步,中国人的智慧就隐含在这些顺口的俗语中。如何正确地看待健康食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厨房烹饪:端午节吃粽子需注意三大事项",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本文导读:粽子是一种非常好吃的美食,因为它有文化的内涵在里面,但是美食也要有好的吃的方法和量的控制,如果方法不对或者超量,那美食带来的就不是享受而是遭罪了,那吃粽子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临近了,可能很多地方又开始赛龙舟了,即使有些城市没有条件赛龙舟,但是全国人民一个共同的习俗就是要在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只要是到端午节,人们就要吃粽子,很多年以前都是每家每户自己来动手包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包粽子,一幅祥和的画面,一种天伦之乐,然后再一起吃粽子,那是一种甜蜜的、幸福的时刻。

现在生活的节奏加快,很多子女都在外地拼搏,很难得一家人能够在端午节聚齐,一起包粽子了,即使能够回家看望父母,也很少再亲手包粽子,因为现在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粽子,想吃什么样的就可以选择,包粽子一是耽误时间,二是担心让父母劳累,所以,买上一些自己喜欢的粽子,也一样是过端午节了。

吃粽子来源是因为纪念屈原,尽管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已经是几百年前的事情了,但是,几百年后人们依然以这样的节日来纪念他,说明他的一生是有价值的。尽管中国经历了无数的朝代,但是端午节的习俗一直都没有改变,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粽子是一种非常好吃的美食,因为它有文化的内涵在里面,但是美食也要有好的吃的方法和量的控制,如果方法不对或者超量,那美食带来的就不是享受而是遭罪了,那吃粽子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接下里给大家一些提醒。

1、一定放冰箱保存。因为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加上红枣、豆沙或者肉。糯米粘性很强,而肉类是很容易变质的,因此在初夏炎热的天气里一定要妥善的保存。一般枣粽子和豆沙粽子放冰箱可保存3 5天,如果是肉馅粽子,最好在3天内吃完。

2、粽子要热透再吃。储存在冰箱里的粽子吃的时候一定要热透,营养专家告诉我们粽子最好不要凉着吃,吃前要彻底加热。因为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非常容易发生食物中毒;还有是因为变凉的粽子过油、过黏,很难消化。如果粽子剥开后如有黏丝,就代表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鲜了,千万别食用。

3、每餐控制量。每天吃粽子别超过50克,基本上是不超过1个。吃多了会消化不良,尤其胃肠道疾病最好少吃,严重的糖尿病患者还是不吃为佳,对于老年人千万不要一下子吃的太多太快,最好分小块慢慢食用。

端午节,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不要忘记健康,做到以上几点,保证端午又快乐又健康。

(责任编辑:邱天华)

健康食疗:四种吃法四味搭配 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 四种吃法四味搭配

端午是凭吊历史的时节,更是美食的时节,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各地的人们通过粽子和其他美味将端午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在透着浓浓的端午气息中,感受不一样的端午文化吧。我们平时吃粽子都是剥了粽叶吃馅,这种吃法吃多了相信很多人都会腻。那么来学几招粽子变身术,将它们变换一下口味吧!

1、用甜粽煮甜粥

这是最简单、最省事的一种做法。像枣粽、红豆沙粽等这样的甜味粽子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煮粥喝。将粽子用筷子弄成小块,和剩米饭一起,放入煮粥的锅中,加上五六倍的清水,水开后关小火慢煮。百合掰成小片用清水冲洗干净,15分钟后,和红豆沙馅儿一同放入煮粥的锅中,用勺子搅拌均匀,10分钟后关火,焖上几分钟就可以食用了。此外,这粥冷饮味道也不错哦。

2、用甜粽做点心

用刀将粽子切成小块儿,然后加上花生碎、南瓜籽和白糖,戴手套把上述材料像揉面团那样充分混合在一起,直至把米团揉得有弹性为止,像做丸子那样弄成一个个小圆球,小点心就做好了。可以作为不错的茶点哦!

3、用肉粽做米糕

把粽子切成小片,不粘锅锅里放一点菜油,油热之后放入粽子切片,两面煎制至金黄,即可食用。

4、用肉粽做夹馅

把糯米粉和面粉按照1:1的比例混合,摊成蛋皮,可厚可薄,把肉粽子片码在蛋皮上加热,然后取出,将蛋皮两面翻折对裹,将馅儿夹在中间,卷成大卷,最后切成小片,就做成了糯米蛋卷啦!如果将肉粽子弄成小块,拌上些蔬菜,加上一些调味料,可以做成简易烧卖的馅儿。用肉粽做馅儿味道真的很不错哦!

粽子和其他美食的搭配

1.咸鸭蛋

端午午餐有吃“十二红”的说法,顾名思义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咸鸭蛋因其蛋黄鲜红,被列入“十二红”之一。

2.茶

茶具有解甜和解油腻的作用,特甜的粽子,如枣泥、豆沙等,可以配薄荷茶、绿茶,能增进葡萄糖的代谢,清热去腻;比较油的粽子,如鲜肉、火腿、香肠等,配普洱茶、菊花茶、山楂茶,帮助消化。

3.木瓜、菠萝

木瓜、菠萝清甜消食,缓解吃完粽子后嘴里油腻的感觉,这种吃法既美容又助消化。

4.食用菌

吃肉粽时最好搭配些清口的汤类,如香菇汤、紫菜汤,因为香菇和紫菜有去油、解腻、排毒的功效,如果再搭配着吃些黑木耳、洋葱、菠菜等,就不用担心胃肠的问题了。

食疗养生:花样做法吃不腻 端午节粽子做法大全


“一日三餐要注意,拥有健康好身体。愿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很多中国人在长期生活中都成了食疗专家,在长期的生活中,这些有关食疗的俗语并非凭而编来的。你对健康食疗的态度是什么呢?根据大家的需求,小编特意准备了“食疗养生:花样做法吃不腻 端午节粽子做法大全”,有需要的小伙伴一定不能错过!觉得有用请收藏。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来了,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但是年年吃粽子,粽子的品种也单一,会不会吃腻了呢?别担心,今天小编叫大家粽子的新花样吃法,美味十足,口味新鲜,一定会让你大开吃戒,一起来看看粽子的做法大全吧。

八宝粽

做法

1、粽叶。

2、糯米浸泡一夜,红豆绿豆黑米红米浸泡24小时,红枣黑麦片枸杞百合浸泡几个小时。

3、沥去水份,把除枣以外的材料加白砂糖拌匀。

4、粽叶彻底洗净,反正面都要清洗一下。

5、剪掉梗,正面,就是光滑的一面朝上。如图卷成漏斗装,底部要折一下。

6、舀一勺米,放一颗红枣。

7、上面再盖上米。

8、如图包起。

9、如图包。

10、如图包。

11、拿棉绳系好。

12、锅里烧足量水。水开后下粽子,大火半小时,转中火至少1.5小时。关火后可继续焖1-2小时。

黑米鲍鱼粽

做法

1、糯米加水,水位高于糯米两指。提前2-3天泡上,每天换一两次水,放在阴凉处,如果天热,就放冰箱冷藏。

2、干粽叶用开水煮发,去除灰尘和细菌。然后,泡在冷水中备用。

3、黑米提前1天泡发。鲍鱼干片直接用。

4、将糯米中的水倒掉,加入黑米,搅拌均匀。

5、粽叶宽的一头向里折,一个折角处向上折约1厘米。

6、尖角朝下,握在手中。

7、放入米馅,加几片鲍鱼干。

8、高出的叶子两边向中间折压,形成倒三角形。

9、上面的叶子压在一起向下折。与下边平行。

10、多出的叶子顺势包住粽子。

11、包好后,用绳子缠住并系好。

12、煮粽子时,水要浸过粽子,煮开,转中小火,约1小时。如果粽太多,煮一半时,可上下翻个个。

甜粽粥

这是最简单、最省事的一种做法。像枣粽、红豆沙粽等这样的甜味粽子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煮粥喝。

材料:豆沙糯米粽1个,剩米饭半碗,新鲜百合1球,红豆沙馅儿3勺

步骤:

1、将粽子用筷子弄成小块,和剩米饭一起,放入煮粥的锅中,加上五六倍的清水,水开后关小火慢煮;

2、百合掰成小片用清水冲洗干净,15分钟后,和红豆沙馅儿一同放入煮粥的锅中,用勺子搅拌均匀,10分钟后关火,焖上几分钟就可以食用了。此外,这粥冷饮味道也不错!

甜粽点心

这是一种变通的方法,很像小时候妈妈为了让我们能安心在厨房陪厨,用面团什么的让我们揉捏。

材料:豆沙糯米粽1个,花生碎和南瓜籽,白糖适量

步骤:

1、用刀将粽子切成小块儿,然后加上花生碎、南瓜籽和白糖;

2、戴手套把上述材料像揉面团那样充分混合在一起,直至把米团揉得有弹性为止;3.像做丸子那样弄成一个个小圆球,小点心就做好了。可以作为不错的茶点!

肉粽米糕

材料:咸蛋黄肉粽1个

步骤:

1、把粽子切成小片;

2、不粘锅锅里放一点菜油,油热之后放入粽子切片,两面煎制至金黄,即可食用。

建议:因为粽子一般只能提供六大类食物中的主食、肉类与油脂。建议搭配时令蔬菜,餐后来一份水果,不仅营养均衡,还可过个轻轻松松、肠胃无负担的端午节。

健康提示: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国人习俗,然粽子虽好,却并非人人合适。胃消化功能不良和糖尿病者尽量少食或者不食粽子。因馅而异。坚果和蛋黄类的粽子脂肪较多,胆固醇和高血脂人群慎食。

健康食疗《烹饪知识:端午节吃粽子 吃粽子有什么讲究》一文希望您能收藏!“97美食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健康食疗的知识而创建的网站。同时,97msw.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端午节吃粽子的句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